论语译文和原文
1、论语译文和原文的区别
(1)、(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2)、(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3)、(译文)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4)、(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6)、(译文)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却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7)、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8)、(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9)、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10)、(注释)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1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13)、(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6)、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7)、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18)、(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19)、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20)、(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2、论语及译文
(1)、(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2)、子罕第九(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3)、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
(4)、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6)、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7)、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8)、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9)、(译文)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10)、(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11)、(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12)、(注释)①好(hào):喜爱。②恶(wù):厌恶。
(13)、(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什么不从事政治呢?”孔子回答说:“《尚书》上说,‘孝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把这孝悌的道理施于政事,也就是从事政治,又要怎样才能算是为政呢?”
(14)、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15)、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8)、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19)、(注释)(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20)、(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3、论语译文和原文初中
(1)、(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4)、(注释)(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2)从:跟随、随从。
(5)、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6)、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7)、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8)、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9)、(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10)、(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11)、(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2)、(注释)①敬:严肃认真,如“敬业”,指对工作严肃认真。
(13)、“孟母三迁”的故事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了。其实,它正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了孔子“里仁为美”的思想。
(14)、(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8)、(注释)(1)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19)、(译文)孔子说:“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论语的原文和译文
(1)、试译: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译文)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4)、(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6)、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8)、(译文) 鲁国翻修长府的国库。闵子骞道:“照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道:“这个人平日不大开口,一开口就说到要害上。”
(9)、(注释)①耻:意动用法,以.....为耻。②躬:自身。这里指自身的实际行动。③逮:及,赶上。
(10)、(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1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