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共多少字【文案121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8 09:01:46

论语全文多少字

1、论语全文一共多少个字

(1)、公冶长第五(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2)、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3)、(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出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4)、《论语》使用单字只有1356个,其中出现多的两个字是“子”和“曰”。“子”字出现976次(字频),占总字数的09%(相对字频);“曰”字出现759次,占总字数的74%。

(5)、2《四书辞典》(1998年版):12700余字

(6)、其中,《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7)、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第三)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苏格拉底之所以是教师的典范,也因为他“自知无知”,见青年,每事问,如“子入太庙,每事问”(《八佾》),如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如曾子的朋友“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泰伯》),乃至如庄子所谓“四问而四不知”的王倪(《应帝王》),都是“生生”之道的修行者,都是“熟后生”的“先生”。

(9)、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传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五经乃是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10)、他还说过:“论语才11000多字,也就只有今天报纸的一个版面,但是一下子就影响并治理了中国两千多年。”

(11)、(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12)、本人按:此处,文与德合成“文德”一词,词义重点应落在德上,修文德意即修德政、仁政。如若仔细辨析“文”的所指,似乎可理解成与武力相对的文化、制度等,在当时具体可指礼乐文化或礼乐制度。文德其实亦可如上文之“文学”、“文献”一般,分开解释,修文德其实就是修文修德的简写,修文即加强典章制度等文化建设。

(13)、解决这个争议简单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做一下分篇的统计和汇总。

(14)、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15)、(19)《子张》              842字

(16)、1《人民日报》(1964年4月8日学术研究栏):11705字

(17)、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中《论语》后附有统计字数:

(18)、(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19)、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20)、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一引马融注:文者,古之遗文也。

2、《论语》全文共多少字

(1)、《于丹〈论语〉心得》一书中说:“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2)、(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本人按:此处,文与献合成“文献”一词,然此“文献”还无后世“文献”之意义,只是“文”与“献”的临时组合,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内涵。故上引诸家都是将“文”与“献”分开解释。文,即典籍也。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第一)

(5)、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第十六)

(6)、所谓“教”,在《论语》的教育思想中,只不过是对于“学”的帮助。孔子的课堂(如果有所谓“课堂”的话,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是在树下在河边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学。)早就是今天很时髦的“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以学生的“学”和主动提问为主体,以老师的回答为“学”的辅助。

(7)、一提到“教育”,我们今天首先想到的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可是,当我们翻开《论语》,却发现整本书都没有几个“教”字。相反,“学”字比比皆是。所以,如果从《论语》文本出发的话,“《论语》与教育”这个题目首先让我想到的问题意识并不是“教什么?”“怎么教?”,而是“学什么?”“怎么学?”

(8)、孔子平生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少的”(见前揭《论语译注》第86页)。本文采杨伯峻先生说。)

(9)、孔子对这个世界总抱有着希望,对此我们应当感到庆幸。在孔子之前,老子就因对世界的绝望,骑牛出关而去。而由于孔子的希望与坚持,中华民族才没有变成“被遗弃的民族”。

(10)、(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出处)《论语·泰伯》:“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1)、(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公冶长第五)

(13)、《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4)、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15)、那么,什么是“仁”呢?纵观《论语》论仁,孔子的弟子向孔子问“仁”共有七处,每一次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参见邓晓芒:《苏格拉底与孔子的言说方式比较》,载付子堂主编《法理学讲演录》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第93-99页)

(16)、(原载《咬文嚼字》2008年第1期,署笔名曾史)

(17)、自唐代韩愈、李翱维护道统而推崇《大学》(与《中庸》),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扬,甚至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再到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便把《大学》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

(18)、(4)郑国民,刘彩祥,王元华,陈双新.小学语文常用读物的字种与字量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3

(19)、(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卷二:文谓典章,献谓故老之贤者。

(20)、3《困学纪闻》(南宋王应麟著,清翁元圻注):13700字

3、论语原文有多少字

(1)、《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

(2)、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

(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4)、历代科举选仕,试卷命题无他,必出自“四书五经”足见其对为官从政之道、为人处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时至今日,“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

(5)、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实际上也并不把自己的回答理解为一种“教”,而是把回答问题的过程本身理解为一种“学”,一种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学问探讨。所以,孔子式的回答从来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切磋和探讨,帮助学生一起面对问题,打开问题,让问题导向更深更远的地方。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就是《中庸》所谓“道问学”。

(6)、“道问学”所学不是固化的教条化的知识,而是通过问答对话走上一条道路,一条“学而时习之”的道路,学会学习本身,去过一种学习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对于孔子来说,学习并不是获取知识、财富、工作机会和权力资源的手段,而是生命自身的本然。如其所是的生命,如其本然的生活,本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生活。

(7)、孔子的弟子中,子路出现多,称为子路、仲由、由;其次是子贡(赐)、颜渊(回)、子夏(商)、子张(师)。

(8)、感谢刘铁芳教授邀请来参加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少年培育联盟举办的“《论语》与教育暑期培训班”,与教育界的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朋友们一起读《论语》,思考《论语》对当代教育的启发。感谢主持人樊杰老师对培训班主题的阐述和对我的介绍。

(9)、朱熹《论语集注》卷十:文武之道,谓文王武王之谟训功烈与凡周之礼乐文章皆是也。

(10)、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颜渊第十二)

(1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第六)

(12)、邢昺疏《论语注疏》卷十二:君子之人以文德会合朋友。

(13)、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4)、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二十卷为: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5)、《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16)、长期以来,《论语》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大、读者多的一本书。东汉的赵岐形容《论语》是《五经》之錧辖,《六艺》之喉衿,后人又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17)、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8)、(4)《里仁》               501字

(19)、季氏第十六(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20)、(饱食终日)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论语》 全文多少字

(1)、《日讲四书解义》卷六论语上之三:敷陈理道,焕然成章者谓之文,此不过语言之工,文采可观而已。

(2)、(11)《先进》              1054字

(3)、“四书五经”详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活跃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资料及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学思想。

(4)、以上第三类“文”都是人物谥号中所带之文(14例中文王之文亦属此类),其含义不是孔子及其弟子们所能左右的。虽然在21例中,孔子对孔文子与公叔文子谥之文的原因作了解释和肯定,但其文的含义也已是谥法所限定的。故而第三类“文”的意义不是《论语》所赋予的,而是当时的谥法所规定。据《逸周书·谥法解》,可以谥为文的条件如下:

(5)、子路第十三(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6)、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我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

(7)、本人按:此处是文与学合成“文学”一词的早出现,但其实,该“文学”还不能真正称为一个完整的词,而只是“文”与“学”的组合,意即文之学也。其含义包括一切典籍文章之学,在当时主要就是指六艺之学。然此处之“文学”与孔门四教文、行、忠、信之“文”并不可划等号,文学与德行、政事、言语四者,均出自“文”的教育结果。换言之,孔门弟子学的均是“文”,然而各有擅长。子游、子夏擅长之“文学”实指学术研究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当然还是六艺。然而与前面所讲的“文”、“文章”是不同的。质言之,前面的文、文章是指六艺本身,此处之文学是指对六艺研究与学问,可称之为“六艺学”,亦即吴林伯先生所释之经学。

(8)、这一次的回答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有人认为是为教训司马牛“多嘴”的缺点,故以“訒”(言语迟钝的意思)回答。

(9)、《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它在《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七种经书中字数少的一种书。

(10)、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第十一)

(1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2)、(过犹不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3)、在陆象山的原话里,“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本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这话说得没毛病,跟孔子“文行忠信”“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完全一致。后人妄加割裂,或以“六经注我”为实践,以“我注六经”为学问,乃至以“六经注我”为狂,以“我注六经”为谨,乃大失道学本旨。

(14)、(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在春秋战国时期,无论马还是车,都属宝贵的资源。当时的一乘相当于如今的一辆主战坦克。因此,子路所说的千乘之国,便是当时为强大的国家。治理这样的大国都不在话下,子路吹起牛来还真是连草稿都不愿打一打。

(16)、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宪问第十四)

(17)、朱熹《论语精义》卷四上引伊川语中释文为文饰,引程子《语录》,文为文采意。

(18)、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卷十:文武之道谓先王之道也。

(19)、《易范》、《易训释》、《洪范训释》、《论语训释》、《中庸训释》、《孟子训释》、《诗训释》(《兴化府志》中,以上各书为《诗训释》、《易训释》、《中庸训释》、《洪范训释》、《孟子训释》)、《中截流论》。

(20)、(4)郑国民,刘彩祥,王元华,陈双新.小学语文常用读物的字种与字量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003

5、论语全文原文有多少字

(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宪问第十四)

(2)、时至今日,《四书》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仍对我们现代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四书》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其影响播于海内外,福荫子孙万代。《四书》延续中华文化的千古名篇,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

(3)、本人按:此处之“文章”同于12中的“文”,亦指典章制度。

(4)、(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5)、而“公”字在十三经的高频字中排第累计出现6256次,相对字频02%,是《论语》中的3倍。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序》:“凡十五卷,十三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7)、先进第十一(主要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重要。(出处)《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9)、《论语》是儒家经典之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10)、(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为了更清楚地弄明白《论语》中“文”的不同意义,我们对《论语》的“文”一一做了分析对比,并按词性与用法大致将所有“文”分成了三大类,以便逐一释解。这三大类分别是:一是作为名词的“文”;二是作为动词的“文”;三是人物谥号中的“文”。以下将《论语》中的“文”放在具体语境中作逐一释解:

(12)、(明)蔡清《四书蒙引》卷六:文辞。文者如说仁说义说得有次序有条理便是。

(13)、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14)、韩高年,男,汉族,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导师,中文一级学科带头人,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专著15种,获学术奖15项,主持完成各类课题15项。曾获教育部霍英东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类)、明德基金会“全国高校明德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四个一批人才等。

(15)、朱熹《论语集注》卷七:节之以礼,和之以乐。

(16)、这诚然是一个浪漫的归宿,但孔子毕竟还是放不下这个世界,所以他至死都在“知其不可而为之”,一遍又一遍,一处又一处地尝试去推广自己的理想。即使每一次迎接他的都是失败,但直至终了,他也没有乘桴离我们远去。

(17)、如此,在问学之道上,所谓老师,不过是“有道”之人;所谓“跟老师学”,不过是“就有道而正焉”(《论语·学而》)。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孟子·万章上》)。古人称老师为“先生”,其义不过如此。在鲁迅的笔下,“先生”这个词高度权力化了。鲁迅反映的当然是当时的事实。但是,在原始儒学那里,“先生”的形象刚好相反,是朋友式的陪伴和帮助,是永远如“学生”一样“生”的存在。

(18)、为什么在《论语》的开篇,紧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为孔子在心里把学生视若朋友。“有朋自远方来”的“来”并不只是今人理解的到来,而是根植于六经传统的“来远人”之“来”。远人来,是来学习,是来做学生,但我待之以礼,以之为友,并不自诩为统治者。古人说到老师总是说“从游于某先生之门”,仿佛师生关系就是一起玩的驴友。老师说到学生亦是从游的语法,如孔子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先进》)。

(19)、其中,《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20)、所谓教育,在孔子看来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就是通过与学生交朋友,帮助学生与古人交朋友,以及通过帮助学生与古人交朋友,终帮助学生与道交朋友。所谓交朋友,就是“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诗经·北风》),共同探讨,对话展开。道本身也需要与人交朋友,才能展开自身。人更需要与道交朋友,才能成为人。

(1)、皇侃疏《论语集解义疏》卷六:朋友相会以文德为本也。

(2)、(13)《子路》              1035字

(3)、朱熹《论语精义》卷二上引尹川语:文籍法度。

(4)、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5)、(9)《子罕》               806字

(6)、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7)、为什么《论语·学而》开篇三句话就有四个“不”字?为什么三句话都是问句?为什么刚讲完“学而时习之”就讲到“不知”或对于道的无知(一说“不知”为“不知道”)?为什么刚讲完“有朋自远方来”就讲到“不知”或他人对我的不理解(一说“不知”为“不知我”)?

(8)、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儒家思想成为全面控制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其几与耶教有圣经、伊教有古兰经相似。如果说今日学子不知四书为何物,恐怕会是件难堪的事。人们只要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它。

(9)、《易范》、《易训释》、《洪范训释》、《论语训释》、《中庸训释》、《孟子训释》、《诗训释》(《兴化府志》中,以上各书为《诗训释》、《易训释》、《中庸训释》、《洪范训释》、《孟子训释》)、《中截流论》。

(10)、“《论语》与教育”系列线上讲座还在进行中,欢迎参加。详情请见:云上的《论语》与教育

(11)、(20)《尧曰》              370字

(12)、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卫灵公第十五)

(13)、(17)《阳货》              1019字

(14)、(华而不实)华:通花,开花;实:果实,结果。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出处)《左传·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论语·子罕》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15)、风靡2000多年的一本书,却一直受到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论语》到底有多少字?

(16)、(2)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

(17)、两位老师都在研读《论语》,相信应该是大致一样的版本,为什么会差出一万字呢?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18)、(12)《颜渊》              992字

(19)、(注:该统计数据出自我国南宋时期学者郑_老)

(20)、下篇字数(9030字)明显多于上篇(6882字);其中,一首一尾的《学而第一》(493)和《尧曰第二十》(369)字数少。

(1)、孔安国:文章。何晏集,皇侃疏《论语集解义疏》卷二:周代文章著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