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二十篇
1、论语30篇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4)、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7)、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答大夫之问则称“子曰”,表示有别于君,“以辨上下而定民志”。
(8)、三是希望对教育后代有用。今年暑期送了亲戚朋友不同版本的论语,有《论语集注》(朱熹)、《论语译注》(杨伯峻)、《孔子的智慧》(林语堂)等。此外,本人亦于2014年购买了《论语新解》(钱穆),很惭愧,至今仅翻阅了不到40页。
(9)、(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10)、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3)、白话释义: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后凋零的。”
(1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1-25章
(1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6)、(原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17)、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1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20)、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论语全文二十篇翻译
(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2)、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3)、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4)、(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翻译: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6)、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张篇第1-25章
(11)、白话释义: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忠言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愿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12)、《泰伯》第八末章称禹三事皆自卑登高者,皆质而文者、绘事后素者也。首章泰伯,周泰伯也,而避周之文就吴之野,断发文身,亦春秋黜周之文以复质之义也。复质自非蛮夷化,但以之托义耳。托义,亦公羊之常例。《泰伯》第八可对勘《微子》第位置相当,复质之义亦相当,惟一以圣王说之,一以隐逸说之,犹《易》上下经天道人事之对应也。
(1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4)、(译文)孔子有时讲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15)、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16)、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17)、译文:孔子说:“熟读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由其中领悟新的道理,这样才可以担任老师啊。”
(18)、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19)、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0)、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翻译〗
3、《论语》全文二十篇
(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3)、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11-15章
(8)、(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9)、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0)、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11)、(译文)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12)、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13)、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1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公冶长篇第1-5章
(1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6)、(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17)、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18)、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9)、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20)、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4、《论语》二十篇
(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国学|文化|艺术|哲理| 养生 | 视觉|美文 |教育
(3)、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4)、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5)、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6)、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8)、白话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9)、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0)、(评析)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二是读完林语堂先生所著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后,读《论语》了解古代先贤的智慧,希望能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更好的拥抱未来。
(13)、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14)、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5)、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6)、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7)、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
(18)、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20)、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5、论语全文二十篇及翻译
(1)、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2)、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3)、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4)、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6)、◆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1-42章
(7)、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8)、(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9)、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0章
(11)、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2)、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泰伯篇第11-21章
(1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5)、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16)、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