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是什么【文案110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7 16:35:19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

1、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爱情

(1)、“尊敬的苏格拉底先生,我是柏拉图,我想成为您的学生。”

(2)、廖先生在讲座中特别关注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两位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的思想来源、哲学构架与核心思想。

(3)、(报名招生)美高9-12年级,国内高中高一至高大学本科大一到大四

(4)、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5)、“神都认为您聪明,可是您却这样评价自己,这正是我学习的地方。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无知,才是双倍的无知呢,这也是我来拜您为师的理由。”

(6)、       AndrewZ同学,康奈尔大学– 调节肥胖的医疗器械的研究(2020)

(7)、苏格拉底并没有提出他的政治哲学。苏格拉底死于民主制,如果说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说的是衰败的雅典民主政治。 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国家强盛。他赞成的是伯利克里宣称的——对一切人公正的——民主政治。

(8)、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9)、 “理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们并非幻想中的不存在的东西,而是比特殊事物更为真实的实体。我们有“大象”、“电脑”这样的理念,有“三角形”、“正方形”的理念,还有“正义”、“美”、“善”等理念。事物是什么样的,表明它分有了怎样的理念。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叫三角形,表明它们有共同的东西,分有了共同的理念:“三角形”本身。这个理念是所有三角形的原型,每一个日常所见的特殊三角形只不过是它的摹本,而原型比摹本更真实、更完满,就像事物比影子更真实完满一样。“三角形”本身没有感官所对的三角形那样的缺陷,它是理智的对象,关于它的知识是确定的。

(10)、简单总结一下,柏拉图的一个“理念”问题,包含了所有的哲学问题:逻辑、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猫作为一个抽象的普遍的概念、一个集体名词,属于逻辑、确切地说、形式逻辑范畴;一个理想的、的由神创造的模版的猫,是它的形而上学部分;去想和回忆这个猫的理念,是它的认识论领域。而柏拉图之前的哲学家,大都则涉及其中的而非全部;并且,以后的哲学家,也只在其中的二上杰出。所以有人说:柏拉图以后的哲学家,都是为柏拉图作注释。笔者认为,柏拉图是无法超越的,但可以消灭他。语言哲学就是这样地消灭了形而上学连同它的杰出的代表——柏拉图。

(11)、像苏格拉底那样,柏拉图认为具有良好目的的政治都是为受治理者带来福利的,这才是优良的政体。但是如果不能实行,根据法律来确定的、尊重德性原则的共和制度也是好的。由此他认为由爱智慧者来主导的政体是好的,这可以通过让爱智慧者被推举为治理者或者通过培养一位崇尚哲学的治理者成为爱智慧者而实现。因此,当爱智慧者被一致推举承担治理责任并且应对那个社会的政治极度恶化时,无论他愿意与否,都应当肩负起责任。

(12)、 柏拉图是继苏格拉底后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13)、柏拉图,原名:亚里斯多克勒斯,(前427年至前347年),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

(14)、孔子: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更重要的是,人活在世界上,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外在转向内在。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余波甚至绵延至今。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16)、       Ariana同学,西北大学 – 分子生物、遗传与克隆、阿尔兹海默症和基因的关系(2020)

(17)、 同: 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他们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18)、       Tim同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 – 基于蚁群算法的DNA序列分析;基于申请网络的统计学算法研究(2020)

(19)、     Sarah, 杜克大学(4年全奖)- 应用数学模型对极端环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2019)

(20)、柏拉图重要的理论是理念论,认为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全真全善的理念世界,凡世上的万物因分有了理念而存在。他以著名的“洞穴比喻”说明了理念论,也强调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他的著作《对话集》以对话方式写成,循循善诱,值得一看。

2、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是什么

(1)、灵魂是主导性的,而努斯也就是心灵是主导的主导,苏格拉底接受阿那克萨戈拉“努斯”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大量补充。努斯是纯粹的精神与思想本原;它自身是静止的,自身不运动变化,但它安排事物朝向善而有序地运动,在灵魂中使灵魂的活动走向善;它要成为主导者、安排者,使人的生命能呈现出一个和谐秩序的整体,内部不会存在严重的冲突、矛盾、困难;它可能被感觉被习惯,也可能会被遮蔽,但努斯自己不会被扭曲,因此无知是人大的一个错误。

(2)、“你既然知道我这一句话,那么你也应该知道我对自己的评价了——‘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3)、       Steven同学, 佐治亚理工学院 – 无人机阵列分析(2020)

(4)、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5)、柏拉图说,有可能,有一个标准的理想的的猫,它是由上帝创造的,是存在于各样各种猫背后的“模版”。无论是猫作为一个集体名词/理念、还是模版,都是肉眼所看不到的。那么我们之所以知道,一定不是通过感官的感知/perception,而是理性/reason和智力/intelligence,也就是说,花猫、黑猫是人眼看到的,但猫这一理念却不是看到的,也是看不到的,而是想到的。如果能想到,那就说明它已经存在了、存在在某个地方。这是这个问题的形而上学部分,即猫的本质-一个总体性的理念的猫来源于神的创造,而一个个各色各样的实体猫则来源于理念猫的批量生产。至此,柏拉图都是继承了巴门尼德的逻辑思辩的方式和传统来进行论证,但是从下面开始,柏拉图则要循着毕达哥拉斯的气质进入了神秘主义。如果柏拉图就此打住,那么他的共相概念就了,至少是提出了一个伟大的问题。但是他止不住,谁掌握了逻辑、或一旦进入到逻辑的推理链,谁都停不下来,只能走下去、走到极端:要么正确、要么荒谬,问题是正确至今还未出现,而荒谬则屡见不鲜。但柏拉图则走向毕达哥拉斯的神秘,神秘与荒谬在此的差别是:前者既不能被证明为荒谬,也不能被证明为不荒谬。

(6)、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洞喻,它有丰富的寓意,不同的人能对之有不同的解读。爬出洞口的艰难过程比喻了受教育的艰苦和重要性,柏拉图设想正确的教育首先是体育和音乐的学习,接着是数学、几何学、天文学、辩证法,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后一个人才有能力把握纯粹理念。洞喻驳斥了相对主义,智者们认为人们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子,看不到真理,柏拉图则认为洞外存在着真理。洞外之人回到洞内的遭遇喻示了知识分子精英与一般民众的矛盾关系,一方面精英有责任开启民智,另一方面这又可能是危险的和不被理解的,在此柏拉图暗示了苏格拉底的遭遇。民众看到的往往是没有太大价值的影子,但它们自认为是真相。为锁链所困的人扭转头来也喻示着灵魂的转向,灵魂从身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回忆自己本在的理念世界的情形。从变化者转向不变者,从可朽者转向不朽者,这也是西方伦理学的一个恒久的主题。

(8)、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后什麽都没有摘到。。。

(9)、孔子: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10)、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11)、(研究介绍)在牛津大学,他专门研究19世纪和20世纪的欧洲哲学,特别关注存在和现象学的思想传统,当前的研究领域包括代理哲学,艺术哲学和宗教哲学。马沃荷教授从事欧洲哲学的存在和现象学传统研究,对行动的现象学以及宗教生活的现象学特别感兴趣。近年来,发表了许多关于真实性的文章(对自己负责的理想–对谁负责)。马沃荷教授还写了关于克尔凯郭尔关于人类存在的存在论和宗教信仰的悖论的文章。近完成了《剑桥海德格尔词典》的工作,对其进行了编辑,并向其中贡献了25个条目。马沃荷教授正在整理论文集《现象学与人类存在》(即将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

(1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13)、后探讨的是柏拉图重要的型式论,或称理念论。他在《蒂迈欧篇》中提到了创造者创造宇宙的步骤:首先有一个对照的永恒者的宇宙“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制作出一个小模型,再将模型做成宇宙。在《斐利布篇》中又提到,原因努斯按照“尺度”或者“恰当”,参照美好的有比例的事物,将限定者与无限定者混合创造事物。“模型”就是创造者比照的原型,事物的原型是永恒不变的,称为型式或理念,是概念的、思想的对象,是分离于具体事物之外的,是一个事物之所以是那种事物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两个理论是分离原因论与分有论。善型式(理念)是创造者的规定性,创造者尽可能向它并且按照美好的善的事物来创造,善的理念是高的。

(14)、 亚里士多德则是一个理型主义者,他和柏拉图的思考方向恰恰相反,注重我们的感官世界而不在乎理型。

(15)、苏格拉底在后来的古代和近代对哲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16)、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

(17)、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必须有人要掌握柏拉图的理念,掌握了理念之后怎么办?就去做哲学王,又叫护民官/Guadian,去治理理想国。但是柏拉图说:只要一个人掌握了理念就够了。由此,掌握理念的人是十分危险的,因为理念不是财富会自动升值,而要传播了才有价值。掌握理念的人,就象被绑囚徒中的“回眸一瞥”的先知先觉者,他必然要去唤醒其他迷恋于墙上幻影的人,这就不免把自己置于“成败王寇”的博命境地,虽然成也王、败寇也是英雄烈士,但是危险是很大的,比如,苏格拉底。由此,希腊的神话、埃斯库勒斯和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毕达哥拉斯的几何、巴门尼德的逻辑在理想国里会合,在哲学王身上一体化。罗素说,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把各种思想及其学派作了一种伟大的综合/Synthesis,所以他也成了一个集大成者,但是罗素没有提及这“综合”中的悲剧因素。柏拉图的综合虽然伟大、悲壮,但是还是缺了重要的一个、即:哲学创始人泰勒斯的米利都学派、自然哲学派。所以理想国里或哲学王的身上,有几何、逻辑、悲剧,但没有科学。当然,理想国如果实现,并由神一样的哲学王来领导和治理,科学的确也是不需要;其实,哲学及其理念也是不需要的。由此,一切又回到起点,或归于虚无,等于不谈。所以思想是危险的,思想的要义不是全面、彻底,而是适可而止,一种字面上理解的“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的精神,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但如如此,便又是科学了。唉......

(18)、真正的有论点、论证的完整的哲学文章是从苏格拉底开始的,确切地说,是从柏拉图记录、撰述、甚至可能是伪托的苏格拉底的谈话录开始的。扩展开来说,今天的一切论文的形式及其要素,是由柏拉图奠定的。如无柏拉图,有可能我们还在说着《论语》和《道德经》的“之乎者也”类的句式,以隐喻、类比、感叹等修辞手法来代替语义的分析、逻辑的推理和事实的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这种“修辞性”的表述方式判了苏格拉底的死刑。

(19)、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20)、对哲学家来说,死是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3、苏格拉底跟柏拉图什么关系

(1)、柏拉图才思敏捷,研究广泛,著述颇丰。以他的名义流传下来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书信。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

(2)、但他们所教的演讲术、辩论术等是一种工具,可以为城邦造福,也可为罪犯辩护。智者们并不太关心它们的目的,只是教人“如何使弱的论证变强”,这引起一些人的非议。这与他们的哲学观点是相关的。他们带着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眼光来反思习俗、法律和道德规范,认为各种习俗、道德都是人为约定的东西,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这是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我们只能认识事物呈现给我们的样子,至于事物本身是怎么样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既不能也不必要知道。人们的感觉就是终的判断标准,一阵风吹来,甲觉得冷,乙不觉得冷,但他们都是对的,至于风本身是冷是热没有确定的答案。如赫拉克利特说万物既存在又不存在,巴门尼德说存在是普罗泰戈拉认为他们看到的都是表象,事物真正来说是什么样的,不用关心,也不可能知道。

(3)、 苏格拉底不仅仅是古典哲学家,他还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穿普通的服饰,吃普通的饭菜,一生生活简朴,甚至一生生活艰辛,他一生中没有停留过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脚步,他一生都在与人讨论为什么?然后把答案告诉寻求知识的人。

(4)、柏拉图的生卒年从公元前429年到347年,在这期间:1)雅典在前431年到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2)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处死;3)在前353年左右,柏拉图后几年里,腓力二世的马其顿王国崛起,雅典不仅强权不再,而且强权看来已经难复,到柏拉图死后九年-前338年希腊“科林斯同盟”的建立,雅典已沦为马其顿的属国。但就在这不可遏制的衰落时刻,上帝却安排了一个人类史上聪明的大脑来作有效的见证和无效的挽救,这不免让后人唏嘘不已:柏拉图的老师死了、杀死他老师的雅典民主制也终于要亡了,但苏格拉底式的人物还是要死,并且不得好死-不会再象苏格拉底那样死得有尊严;另一方面,哲学王却没有降临,民主的雅典和反制它的“理想国”都在落日熔金里同归于尽。柏拉图的天才和文采,都走向了他的初衷的反面,他象一轮夕阳那样辉?地沉落,成就了一出历史上轰动的悲剧——思想的悲剧。

(5)、       Mike同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数学专业) – 人工智能对中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分析(2020)

(6)、(导师介绍)马沃荷教授,牛津大学哲学教授,也是科珀斯克里斯蒂学院的导师。他在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获得博士学位,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教授,后远赴牛津大学任教。

(7)、再比如我们看到这朵花是美的,这条瀑布也是美的,为什么都能叫做美的?是因它的色彩而美吗?是因它的形状而美吗?柏拉图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答案:一个事物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用“XX本身”表示XX的理念),故而它成为美的。理念论大的特点是“分离”,理念具有客观实在性,独立于个体事物之外而存在。即使把所有三角形都破坏,三角形的理念仍然存在,它是永恒而不变的。理念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二重划分造成了两个世界的分隔,柏拉图向往一个世界,摒弃另一个世界,认为我们要从感官粗浅的认识中脱离出来,去用理智来把握普遍而永恒的理念。

(8)、毕达哥拉斯认为灵魂不灭,并生活在一种理念或精神世界中,但灵魂及其携带的理念进入肉体时,受到了肉体的玷污而丧失了理念,有点象一个妈妈太投入到麻将中,而忘掉了她还带着一个孩子。突然妈妈不知什么原因,可能被柏拉图式的邻居提醒了一下,想起自己曾带着一个孩子,肯定带着一个,那么就得“回去”寻找、先回到坐上麻将桌前的那一刻。当然,也可以不找,孩子不要了,那么这个妈妈就是个坏妈妈。

(9)、接下来,首先应该注意柏拉图的苏格拉底“情结”与他对政治的看法。他对民主制的批评是对苏格拉底的一脉相承,对于柏拉图来说,处死苏格拉底是雅典民主制度的大劣迹,表明这种制度的平庸会扼杀高尚与德行;不仅如此,他还认为民主政体甚至是导向僭主制的一个环节,而他也是强烈反对僭主制与寡头制的。

(10)、       Jeffery同学, 莱斯大学 – 非关联性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2020)

(11)、部分参加RayD学术研究院项目学生的录取结果 

(12)、接着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逐一讨论。首先是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廖先生用“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接受雅典人的死刑判决?”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出讨论,通过苏格拉底的理由来折射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拉尔修认为苏格拉底忠于民主,因为他在寡头制与民主制两者之间更反对寡头制,但他其实更倾向于贵族制,主张政治是一门“技艺”,要达到令公民心灵改良的目的。其次,他认为在一个城邦中生活,就表明一个人默契地承诺或同意接受法律的惩处这样一种约束,享受城邦所提供的公民待遇的同时承受一个公民必须承受的一切,包括法律的惩处:人们可以选择去异邦生活,但如果没有事先离开,就意味着要选择并接受由该城邦政体与法律产生的任何后果。他还认为,如果我们选择生活在一个不理想的政体之下而没有选择离开,也可以将罪名转移、陷害或者嫁祸,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接受而不去做不正当的事,即如果一种与我们有关的不正义不可逃避的要发生,接受一种不正义的对待就好于去施行一种不正义,因此苏格拉底面对死刑选择留下并接受。

(13)、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他的老师关于德性是政体的优良原则的思想,其师兄欧几里得继承的苏格拉底善是“一”的观点对他也有一定影响。他还吸纳了众多学派的观点,包括赫拉克利特及其后学关于可感事物的观点,即事物是无确定性的、流动的;巴门尼德及其后学关于真理道路的观点;毕达哥拉及其后学菲洛劳斯关于可知事物的观点。另外,还有数学与宗教也对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

(14)、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15)、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粗结实的树回来好放在屋子里做圣诞树,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16)、     Maggie,伯克利数学专业– 泛函分析中的不变子空间研究(2019)

(17)、柏拉图是一种典型唯心教学观。他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18)、 他们认为万物的本质不是物质性的元素,而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是“数”,以巴门尼德为代表的爱利亚学派认为是“存在”,并认为“存在”是不变的,不生不灭的,运动变化的只是事物的现象。

(19)、“您有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楚,那就是‘认识你自己’,如今我就是没有认识自己。”

(20)、接着是对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逐一讨论。首先是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或政治哲学,廖先生用“苏格拉底为什么选择接受雅典人的死刑判决?”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出讨论,通过苏格拉底的理由来折射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拉尔修认为苏格拉底忠于民主,因为他在寡头制与民主制两者之间更反对寡头制,但他其实更倾向于贵族制,主张政治是一门“技艺”,要达到令公民心灵改良的目的。其次,他认为在一个城邦中生活,就表明一个人默契地承诺或同意接受法律的惩处这样一种约束,享受城邦所提供的公民待遇的同时承受一个公民必须承受的一切,包括法律的惩处:人们可以选择去异邦生活,但如果没有事先离开,就意味着要选择并接受由该城邦政体与法律产生的任何后果。他还认为,如果我们选择生活在一个不理想的政体之下而没有选择离开,也可以将罪名转移、陷害或者嫁祸,但苏格拉底选择了接受而不去做不正当的事,即如果一种与我们有关的不正义不可逃避的要发生,接受一种不正义的对待就好于去施行一种不正义,因此苏格拉底面对死刑选择留下并接受。

4、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说明什么

(1)、这一认识论观点,在常识和实践上显然是行不通的,这是我们俗人觉得荒谬或神秘得不知道是荒谬还是不荒谬的原因。但是柏拉图式的哲学家却不这样看,他们或继承了柏拉图的思维定式,或受了他的启发,从莱布尼茨到康德,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先验论/apriori:是否有一种“第一原理”/公理、一种不证自明的原理,是先验的-先于人的经验的?比如柏拉图的几何学上的“有一条笔直笔直”的直线”,但我们从未见过、也画不出这么一条的笔直的直线,但它却是存在的或被大家认定的,因而它就是先验的-先于人类感官之经验。另一方面,这条看不见的直线是必须有的,因为如无这么一条先验的的直线、这一不证自明的公理,任何平面几何的定理都无法存在和推导:比如,两条平行的直线永远不会相交(虽然非欧几里德几何证明会相交,因为地球是圆的,但这已不是平面几何了)等等。但是,后世的哲学家并没说:先验的概念是靠回忆获得的。“回忆”一词及其所指,太普通、太简单和日常了,人人皆懂并都有其回忆的经验,但都没有从回忆中获得过未知的知识,由此让人感到荒谬。而笛卡尔和莱布尼茨等对此却语焉不详,仅仅说来源于人的理性:即先验的概念来源于推导、定义这些概念的推导和定义等等的理性的思维活动本身,这就等于没说,或说了你也不懂,因此,反而比清晰、明了、简约、日常的“回忆”显得正确、或至少不那么荒谬。所以,柏拉图在此尽管显得有点小荒谬,但也有一种天真可爱和率直。

(2)、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

(3)、柏拉图提出了比苏格拉底更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他的教育理论集中表现在他的著名的一本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当时希腊各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都不够理想,弊端很多。于是他把当时希腊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当时希腊以外(如埃及等)的政治制度加以分析、比较、综合、总结,设计了自己的一种政治制度,作为自己的理想国家。

(4)、RayDEducation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旧金山,致力美国本科大学申请全方位辅导及咨询。旗下顾问均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大学、具有5年以上专业升学指导经验,有些顾问已在这个领域耕耘了20多年。RayD专注于美本申请,但是更加倡导学生的成长和健康是申请之本。RayD将美国的大学申请理念移植到中国,全程美国顾问指导,加之中国本地团队的强力支持,帮助中国学生完成冲击名校的梦想。RayD教育中国毕业生进入前50名大学,85%进入前54%进入前36%进入前10名大学,更有哥伦比亚大学、宾大沃顿商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西北大学、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康奈尔大学、圣母大学、莱斯大学、范德堡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鲍登学院、罗德岛艺术设计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等中国学生的常青藤大学和大学offer。RayD教育长期秉承小规模、服务于中国高端家庭、做定制化精品申请的理念,是一家中西合璧的美本申请机构。

(5)、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6)、 也许我们现在来把现实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挂钩,还真说不出哪一项文明进步与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7)、讲到知识,苏格拉底著名的论断是“美德即知识”。一个人总是趋利避害的,他肯定想要快乐而非痛苦。而好的事情令人快乐,坏的事情令人痛苦。这种快乐和痛苦并非就当下而言,而是长远来说的。所以一个人肯定会去选择做好的事情。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一些人作恶?苏格拉底认为,这是因为他误认为那件事情是好的,如果他知道那是恶事,他肯定不会去做。我们做的每件事情,要么它是好的,要么我们“误认为”它是好的。故而关于好坏的知识就重要了,因为只要我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就必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好事。所以美德即知识,即关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知识。

(8)、柏拉图重视教育,主张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办理,由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教师应由国家聘请,教什么内容应由国家审查。。他提倡早期教育,是早提出胎教的人。按照他的主张,儿童受学前教育应该愈早愈好。学前教育应以游戏为主。

(9)、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常见的形声字有“江、河、湖、松”等。

(10)、柏拉图不仅仅接受同性恋为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持一种浪漫的观点,并在两方面走得更远。他强调同性恋关系中教育的因素,将这种关系升华为理想的师生关系,从而完全超出肉体上的吸引,使之变成老师对学生灵魂(指心理和心灵生活)的关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柏拉图式的恋爱”,它指的是一种浪漫的爱情,但由于关注的是灵魂而非肉体,因而此种爱情的实质被彻底改变。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总是在竞技场中与年轻人消磨时光,但他关心的是他们的精神生活。有时,苏格拉底也自称是爱情专家(指充满性欲的浪漫爱情)。

(11)、“年轻人,你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了,你已经是一个学识很渊博的人了,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12)、至此,理念问题大致说完了,但理想国还没有完,问题将从概念移向现实,从哲学移向悲剧。

(13)、苏格拉底的著名思想有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反诘法,而柏拉图的著名思想有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

(14)、苏格拉底的学生是柏拉图,他开创了柏拉图学园。而柏拉图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他开创了吕克昂学园,因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并称“希腊三贤”,是二代师生关系。苏格拉底,出身雅典手工艺家庭,自学成才。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一生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

(15)、《史记》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6)、除了荷马之外,柏拉图也受到许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响,包括了毕达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谐”概念,以及阿那克萨戈拉教导苏格拉底应该将心灵或理性作为判断任何事情的根据;巴门尼德提出的连结所有事物的理论也可能影响了柏拉图对于灵魂的概念。

(17)、另外,意见不是知识,意见可以众多,知识与意见相对立。我们可以获得知识但是不能获得感觉,那种类似感觉的领悟、直觉、洞察,并不是表浅的感官的感觉。柏拉图在《共和国篇》中提了出重要的说明——线喻(线段比喻),提出对于感觉的对象的揣测意见、信念意见、理智的知识与思考的知识。揣测意见或称影像意见,是具体的、杂多的,不具确定性。信念意见相比揣测意见更靠近真实。这些意见还需要区分,其中包含了真意见与虚假意见,而真意见接近知识。理智的知识是切入变动的领域并与之发生关联,但更接近真实。思考的知识要用概念、思想的材料来把握,离真实近。

(18)、亚里士多德(前384年至前322年),出身于古希腊吉塔拉地区贵族家庭.师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20余年,直到柏氏逝世.后回国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19)、柏拉图 苏格拉底的徒弟,他的家族是寡头政治的当权者之一。出身于此,他和当时的贵族青年一样热衷于政治。他本就不满寡头政治的暴力手段,更是厌恶他们企图借苏格拉底之手作恶的行径。民主制复辟,处死了苏格拉底,他因此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改造国家。《理想国》就是他的政治理想。 柏拉图灵魂的三重区分:理性——统治思想活动/激情——控制情感/欲望——肉体的趋乐避苦。 理性是高的,不朽的。“国家是大写的人”——统治者——理性的哲学王/保卫者——有勇气,受过良好教育的武士/民众——节制欲望的各司其职的大众。统治阶层——包括武士——没有私人利益,包括婚姻,私人财产等,都是政策安排的,后代是共同养育的。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判——无节制的自由按照意见(多数人)而不是理性统治必然导致僭主制——一个强力的能提供保护的当权者。 柏拉图后期的《法律篇》中,提出了现实可行的“次好”的法制——“法律是主宰,统治者只是法律的仆人”,“一个可朽的灵魂,当他承担了高的、不受约束的权利,就一定会失去他的智慧和真诚”,但柏拉图的法制依然是保守的,比如限制个人信仰,农业社会,联邦公民人数50分59个部落等。

(20)、第一位是苏格拉底,他的思想来源于他的老师阿凯劳斯,他的老师又承袭阿那克萨戈拉的思想,然而苏格拉底对阿那克萨戈拉“努斯”的概念并不满意;另一个对其影响很深的思想是毕达哥拉学派灵魂不朽的观点以及对思想的关注;巴门尼德的辩证法与把握真实的真理道路论也对他的哲学思想作用很大;他还对他的母亲作为助产师进行助产活动有自己的哲学思考,是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5、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关系造假

(1)、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应是自然共同体。此外,他认为城邦应当先于家族,而家族又先于个人,就是说在生成次序中后,而在存在次序中先。他还著名于他的论述“人本质上是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把政治构想为更像生物而非机器的存在,是离开其他部分就不能存在的多个部分的搜集。

(2)、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至今,没有哪位哲学家像他那样痴迷于过一种正义的生活。他把一个人的生命充分活了出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体认人生总是会面临各种遭遇,会有得意失意,即使面对不义时,都要坦然接受。

(3)、“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盛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4)、“型式”作为“分离的原因”有其困难。第型式作为分离的原因,造成了重叠计数的问题;第理念论的原理不仅是具有型式的东西,而且是不具有型式的东西,这就毁掉了研究事物本身的目的,出现了问题;第按照型式论原理,不仅仅是“是者”而且是“非是者”,都具有一个模式,这也造成一种矛盾;第型式作为分离的原因与数目是同一的,因此产生数目是否是事物的质料因的问题。型式的分有论也存在着困难。同样,“善型式(理念)”论也存在着困难:善的型式有多种,违反了柏拉图本身的思想逻辑;分离的作为目的的善将在所在领域里被述说,但人们普遍谈论善的方式与之不合;对善的型式的一个研究只需要一种科学就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各个科学领域都存在;在“是”后面加上“是”自身与在“善”后面加上“善”自身,是无意义的、多余的。

(5)、地址:NewsBuilding,3LondonBridgeStreet,London,SE195G

(6)、 “知道”和“认为”有什么不同?“我知道A”和“我认为B”的区别就在于,A这个论断是真的,否则你不能说你“知道”,而B可以是假的。人们可以说“我认为1+1=3”,但不能够说“我知道1+1=3”。所以“知道”的对象,即知识,是真的,而“认为”的对象,即意见,并不必然包含真。知识是经过理性推论得到的,有其确定性和不变性,而意见则是不经过理性的、不确定的东西。只有意见没有知识的人,就像蒙住眼走路,他即使走对了路,也只是碰巧。柏拉图把意见和知识明白地区分开了。但智者们可以反驳:虽然区分了意见和知识,但实际上我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意见,不存在知识。而柏拉图表明了作为真理的知识是存在的,比如数学知识,无论对哪个人来说都是真的,它不是人们的约定,不依赖人的想法为转移。

(7)、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或47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他是一个神秘人物,没有作品,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对话而闻名。苏格拉底对艺术,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8)、     Jessie,UCLA 经济学 – 精准扶贫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研究(2019)

(9)、苏格拉底没有作品,主要通过他后来的古典作家的著作而闻名,特别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

(10)、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在苏格拉底被雅典城邦处以极刑后,对雅典城邦法律极度矢望,后走遍欧洲,寻求知识,寻求真理,创作《理想国》,还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学院,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的学者,出名的就数亚里士多德。

(11)、苏格拉底利用巴门尼德的辩证法思想来解释人如何才能克服感觉与习惯的遮蔽。首先就是必须走寻求真理的道路,人只有使灵魂跟随努斯的指引,向哲学求助,努力追求事物的“是”,而不去理会它们的变动不局的种种“非是”。为此,就要不停止于感觉的个别,而要面对思想的题材,把对事物的真实的思索上升到以思想的普遍概念来进行的思考,要寻求事物的普遍规定性。还要通过严格的思想训练去接近真实,通过在辩证法的思想道路中获得思想的前进。如果可能,去以思想助产士检查一种正在提出的思想是否将产生健全的结论,与助产士一个道理,思想助产士需要有思想经历而非无思想活力的不适合思考的人士,这位思想助产士也必须友好,必须预先准备面对思想产生者的“阵痛”,这是件不易之事。

(12)、  报名流程:学生填写报名表 => 完成申请文书 => 择优录取

(13)、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师从苏格拉底,直到苏氏逝世。后游历四方,到前387年返回雅典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并执教40余年。亚里士多德,出身于古希腊吉塔拉地区贵族家庭。师从柏拉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学习20余年,直到柏氏逝世。后回国成为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14)、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15)、苏格拉底(前469——前399)是古希腊雅典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才能治理国家,强调“美德就是知识”,知识的对象是“善”,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人的心灵是先天就有的。

(16)、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其师柏拉图的理念论的缺陷,试图以“实体”学说取而代之,但他自己也在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的区分中陷入了含混。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来解释物质世界的运动。他的美学和政治思想倡导“中庸”(当然他不认识孔子啦,但是都主张“适中”的是好的。)他的体系十分庞大,是学科分类的创始人,实在太复杂,几乎说不完了。

(17)、柏拉图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

(18)、亚里士多德,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19)、萨伊定律它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萨伊定律主要说明,经济一般不会发生任何生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足。(这个还不是特别懂)

(20)、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优秀的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马太效应说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能不能形容自律的人更自律,懒惰的人更懒惰这样的社会现象呢?)

(2)、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另有其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对话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

(3)、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4)、这时,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5)、     Jimm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Quaker审美主义研究 - 在绘画、家具和建筑中的朴素风格(2018)

(6)、亚里士多德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7)、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好看的花吗。”

(8)、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

(9)、       AndrewY同学,康奈尔大学 – 颜色对儿童舒缓调节的研究,欧美历史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2020)

(10)、    John, 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 – 计算机自适应算法在语言考试中的应用(201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