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3)、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6)、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8)、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9)、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1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14)、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5)、(手)抄经。修习宗教,必须抄经。抄经的同时,全身的感官都调动。尤其是心。而好之
(16)、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7)、试译: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孔子叹道:“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者,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19)、试译:子夏问道:“‘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子夏又问:“礼也是加上去的吧?”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20)、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2、《论语十二章》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这里的“知天命”不能等同于“宿命论”,应该理解为对社会、道德、人生等有了一定的体察和认识,能够自然地与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了。“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9)、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12)、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5)、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16)、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17)、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1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9)、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20)、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3、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解
(1)、(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试译:孔子说:“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7)、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在这里没有说明“知”“好”“乐”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泛指,包括一切学问、技艺等。我们现在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8)、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9)、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0)、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4)、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6)、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17)、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18)、字词解释:博:广泛,笃:忠实、坚守,切:恳切,仁:仁德。
(19)、(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4、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高中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9)、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10)、字词解释:川:河、河流,逝:流逝,斯:这,舍:舍弃。
(1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12)、大意: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新旧知识相融合)。
(13)、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4)、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19)、★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5、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古代典籍付之一焚,《论语》未能幸免,几乎失传。汉代经官府搜集整理,曾有三种不同的本子流传,即《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古论语》是汉景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秦火以前的古本《论语》,用先秦古文字(蝌蚪文)写成,为古文本,史称古文《论语》,共有二十一篇。《齐论语》是齐国学者所传,有二十二篇。《鲁论语》为鲁国学者所传,有二十篇。《齐论语》和《鲁论语》均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成,史称今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根据,参考《齐论语》与《古论语》进行考证修订,改编成《张侯论》,并为官府列为官学。东汉时期,郑玄又以《张侯论》为本,参考《古论语》和《齐论语》再加以改订,即成为今本《论语》。《古论语》和《齐论语》从此亡佚。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5)、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6)、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7)、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8)、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9)、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呀!
(10)、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1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12)、仁:仁德。《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是由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通行本《论语》全文共20篇。《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13)、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6)、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17)、《论语》一书,对后世的思想和学术影响至深,在汉代已被视为辅翼《五经》的传或记,汉文帝时列于学官,东汉时被尊为经,从此,《论语》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言行是非的标准,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论语》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心理状态和民族性格的铸造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司马迁有言:“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18)、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可以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
(19)、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2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2)、《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3)、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5)、试译: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6)、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8)、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0)、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11)、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12)、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