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厉害的50句话【文案93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8 09:20:43

论语十句高深的话

1、论语十句高深的话唐棣

(1)、(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2)、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已经完成的事情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要再去议论,过往的事情不要再去追究。孔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过去的事情所困扰。

(3)、在大家潜意识里,“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是源自宋代一代明相赵普所述,但是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宋定国教授考证,“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在大师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正式定义为《四书》,在整个社会大面积宣传儒学之际,也未见有相关记载。

(4)、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路》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d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d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6)、“半部《论语》治天下”真正流传起来,应该是在元代,有史料记载的应该就是高文秀的《遇上皇》剧情里,借助主角赵元所说的一句话。但是元代大家都知道,属于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又多崇尚武力,对这些他们认为文绉绉的东西自然不感兴趣,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以当时也有一种说法叫“九儒十丐”,儒生几乎就是乞丐的代名词。后来儒生被称为“臭老九”的说法就是由“九儒十丐”得来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不过是被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当时儒生们大多不受重用,为了找一个精神信仰,提升自己这个团队的社会地位,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私塾、酒馆等地方,不断宣扬《论语》的好处,在一些郁郁不得志的社会青年范围反而得到了广泛散播。

(7)、在这近千万的文字中,让我们清楚的看见了那个半封建、半殖民中国的现实,更通过大量的翻译作品,让当时的中国人在“五四”运动的思潮下,看见了外面的世界。 民族的劣根性。在《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中都有体现。

(8)、可与言而不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仁德了。”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1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 为政》

(12)、汉文大藏经当中的阿含经,和南传大藏经当中的经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阿含是梵文的音译,有久远之意。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阿含经和南传大藏经的经部,应该是佛教经典当中历史悠久的佛经。其中的杂阿含和南传大宗经当中的相应部,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其中古老的一卷。很有可能是源于早的由迦叶主持的结集所形成下来的经典。

(13)、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拯救乱世,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太平世界——大同世界。孔子的一生都是为此努力奋斗,他并没有为自己个人计划打算多少。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今天,单此一点,我们都应汗颜惭愧。

(14)、孔子开私人办学之先,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当时的人口也就二三百万,如此的成就,后世无人企及。更重要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即使今天,很多观点依然很有价值。

(15)、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16)、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这是教社会管理者们,如何逃避责任!那国难当头时谁来保家卫国?日本入侵时,你往哪里逃呢?而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又是教人只要锦上添花,别雪中送炭。那国家有问题时谁匡复正道?

(17)、这章经文反映了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求知态度,他认为,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谦虚诚恳,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

(1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9)、(6)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20)、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2、论语中厉害的50句话

(1)、(4)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2)、从早期佛教史料的记载可以看出,佛经的数量在当时远不如当代那样浩如烟海。其实内容应该是很少的。那么现存这么多的佛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边又涉及到佛教在后来的一个分裂和变化发展历程。

(3)、鲁迅被称为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但是鲁迅曾说过自己在思想上中了老庄和韩非的毒,“时而很峻急,时而很随便”。“随便”,是指他受了“虚无”的道家思想影响。“峻急”,是指他受了法家的思想影响。但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以孔夫子为代表的封建的儒家文化大加鞭挞。他说,儒家的“仁义道德”是“吃人”的。

(4)、汉传大藏经当中还有一部分是中国人写的。其中出名的就是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注录而成的坛经。除了此书以外,还有一些明显的中国人写成,但是托名佛经的著作。比如佛说父母恩重经。此书明显是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写成的,其目的就在于调和儒家与佛家的思想矛盾。古印度人没有这样一种思想意识,是不可能写这种书的。

(5)、宗派不同佛经的内容是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就形成了三个大藏经系统。大藏经是佛教的说法,其实就是佛教所有经典的汇编。三个大藏经系统内部又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汉传佛教当中汉文大藏经和日文大藏经就有一定的区别。能够收入大藏经,基本上就可以理解成广义的佛经了。

(6)、先谈一下现存佛经的情况。佛经的内容,在不同的宗派是有差别的。目前来看主要有三个体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指的就是包括中国大部分地区汉族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朝鲜,再加上越南大部分地区,所信奉的佛教。藏传佛教的分布,除了藏区也就是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以及云南的一部分地区,在新疆内蒙古东北也有相当程度的分布。此外在北京和河北等地也有少量寺庙,比如北京著名的雍和宫就是藏传佛教寺庙,承德避暑山庄内也包括了一定数量的藏传佛教寺庙。藏传佛教在蒙古,尼泊尔,不丹以及印度的小部分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信徒。南传佛教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和中南半岛上的几个国家,比如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中国云南和越南南部少部分地区也有传承。

(7)、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8)、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强行灌输,家长更是各种补课,各种兴趣班齐上,孩子苦不堪言,厌学情绪日渐普遍,因学习抑郁的,跳楼的各种悲剧时有发生。看看我们的情况,有资格说《论语》过时了,没用了吗?

(9)、他在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一直强调继承儒学传统。在日本留学期间,他提出了“外之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建设原则。绍兴任教之余,他搜集抄录会稽先贤遗作,张扬先贤蠡德,“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不忘于故”,以挽救因时世变迁而产生的“土风不加美”的习尚。些言行固然表明青少年时期他对儒学在近代社会变革中所产生的负效应还缺乏深刻的认识,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他的精神血脉和儒学的深厚的渊源关系。

(10)、在佛陀去世之后大约200年的时候,佛教僧团发生分裂。一部分主张改革的青年僧人形成了大众部,主张对原有的佛教思想进行修改,以适应当时社会的需求。而另外一些主张坚持传统的老年僧人则成为了上座部。他们就是现在南传佛教的前身。因为发生分类,所以对佛教经典的传承和解读自然也就发生了不同的意见。双方分道扬镳之后,佛经内容就开始出现差别。

(1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思想上提出“仁”和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后世统治者确立为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12)、使中国变成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大过法,关系大过理。进而形成宗族势力小圈子。到了当代演变成了黑社会。

(13)、一般称领导德才兼备。德在前,说明道德在领导岗位上的重要性。领导不同于一般人员。领导是在一定条件下,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因此,自古至今,提拔领导一般注重道德。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5)、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d。观过,斯知仁矣。”——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16)、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鲁迅的实践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们说鲁迅始终同儒学传统保持密切的精神联系,还可以从他始终重视道德的自我修养和道德的社会功能得到有力的证明。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他无私的社会献身精神,他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他为坚持真理而独立不倚的高风亮节,他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行为,甚至包括他为了母亲而对传统道德的痛苦承担,包括他在冲破孝顺母亲与解放自己的两难选择的困境后对朱安负责到底的表现,都表明他在为人上堪称中国人的楷模。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3、论语十句高深的话语

(1)、大乘佛教的兴起,自然要有相应的经典来进行阐述和表达。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了所谓的龙树取经的传说。龙树是一个传奇性的人。他的活动年份现在都没有办法确定。关于他的很多传说,传奇。也有学者认为,很有可能是多个人都拥有这样一种称呼,所以才引发了后世解读的混乱。根据传说,佛陀在世的时候,世人愚钝,佛陀只能讲小乘法,也就是提供自我解脱的法门。而佛陀其实还讲过大乘法也就是能够普度众生的法门。记录这些佛法的经典就是大乘经。龙树在机缘巧合之下进入龙宫,得到了龙王赠送的大乘经。于是大乘经就开始传播开来。这是传说当中对于大乘经由来的一种解释。汉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所保存的经典,除少部分以外都是大乘经。

(2)、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3)、“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是学习知识过程中一味死记硬背而不深入思考就不能领会知识的真正含义,只能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只能纸上谈兵,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学以至用,解决实际问题。“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做学问,脱离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一味在凭空思考,不去深入钻研,不去接触实际,就只能是闭门造车,空中楼阁,毫无价值。

(4)、我笃信,读鲁迅的文章,能让我们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少些丑陋,先生的文章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你我的真实的内心。读先生的文章,我们才逐渐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以坦荡、热烈的心,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鲁迅作品读多了,我突然有一种历史交接般的不断前进的责任感”,“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生命中多多少少挂些鲁迅的影子,是可以帮助我衡量自己存在的意义的。至少有这样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我的眼界会开阔许多,我自己也再不会只局限在原本的那一点点不透风的空间里了”

(5)、(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6)、大乘经的由来当然不能够用传说来解释。根据现在学术研究的成果。是当时大乘佛教的僧侣写成的。因为佛经总是以佛陀或者菩萨的身份通过对话来阐述佛法,所以不可能保留作者的名字。

(7)、即使到30年代,他也没有放弃对儒学的批判,而是把文化批判和政治批判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外反动派利用儒学倒行逆施行为的鞭挞,揭示了儒学在现代社会所可能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可以说,鲁迅终其一生都在做着儒学的批判和清理工作。

(8)、鲁迅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塑造和深刻的论述,揭示了礼教吃人的本质,是他在五四退潮后仍坚守阵地,把解剖刀伸向儒学的各个方面,将儒学的种种弊端昭示天下,还是他撕破种种道学家的丑恶面孔,将他们的灵魂桌首通衡。

(9)、(3)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10)、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11)、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学而》。礼仪的作用是要与人们和平相处。就是告诉我们人为设置这些礼仪是为了达到人和人之间和谐的状态,并不是把人约束起来。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学习的态度要老实,不要弄虚作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学习的经常性和快乐学习的问题;“因材施教”,‘“不耻下问”’,“温故知新”、“三省吾身”……孔子及弟子的很多教育观点和教育心得不是对我们没用了,而是我们根本远远没做到。

(15)、孔孟儒家学说加一起,不如陈胜吴广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6)、(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

(17)、解说:要到天气变冷,才会认识到松柏是后凋落的。

(1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19)、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有价值的部分。其中一共有20卷。

(20)、在《论语》中只有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甚至自相矛盾、前后打脸的为人处世格言,类似微博上的心灵鸡汤,并无什么高深的思想,更别提科学技术,中国人研究了几千年,弄到后来国弱民贫、道德精神麻木、差点就亡国灭种!

4、论语著名的几句话

(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了孔子的话,足见其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常说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孔子将其说得更有哲理和诗意。

(2)、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4)、现存三大大藏经体系经藏部分的内容差异大。汉文大藏经经藏部分的内容为丰富,藏文次之,南传巴利语内容少。巴利语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有人说是古印度语言,但现在学术界有争议。南传佛教各国用自己的文字记录巴利语,形成了各自的大藏经系统。

(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仁者安人,知者利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7)、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8)、有感:松柏的韧性几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展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9)、也许(基层)国人道德水平高的人太多,也许(基层)国人有道德水准高的缘故,基本保持了传统观念。如含蓄、本分、厚积薄发等特征。按照正常,提拔成领导,道德水平越高越会得到提拔。但道德水平比较高的人一般不会“安能弯眉折腰事权贵”。无形中,让无德的人趁机钻了空子。无德人,甚至不择手段,甚至抛弃人格,爬向领导的岗位。

(10)、鲁迅对儒学的批判确实相当激烈,但他并不是要置儒学于死地,而是要它起死回生,他是在做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他在1936年致尤炳折的信中说:“日本国民性,的确很好,但大的天惠,是未受蒙古之侵入;我们生于大陆,早营农业,遂历受游牧民族之害,历史上满是血痕,却竟支撑以至今日,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良……”。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春秋战国孔子弟子《论语·里仁篇》。

(14)、065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5)、笔者认为鲁迅 将启蒙、忧患意识发展为唤醒意识。鲁迅先生是用“笔杆子”当“枪杆子”在战斗的,弃医从文便是他真诚的面对现实和人生,发出自己的声音,揭露社会人性的内在,是先生的性格和个性。直竖坚硬的发型与横眉冷对的态度,在黑暗中划开了一道口子,让一束阳光射了进来。鲁迅的思想中也有与儒家思想相通或相同的地方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18)、《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孔子的思想和实践活动都包含其中,野狐将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孔子的政治思想和从政实践;孔子的人伦思想和孔子的人格、精神;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

(19)、辛亥革命失败后对国事的严重失望使他沉醉于对古籍的搜集阅读和整理中,正是这种忘我的沉醉及袁世凯、张勋等复辟派利用儒学导演出的一幕幕丑剧,使他对儒学的本质有了清醒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友人的邀请催促下开始了对儒学的深刻激烈的批判。他的“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般的人世精神,他对社会黑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绝望的抗战,他从不为恶势力所屈的浩然正气、铮铮硬骨和坚贞气节,都可以从儒学那里找到思想的源头。

(20)、讲到这里就要退回来谈一谈现存早期佛教史料当中所记载的佛陀著述的情况。和当时的很多著名思想家一样,佛陀也是述而不作。也就是通过直接口头交流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思想,而不是通过文字。佛陀死后,佛教僧团的管理权落到了他重要的弟子迦叶身上。他决定将佛陀生前的教诲通过整理的方式传承下去。于是,佛陀弟子当中记忆力好的阿难承担了这样一个职责,在500名弟子面前背诵佛陀身前所有的重要语录。每一句话都要得到这500人的一致认可才能保留下来。这个过程在佛教当中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结集。在当时书写材料昂贵且文盲众多的情况下,以背诵的方式传承佛陀的言论,从而间接传承了佛陀的思想。结集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背诵内容的一种集体性的修订。

5、孔子经典的十句话

(1)、(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2)、可是它天天叫嚣“克已复礼”不就是想“回到古代去”吗?孔子这不又一次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论语》上说:“子不语乱力怪神”,“敬鬼神而远之”,显示了执着于现世的儒家情怀。而鲁迅也说:“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吧!想出世的,快出世吧!想上天的,快上天吧!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吧!现在的世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

(5)、(译文)孔子说:“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有利的生活规范。”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7)、(5)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8)、《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9)、而孔子论述的重点是君子如何传道弘道,其前提条件是尊重人,亲近人,如此才能引导人,教育人,使他们向道、明道、行道。

(10)、《论语》中有不少关于为政的章句,很多论断今天依然很有价值。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孔子说:“仁道不会远离人世众生。先知先觉的人(君子、贤人、圣人)在传播、实行、弘扬仁道的过程中如果疏远众生,这样的人是不可以传承并发展仁道的。”

(13)、然而,这只是鲁迅文化使命和文化实践的一个方面,还有常常被人忽视的另一方面,那就是他和儒学的传承关系。一些人提起鲁迅和儒学,总是认为鲁迅对儒学作出了完全的否定,这实在是一种皮相之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