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导学生的名言【文案128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8 07:57:52

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

1、孔子关于求学的名言

(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2)、1)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译文

(7)、白话文: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8)、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追求过于饱足,居住不追求过于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学问的人,并向他们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2)、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13)、出自《论语·子路》。刚,刚强。毅,果断。木,质朴。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此指语言谨慎。近,接近。刚强不屈、果决坚毅、质朴诚实、言语谨慎,做到这四条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1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5)、孔子说:只要是带点薄礼来主动求见的,我从没有不对他给予教诲的。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信用是难以失去的,十年的成本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去。

(1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19)、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孔子教导学生的名言

(1)、1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翻译: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3)、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论语》

(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5)、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6)、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7)、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9)、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论语》--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4)、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10)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8)、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19)、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警句

(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见《论语述而》)。

(3)、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4)、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论语·为政》

(6)、孔子会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对天发誓说:如果我有不对的行为,请天厌弃我!请天厌弃我!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译: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名言警句孔子_孔子语录_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见《论语雍也》)。

(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0)、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12)、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13)、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4)、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译文

(1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0)、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4、孔子鼓励学生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2)、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3)、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出自《论语·雍也》。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让别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顺达,也让别人事业顺达。这是孔子对“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标准。

(5)、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7)、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8)、出自《论语·里仁》。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来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来为他们垂垂老矣而担忧。这是孔子告知天下人如何做子女的明训。

(9)、翻译: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1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2)、“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13)、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论语述而》

(15)、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1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

(18)、子谓颜渊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日: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见《论语述而》)。

(1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0)、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孔子关于学生的名言名句

(1)、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白话文:学过的知识,经常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的吗?

(4)、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译文

(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论语》 

(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译文)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

(14)、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16)、1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1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0)、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

(4)、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教育、言行教育、忠诚教育、诚信教育。

(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9)、白话文: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到头来等于白学;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则就变得有害了。

(10)、9)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20)、孔子:《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13)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显得虚夸。只有文采与质朴和谐地配合在一起,这才成为君子。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6)、孔子杜绝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