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 屈原原文全文【文案95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30 00:42:49

屈原的诗离骚原文全文

1、屈原的离骚译文

(1)、这难道还有别的缘故啊,都只因为不爱惜美质而受害受伤!

(2)、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37)乐;

(3)、日月飞驰不停留啊,春天刚刚过去就迎来秋天。

(4)、昔三后之纯粹兮,(14)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d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15)恐皇舆之败绩。(16)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17)反信谗而齌怒。(18)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19)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20)初既与余成言兮,(21)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22)

(5)、帝高阳之苗裔兮,⑴朕皇考曰伯庸。⑵摄提贞于孟陬兮,⑶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⑷肇锡余以嘉名。⑸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5+)纷吾既有此内美兮,⑹又重之以脩能。⑺扈江离与辟芷兮,⑻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⑼恐年岁之不吾与。(10)朝搴阰之木兰兮,(11)夕揽洲之宿莽。(12)日月忽其不淹兮,(13)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6)、我早知道忠言直谏有祸,原想忍耐却又控制不住。上指苍天请它给我作证,一切都为了君王的缘故。

(7)、第五部分:遭遇苦难挫折,陷入孤独绝望境地的诗人内心深处进一步展开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理想,以及灵魂搏斗的过程,终坚定自已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理想。

(8)、我问:“双方美好一定可以结合啊,就看谁真正美好并把这结合来求?

(9)、我命令丰隆驾起彩云啊,寻找那宓妃在何处居留。

(10)、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11)、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我只担心祖国为此覆没。

(12)、诗歌重在诵读,为此我上这节课的时候,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每次诵读都会确定目标,让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任务。诵读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默读等。诵读也有不同的层次:从通顺到流利到有感情;从初读感知到细读探究;从一般了解到深化理解;从有所感触到情感升华。

(13)、演奏《九歌》跳起《韶》舞啊,也只好借娱乐来打发时光。

(14)、索藑茅以筳篿兮,(161)命灵氛为余占之。(162)曰:"两美其必合兮,(163)孰信脩而慕之?(164)思九州之博大兮,(165)岂唯是其有女?"(166)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167)孰求美而释女?(168)"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169)世幽昧以眩曜兮,(170)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d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171)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172)苏粪壤以充帏兮,(173)谓申椒其不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174)怀椒糈而要之。(175)百神翳其备降兮,(176)九疑缤其并迎。(177)皇剡剡其扬灵兮,(178)告余以吉故。(179)曰:"勉陞降以上下兮,求榘矱之所同。(180)汤禹严而求合兮,(181)挚咎繇而能调。(182)"苟中情其好脩兮,又何必用夫行媒?(183)说操筑于傅岩兮,(184)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185)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186)齐桓闻以该辅。(187)"及年岁之未晏兮,(188)时亦犹其未央。(189)恐鹈鴂之先鸣兮,(190)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何琼佩之偃蹇兮,(191)众薆然而蔽之。(192)惟此d人之不谅兮,(193)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194)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195)委厥美以从俗兮,(196)苟得列乎众芳。(197)椒专佞以慢慆兮,(198)榝又欲充夫佩帏。(199)既干进而务入兮,(200)又何芳之能祗!(201)固时俗之流从兮,(202)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203)又况揭车与江离。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204)和调度以自娱兮,(205)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206)周流观乎上下。

(15)、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 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 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 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 我匆忙地就象是在赶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我在春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 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 金鸟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夏天和秋天轮流着在相替代。

(16)、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它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大特点。

(17)、云霓越聚越多忽离忽合,五光十色上下飘浮荡漾。

(18)、当初他已与我说好了啊,后来却反悔另有它想。

(19)、诵读者:陶然,著名主持人,一级播音员。著有《播音主持特训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播音主持艺考速成攻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等。

(20)、灵氛已经告诉我吉利的占卜啊,选择吉日我将远游四方。

2、离骚 屈原原文全文

(1)、旋风聚集向我靠拢啊,率领着云霞来迎接护航。

(2)、(13)远去西方投西皇。168至185共18行;

(3)、“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解释。“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蕴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4)、译文:我长声叹息而泪流满面啊,为老百姓多灾多难而哀伤。我只是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没想到早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官。 贬黜我是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啊,给我加罪是因为我爱好花香。 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 始终不能明了我心迹啊,我怨恨我那君王过分荒唐。 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放出谣言说我行为放荡。 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背向。 违背准蝇而追求弯曲啊,竟相把苟合奉迎作为榜样。 忧闷失意啊我孤独彷徨,忍受着此时的穷困我好不心伤。 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我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 雄鹰和凡鸟不可能生活在一起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方枘圆凿自然不能结合啊,道路不同哪能有相同的思想。 忍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啊,忍受强加的罪过又将耻辱品尝。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古圣先贤都认为应该是这样。真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徘徊傍徨。 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好在我虽然迷途却并没有失去方向。 赶着马车来到长满兰草的水边啊,奔驰后休息在长着椒树的山岗。 为君分忧反受指责啊,我退隐山林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裁剪荷叶做出我的上装啊,连缀花瓣做出我的下装。 不了解我的心意也就算了啊,只要我的本心确实善良。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将我长长的佩带延长。 清香和污臭杂糅在一起啊,唯独我明洁的品质没有毁伤。 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看到了辽阔大地的四面八方。 我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浑身上下散发着阵阵清香。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啊而且习以为常。 肢解我的身体我也不会变心啊,又有谁能改变我的志向?

(5)、《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掌握。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长诗,凡二千四百七十七言,三百七十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彩和事件叙写以及情节因素。因此,对于《离骚》一诗,我们只有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入到它的思想、艺术深处,发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艺术创造。

(6)、忳(7)郁邑余挓(8)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7)、她诚然美丽却全无礼仪啊,我将抛开她另作追求。

(8)、早晨我饮木兰上的露滴,晚上我用菊花残瓣充饥。

(9)、本来世俗就有随波逐流之风啊,谁又能保持不变把世俗风气来挡?

(10)、首先,就是它具有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进步的政治理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这就构成了诗人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光辉耀目的美的形象。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要是一个人的全部人格,全部生活都奉献给一种道德追求,要是他拥有这样的力量,一切其他的人在这方面和这个人相比起来都显得渺小的时候,那我们在这个人身上就看到崇高的善。”是的,我们在长诗《离骚》中正是可以看到这种而崇高的形象,他的高尚的追求,洁白的人格,坚贞的操守,使围绕在他周围的那些贪婪、偏私、庸俗,以致邪恶的人群,显得是那么渺小而又卑琐,而诗人的人格和形象却是峻洁而高大的:

(11)、路途多么遥远又多艰险,我传令众车在路旁等待。

(12)、他们都能选拔贤者能人,遵循一定准则不会走样。

(13)、“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但诗人的这一片赤忠之心,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招来了重重的打击和迫害。诗篇展现了楚国社会的一片令人窒息,令人愤慨的图景。楚王昏庸不察,信谗多变(“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群芳”(培植的人才)随风转舵,堕落变质(“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朝廷群小“贪婪”、“嫉妒”,蔽美称恶,无所不为。黑暗的现实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诗人的爱国理想“不可能实现”的悲剧性的冲突。诗人于是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但诗人是坚决不屈服的,在诗篇中他反复申说了对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格操守至死而不悔的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诗人是要誓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誓死保持自己人格的清白的。

(14)、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卜居》、《渔父》。

(15)、来吾道夫先路(也)!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16)、世人都在成群结d啊,你为何偏要孤独不听我的劝戒?”

(17)、虽然芳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18)、这是我第一次教授这篇课文,在授课经验上难免不足。在课堂上能够联系现在与过去,联想到古诗词句。另外,我还能注重诵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当然,疏通诗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楚辞的语言有很多是古代楚地的方言,对这些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对于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我认为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包括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考虑可以暂且放过,留待以后解决。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作为高一的学生我觉得此时讲太多不太合适,且本课是诗歌,重点不应放在此。疏通诗句是为了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和思想,本诗的情感比较复杂,提示学生找关键句,然后总结,我觉得学生比较好理解。

(19)、“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现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20)、(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共10行;

3、屈原的离骚原文译文

(1)、这五句是全篇的总结和尾声,在上面八段外具有其独特意义。它高度地概括了全篇的主要内容,简要而深刻地阐明了屈原以身殉国这一伟大悲剧的真实历史意义。五句分两层:龚景瀚曰:“‘莫我知’,为一身言之也;‘莫足与为美政’,为宗社(祖国)言之也。世臣与国同休戚,苟己身有万一之望,则爱身正所以爱国,可以不死也。不然,其国有万一之望,国不亡,身亦可以不死;至‘莫足与为美政’,而望始绝矣。既不可去,又不可留,计无复之,而后出于死,一篇大要,‘乱’之数语尽之矣。太史公于其本传终之曰:‘其后楚日以削,后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言屈子之死得其所也,是能知屈子之心者也。”(《离骚笺》)死,在今天看来是消极的,但两千年前屈原所采取的这种行动其中却包涵着极其严峻的积极的现实斗争意义。王夫之日:“原之沉湘,虽在顷襄之世,然知几自审(预见未来,考虑到自己所应该采取的态度),矢志已夙(早)。君子之进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在思想上能作后牺牲的准备),故可任性孤行也。”(《楚辞通释》)先大父(名其昶,字通伯)曰:“死,酷事耳;志定于中,而从容以见于文字,彼有以通性命之故矣(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岂与匹夫匹妇不忍一时之悁忿而自裁者比乎?”(《屈赋微》序)这些,不但说明了为什么屆原在沉湘前二十多年的《离骚》里会出现“吾将从彭咸之所居”这样的句子,而且有力地驳斥了一般封建正统文人们有意诬蔑屈原,毁谤屈原,像汉朝班固所说“露才扬己,忿怼沉江”之类的谬论。

(2)、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

(3)、父亲察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态啊,一开始就赐我美好的名字。

(4)、虽不合今人的心意啊,我愿遵循彭咸遗留下的规范。

(5)、huáng lǎn kuí yú yú chū dù xī ,zhào xī yú yǐ jiā míng皇 览 揆 余 于 初 度 兮 , 肇 锡 余 以 嘉 名;

(6)、回复“签到”,可查看往期考研复习签到内容;

(7)、但长诗并未就此结束,黑暗的现实,巨大的苦闷,迫使诗人由现实进入幻境。“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而全诗转入了第二部分。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 本篇原名《离骚》,到了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却称之为《离骚经》。他的解释是:“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这话的牵强附会,无待辨明。“经”,当然是经典的意思。《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把《离骚》下面加上一个“经”字,正如洪兴祖所说,“古人引《离骚》未有言经者,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楚辞补注》)又,本篇也有人简称之为《骚》,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就以《辨骚》名篇;甚至有人竟把屈原的作品以及后来模仿屈原的作品都称之为“骚体”。这也是原于王逸,因为他在《楚辞章句》里,把凡是他认为是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离骚》,凡是模仿屈原的作品概题为《续离骚》。如《九歌》,题作《离骚·九歌》,《九辩》,题作《续离骚·九辩》。这些名称,虽然相沿已久,但并不合逻辑。复次,本篇也有人称为《离骚赋》。这起源于汉朝,因为“汉赋”的表现形式是从“楚辞”演化而来,所以汉朝人的眼光里,屈原的作品无一不属于“赋”的范畴。司马迁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本传),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的作品二十五篇,则更进一步都称之为“赋”。其实,“赋”到汉朝才成为文学形式上一种专门体制。称屈原作品为“赋”,由于受了汉朝人对“辞”“赋”的概念混淆不清的影响,是不恰当的。

(10)、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11)、闺中美女既然难以接近,贤智君王始终又不醒觉。

(12)、我效法那前代的贤人啊,不作世俗人的世俗打扮。

(13)、后悔当初把路看得不仔细,引颈远望我要马上回返。调转我的车头折向旧路,趁着迷失方向还不太远。解辔放我的马在兰皋散步,又在椒丘奔驰后休息一阵。想迈进难以前行反而获罪,只有重理我当初衣服而退隐。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让我的切云冠高高耸起,让我的佩饰长长垂地。内在芳香与外表光泽糅合,只有我光明的品质没有毁弃。忽然回过头来纵目眺望,决定去四方荒远之地探察。佩饰五彩缤纷花样繁多,香气更新鲜浓烈向周围散发。人生各有所喜好的事情,我只是爱好修洁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更改,难道我的心会因受打击而变样!

(14)、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兰啊,傍晚又把经冬不枯的香草来采。

(15)、《离骚》中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可以说,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以夫妇喻君臣不仅形象生动,深契当时的情境,而且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发展起来的阴阳五行观念里,就把君和夫、臣和妇放在同样的位置,这一观念可能影响了屈原的创作。《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16)、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30)以为粻(31);

(17)、内容简析:《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他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18)、姐姐女媭气喘吁吁地长叹,一遍又一遍将我骂詈。她说:"鲧刚直而忘却自身,终于早死在羽山的野地。"你为何处处直言喜好修洁,独有那许多美好的佩饰?生刍和枲耳堆积满屋,你却坚决离去不愿佩戴一试。"庸人不能挨家挨户去劝导,谁会认真体察我的衷情?世人都起而结d营私,你为何保持独立我劝都不听?"我依从前代圣人来作评判,喟叹愤懑如今遭此忧患。渡过沅水湘水更向南行,到帝舜重华的灵前献言。"夏后启制成之曲,从此国人享受逸乐荒淫放纵。不考虑困难图谋久远,五个儿子因此闹起内讧。后羿沉湎游荡迷恋田猎,还喜欢射杀那硕大的野狐。政治昏乱固然少有好下场,何况寒浞又贪他的妻室家属。寒浞之子浇身披着坚甲,却纵欲过度不能抑制自我。天天寻欢作乐忘乎所以,他的脑袋因而被人砍落。夏桀行事常常违背正道,于是遭到杀身灭国的祸殃。殷纣王的酷刑把人剁成肉酱,商朝的宗祀因此也难以久长。商汤夏禹处世谨慎恭敬,周文王武王讲道义没有差错。推举贤者而任用才士,遵循法度一点也不偏颇。皇天公正不会有什么私好,见人民拥戴谁就给谁辅助。那圣明智慧有盛德的人,才能够享有天下疆土。往前看往后看认真观察,省视治理百姓的政策标准。哪位国君不义而能统治天下,哪位国君不善而能使人归顺?即便把我置于濒死的境地,我也毫不后悔当初的志向。不度量圆孔硬塞进方榫,所以前代贤人被剁成肉酱。"我一次次悲叹抑郁惆怅,痛惜自己没有遇上好时辰。拿起柔软的蕙草擦拭眼泪,伤心的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襟。

(19)、我并不难于与你别离啊,只是伤心你的反反复复。

(20)、路过不周山再向左转啊,指定西海为大家聚集的地方。

4、《离骚》屈原古诗原文

(1)、(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及下决心他投。152至167共16行。

(2)、(开头八句,叙述说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庄重自爱。

(3)、本想在仙门之前稍稍歇息啊,太阳匆匆下落时已近日暮。

(4)、不度量插孔而削正榫头啊,前代的贤人正因此而惨遭死难。

(5)、这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6)、想到这邦小人不讲信义,恐怕出于嫉妒把它摧毁。

(7)、汤禹为人严正虚心求贤,得到伊尹皋陶君臣协调。

(8)、上升于天进入光明境界啊,忽然往下看到了故乡旧居。

(9)、美人闺房既是深远难通啊,君王又不能醒悟而心明眼亮。

(10)、我调度和谐地自我欢娱,姑且飘游四方寻求美女。

(11)、(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108至119共22行。

(12)、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13)、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确切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诗人身处战国时期新旧交替的激烈变化时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热爱的祖国,原本是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在群雄并峙之中,曾居于盟主地位,有着统一天下的诸多条件。但自楚悼王变法失败以后,国政受旧贵族的把持,日非一日。至屈原所生活的怀王时期,由于内政不修,外有强秦压境,已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屈原是一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是一位有理想、有远见和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他出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满怀忠贞之志,企图革新政治,振兴楚国。但他的一片赤忠之心,却得不到理解。初他曾一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担任左徒要职,推行新政;谁料正当他忠心耿耿,报效祖国之际,却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谣诼蜂起。“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谗见疏。他怨忿楚王之“数化”,“不寤”;怨忿“d人”之“贪婪”、“工巧”,怨忿“众芳”之“芜秽”、变节、堕落。使他感到哀伤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己却被剥夺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祖国濒临险境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有怎样的一种激怨之情啊!于是诗人的感情犹如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就这篇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

(14)、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茝兰。

(15)、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据《史记.屈原列传》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可见,《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对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16)、《离骚》是屈原被贬后写出来的。本诗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诗人也称“骚人”。

(17)、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在风尘掩翳中飞到天上。

(18)、清晨从九疑山启程啊,黄昏便到了昆仑山上的县圃。

(19)、旋风结聚起来互相靠拢,它率领着云霓向我迎上。

(20)、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5、屈原离骚古诗原文

(1)、“汩(形容像水流一样迅疾)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流年似水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怕年岁不等待我。“亦余心之所善(所向往喜欢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现其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2)、(14)全诗总结,是全诗的中心所在。186至188共3行。 

(3)、桀与纣是那样狂妄邪恶啊,他们只因走上邪路而难以举步。

(4)、天天寻欢作乐忘掉自身,因此他的脑袋终于落地。

(5)、我再把成千辆车子聚集,把玉轮对齐了并驾齐驱。

(6)、第四段。承上文说,既然理想不能实现,则退隐可以独善其身;为个人计,又何尝不心安理得?可是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的逃避现实的态度,和屈原的个性是绝不相容的。这使他暂时宁静下来的情感又掀起无限的波澜;在波澜起伏中,一层一层地展开了内心深处的矛盾、彷徨、苦闷与追求,以及在这种心情中的斗争过程。从这段起,所写的都只是一种思想意识的反映,并非事实的叙述。

(7)、忽然我来到这流沙地段,只得沿着赤水行进缓缓。

(8)、这帮结d营私的小人不讲信义啊,恐怕他们会因嫉妒而加以摧伤。

(9)、第一段。通过自叙的笔法,提出了积极用世的人生观:首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这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就成为屈原生命中进步的动力。奠定了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性格的基础。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10)、身披香草江离和幽雅的白芷啊,还编结秋兰作为佩带更加芳馨。

(11)、哪有不义的事可以去干,哪有不善的事应该担当。

(12)、浓郁的香气难以消散啊,到今天还在散发出芳馨。

(13)、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

(14)、趁琼枝上花朵还未凋零,把能受馈赠的美女找寻。

(15)、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主要注本有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