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原文多少字【文案119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9 01:20:25

道德经原文多少字

1、道德经原文多少字数

(1)、余食赘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2)、(解释)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宝,恶人也受它的保护。美好的言词能换取人们的尊敬,善良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即使有不懂为善的人,怎能把他们抛弃呢?所以树立天子,设置大臣,虽然先献美好的玉石,后献珍贵的车辆,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古时所以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不是说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吗?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tián)淡为上。

(5)、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6)、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其不欲见贤。

(7)、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

(9)、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lèi),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dài)且成。

(10)、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11)、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12)、善于学习,保持清醒,保持谦虚才是必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当你见识得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的无知,而善于发现自己“无知”的人,则更善于打开“潘多拉”的大门,看到另一个世界。

(13)、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14)、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6)、我的主张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然而天下竟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肯去实行。我提出的主张都是有一定的主旨的,我要求做的事也是有一定依据的。由于人们太无知了,所以不能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为难得。因此圣人常常是怀着超常的才智,却没有机会去展示。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18)、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19)、当百姓连死都不怕了,用死去威胁他们能有什么用呢?如果百姓一直是怕死的,那么对于那些邪恶的人,我就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去行恶?永远应该由天地自然去惩罚恶者。代替天地自然去惩罚恶者,这好比代替技术高超的木工去砍削木头一样。代替技术高超的木工去砍削木头,很少有不伤着自己手指的。

(20)、(解释)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2、道德经原文多少字

(1)、《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时期的古籍,相传为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所著。《老子》为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性经典,亦是道教尊奉的经典。至唐代,唐太宗命人将《道德经》译为梵语;唐玄宗时,尊此经为《道德真经》。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规律是空虚而没有形态的,如果遵循着他办事,也许就不会要求把事情办得无缺。规律是那样的深远而复杂,好象是万物的根源:他消磨去万物的锋芒,从而融解文明之间的纷争;调和它们的长处,从而使它们都不那样。规律是无有形态,是隐没的,但又实际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传下来的,只知道它出现在上帝之前。

(4)、道是万物之源,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之人借以保全自己的东西。动听的话可以换来别人的尊重,美好的品行可以获得别人的崇敬。即使人们不崇尚美好,又有什么理由弃道于一旁呢?所以在天子即位或三公上任时,即使献上大玉璧、驷马这样的重礼,也不如稳坐在那里把道理讲给他们听。从古以来人们重视道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依靠它有求必得、有罪得免吗?所以道是天下珍贵的东西。

(5)、老子向来崇尚“不争”。可他说的不争,不是不作为,而是应该按照自然规律有所为;在作为的过程中,也可以一时“无为”。

(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知此两者亦稽(jī)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9)、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0)、不出大门,也可了解天下的大事;不望窗外,也可明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只知赶路,走的越远,知道是事理却会越少。因此,圣人不去远行,也能知识渊博;不去观察,也能有所明白;不去亲自动手,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11)、(解释)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12)、出自道德经的成语总计多少个?《道德经》全文出现成语57个,其中出自原文的43个,出自其他文章的14个。

(1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煞之,孰敢?常有司煞者煞。夫代司煞者煞,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17)、(解释) 治理人.事奉天都不如吝啬为好由于吝啬,可说成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可说成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这种力量是无法估计的。这种无法估计的力量,可以管理国家。有了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延长生命的道理。

(18)、局面稳定时,容易维持;事物还没有不稳定的因素出现时,容易对付;脆弱的东西,容易毁灭;微小的东西,容易消散。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做好准备,要在国家还没有出现混乱时就注意治理。参天的大树,是由小苗一点点长成的;九层的高楼,是由一筐筐土筑起的;千里的行程,是开始于脚下的。如果不按照规律勉强地去做事,必然就会失败;如果穷奢极欲地占有,必然会有损失。所以圣人不强力妄为,因而不会失败;不随意占有,也就无所损失。人们做事,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所以,掌握了道的人做事在即将成功时仍会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因而也就不会失败。因此圣人想得到的东西是一般人不感兴趣的东西,他们不看重一般人所贪求的货物;圣人学习的东西是一般人不愿接受的,并以此来纠正众人的过错。圣人按照万物的自然属性去帮助它们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去随意干涉。

(19)、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2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3、道德经原文多少字不带标点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高尚的品德,表现于遵循道。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没形没影的。它是那样的扑朔迷离,但其中确实又有其内涵;它是那样的幽深而博大,但其中确实又有其特性。它的特性难以认知,但它又确实真实地存在着,并且总是能让人得以应验。从远古到现今,道的影响从未消失过,也只有凭借它才可以去了解探索万物的本质。我凭什么知道初期的情况呢?就是凭借它。

(3)、即使调解了仇恨,也一定还有余怨;用德来回报怨恨,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即使握有讨债的契约,也不向人讨要欠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握有借据,也不向人索取,而没有高尚品德的人会像收税的人一样苛刻。天道对谁都不偏爱,它总是帮助以善行事的人。

(4)、傫(lěi)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5)、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6)、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

(7)、(解释)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号啼而喉咙却不沙哑,这是淳和之极的表现。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衰老,可说是离开了道,离开了道就要早亡。

(8)、是身体和灵魂合为一体,能够做到不相分离吗?专一精神以达到一种柔弱状态,能够像婴儿一样恬淡吗?清除心灵的疑惑妄见,能够不再执迷吗?爱民治国,能够做到不运用心智吗?在大自然的无穷变化之中,能够安居于柔弱的状态吗?明白通达,能够做到清净无为吗?大自然养育万物,但生养了它们却不占为己有,帮助了它们却不依赖它们,成就了它们却不去支配它们。做到这一切,便是具有了高尚的品德。

(9)、(解释)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1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1)、我只能说,当时不但歌手,屏幕前的我也被惊到了,第一反应想骂句脏话——怎么会有这种问题。

(1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4)、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6)、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7)、不欲琭(lù)琭(lù)如玉,珞(luò)珞(luò)如石。

(1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9)、知雄守雌:《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20)、天的运行规律不是很像张弓拉弦吗?高了就压低一点,低了就抬高一点;紧了就松一点,力不够就再补上一点。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去有余的而补给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而是剥夺不足的去供奉给有余的。谁能够把富余的东西奉献给天下人?只有懂得道的人才会去这样做。因此圣人帮助了万物而不凭仗它们,居功而不自傲,并且他也不愿张扬自己的美德和才能。

4、《孝经》正版原文

(1)、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2)、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3)、命运的确不公,但“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能清醒认识自己、战胜自己,一生为某些目标坚持不懈,这才是聪明也难能可贵的。

(4)、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yú)。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6)、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7)、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8)、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9)、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解释) 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11)、有智慧的人听到了“道”,就努力勤勉地照它去行事;智慧一般的人听到了“道”,反应迟钝,半信半疑;愚笨的人听到了“道”,就认为它迂腐空洞而加以嘲笑。若是不被蠢人嘲讽,那“道”也就不成其为“道”了。所以《建言》中说:“明白易懂的道理反而像难以理解,促人上进的道理反而像劝人后退,容易倡导的道理反而像难以实施,至高无上的品德反而像空无所有,洁白的颜色反而像是沾染了杂色,广博的品德像有什么缺少,能够有所建树的品德反而像惰气十足,品质纯真反而像变化无常,大的方形反而像没有棱角,大的器物总是很晚才能完成,高级的音乐只有微细的声音,宏大的形象反倒无形。”规律虽然无形无声,不可言说,然而它却能够辅助万物且成就万物。

(12)、(解释)古时善于为士的人,细微深远而通达,深远得难以认识。正因为难以认识,只能勉强加以形容:谨慎啊,象冬天趟水过河,警惕啊,象害怕四邻围攻,恭敬啊,象当客人,和蔼啊,象冰将融化,朴质啊,象为雕琢的素材,空旷啊,象深山幽谷,浑厚啊,象江河的浑水,谁能使浑水不浑?安静下来就会慢慢澄清。谁能长久保持安定?变动起来就会慢慢打破安定,保持此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去旧换新。

(13)、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ei),或挫或隳(huī)。

(14)、同样是一年又一年,有人不断复盘,力争越来越好;有人年复一年,原地踏步;

(15)、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6)、(解释)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国,用奇谲诡异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扰,人民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

(17)、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戴颖涛篆刻“不如守中”

(18)、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1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20)、揣(chuǎi)而棁(ruì)之,不可长保。

5、道德经全文完整版

(1)、能够透析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透析自己的人是明智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是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一种富有,坚持力行的人是志向高远的。不违反规律的人是能够长久,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是真正的长寿。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但大师就是大师,一个如此简洁的提问便结束了对话。不过,迅速是迅速了,可不大让我服气,因为若按这个标准,我能说我读过所有的绝句以及律诗,所有的词牌,但不敢说读过任何一本名著,甚至若不是手里有毕业证,都不敢说上过学,逻辑关系是:所有课本都不知道多少字——所有课本都没读过——没去过学校。

(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http://m.shixiu.net/nanshi/zhuzuo/lzts/

(7)、(解释)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8)、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9)、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yào)杀人。夫乐(yào)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1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1)、知白守黑:《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2)、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zhǎo),兵无所容其刃。

(1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14)、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6)、人总是要按照宇宙间天地的运行变化形成“道”的规律来作反向运动。反向来思考问题,在人的思想上形成逆向的思维方式来为人为事。这样反而复得而人生事业一定成功。

(1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8)、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19)、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zhào)而自来,繟(chǎn)然而善谋。

(20)、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1)、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2)、清净无为才合乎自然法则。所以说狂风刮不了整整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谁造成的这种情况呢?是天地。天地尚不能长久维持剧烈变动的状态,何况人呢?所以说寻求规律的人,其言行就应当遵循规律;修养美德的人就应当崇尚美德;而不肯遵循规律、崇尚美德的人则必会不断地出现过失。愿意同规律在一起的人,规律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美德在一起的人,美德也乐于同他在一起;愿意同过失在一起的人,过失也乐于同他在一起。自己待人的诚信不足,才会不被人所信任。

(3)、国家要小,人口要少,即使有各种功效很全的器械也不使用,使人民珍爱生命而不随意迁移。即使有车船,也无需去乘坐它们;即使有铠甲兵器,也没有机会去使用它们;让人们回归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之中。要使百姓食物丰盛,服饰华美,居住安宜,舒适自然。邻国互相望得见,鸡狗之声互相听得到,而人们直到老死也不往来。

(4)、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解释)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

(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liáo)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埏(shān)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zhuī)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0)、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本质是底层思维和心态的不同。同样都是面对困难,有人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想方设法挺过去,有人却会视为无法逾越的鸿沟,总有借口或临阵脱逃,或一蹶不振;

(11)、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qí),善复为妖。

(12)、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chuò)。

(13)、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tián)淡(dàn)为上。

(14)、是以圣人为(wèi)腹不为(wèi)目,故去彼取此。

(1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6)、不像近年,面试也有了一定框架、规则,我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自由度还很大,考官问出的问题也无话八门,进一步加深了我的恐惧。

(17)、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穿透坚硬岩石的力量没有能够比得过它的,也没有能够代替得了它的。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天下人都知道,然而却没有人能够照着做。所以圣人说:“能够担负国家的屈辱,这才算是天下的主宰;能够承担国家的灾难,这才算是天下的君王。”这些正面的话听起来就像反着说一样。

(1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19)、大方无隅(yú);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