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原文及翻译作文【文案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2 01:06:10

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原文及翻译

1、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原文及翻译高二

(1)、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4)、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5)、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6)、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8)、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0)、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11)、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12)、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好像是孔子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子路说的,我也记不太清了,毕竟距离我高中学习论语已经过去太久了。

(14)、                                                         

(15)、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6)、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17)、试译: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宰我回答说:“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让人战栗。’”孔子听后说:“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18)、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9)、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论语十二章君子食无求饱原文及翻译作文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6)、 此章的大意是:孔子说:“顾不上追求饮食的满足,顾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而对于学问之事和国家之事能够敏锐地观察和细微地思考,谨慎地发表言论,还能够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求教,从而不断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了。”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1)、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2)、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4)、★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知廉耻、明是非、董荣辱、辨善恶;

(15)、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7)、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18)、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9)、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

(20)、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2)、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3)、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4)、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5)、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6)、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是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8)、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9)、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①,可谓好学也已。”

(12)、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8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4)、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15)、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16)、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9)、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20)、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阅读国学经典,可以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疑惑。”

(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4)、 第二种意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6)、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8)、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9)、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10)、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1)、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12)、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13)、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1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5)、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16)、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7)、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18)、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1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 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5、《论语》十二章原文君子食无求饱

(1)、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译文: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

(4)、从未见过动物看书学习,它们一生都在吃饭、繁衍、睡觉,这种本能是天生的,不需学习,人若也是如此,与动物的区分就很模糊。人态,似乎是透过学习来彰显其尊贵,也是透过学习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5)、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7)、    优秀的事物,包括人,总是能够激起深层的共鸣,所以永远不会过时。有时在一段时期内会发现同时在读的几本书的内容是互通的,原因之一就是“本质”的内核其实并不多,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语言去解释。

(8)、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9)、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    ;今义:    )

(10)、★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11)、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3)、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14)、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15)、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16)、(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7)、温故而知新(               )(              )

(18)、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9)、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20)、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 吾日三省吾身(        )(            )  

(2)、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提问并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6)、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7)、(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

(1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3)、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4)、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6)、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17)、(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18)、字词解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男子汉,夺;改变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吾日三省吾身(               )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学到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了。”

(5)、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7)、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8)、①有道: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正:匡正,端正。

(9)、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0)、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实践。”

(11)、(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3)、《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4)、(1)饭疏食:吃粗粮。饭,吃。疏食,粗粮。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