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50字开头【文案93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9 08:27:27

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50字

1、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50字左右

(1)、(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2)、赵奢是赵国名将,为赵国屡建战功。可是赵奢的儿子赵括却不像父亲。赵括从小的确读了不少兵书,谈起用兵之道那简直是滔滔不绝,连他父亲都不如他。于是,赵括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了不起的军事家,他狂妄地认为自己在军事上已经是天下了。然而赵奢却不这么认为,他不但从未赞扬过儿子的夸夸其谈,反而却常常担忧地说:“日后赵国不让赵括带兵便罢,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那么断送赵国前程的将必是赵括无疑。”

(3)、项羽说道:“不能在此四面楚歌之地等死啊!”便立刻骑上马,率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突破重围,向南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现项羽跑了,刘邦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羽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不久,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又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4)、(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5)、直捣黄龙,汉语成语,拼音是zhídǎohuánglóng,意思是指捣毁敌人的巢穴。指杀敌取胜。出自《宋史·岳飞传》

(6)、这一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派了年龄很大的将军廉颇率军迎敌。开始,赵军连连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廉颇改变战略方针,他下令让军队坚守城池,以逸待劳,不要主动出击,保存实力把住阵地从而拖垮秦军。结果真的,秦军由于远道而来,经不住廉颇的拖延,粮草渐渐接不上,快要支撑不下去了,秦军十分恐慌。于是秦军也施展汁谋,派人悄悄潜入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担任大将。”

(7)、而谢弦为了以少胜多,使出计策,派使者到秦营,建议秦军后退。符坚求胜心切,违背众将意愿,执意后退。但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听到要后退,都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弦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迅速渡河杀敌。

(8)、符坚集兵于淝水边,仗着兵多将广,有些轻敌,认为自己有把握战胜晋军。

(9)、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自此;卢俊义等无后顾之忧;兵马长驱直入。”

(10)、(成语故事)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左边的叫触氏国,右边的叫蛮氏国。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竟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

(11)、秦军得知赵军这些情况,自然正中下怀。一天深夜,秦军派一支队伍偷袭赵营,刚一交战,便佯装败走。同时,秦军又派兵乘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12)、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13)、(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14)、解释: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15)、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16)、(干戈满地):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7)、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18)、秦军在溃退途中,丢盔弃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奔逃。就这样,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19)、秦末,由于秦朝暴政,各地诸侯起义不断,农民领袖陈胜在大泽乡也发动了起义。这时,沛县县令见局势不稳,看到很多官吏被起义的人民杀死,心里恐慌,担心自己的安全。当时萧何、曹参在县衙当官,他们建议把逃亡在外的刘邦召回来。县令同意了,并派人去召请刘邦,可是当刘邦的人马来到城下时,县令又怕刘邦回来罢自己的官。因此,县令变了卦,他不但下令关闭城门,不准刘邦进城,还打算杀掉出主意的萧何、曹参等人。萧何、曹参听到消息后,就偷偷逃出城外,投奔刘邦,得到了刘邦的保护。

(20)、(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2、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50字开头

(1)、(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2)、(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3)、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并采用其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佯装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袭击了陈仓。刘邦以其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了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从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4)、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老百姓把他们称作“岳家军”。

(5)、(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

(6)、(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战争。指发生战争。

(7)、(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8)、(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9)、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10)、(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11)、春秋初期,晋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取虢国,但虞国为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司机灭虞。虞公贪利,受晋国贿赂,不仅答应借道,还自愿作晋军先锋攻打虢国。

(12)、赵王正在为廉颇在军事上毫无进展而闷闷不乐,听到外面流传的那些说法,便撤掉廉颇,要派赵括为大将来统帅军队。赵括的母亲记住丈夫生前的嘱咐,再三向赵王说明情况,极力劝告赵王收回决定,可是赵王哪里听得进去,他真的任命了赵括担任大将来取代廉颇。

(13)、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在一旁的人也难过。

(14)、(用法)作宾语;指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15)、(兵慌马乱):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6)、解释:庭:龙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17)、大家都推举刘邦为县令,刘邦却推辞说:“如今天下大乱,各路纷纷起义,英雄豪杰一起举事,如果当县令的人推举不当,一旦失败,就要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希望你们另外推举更合适的人吧。”虽然刘邦多次谦让,后还是担任了县令,被尊为“沛公”

(18)、(烽火四起):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19)、(化干戈为玉帛):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20)、(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3、有关战争的成语故事50字

(1)、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2)、(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3)、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4)、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

(5)、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偏远的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先到巴蜀养精蓄锐,以等待时机。刘邦到汉中后,烧毁沿途栈道,以示自己不再回关中。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6)、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极度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地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弦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7)、(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8)、定义:暗度陈仓是一种战术,是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意思是,军事上采取正面佯攻、佯动以误导敌方,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向另一方面进行掩袭。

(9)、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0)、(构怨连兵):构怨:结怨;连兵:交战。因结怨而发生战争。

(11)、(兵连祸结):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2)、而谢弦为了以少胜多,使出计策,派使者到秦营,建议秦军后退。符坚求胜心切,违背众将意愿,执意后退。但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听到要后退,都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弦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迅速渡河杀敌。

(13)、(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14)、(非战之罪):不是战争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战争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15)、(典故)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庄子·则阳》

(16)、(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17)、(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

(18)、秦军在溃退途中,丢盔弃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奔逃。就这样,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19)、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吧!”但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20)、“―败涂地”原指―旦失败就肝脑涂染遍地,形容惨败;后用于溃败的不可收拾。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4、历史故事的成语50字

(1)、退避三舍(拼音:tuìbìsānshè)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符坚集兵于淝水边,仗着兵多将广,有些轻敌,认为自己有把握战胜晋军。

(3)、赵括一到前线,便开始胡乱指挥起来。他完全改变了廉颇的策略,大量撤换将官,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4)、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并采用其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佯装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袭击了陈仓。刘邦以其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了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从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5)、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当时是金国腹地)

(6)、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7)、(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8)、(归马放牛):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9)、(楚河汉界):楚(项羽)、汉(刘邦)相争时,双方对峙的河界。后来中国象棋盘的双方分界处写有“楚河汉界”。也比喻一般战争的前线。也作“楚界汉河”。

(10)、春秋初期,晋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取虢国,但虞国为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司机灭虞。虞公贪利,受晋国贿赂,不仅答应借道,还自愿作晋军先锋攻打虢国。

(11)、一败涂地(拼音:yībàitúdì)是一个成语,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12)、(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戢:停止。战争就象玩火,不在适当情况下及时止息,就会把自己烧掉。

(13)、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偏远的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先到巴蜀养精蓄锐,以等待时机。刘邦到汉中后,烧毁沿途栈道,以示自己不再回关中。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14)、(兵连祸深):兵:指战争。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15)、四面楚歌指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

(16)、四面楚歌(拼音:sìmiànchǔgē)是一个成语,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7)、重耳略加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18)、赵括不知实情,还以为秦军真的是败逃。他得意地想,取胜即在眼前,这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他命令部队紧紧追击。结果,赵军追了一段后即被秦军伏兵将追兵拦腰截断,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然后,秦军一齐杀出,将赵军各个击破,团团围住。

(19)、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弦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20)、(释义)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

5、爱国的成语故事50字

(1)、刘邦打算攻下这座城,就叫人用白布写了一封信裹在箭上射进城里,信上说各路抗秦的力量已经势不可挡,号召百姓响应起义。城里百姓果然齐心响应,杀死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城,并请他做县令。

(2)、(金戈铁骑):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3)、岳飞向周同学习武艺,周同死后,每月都要为周同扫墓。他的父亲勉励他说:“如有机会为国效力,也应该这样!”宣和四年,岳飞应招入伍,由于骁勇善战,从一个普通士卒渐渐跃升为领袖。岳飞对待部下很宽厚:士卒生病了,他亲自给熬药,战死了负责养活家小,把朝廷给自己的犒赏一律分给士卒。每有军事行动前,都要召集将校商量,商定好了才行动,所以部队突然遇到敌人,也不惊慌。

(4)、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使晋控制了虢虞的交通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技重演,又一次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虞公不要借道,但虞公仍不听建议。后晋占领了虢国都城上阳,稍事休整后,趁虞不备,突然发动袭击,俘获虞公,灭了虞国。

(5)、但他的军纪却很严:一次一个士卒拿了老百姓的一条麻绳绑马鞍子,马上被军法处死了。有时部队在路上过夜,老百姓开门要收留他们,没有人敢进去。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6)、(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7)、定义:暗度陈仓是一种战术,是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意思是,军事上采取正面佯攻、佯动以误导敌方,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向另一方面进行掩袭。

(8)、(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

(9)、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使晋控制了虢虞的交通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技重演,又一次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虞公不要借道,但虞公仍不听建议。后晋占领了虢国都城上阳,稍事休整后,趁虞不备,突然发动袭击,俘获虞公,灭了虞国。

(10)、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极度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地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弦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11)、(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2)、(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13)、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弦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