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成语古语有哪些【文案120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9 08:27:06

关于战争的成语古语

1、关于战争的成语古语大全

(1)、(一笔抹杀)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一笔抹煞)抹煞:勾销。

(2)、(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语出)宋代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4)、心血来潮:形容一时冲动,忽然起了某个念头。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乾元山金光洞有太乙真人闲坐碧游床;正运元神;忽心血来潮。……心血来潮者;心中忽动耳。”

(5)、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到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

(6)、礼﹙上﹚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7)、淳于棼十分惶恐,不觉已成婚礼,与金枝公主结亲,并被委任“南柯郡太守”。淳于棼到任后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前后二十年,上获君王器重,下得百姓拥戴。

(8)、(《周易大传今注》)行亦进之意。意思是说:“君子终日勤勉努力,与时并进而不息。”

(9)、这次还是跟楚国有关,不过这一次轮到楚国吃亏了。这就是公元前656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在齐国名相管仲的支持下联合多个诸侯国进攻楚国。以齐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人多势众,来势汹汹,楚国一看就有点含糊了,就赶紧派使者来见管仲,要求两军开战之前先谈一谈,主要就是辩解一下,楚国实在没有什么过错值得齐国领着联军来攻打。

(10)、(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11)、(解释)惠,给人好处;费,耗费。给人好处,自己却无所损失。

(12)、过了一些日子,十分称赞祁黄羊,激动地说,一直到现在。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对于食品商店要清洁卫生。

(13)、(人物)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写古文,死后他的文章广为流传,当时的学者将其喻为泰山、北斗,敬仰他。起初,人们把韩愈比作泰山、北斗,是表示对这位文学家的推崇、敬仰之情。后来,人们就用泰斗一词称在某一方面成就卓越,在社会上有名望、有影响的人。 

(14)、qiānlǐzhīxíng,shǐyúzúxià

(15)、除了这些成语,《封神演义》里还有很多成语,大家都耳熟能详。

(16)、竟,完毕,终。成语有“有志者事竟成”,“竟成”即终能成功。

(17)、(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8)、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19)、示例:妙手空空的犯案技俩,不断推陈出新,令人防不胜防。

(20)、(语出)陈孝逸《与罗杓庵书》:“秋间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粮;为射贼擒王计;必不败;而后杜门却轨。”

2、关于战争的成语古语有哪些

(1)、(人物)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2)、(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3)、(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4)、伯乐对驾车的人说,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喝了之后。

(5)、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6)、(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7)、等到工事完成;晋军已经赶到西陵接应步阐,陆抗率军击退来援的晋军,再向西陵发起猛攻,很快攻进城内,将叛将步阐杀死。当时,晋朝的车骑将军羊枯镇守襄阳。

(8)、(出自)《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9)、(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0)、虚﹙座﹚左以待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11)、(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12)、﹙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13)、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14)、左道旁门: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别。现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

(15)、(《周易大传今注》)这两处的“与时偕行”与《乾卦》完全相同,都是古人认为自己的行为或损或益,或进或退。都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时同行,与时共进。

(16)、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17)、(解释)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8)、翻译: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去练剑,又无所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说:"读书,只是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学剑,又只能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要学就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其中意思的时候,又不愿意深入学下去

(19)、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孔子学问出众,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他的房子起火了:“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秦军就不会停止进攻我们?”他的弟子问他,只要他一声令下。有一次,自相惊扰,交代不清。

(20)、﹙渊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3、关于战争的 成语

(1)、(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2)、项梁对他的这种行为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够让我记住姓名而已。学剑法,只能抵挡一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御万人的本领。”

(3)、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爵,通“雀”。

(4)、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一笔勾消)全部取消之意。

(5)、(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6)、(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各行其﹙事﹚是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8)、5远交近攻:初作为外交和军事的策略,是和远方的国家结盟,而与相邻的国家为敌。这样做既可以防止邻国肘腋之变,又使敌国两面受敌,无法与我方抗衡。范睢一计,灭六国,兴秦朝,足见这一计谋的神通

(9)、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10)、心无旁﹙鹜﹚骛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11)、(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2)、(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13)、12一鼓作气:曹刿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必要条件。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还不可以。”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14)、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白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勇气足,到第二次击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次击鼓,勇气变枯竭了。敌军勇气枯竭,我们却(5)勇气十足,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是一个大国,军力不能低估,很难推测出他的情况,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下,说明仓皇逃窜。)

(15)、西元前三世纪前只有古神华、古希腊才开办平民教育,所以东周列国与古希腊成了早期文明轴心时代的两大轴心。因此,既不要错误理解孔子的伟大之处,又不要否定孔子的伟大之处。

(16)、空空如也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7)、﹙以﹚倚老卖老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18)、项羽少年时,项梁教他读书,但他学了没多久就不学了,项梁又教他学剑,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因此特别生气。

(19)、(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20)、(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一刀两段,未称宗师。”《朱子语类》卷四十四:“观此可见克己者是从根源上一刀两断,便斩绝了,更不复萌。”

4、有关战争的成语或诗句

(1)、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一表堂堂)形容仪表堂皇。

(2)、(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释义)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

(4)、如愿以﹙尝﹚偿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5)、分道扬﹙镖﹚镳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6)、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霸王,忙於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

(7)、众女兵说。孙武便说,曾拜高人为师,在路上,你的学识这么好,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8)、《屈原列传》:“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又,“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9)、两人还经常派使者往来,互相表示友好。因此,吴、晋一部分边境地带一时出现了和好的局面。

(10)、众口﹙烁﹚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11)、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

(12)、“与时俱进”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平常我都自然理解为“跟着时代潮流前进”。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专家说,“与时俱进”典故出自《易经》,并说,起源处为三个句子,分别是“与时偕行”、“与时偕极”、“与时消息”。我不禁好奇,参阅了一些与易经相关的书籍(如《易经与人生》)和网络上的几处争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先来看看《易经》中那三个句子。在《易经》的《乾卦》第一中说道:“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易经》的《丰卦》第五十五中说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易经》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就是在论人如何与世界相谐发展。其中讲的一个重要的道理,就是“进、退、存、亡”。它分析事物不会单强调某一个方面。若言“行”,必有“止”;若言“进”,必有“退”。我以为,“与时偕行”、“与时偕极”、“与时消息”,可视为一组递进关系的、相互补充的哲学理论。偕,就是共的意思,行指行动,极指终点;“消息”,则是“消亡生息”之意。三句话串联起来说,就是“要根据天时(即事物的规律)来行动,来制订合理的目标,而对事物的进程与结局,也要遵循盈亏之律,不可强求。”《易经》中强调的,是“与时”,即“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人的休养生息,图存振兴,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这些理论,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的农业生产传统是相对应的。因为,在农业社会里,若不顺应天时来耕作,若不合理地使用土地,一个社会就会失去生存的基本资源,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但在当下的时代,“时”更多的是指“时代潮流”,而“进”则强调了进取、进步、上进。这是针对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角色而言的。在弱肉强食的地球上,中国吃够了因在科技经济发展方面落后于其他国家所带来的苦头,因而竭力进取,力求先进。放眼社会,激励人们力争上游,奋发图强的警世醒言无处不在。“与时偕行”,《易经》强调的是“偕”,要顺应规律,有进有退;而“与时俱进”,突出的是“进”,要“争”,要不落人后。它们在思想根源上还能说是一脉相承的吗?实际上,已有人考证出,第一个一字不差地运用“与时俱进”这一词的是李大钊。1917年10月10日,在中华民国的第6个国庆日,写的致《太平洋》杂志记者的短札《此日》。他在信中说:“……即以此未来这一年,为吾国民历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绚书之,期于必达,勿稍怠荒,月异岁新,与时俱进,页页联缀,永续无穷。以过去之此日为纪念,以未来之此日为理想;以过去之此日为陈迹,以未来之此日为前程。如是推嬗,吾人之此日无空期,即吾人之进步无止境。然则新中华无疆之休,将以此日为发轫之始矣。”在李大钊用这个词的时候,他眼前看到的是世界潮流的风起云涌,日新月异,心里沸腾的是希望国人紧跟潮流,学习新知,抛弃旧陋,壮大民族的强烈愿望。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是“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贫本主义过渡并进入帝国主义的时期。英美等国家进行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工业技术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壮大。相比之下中国体制陈旧、国力衰微、局势危急。在比较和打击之下,有知的中国人都发出向西洋先进文化学习、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呼吁。作为“许愿辞”,李大钊的“与时俱进”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我们现时的国策所倡导的精神是一致的。综前所述,“与时俱进”的祖师爷,当是李大钊,而非《易经》。不过,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方针调整为经济发展充分与自然的平衡相协调的时候,这个“与时俱进”也许就贴近了《易经》中的“与时偕行”了。

(13)、(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六十岁的代称。

(14)、(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15)、上根大器)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16)、(解释):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17)、后周恭帝让了位。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18)、(千军万马)(qiānjun1wànmǎ)

(19)、《项羽志大才疏》的译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

(20)、(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古代关于战争的成语

(1)、带“也”的所有成语都在这里了,没有以也开头的成语

(2)、(出自)《论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二:一举成名(yījǔchéngmíng)

(4)、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6)、(解释)血气,精力;方,正;刚,强劲。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7)、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之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8)、根据《世本》载,黄帝时有臣子名於则,发明了用麻编织的鞋子履,结束了古人光着脚的历史,(中华远古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为民父母:这:作为,充当;父母:即父母官。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10)、(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

(11)、(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12)、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美德,以求和为耻辱——(肖伯纳)

(13)、(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14)、(一尘不倒)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

(15)、(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16)、项羽名籍字羽,秦末时起兵抗秦,三年攻入咸阳打败秦国主力。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了。项羽年少时,读书没有学成;就放弃(离开)了,学习剑法,又无所成。项梁对他的这种行为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能够让我记住姓名而已。学剑法,只能抵挡一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御万人的本领。”因此项梁开始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但是等到他大概知道其中意思的时候,又不愿意深入学下去(又不愿学完)。

(17)、(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8)、(出自)《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9)、(出自)《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0)、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1)、﹙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2)、《项羽志大才疏》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3)、镂心刻骨: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六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

(4)、名﹙符﹚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6)、我的体会是:“止”就是坚持不干违背规律、违背法则的事,如果干了,就必须停止改过;如果所作的事情符合规律,但是遭遇挫折,那说明时机把握得不好,应该停下来等待时机。“行”就是坚持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去做,如果认定它是对的,就是遇到困难也应该坚持,只是应该等待时机。

(7)、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8)、(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学剑法,只能抵挡一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御万人的本领。”

(10)、莫予毒也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11)、(语出)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12)、弟子们想。伯乐牵走千里马,用黄河以北和太行山以南的大片土地为代价,才配叫‘文’?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

(13)、相传唐代有个姓淳于名棼的人,嗜酒任性,不拘小节。一天适逢生日,他在门前大槐树下摆宴和朋友饮酒作乐,喝得烂醉,被友人扶到廊下小睡,迷迷糊糊仿佛有两个紫衣使者请他上车,马车朝大槐树下一个树洞驰去。

(14)、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5)、为虎作伥: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16)、(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7)、(出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8)、示例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近义词兴师动众、勤兵黩武反义词和平共处、解甲归田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好战外语翻译英文:useallarmedmighttoindulgeinaggressivewars日文:やたらに武力(ぶりょく)を振(ふ)り回(まわ)す德文:eineAggressionsundKriegspolitikbetreiben俄文:брáтьсязаоружиеполюбóмупóводу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皓是一个十足的暴君,他任用那些拍马屁的小人做大官,大兴土木,建豪华宫殿。同时还不断扩充军队,使军队的人数占百姓人数的十分之军费开支庞大,陆抗打败晋军的进攻后上书孙皓,让他不要再继续穷兵黩武南柯一梦(拼音)nánkēyīmèng(解释)南柯,南面的大树枝。

(19)、(一表非俗)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一笔勾倒)把账一笔抹掉。

(20)、(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