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此不疲是一个成语吗【文案83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9 07:44:57

乐此不疲是成语吗

1、成语 乐此不疲

(1)、(逆接):乐不可支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思蜀乐不极盘乐业安居乐为用命乐乐不殆

(2)、例句:他好为人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诲人不倦,乐此不疲地讲解回答。

(3)、东汉永平三年,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思念光武中兴功臣,于是命人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阁。其中,以邓禹为首,其次为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冯异、王霸、朱佑、耿纯等,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4)、有一次,太子刘庄向他请教怎样才能打胜仗,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春秋时期卫灵公曾向孔子请教过征战的学问,孔子说:‘关于祭礼、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多少明白一点,至于如何克敌制胜的学问,我不知道,无能为力回答你。

(5)、(解释): 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6)、(逆接):安身为乐暗中作乐不改其乐惨然不乐怅怅不乐吃喝玩乐独自乐乐逢场作乐

(7)、(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8)、”刘秀在位32年,62岁时病逝,临终前留下遗言说:“我对百姓没有什么大恩德,死后丧事要从简,要像文帝那样,不许用金银器皿陪葬,用陶瓦器皿就可以了。

(9)、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游戏,我却总能玩的乐此不彼。

(10)、(示例):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了。鲁迅《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

(11)、(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汉光武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12)、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东汉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

(13)、根据这个故事,人们从刘秀的话中引申出了“乐此不疲”这句成语,形容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沉溺其中,不知道疲倦。

(14)、他好为人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他总是诲人不倦,~地讲解回答。

(15)、(成语举例)一种是教人对于职业要发生兴趣,一有兴趣,就无论什么事,都乐此不倦了。

(16)、出处:先秦诸子《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17)、公元25年,刘秀夺取了农民革命战争的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当了光武皇帝。刘秀每天一早晨上朝,听取文臣武将的汇报,一与大臣们共商国家大事,总要忙到太阳偏西之时才散。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他对经学很有兴趣。他更喜欢与所谓有学问的臣子谈论学问,常常谈到深更半夜才去休息。他的儿子看他整日劳苦,劝他说:“您老人家整天忙碌,不是为国家大事操劳,就是讲书论经,这样卜去,将会使身体受到很大损害。望您注意保重身体:”刘秀笑着说:“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意思是说,我自己喜欢这样做,因此不觉得疲劳。

(18)、《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19)、刘秀六十多岁时还勤于政事,天不亮就坐朝,一直到日落才回宫。他不谈军事,但对经史义理方面的事有兴趣,时常召集公卿郎将谈论,直到深夜才上床休息。

(20)、王莽末年,天下连年饥荒。刘秀加入绿林起义军,以恢复汉制为号召,取得了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力量逐渐壮大。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即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功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统治期间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良,汉朝又强盛起来,史称“光武中兴”。刘秀到六十多岁还勤于政事,天不亮就上朝,一直到日落才回宫。他一般不谈军事,但对经史义理方面的事却很感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时常召集公卿良将高谈阔论,直至深夜仍兴致不减。太子见父皇如此勤勉,便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但愿从此您能熙养精神,优游安宁。”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很高兴这样,并不因此而感到疲劳。”

2、乐此不疲是一个成语吗

(1)、表达意思:意思是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2)、乐此不疲(拼音:lècǐbùpí)是一个成语,早出自于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3)、(解释):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4)、西汉末年,爆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后来的东汉光武帝刘秀也参加了。刘秀加入绿林军后,很快就显露出了他敏锐的政治才能和丰富的军事韬略,特别是在昆阳一战中,刘秀的杰出指挥,为起义军赢得决战胜利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5)、(举例造句): 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乐此不疲。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6)、刘秀的勤奋工作,感动了文武大臣,也感动了他的儿子。有一次,皇太子怕那样下去会影响父亲的健康,便劝道:“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生之福,愿颐养精神,优游自宁。”大意是:陛下,你像夏禹、商汤一样的英明,却不能像黄帝,老子那样善于养身之道。我们希望你注意身体健康,抽出时间安静地休息一下。

(7)、(逆接):安身为乐暗中作乐不改其乐惨然不乐怅怅不乐吃喝玩乐独自乐乐逢场作乐

(8)、(用法)形容对某一事物特别爱好,沉迷其中,不知疲倦。

(9)、皇太子见父皇如此勤劳,便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但愿从此颐养精神,优悠安宁。”

(10)、王莽末年,天下连年饥荒。刘秀看准时机起兵,加入了绿林起义军。后来到河北活动,以恢复汉家制度为号召,取得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镇压和收编起义军,力量逐渐壮大。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即位称帝。

(11)、(例句)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

(12)、刘秀在为期间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安定民生。他下诏恢复了西汉景帝时期三十税一的旧制,并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田,安置流民,赈济贫民。这样一来,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都大大减轻。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得到了大大恢复。他还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除此之外,刘秀还积极兴修水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刘秀裁并了四百多个县,精简了官吏,在地方废除了掌握军权的都尉。

(13)、我从小便爱上了天文星相学,每每有关此类书籍摆在我面前总能让我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

(14)、绿林军攻占长安后,刘秀率军离开长安,在河北(黄河以北)以复兴汉室为口号,不断壮大自身的势力。刘秀每到一个郡县,都宣布废除王莽当政时期的苛捐杂税和严酷的刑罚,并对当地的官吏进行考察,恢复汉朝的官名,赢得了当地大小官吏、平民百姓的欢迎和支持,逐渐组成了建立政权的基本力量。

(15)、刘秀听了这话,摇摇头说:“我乐于这样,不感到疲劳。”

(16)、(顺接):疲乏不堪疲于供命疲于奔命疲劳轰炸疲心竭虑疲惫不堪疲癃残疾疲精竭力

(17)、您要注意身体才是啊!父王身体健康,也是天下百姓之福。

(18)、快乐就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中间。形容自得其乐。

(19)、(示例):更兼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无论什么疑难,每问必知,据知而答,无答不即详且尽,并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

(20)、(近义词)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废寝忘食、乐此不彼、嗜此不疲、流连忘返

3、乐此不疲是词语吗

(1)、(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2)、例句:近小侠上课时总是心猿意马,思想不集中,作业错题也多,看来要和她好好谈一谈,问问到底是啥原因。

(3)、出处:出自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范晔的《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4)、(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5)、(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6)、(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7)、各州的地方官吏也不必离职来京城吊唁,更不许派官吏或以奏书的形式祭奠,要各司其职,这一点千万要记住!”太子以及文武百官都深为感动,事后遵照刘秀所嘱咐的去做,汉光武帝刘秀成为历代皇帝的榜样。

(8)、(解释)乐:乐意、酷爱。此:这。疲:疲劳,疲倦。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9)、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面临着连年战争留下来的烂摊子,许多的法律、法令、规章制度也需要重新修改和拟定。刘秀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振兴和建设东汉王朝的工作中,每天天刚亮就上朝理事,日影西斜才退朝而归。他还经常把大臣们召集起来亲自给他们讲述《论语》里的论述。

(10)、翻译: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

(11)、乐此不疲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

(12)、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13)、译文:每天都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不敢贪图享受。

(14)、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如此;倒也乐此不疲。”

(15)、”刘秀看看太子关切的目光,笑笑说:“我喜欢从事这些活动,并不觉劳累,你们不必担心。

(16)、(逆接):乐不可支乐不可极乐不可言乐不思蜀乐不极盘乐业安居乐为用命乐乐不殆

(17)、(释义)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18)、表达意思: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

(19)、没几年,王莽政权就被起义军推翻了。推翻新莽政权后,全国很快又陷入了混战状态,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各立天子、相互混战,刘秀却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

(20)、(用法)形容对某一事物特别爱好,沉迷其中,不知疲倦。

4、乐此不疲是成语不

(1)、出处:战国前期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出处:出自汉代文学家魏伯阳的《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

(3)、(成语故事)东汉光武帝刘秀当上皇帝后,知道百姓不愿意看到战争,就命令全国不准谈论战争,他勤于治理朝政,经常与大臣谈论治国方略,每天均是深夜才睡觉,太子不忍他如此操劳,他则说他自己乐于这样做,并不感到疲劳。

(4)、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分句;含褒义。

(5)、后来人们就把“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概括为“乐此不疲”,用以说明人们时于自己喜好的事物,即便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沉浸其中,也不觉得疲劳。

(6)、成语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7)、王莽末年,天下连年饥荒。刘秀加入绿林起义军,以恢复汉制为号召,取得了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力量逐渐壮大。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即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功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统治期间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良,汉朝又强盛起来,史称“光武中兴”。刘秀到六十多岁还勤于政事,天不亮就上朝,一直到日落才回宫。他一般不谈军事,但对经史义理方面的事却很感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时常召集公卿良将高谈阔论,直至深夜仍兴致不减。太子见父皇如此勤勉,便劝谏道:“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但愿从此您能熙养精神,优游安宁。”刘秀听罢摇摇头说:“我很高兴这样,并不因此而感到疲劳。”

(8)、昆阳城里的汉军王凤、王常,一见外面的援军来了,立刻打开城门冲了出去。在汉军的两面夹攻下,王莽军全都慌了神,乱奔乱逃,自相践踏。当王莽军大将王邑逃回洛阳的时候,四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千人。

(9)、皇太子见刘秀年近六旬,两鬓斑白,还如此不辞劳苦,勤于政务,心中担忧,便劝谏道:“父王有大禹和商汤王的英明,不过却忽视了像黄帝、老子那种讲究修身养性的长寿之道。

(10)、后来,刘秀又采用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收编了铜马军30万人,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人称“铜马帝”。公元25年6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仍沿用汉的国号,年号建武,刘秀就是光武帝。

(11)、译文: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12)、刘秀南征北战大半生,称帝后20年才逐渐统一天下,晚年考虑百姓连年征战,苦不堪言,所以不轻易兴兵动众。

(13)、光武帝统治期间,东汉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大大发展。铁制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使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冶铁技术的改进,使铁的产量大为增加;精美的铜器、漆器、丝织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业工艺;通都大邑商业繁荣,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

(14)、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你将来要当皇帝,应留心怎样治理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军事问题你就不要多研究了,那是将军们的事情。

(15)、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16)、(顺接):鞍马劳倦笃学不倦笃志不倦好学不倦诲人不倦诲而不倦筋疲力倦精疲力倦

(17)、当时,昆阳城被王莽的军dui团团围住。驻守在昆阳的汉军只有九千人。昆阳城虽然不大,但是挺坚固,昆阳城里的汉军,防守得也很严密,城始终没被王莽军攻破。刘秀带着十二个勇士,趁黑夜冲杀出昆阳城南门。到了定陵,对汉军将领们说:“现在咱们到昆阳去,把所有的人马集中起来。打败了敌人,就可以成大事,立大功。”于是,将领们带着所有人马跟着刘秀上昆阳来。

(18)、(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19)、成语解释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20)、(顺接):才竭智疲汲引忘疲乐此不疲力尽筋疲力软筋疲明镜不疲师老兵疲师老民疲

5、乐此不疲的成语是什么意思

(1)、为了及时批阅奏章,并当面指示重大政务的决策,刘秀每天都很早接见文武百官,与他们讨论治理天下的方法,一直到深夜才回寝宫休息,有时甚至彻夜不眠。

(2)、释义: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3)、刘秀即位后,又镇压赤眉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才统一全国。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逐步对带兵打仗这类事感到厌倦。又由于他看到老百姓经过多年战乱。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因此下功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宁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终于使汉朝又强盛起来,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