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作品介绍【文案98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8 07:18:17

木心介绍

1、木心是什么

(1)、罗素: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

(2)、好了。现在承蒙有几位读者读我的书,我便请大家读读我的老师的书,得个“书托”的恶名,也好,书托就书托。

(3)、美似乎无用,但你不觉得正是无用的东西让我们和别人不一样,无聊的东西让我们更像一个人吗?

(4)、你可爱,我说时来不及思索,但思索之后,还是这样说。

(5)、我好久没有以小步紧跑去迎接一个人的那种快乐了。

(6)、                                       ——HiltonKramer,《中国囚徒轻振衣冠》

(7)、文革开始不久前期,在会上嘲笑海涅没有才华。

(8)、还是要回过来说木心。我知道的,在木心这样才高八斗,文曲星下凡的人物面前,我父亲只是个“肉身凡胎”而已,似不该有可比性。可是,他们那种学识范围和生活态度何其像啊。由经父亲,叫我幡然明白一个事实,如木心那样学通中西,博览群书,爱艺术,崇拜美,不是他一个,而是那一代!在那样的历史时期,青年们是照那样被教养的:知道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怎么说话,怎么娱乐,怎么对待自己……再往更具体里说,比如木心独囚防空洞中,偏不肯自苦,却要在心里携了莎士比亚,托尔斯泰之流同去,陪他一起在地狱里打发时光(“忒会白相了”!)我父亲虽未经牢狱之灾,但遭遇下放,“下放”到苏北乡间的芯子里,黄天黏土,茅屋小径,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俨然文明化外之地。可是我从城里寄宿中学放假时回到乡间茅舍的家,赫然发现,父亲给茅屋的泥地上铺了砖,窗户上垂着卷草花纹的窗帘,墙上挂着他自己画的花鸟条幅和祖父画的山水册页,挂册页的镜框是他自己做的,木头的框子上还用胶水把银色的纸一层层皱起之后粘上去,看着几近金属镜框。而他则在从庙里找来的蒲团做成的“沙发”上半躺着,读《随园诗话》,指间夹着烟,身边搁着茶……父亲的那个样子,几乎正注释了木心说过的话:“艺术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人生是要有坚持的……”木心后面还有一句说“我是很倔强的”,这差不多也可用到父亲身上。以我所知的他,设若被“下放”的地方恰是地狱,他老人家必定要在地狱里先清理出一片地方,挂上花色窗帘,摆上一桌一椅,上面搁着诗集、烟、茶!

(9)、木心出生于浙江乌镇世家,本名孙璞,在14岁时开始系统性的阅读西洋的哲学史诗,加上从小上私塾得以深入习得中国古经典。后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木心在台湾和纽约的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有一批人会定期到他的居所听他习文授课。很多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都曾深受其艺术影响。

(10)、我自以为我的灵魂飞出去了,原来还是和我一样受着煎熬。他们终究不愿意让我舒坦。

(11)、那一年《联合文学》创刊号云集了港台及海外知名华语作者,但第一主角,却是木心。

(12)、翌年,我的《多余的素材》出版,编辑给我传来一篇书评,其中有句话,说是对我写作的“私淑来源”很好奇,与那北大女生的意思相仿佛。

(13)、今天我在全国书市上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做专题介绍,这本散文集的作者是我的师尊木心先生。新浪网读书频道将连载他书中的散文,我先将今天的讲演全文贴在这里请大家指教。

(14)、后来在纽约讲文学课时,木心说:“我在狱中时,看见五十六个男人熟睡了,心想,好,大家统统释放了,出狱了——早晨醒来,大家又在牢里了。”这话说得漂亮,就像是狱中的王尔德,在痛苦中,真诚,柔软,虚无会变得异常得敏锐。美好的人性并不会因苦痛而堕落,它反而是底层的珍珠,在阴沟里,依然折射着星空的光。

(15)、此外,木心还有大量论乐文字,它们分散广泛且多为只言片语。这些文字主要涉及对中国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评述,以及对音乐伟大性的探讨。

(16)、他从小接受了严格的传统诗词教育,所做的诗句字字珠玑句句美的像梦。

(17)、陈丹青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陈丹青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2006年,木心著作《哥伦比亚的倒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配有《关于木心》小册子一本。

(18)、木心美术馆:你们看着我的画,我看着你们的眼睛

(19)、读者还会说木心文字的过于斟酌。须知文艺的每个领域都有那么几位作者,无止境地追求、锤炼语言的可能性。福娄拜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董其昌是“画家中的画家”,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意识更比西方不知早多少,譬如杜甫、李贺、李商隐一类……虽然仅以语言锤炼理解木心仍是片面的,但他的珍贵,是在他的时代这种追求不但危险,而且资源被封锁。他给我们上了5年世界文学史课程,我才了解他的书写拥有怎样一个全背景。

(20)、1947年,木心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学生运动,上街发传单,制作反战宣传画,能够抵抗敌人乐此不疲。

2、木心作品介绍

(1)、——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木心作为知名的作家和画家,有着传奇的一生。

(3)、好奇怪的,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有一句诗,完全不相干的,一遍遍响彻我的肺腑:“婉转峨眉马前死”。这是怎么说,一个绝代佳人那样死了……这与木心,与我的父辈,什么相干?是隐约转意嚒:整整一代通今博古懂得精美生活的人,动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的老派知识分子们,竟也照那样死了,我父亲死了(1985),木心死了(2011)……那一代人,那么婉转,妩媚,丰盈,充沛,锦瑟华丽,都走了,如今在大地上行走的,只是“识字而已”的后代……

(4)、一想到能和你共度余生,我就对余生充满期待。——《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5)、在木心成长的二三十年代,家里就有了钢琴,有了西洋画册。江南一带西化的过程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是个有趣的课题。比如,如茅盾家的私人图书馆,藏的多是西方的小说。

(6)、不以反映现实为务,属第二类,如塞尚、梵高。苹果、向日葵有什么现实意义?几千年前,几千年后,苹果,向日葵,都是这样。

(7)、——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8)、                                          陈丹青

(9)、一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卡夫卡郁郁寡欢,老在疗养院过日子。写作勤奋,老不满意,毁掉,所以作品很少。1922年病重,辞职。两年后死。托布罗德烧毁他的全部作品。布罗德答应,卡夫卡死。布罗德想想不能烧,乃出卡夫卡全集。

(10)、时间是铅笔,在我心版上写许多字。时间是橡皮,把字揩去了。那拿铅笔又拿橡皮的手,是谁的手?谁的手。

(11)、1月初的北京书市,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了发布会,陈丹青应邀谈他的恩师——该书作者木心先生。他说:“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

(12)、“现实”像墨水,我蘸一蘸,写“永久意义”。但不能没有墨水,不能不碰现实。

(13)、对于美术界而言,1980年盛夏,是陈丹青的舆论热季,在研究生毕业画展中.他呈示出七件描绘藏族生活的油画,以其令人信服的真实形象,以其平实含蓄的画意,深深引起同行们的“绘画与生活”的反思。

(14)、木心出生于浙江乌镇世家,本名孙璞,在14岁时开始系统性的阅读西洋的哲学史诗,加上从小上私塾得以深入习得中国古经典,后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15)、——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诸位看仔细了:眼下朱兄玩什么“爱惜羽毛,不肯应战”——他老兄纂文在先,退稿在后,分明是布置“战场”,撩我出“阵”的架势——老兄:这点伎俩,这点屁大的文坛,咱哥俩哄谁呀!

(17)、此番“记者杨青”们看戏心切,老混子要是不发一言,玩儿潇洒,可就太装丫挺了,对不起媒体,也对不住上礼拜洪晃妹子在博客等着看我与朱伟大兄“泥浆里打架”,至今没动静——其实洪妹子出差回来,“架”已经打完了,真是不好意思。

(18)、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9)、从前我和李梦熊谈卡夫卡,其实都没有读过他,都是骗骗自己。来美国后只听港台文人卡夫卡、卡夫卡,家里还挂着他的像——我心中觉得情况不妙。一个人被挂在嘴上,总是不妙。

(20)、六月将尽,此前答应的关于木心先生的评论,七月间会陆续贴出来,其时正好是木心先生新书——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杂文集《琼美卡随想录》——上市。有兴趣的读者,兼可一读这里贴出的评论。当然这样做,我又将被斥之为“商业炒作”,指为无耻的“托”——很好!在下正要为老师的书做这样的事,怎么着?!

3、木心介绍小演讲

(1)、凡是高洁、诚实的人,都是悲观的,都是可敬可爱的。

(2)、 (2006-03-3114:33:47)

(3)、之后在上海美院就读。在参与一个抗争活动中被学校退学,之后1946逃避国民政府而到台湾,1949年回到新中国,陷入足以让他忧郁致死的痛裂处境,然这种处於晦暗悲观环境的遭遇,却也唤起他内心的顽强的人文记忆,并让他耽于创作中解脱困顿。他说:“文学是我的信仰,是这信仰使我渡过劫难。”

(4)、究竟发生了什么?让父亲如此低看我辈,赚得遗老称是?

(5)、第一集《上海倒影》是关于这位乡村绅士沉寂的50年。片中介绍了木心早年入狱的故事,以及先生在创作初期,作品缺少知音尤感落寞的一段经历。

(6)、“白天我是一个奴隶,晚上我就是一个王子。”

(7)、《审判》已有他自己风格。主角名字K是作者第一人称字母。细节很真实,色调很阴森,我们可从读者立场看,解作“真理可望不可即”。小说有一人物是牧师,他说:“真理是有的,通往真理的路障碍重重,但我们不可能闯过去,因此真理找不到。”

(8)、孙父很看重对孩子的教育,孙璞四岁的时候就被家里请来的先生授课。

(9)、再举例,属第三类——像托尔斯泰、狄更斯、哈代,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永久意义。历史过去了,永久意义仍在,甚至更强。1812年过去,《战争与和平》不过去。

(10)、九月十日,尹庆一王淑瑾二位作陪,我们上海街头慢慢走。先生大概抽掉两包烟,说了一百个笑话。我说讲慢点,刚记住一句,三句五句接上来,笑也笑不及。

(11)、九月八日,下午四点过,我们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上国航飞机,十数小时飞啊飞,机上屏幕在五场电影的间隙不断显示飞越区域:白令海、西伯利亚、外蒙古,直到中国境内。先生几乎没有睡觉,在飞行的轰鸣中,缓缓地、轻声地与我说话。机上严禁抽烟。

(12)、从1982年秋,初到纽约的陈丹青意外在地铁上结识木心开始,两人的亦师亦友的师生情谊便持续到了木心离世,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尊木心为“先生”。木心对陈丹青有传授知识之恩,一直以言传身教影响着陈丹青;而陈丹青也尽己所能完成老师的夙愿:归乡、出书、安葬、为人所知,让木心晚年有所安慰。两人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

(13)、经过现代化的洗礼,西方艺术不可避免与我们今天的认知系统更加接近。我们将打破中西艺术的壁垒,将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理论和技巧,放在同一个视野下观察比较。

(14)、这话不无无奈,可这错的一生,他终究还是爱着。

(15)、木心并不会过多渲染这苦难带给他的意义。他眼明心亮:“从前中国有人讲,你越是受苦受得多,那么你一定是更深刻更博学。这个我觉得骗人。谁愿意痛苦啊?我没这种乡愁,我没留恋自己从前的生活。”木心作为文学创作者的自觉,已经超越了那批“寻根文学”“伤痕文学”的作家。

(16)、一读之下,当然马上觉得木心的文字灵动俊秀到罕见,可他究竟说了什么,竟不能记得。好像是极鲜的汤,一沾口唇,鲜美,腹中却并无结结实实的东西落下,不知是木心的错,还是自己的错……至今无从判断。

(17)、光鲜亮丽的背后,定是脚踏实地的付出,具备什么样的磁场,便驾驭什么样的财富。

(18)、有人或曰:你难道不让人家留言说话么?是的,岂敢不让——咱不是要玩儿“平等”么,容我也说句话。以目前留言字数的总量看,我算说得少的——不是吗?!

(19)、纽约的讲课,其实遥遥呼应着他童年,木心在茅盾私人图书馆里的阅读经验,在那度过的日日夜夜,没想到在异乡开了花,成了果。在高楼林立的纽约讲学的他,似乎就像是在杏坛上授课的夫子,而这玻璃钢铁的现代都市,仿佛也弥漫开了江南的氤氲水气,霏霏冷雨。

(20)、寓言一长,读着读着,读者已经悟了,到后来,大悟没有了,分散了,卡夫卡上了自己的当,所以他要烧掉。

4、木心简介_资料介绍

(1)、这个“风啊,水啊,一顶桥”的美术馆,在设计前,贝聿铭先生的弟子曾来乌镇找木心商议,木心说:“贝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

(2)、一次在餐馆,陈丹青问邻座是不是意大利人一问,果然是,丹青好得意,觉得自己见多识广,却不料木心说:

(3)、这样的分法,我是在旧事重提: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现在看来,这争了一百年的事,双方都不知在说什么——文理上先不通:什么叫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比如,什么叫为吃饭而吃饭?

(4)、本人《再谈木心先生》一文,并无叫骂之词,若谓不然,随时查看本人地摊便可。而但凡对我唾骂的留言,则老混子从不遮掩,不仅不遮,还代为散发,上月在自家博客即曾公开刊出,并几乎全部承认网友所列罪状。此非面皮厚,也非肚量大,而在尊重维护“各说各话”的规矩与景观,不然开什么博客呢?本人虽非周刊主编,也属博客摊主,人要围观,竟或吐痰,就得由人围观而吐痰,弄脏地面,原可删除,我也任其“血龊污拉”,并不打扫的。

(5)、教育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

(6)、九月九日。黄昏飞临北京。燕山山脉逶迤展开。我请先生移坐窗前往下看,他就一声不响看。

(7)、读“星夜无声”留言,也宽慰,也不因帮我,是为品相端正,心态好。你心细,知道我之推举先生,是多年交往,全方位了解先生。我也和你一样爱读《三联周刊》,其中不少好文章,读了受益。上期讲毕加索情人朵拉临死关照:“我不是毕加索情人,毕加索是我情人。”真是会说话。再早一篇关于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死,也极珍贵的,帕索里尼文集,不知诸位读过否?《三联周刊》与南方《人物周刊》相较,一阴一阳,一淡一浓,各出偏锋,各见雅俗,我们好处要说好处,我捧读《三联周刊》,感谢朱主编。

(8)、您问在下《音乐笔记》里那位临难写遗书的辛亥烈士为谁?据实秉告:老混子忘记了——鲁迅的时代,他即感慨辛亥烈士早给大家忘记了,今天更得忘记了。烈士烈士,我看是好多革命烈士实在是白死的。我书中提起那烈士,其实只为他镇定自若写遗书,不然我也不会提起他。

(9)、一个不被人知的作家被耀目推出,遭遇逆反心理和强烈质疑,再正常不过。木心适合慢热,或被小众悄悄喜爱。您到大众面前高调礼赞木心,其接受状况必然犹如病体经不起猛药,发热、寒战是必不可少的,两极分化的评论也是自然的。然而不管多少读者领悟,木心畅销总归是文学的福音,一步到位的普及比一道道转手要好。

(10)、在我看,木心作为一种文化标本,有他自己的价值。一个八十多岁人,从走进社会到1949年十多年,中国传统文化接触一个尾巴而已。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二十多年,革心洗面,尽管不情愿,烙印还是根深无法剔除。这是木心先生主体的文化根基,他所写〈上海赋〉其实也是五六十年代蝇营狗苟之上海市井(陈丹青注:《上海赋》全部写解放前之老上海,不是“五六十年代蝇营狗苟之上海市井”)。然后到美国,以美国态度来看他实际只接触一个尾巴的文化五千年与二十年的文化贫乏。  

(11)、我在这个博客希望的不是大家注意我,而是注意我希望大家注意的人物。

(12)、现实主义整个已有的成就,十九世纪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

(13)、——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4)、我无法得知西蒙究竟如何看待木心。随口的赞美并非评价。出于难以解释的缘故,我觉得向他追问木心如何,有欠礼貌——要是此刻木心坐在他对面,会对自己的画不置一词——西蒙过眼的世界名画太多了。

(15)、等到木心第一次站在纽约街头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帽子,大衣,马靴,此时的他,俨然如同从时装大片中走出。

(16)、明天老混子再给老妹子详细汇报这场“战争”的始末,现在先请诸位过目吧,凡教训老混子的词语,特以黑体字标出。

(17)、还是老话:不称心,别处玩。新浪页面,多少文章图片呀。

(18)、我此刻正在抽烟,窗外居然有人放烟火,才知道今天是所谓的腊八节,祝大家新年快乐!

(19)、文化奢侈品重新成为必须,一定要等闲得无聊真正能成气候之时。而木心又不是文化奢侈品,文化奢侈品产生于松弛而非紧张,他的大半辈子吃了太多的苦,苦大仇深的人大约一辈子都超脱不得。

(20)、在异国异域,木心坦言自己不知笨了多少,“好些植物未敢贸然相认,眼前那枝开满朝天的紫朵的,应是辛夷,不算玉兰木兰,谁知美国人叫它什么,而且花瓣比中国的辛夷小、薄,即使是槭树、杜鹃花、鸢尾、水仙,稍有一分异样,我的自信也软弱了,哪天回中国,大半草木我都能直呼其名,如今知道能这样是很愉快的。”

5、木心百度百科

(1)、消息不胫而走,几家报纸即来索稿。念于若交纸面媒体,于执行采访的m先生不宜,于是晾在博客上——取朱兄大文相伴,原因很简单:因网上议论太零碎,摘引太繁,朱文现成,便于参照,非要说是“打架”,便算老弟正式回“拳”吧,这一拳,真好比幼年与人撕扯,败是败了,临末使劲拽住对方裤脚,同时倒地,烟尘陡乱——可惜上海弄堂没有泥浆——还将鼻涕牙血之类朝对方衣襟乱抹,上海话叫做“血龊污拉”,朱兄亦沪人,应懂这句话。

(2)、人在江湖,就好像花开枝头一样,要开要落,要聚要散,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

(3)、还可以在微博和b站关注一些手帐达人的分享,都是满满的干货呢。

(4)、在离乡半个多世纪后,他回到了乌镇定居,终于能相认这故乡的草木了。“遵彼乌镇,循其条枚。未见故庥,惄如輖饥。遵彼乌镇,回其条肄。既见旧里,不我遐弃。”有些情愫,这草木浮生,该只有诗经体才能诉尽。

(5)、此刻我在浙江乌镇,木心先生隔壁房间睡午觉,外面下小雨。

(6)、这位画家把木心介绍给了自己的好友:台湾诗人痖弦。

(7)、城堡的现实意义,是指奥匈帝国。永久意义:所谓真理、自由、法律,应该都是存在的。可是荒诞的世界总是设置种种障碍,永远达不到。想尽办法,以为得到一点点可能,结果又有障碍,永远达不到。

(8)、在1982年到2006年间,到了纽约。以往的沉痛记忆让他小心翼翼的生活着。而这自由的空气精神也转印到一幅幅的杰作。2002到2003年间,他创作了两组60与40幅微型的惊人袖珍巨作。有些仅有1-2英寸高,需藉助放大镜方可辨识,但是是如此的完整而非凡。另外在此时段他也同时大量的写作。

(9)、用陈丹青老师的话说,诸位,如果你愿意听我说两句话,请容许我为你介绍一位先生,他叫木心,是我的老师……

(10)、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我们不得不和世界美术做一些参照对比。

(11)、——翁卷《乡村四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2)、所以,木心向来不是一个随大流的人。大家都会唱《五月的鲜花》的时候,他不会。大家迫于政治压力批评海涅的时候,他直言不讳。他自称是在绍兴的“希腊人”,这话让我想起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言:“我虽然是个丹麦人,可是在精神上我却更是个古代的罗马人。”

(13)、真正将木心带到大陆读者面前的,是画家陈丹青。陈丹青是木心的学生。1982年,陈丹青在纽约求学,在地铁上因为朋友介绍而认识木心。1989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14)、在《退步集续编》中,有一篇《我的师尊木心先生》,陈丹青不惜重墨地介绍了木心:“我写书,我出书,就是妄想建立一点可疑的知名度,借此勾引大家有朝一日来读木心先生的书。”时值《木心作品八种》出版,断然购下。

(15)、除了诗作的造化,更让陈丹青敬佩的是木心为人的人品。

(16)、但总之,我居然写点文字,若不遇见先生,不能想象的。诸位问,先生怎样教你呢?譬如二十四年的聊天,是一种教;早先给他看过两回我所写的破稿子,他干干净净动几个字,使我羞愧难言而灵机顿开,是一种教;奢侈的经验是他新作写罢叫我过去读,读着,听他从旁插两句嘴,更是一种教;有一时我与先生逛美术馆,三言两语,也是教……我还欢喜蹭着看他不慌不忙做小菜,意大利导演彼得鲁齐说,会烧菜,便会做导演,虽然我眼看先生烹调三五回,什么也没学会。近年学会厚着脸皮出书了,瞒着先生,不给看,直到问起了,这才一横心,厚着脸皮拿出手。

(17)、才子薄命。身体弱。终身独居。少年时受父亲压。十月革命,人家兴高采烈,他毫无反应(这在当时不容易),不愧是老子和克尔凯郭尔的读者。他一意求新时,对不同派也从不反对,自己另辟蹊径。评家把他和莎士比亚并列,可见之高。我不同意这么比,但也不想贬低卡夫卡。他高洁,诚实,他要烧稿,何等高洁。他读老子,反反复复读,说:我的智力不及老子。他读不懂,就这么说(其实是懂了的,读了老子夸夸其谈,反而是不懂),又何等诚实。

(18)、陈丹青也坦白过:“我一直到很大了,差不多到了美国已经快要30岁了,我才知道董其昌这个名字,才知道大部分美术史上已经有名的、不该不知道的人。那个时候范宽我都不知道,很多名字我不知道。还有一个原因,因为我崇拜油画,学西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