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道德的名言警句【文案98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5 09:28:43

孔子论道德的名言警句

1、(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的第一站,选择的是卫国。对于第一站去哪里,孔子有自己的考虑。他想来想去还是去卫国。

3、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7、(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8、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9、出自《论语·雍也》。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让别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顺达,也让别人事业顺达。这是孔子对“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标准。

10、(释)别人对我有恩有好处,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有好处,不能不忘掉。

11、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释义: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4、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

15、(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1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8、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重订增广》)

19、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22、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23、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4、(每日一练,坚持打卡),语文分数快速涨起来!

2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6、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27、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8、所以说,孔子的儒家学说和老子的道家学说,其中的相同点就是,主张一种寡欲的生活。而到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这个寡欲的倾向就更加登峰造极了,变成了绝欲了,因此,吸收了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宋明理学,很自然地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样极端的人生哲学,丝毫也不奇怪,他们思想的源头,大概就是孔子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了。

29、(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0、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31、(释义)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警句大全

32、卫灵公大概率是个双性恋。他喜欢美男,更喜欢美女。他和美男宠臣弥子瑕关系极为暧昧,又娶了宋国著名的浪荡女子南子为夫人。反正是左拥右抱男女通吃。这个事情,孔子很不满意。

33、引申为:大丈夫无论何时何地豪情壮志不可夺。

34、(释义)君子处世以道义而行,决事循理而迎刃而解,坦然舒泰情状矣。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35、孔子说:品德不加以培养,学问不予以讲求,听到道义所在不能前往,有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是我的忧虑。

3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

3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38、(译文)自古以来,都免不了一死 ;如果人民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立不住。

39、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0、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孔子君子尊重贤人,也容纳普通的人;嘉奖好人,也同情能力差的人。

41、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孔子名言

42、  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左传·哀公元年》

43、(译文)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

44、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45、释义:大学的目的,在于显彰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高境界。(第一个“明”,动词,使动。)

46、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49、(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50、(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51、  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52、(译文)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3、  才智英敏者宜以问学摄其操,气节激昂者当以德性融其偏明.洪应祖《菜根谈·修省》

54、(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5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6、音乐是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爱迪生

57、孔子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58、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59、② 《 论语》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60、  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冰心《春水》

61、(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62、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3、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古楹联)

64、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重要。

66、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而是让儿童练习良好道德行为,克服懒惰、轻率、不守纪律、颓废等不良行为。夸美纽斯

6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释义: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68、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9、(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7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71、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7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73、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节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74、出自《论语·阳货》。弃,鄙弃。传播从道路上听闻的传闻,这是有道德的人所鄙弃的事。这是孔子教导学生的话,意在劝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75、(《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76、(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77、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8、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79、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宋胡宏)

80、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81、0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不要轻视小瞧别人,我们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如此之道,你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做人学会谦卑,只有空杯子才能盛满水,也只有把自己姿态放低才能学到东西。

82、为千万家长分享中小学教育政策、学习、经验交流、分享转发

8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84、小伙伴们,速度一起来参与吧,每天做完题在文章后“写留言”处写下你的做题次数或答题体验,让更多人见证你的进步!

85、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86、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87、《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88、腐烂的木头不可以用来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可以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而宰予之人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听了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而以后听到别人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言行。

8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90、  修身以寡欲为要,行已以恭俭为先。《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

91、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92、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八佾》)

93、  好名好利,均为失德。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94、问题是,卫灵公表现出的一切,全是假的。他不是个好国王,却是个好演员。第他所谓的崇尚贤人,根本就是一个幌子。他把孔子等贤人吸引过来,不是为了富国强兵,也不是为了仁义布满天下,纯粹是给自己长脸撑门面。所以,孔子和弟子们到了卫国,卫灵公确实是好酒好肉供着,但就是没有什么实质的举动,孔子根本就是个路人甲。

95、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96、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97、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