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议论文【文案78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4 09:00:18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议论文

1、不尽然,人所做的每个决定都会受到环境、心态、周边人的影响。在一些情境下,“善”可以变“恶”,“恶”同样可以变“善”。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善”“恶”去评判一个人。善人被逼急了也会杀人,恶人同样也会有善举。同样,一个人的性格也不能一定而论。他可能事业心强,同时也可以相夫教子,他可能善于交际,同时也可能内向孤僻。不是人类善变,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的不同性格特征。(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议论文)。

2、第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把本恶的人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就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凶残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小孩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地摔死在石崖上。面对着原始人这种凶残的天性,对方辩友,难道还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3、看,判断善恶不在于他有没有投下那10元钱,而是在看他在这个场景下的情绪和态度是什么样的。

4、恶行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环境影响论)。

5、一个人是善是恶,成长环境重要。我们是生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还是生长在一个每天争吵不休的家庭,大概就已经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的善和恶。

6、还有的人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状态,认为上古时期的人类,与动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打打杀杀,一样的充满血腥和暴力。不懂得理性,解决问题诉诸武力和暴力。有利可图的时候是一个样,需要劳动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这说明人的本性是恶的,也说明人和动物在本质上都是自私的。

7、正方王信国:那也想请对方辩友看看历史上展示的仁人志士的善行,对方辩友如何来解释呢?

8、继续本方的论证:为“自然本性的恶”、“社会属性的后天教化”、“面对真理,敢于正视”三方面提供现实事例和历史史实的支持。

9、虽然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理解不同,但他们对善恶的标准是一致的。因此他们的方法论是相同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统治者应该用仁义礼智循循善诱,不让人的善良本性受到污染。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统治者应该把仁义礼智灌输给大众,让大众通过自己符合善的行为,与自己恶的本性斗争。

10、反方姜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底何为善?何为恶?

11、我们多次问对方的善花里面如何结出恶果,对方说要浇水,要施肥呀。那我就不懂了,大家都承蒙这个阳光雨露的话,为何有那么多罪行横遍这个世界呢?难道这个水,那个肥还情有独钟吗?为何要跟恶的人作一个潇洒的“吻别”呢?(笑声、掌声)

12、我们再看到,对方辩友认为恶都是外因,但我请问,如果鸡蛋没有缝的话,苍蝇会去叮它吗?所以,还是它有内因在起作用的。

13、正方吴淑燕: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14、哲学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观点也不同。因此,这三个观点一定程度来说都是正确的。

15、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在善恶的世界中,没有好坏,没有悲欢,更没有美与丑。有的只是二字:善与恶!人一生中做过的善恶,都将在生命的天平上衡量。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估量的。善恶通常就在一瞬间,而这一瞬间,便是人心中为此划分的界线。善会带来幸福,恶所能带给你的,只有内心的毁灭。没人知道人性本质的区别在何处?那就是善和恶!而书中所记载的,只是对人性片面的认识,局限在了善与恶的区别之中。如果一个人,本性为善,成恶就在一念之间;如果人性本为恶,放下心中的芥蒂,也会在善的海洋里寻找到属于你的天地!

16、人都是爱美的,爱美让人鄙弃丑恶,追求美好。美的东西总是让人心情舒畅,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人们总是在追求美,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为的是的胜利,演员刻苦练习为的是精美绝伦的演出,常人的付出则是为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潜意识中有对美的渴望,希望美能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7、善与恶何也?好啊!善良的人努力耕织,恶人保维国家减少弱者的死亡。善行天下,恶臭远名。

18、我拿着这个辩题问了身边一些朋友:看到这个,你第一反应是善是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19、“人之初,性本善”不过是人类对于美好向往的寄托罢了。其实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只是一味虚妄,非但不承认自身的缺点,反而冠冕堂皇的为之辩护,亲手把自己推向了恶的一面。

20、人性本恶指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先天的、本能的)是恶的(人的自然属性存在着无限扩张的趋势)。

21、多做善事,利人利己!多做恶事,损人损己!怀揣着善的信念,我们一路远行,背上恶的包袱,让我们演绎一场善与恶的爱恨情仇!在善的天空中,恶无处不在;恶的土地中,洋溢着善的的浓烈气息!在恶的路口,善自由飞翔。善恶相互依存,恶蒙住了爱的双眼,用善将恶轻柔的化解,让爱的双眼识破恨的阴谋,悄悄地陪伴我们走完人生的道路。

22、反方季翔:对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既然人性都是本善的,怎么会有人变坏呢?

23、前面的两个条件只是普遍规律。事物都有双重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大多数情况可以用普遍性概括,特殊情况例外。

24、正方许金龙:对方辩友,他要有人勤加于灌溉,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您正面回答我,您喜不喜欢杀人放火?(笑声)

25、正方许金龙:环境天险,天险狡恶。对方辩友,您没有听说过吗?环境会让人去行恶的。

26、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辆车上,一个人不安全,所有的人都不安全。可这么简单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的。这些乘客,实际上死于自己的冷漠。

27、人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因为人有人性在支配。因此我们不能让人性泯灭,应该尽自己的可能让人性挥舞着翅膀腾飞起来。人性的议论文作文篇:人性的温暖远走他乡的游子,在夕阳中与母亲作别,那是一种留恋,是一种人性的温暖。

28、很多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他们也喜欢拿外面的熊孩子做例子。

29、善行的发生: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社会属性),人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

30、朱熹认为,人有“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其中,“天地之性”是善的,“气质之性”则有善有恶。他强调,一切事物皆有其规律性,是理,即“天地之性”,是事物的共性;而气则是事物的物质基础,理气结合则成为“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是事物的个性,有清浊,当清气与人的规律结合则成为善,当人的个性善与人的共性统一时就达到至善。当浊气与人的规律结合则成为恶。当人的个性恶与人的共性统一时就成为至恶。这就是朱熹的人性二元论。

31、孔子及孟子主张“仁”,仁者,大善也,依然相信“人性本善”。

32、反方严嘉:按照对方辩友的这种逻辑,那么教化应该是容易的,每个人都是“心有灵犀不点通”了?(笑声、掌声)

33、正方吴淑燕:我方已经说过了,是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对方同学告诉我们,人有欲望就是本恶,那么对方同学想不想赢这场比赛呢?如果想的话,您可真是恶啊!(笑声、掌声)

34、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35、第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36、逻辑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那残忍的自私性”许多同学、朋友们请将带有玫瑰色的眼镜摘下吧!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这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的行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37、那么,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恐怕是思想意识深处的东西,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不过可以由一个人的言行慢慢显示出来。

38、婴儿刚出生就知道抢食,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嫉妒,谁都渴望更多的爱与关注,这就是一种“恶”。长大后的人不再为类似小事而烦扰,开始追求更多的东西,守住底线就没什么,但守不住的话就会造成大恶,在道德的约束下还有如此多的“大恶”出现,若没有约束,世上还能有多少“善”呢?

39、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人性善恶的问题争论了上千年,究竟有没有答案?!禅者没有这样的困惑。他们明白,人性乃至于一切众生,其性本“善”!而且这个“善”还不是“善与恶”中的那个“善”,这个“善”是永世随身的“至善”——大爱。但是,有人一定会问:既然人性本善,这个世间又有这么多的恶呢?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去做坏事的冲动呢?因为,人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凡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除了佛、大菩萨(乘愿再来)之外,都有一个“因”,这个“因”中都带着“情”(或者“恶”“ 罪”“ 债”)的种子,基督教称其为“原罪”。换句话说,如果人没有带着这样的“种子”,是压根不会来到这个世间的。

40、“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十二字的《三字经》开篇,大概每个上过学的人都能背诵。但你们真的相信这句话吗?就我的观察来看,恐怕认为“人之初性本恶”的人是要比认为性本善的人来得要多一些。我有过一个认为性本恶的语文老师,他说教一个人好,难上加难,教一个人学坏,轻松到不用教都会。这话也算说的一针见血。

41、正方许金龙: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没有听懂过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说荀子说性恶,但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荀子是无善无恶说。

42、把本来实实在在的善恶论,被朱熹“天命”、“气质”这一套说辞弄得有些玄乎了,王阳明更进一步,通过模糊语言的描述把他彻底变成玄学。

43、笔者想说,做出这个结论的人一定没仔细研究过93年的这场决赛,早在这场人性本善恶的较量中台湾大学就采用了这种进攻性的陈词模式。

44、事实上,早系统阐述性善论的是孟子,早阐释性恶论的是荀子。

45、反方姜丰:如果我们光说本的话,我们只要说人性恶就行了,你们论证本了吗?

46、这是双方的第一轮较量,也是第一回合交锋,在前三轮陈词中,正方步步为营紧密配合给反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前面已有阐释,此处不作赘述),且自由辩论又有先发制人的程序优势,此时正当继续一鼓作气直捣黄龙,可是自由辩论的第一个问题却不禁令人气绝,和此前三轮陈词毫无衔接可言,先前造就的攻击态势就此终结,当你给了对手喘息机会的同时,也就给了对手掐死你的机会。

47、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理解不同,却为什么发展出了相同的方法论。

48、综上所述,人是一个善恶兼有的动物。这也是生存的需要,因为没有善就不能形成一个团结美好的团队,没有恶就不可能去消灭对手,争取到生存空间。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去争论人性本身的善与恶是没有必要的。

49、而在中国哲学的讨论中,“善”这个词似乎包含了一种“意愿”的元素。换句话说,“善”与“恶”指的是一种意图或意志的好与坏,或是一个意图造成的结果的好与坏。

50、要想生存,就会作恶,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只是针对大恶与小恶而已。一个本性单纯的人,不是说他有多善,只是他什么东西都不懂,若没有后天教化,在他心中没有善恶的标准,他做出的事情是利己的,利己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损人”,对别人来说,就是作恶了。

51、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我认为善恶兼有,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按中国的说法就是阳和阴,按西方的说法就是正和负。两者本身都是存在的,并且相对又相依。试问,从一开始起,人如果都是善的,恶从何来。反之亦然。

52、三十年前,我们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会受到社会的褒奖和肯定;而今日为之,则可能遭遇各种诈骗或陷阱。你助了人:帮自称不识字的老人从提款机里取了钱,如这银行卡是偷来的,你或许因被录象将被疑为小偷、陷入官司;你勇了为:遇到车祸救助受伤者,你或许被赖为肇事者、做了好事还赔钱。诸如此类,各种媒体报道的案例不胜枚举。教训极其深刻。

53、②恶: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

54、一个人是善是恶,成长环境重要。我们是生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还是生长在一个每天争吵不休的家庭,大概就已经决定了一个人成年后的善和恶。

55、我知道有人一看文言文就会头大,大厨我来把生鲜原料处理一下,方便理解!

56、中国哲人认为“人性本善”,孟子在《告子》上中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他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们与生俱来东西,不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

57、反方蒋昌建:你说荀子说错了就说错了吗?那要那么多儒学家干什么?(笑声、掌声)

58、   正方将“恶行”归咎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将“善行”产生的原因则解释为:由“人性根源点”的“善端”引发,借此提出了“善是人性之本”的论证。

59、反方姜丰: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因为没有善端就没有善。我们要问的是,都是善的话,那第一个恶人从哪里来?又哪里有你们所说的那种环境呢?

60、第一。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与贪婪齐飞,野心与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世界带来什么呢?

61、二三辩紧密配合队友,紧紧扎根于“人性根源点论”和“真正道德论”连续对反方的“后天教化论”进行施压。

62、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性的变化和自己多年来对人性地感悟,隐隐觉得,人性的善恶多为环境所左右,是后天生活养成的习性。也许,人刚出生时就象一张白纸,一无所有,关键是看后天如何去涂抹。生活在和谐、友善、温情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人性则善;生活在罪恶、争斗、尔虞我诈的环境里,久而久之,人性则恶。

63、第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64、用心地去生活,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人性的议论文作文篇:让人性腾飞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小到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对服装款式的追求,大到人生观的提升,价值观的改变。不变的就是一个人的本性。

65、三十年前后,社会生存环境对人的要求迥异,各种媒体对人的教育引导迥异,其根本原因,是三十年来人性的迥异。可见,人性的善恶,关键是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与人之初的本性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66、恶行的发生: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社会属性却推波助澜,人性就会更加堕落

67、正方许金龙:荀子说错了!荀子说他看到什么是恶的,还是说没有看到善,你就说是恶的。没有看到善是不善,不是恶,对方辩友。

68、第尽管我们承认人性本恶,(时间警示)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因为他白壁无瑕,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弃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掌声)。真可谓苦心孤诣、殚精竭虑。而对方辩友却坚持人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了!心痛之余我不禁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人性本善,那么我们要道德法律、交通规则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时间到)谢谢!(长时间掌声)

69、②监督论:人世间也不会有人会心甘情愿地遵守道德,因为需要一个的、无所不在的监督每个人(但没有一个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

70、正方许金龙:对方辩友,如果人都受过教化的话,但本在哪里呢?本为什么移来移去,可以从善变到恶,从恶变到善,本在哪里?

71、当人在引导教育的环境里,人不再是那个刚出胎的婴孩那样依附于吃奶续命,可以强壮的像一头真正实成的老黄牛,吃得是草,挤出的是奶。

72、有人说“人都是自私的““涉及到利益的时候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本性”,这是在聊人的理性层面。事实上,所有的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趋利避害是一种生物本能行为的客观描述。其并没有善恶的区分。

73、恻隐之心:打在儿身,疼在娘心,便是恻隐之心,即便不是亲娘,我们看到有人被打,也会莫名地心生怜悯。

74、反方蒋昌建:荀子也说:后天的所谓善是在“注错习之所积耳”,什么叫“注错习之所积耳”呀?请回答。

75、对方辩友问社会中的恶是怎么来的,我来告诉大家,同样是因为大家都是不愿意去伤害别人的,第一个越过这条底线的人获得好处以后,在他伤害别人获得好处以后,在他不断的获得好处变成强者以后,他会强化自己对别人的强制性要求,来维持自己的地位,而我们有些悲哀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只想到了怎么保护自己,却忘了他的存在是我们的放纵所致。这也是我们的社会会从禅让制变成世袭制的原因所在。3}.G;H6z!U*@-C4(1^$Y

76、如果“恶行是由外在环境造成的”,那么“外界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的善又是怎样导出恶的呢?”

77、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历史和经历告诉我们,人性起初的善恶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去认识人性,识别善人和恶人,继而惩恶扬善。虽然我们周围的善人还占绝大多数,但仍应提高警惕,别给恶人以机会。当你全心全意为别人着想的时候,是否想到,你热心帮助的人可能正心怀鬼胎,甚至在暗中算计你、利用你?当别人为求得你的帮助而信誓旦旦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的承诺可能根本就没准备履行甚至就是算计你的陷阱?当形势扑朔迷离、难以判断的时候,你能否坚持做人的原则,始终保持一颗负责任、爱国爱家爱善人的良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