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是唯心主义
1、在所有可怀疑的命题中,笛卡尔发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命题,那就是:“我思想,所以我存在”。——作为思想者,我可以怀疑我所思想的一切事物的真实性,但我不能怀疑我的思想本身。
2、这种轻视感性的思想,自然会受到洛克的猛烈批判,马克思说:“洛克关于人类理智起源的著作(《人类理解论》)适时地在海峡那边出现了,这部著作就像人们翘首以待的客人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洛克的唯物主义就是在这个时候输入法国的,而这个主要的传播者就是伏尔泰。
3、国王知道后,大发雷霆,非要处死笛卡尔,后经公主求情,才免其一死,笛卡尔被迫回到法国。笛卡尔坚持给克里斯汀写信,但所有信件均被国王扣留。笛卡尔写了后一封信——第13封信后,气绝身亡。这封信只有一个数学公式—— ρ=a(1-sinθ。国王不解其意,但公主看过公式,马上画出一个美丽的心形曲线。遗憾的是,这个表达爱意的美丽心形,竟成为笛卡尔爱情的绝笔。
4、把自1985年費心保存的家庭錄象V-8轉成dvd.
5、而提出“我思故我在”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在“我思”时,我才存在。如果停止了“我思”,我便没有存在的根据。这难道没有任何道理吗?
6、第一个例子是家喻户晓的,一日阳明先生与弟子入山,弟子指着花问道:
7、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举一反触类旁通的能力,是任何除人类之外的动物都没有的。人类有思想,有理论,而思想和理论能穿透现象和时空,其力量是无穷的。人类改造世界的种种奇迹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不必赘述。因此,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8、“我思故我在”的字面意思是:因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它本来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不少人将其误解为一种先后关系,认为思考先于存在,即精神或意识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于是把笛卡尔的观点归于主观唯心主义并对其大加批驳,这与笛卡尔的本意有天壤之别。
9、笛卡尔重视“我思”、心灵的倾向使哲学不断往形而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脱离了形而下的现实世界,笛卡尔说“没有一件东西比我的心灵更容易认识了。”这就导致他的后继者(笛卡尔派)都倾向对心灵、对纯思维的研究。而他们进一步得出来的结论也更加唯心主义化,他们说思想中的观念是有三类,分别是天赋的、外来的和虚构的。(我思故我在是唯心主义)。
10、来一句耸人听闻的话作为结尾:物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宏观层面)不为意识所转移,而在某些场合(微观层面),意识可以决定物质。唯心论和量子力学,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领域,在微观物质层面碰撞到了一起。唯心主义也许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那么不堪一击。
11、从他的点滴字迹中你会看见这个写歌、作吉他自称平凡人的李宗盛,在生活中的点滴中温柔、感性,以及性感的那一面。
12、弟子:“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13、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德国)唯意志论者,他曾宣告“上帝死了!”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我思故我在是唯心主义)。
14、辩证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即是把客观世界看作是虚有的“上帝”或人的主观臆断的意识辩证唯心地随意创造或改造出来,并辩证唯心地推动或拉动客观世界发展变化。
15、笛卡尔提出的分析主义方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解剖学、心理学等。直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命科学、航空科学的兴起,一种新的系统论方法的出现,才对笛卡尔的分析方法提出了强有力挑战。因为生命科学、航空科学需要新的整体论、控制论的思维方式。
16、马克思主义着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17、如:我思故我在,意义明确指向人生存在意义的证明。原话“我思故我在”是在简接阐述表明: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的)思维意识感知的察觉(首先存在),(所以我才)能够意识我的存在。由此!可以分明地让人,认识为证明题。
18、孔子也是坚信“鬼”、“神”的存在。《论语》的第三章《八佾》篇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也。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其意思是说:孔子祭祀祖先时就像祖先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祭祀“神”时就像“神”真的在自己面前一样。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而让别人代理,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讨好于奥神,宁可讨好于灶神。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孔子回答说:“不是这回事,如果得罪了天神,就没有进行祈祷的处所了。”
19、还一个更诡异的现象,如果我们将一台摄像机放置在量子叠加态的实验笼子里,那只可怜的猫还是处于既生又死的叠加态,也就是说没有意识的摄像机并不会使得波函数塌缩。而一旦引入有意识的观测者,则量子态立刻塌缩为某一个值。(实际实验用的不是猫,而是电子双缝干涉)
20、笛卡尔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是“Deomnibusdubitandumest”(“怀疑一切”),即抛弃一切现成的假定和设定,对一切事物和观念都进行怀疑。不过,笛卡尔的这种怀疑并非是为怀疑而怀疑,他的目的是要从怀疑中找到确实可靠的东西。怀疑主义者却是对一切都抱有怀疑,唯独对“怀疑一切”这个命题深信不疑。
21、“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传习录》)
22、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23、也就是说:笛卡尔是唯心主义者,但并不是从此命题看出来的,"我思故我在"并不是唯心命题,而是纯粹认识论的内容。
24、往事君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06年九月底的李宗盛的样子,文章摘自李宗盛的博客原题《我相信,所以我存在》。
25、一个总被安排一切的孩子,他能感觉到自己吗?很简单的,穿脱鞋,如果一直被帮助,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双脚吗?他能感受到其实他自己也可以吗?
26、但很遗憾,这并非“世界本源”的解释。因此,从哲学思辨角度讲,讨论你究竟是一个真实存在,还只是一颗缸中之脑,这是一个永远无法以实证方式证明的问题,是一个超验问题。
27、在感激科技進展與誇獎自己有先見之明的同時,
28、“我思故我在”强调的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但忽略了分离的性,只看到了矛盾中的同一方面,而没有看到对立之所在,缺少了辩证思维,自然会有唯心主义倾向了。
29、伽森狄劝笛卡尔反思一下自己在娘胎里,或刚出生的头几天、头几个月甚至头几年,是否还记得自己当时都想了什么。
30、手术过程中,彭菲尔德医生用电极探查她的大脑,电极连接在一台脑电图扫描机(EEG)上,随时观测回路变化。每当彭菲尔德医生使用电极刺激女孩脑部的某个区域是,女孩就会发现自己置于一片夏日的草丛中,然后就看见一个陌生的提着一袋毒蛇的男人向他走来。
31、4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岁时,他进入图宾根大学(符腾堡州的一所新教神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与荷尔德林、谢林(1775年1月27日-1854年,1790年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谢林比黑格尔的思想成熟的更早,从1804年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天主教神学,逐渐失去了其思想的合理性)成为朋友,同时,为斯宾诺莎、康德、卢梭等人的著作和法国大革命深深吸引。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32、其实,心学的整个体系的架构就是如此,这个体系中的概念全都主观唯心主义化了,阳明曾经明确地讲:
33、笛卡尔出生在近代法国的一个小城,生活在17世纪前半叶。他的父亲是政府议员,也是一个有名的法官。笛卡尔的母亲在笛卡尔一岁时,因肺结核去世,笛卡尔也受到感染,从而影响了身体健康。笛卡尔的父亲,后来再婚,把笛卡尔送到外婆家生活。笛卡尔的生活经历,使得他养成了沉静少语、喜欢思考的习惯。
34、第二个例子也与之类似,不过这次谈论的是天地万物。
35、然而,在哲学方面,我们关心的是第一条方法,这条方法后引导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
36、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37、因为我在思考在怀疑的时候,肯定有一个执行“思考”的“思考者”,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考者的我。所以,否认自己的存在是自相矛盾的。
38、7月31號離開,8月29號到回到北京.今天9月
39、这个命题中,首先被排除的就是经验的世界,万事万物不过是通过感官和意识来认识的,可万一感官和意识是错的呢?总之,排除来排除去,笛卡尔发现他所知道的一切都已经被排除了。那么,世界难道就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吗?这时笛卡尔意识到,唯有怀疑本身不可以被怀疑。因为只要你怀疑本身,这恰恰证明你在怀疑,所以怀疑是存在的。如果怀疑是必定真实存在的,那么那个正在怀疑的我,也必然存在。“我思故我在”它值得说明的是: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我不思考我就不存在,而是因为我在思考就证明了我存在;这个我并不是只你的肉身,而是人具有认识能力的那部分东西。或者我们称为理性的主体。顺带一提,客观唯心主义中的“客观”实际上是指一些神灵,上帝,即一些来自外部的思想。而“我思故我在”,是“我思”,即思想来源是“我自己”。所以不可以说是客观的。那就只能说是主观唯心了。“我思故我在”与“花不在心外”应该不是同流。花是客观事物,而不是作为一种思想存在于人的心中。若要深究肯定能指出它们之间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从大概意思上把握,其实,即使它们不是同流,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总结与思考“不要以为死去的人死了/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这是梵高为他的作品《盛开的桃花》题写的诗句。梵高相信一个人的行为、容貌会永存在那些爱过他的人的心中,他的精神也将永存的。是的,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椅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些纸包的烟草。他一生始终以一种坚持不懈的行为——不停地挥动画笔,向庸俗的艺术观提出挑战。当他的《向日葵》在卖出天价时,正是他的思考造就的——他坚信那是他眼中所见之花朵。当时无人问津的作品受到现在无数人的追捧与赞扬,正是他坚持不懈地对美术的思考,使得他的艺术观超出了当时,在现在成为了佳作。这就是梵高的价值,他的人生是一个人的逆旅。“我思故我在”这世界记得他曾来过。
40、从上期的反馈来看,很多同学对阳明之学不是很熟悉,今天我们就简要地举出《传习录》中王阳明本人的现场教学案例,让大家快速入门阳明之学,只要大家稍微花点时间即可掌握,稍微思考消化之后便可张口就莱。
41、笛卡尔后来当过兵,退伍以后,他卖掉父亲留给他的财产,开始了动荡的游历生活。后来,笛卡尔定居在北欧地区的荷兰、瑞典,在此期间发表了很多重要的哲学和科学著作,像《方法论》《沉思录》《哲学原理》《屈光学》《气象学》等,尤其是提出了解析几何原理——笛卡尔坐标系。
42、用非马克思主义的话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也是物质的,都是真实的,正确的。而唯心主义的核心是世界不是客观的,一切的公理和定理以及人们认为的常识不过都是一些基于观察的假设,而在这个假设基础上推导出的一些定理只是相对于这个假设的定理,故并非正确,因此可以说在唯心主义者的心中自然科学也不是正确的,而是仅仅是暂时符合人类的观察,如果以后出现例外则需要改进之前的假设,或世界依附于意识而存在。
43、经过苦苦思索,笛卡尔终于找到了一个坚如磐石的落脚点,即人的心灵及其思想。这就是笛卡尔哲学的出发点,也是他替人们找出的一个个确定无疑的认识支点,就像撬动物体的杠杆一样。
44、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思维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一个根本标志,会思维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钱。既然思考是人类特有的能力,那么,懒于思考,不善于思考,就是人的本质功能和特征的退化,就是作为人的存在合理性的逐渐丧失,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吗?!正因为如此,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45、“象山亦尝言致思,亦尝言格物,亦尝言穷理,未必不以为无背于圣门之训。殊不知,言虽是而所指则非。如云格物致知者,格此物,格此心也;穷理者,穷此理也;思则得之,得此者也;先立乎其大者,立此者也。固皆本之经传,然以立此者也。一语论之,则凡所谓此者,皆指心而言也。”(《困知记》)
46、,世界与人的关系是表象和表象者的关系。而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被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的客体化就是理念,而理念的显现就是现象。人的认识是生而为意志服务的。人也可以作为纯粹认识主体摆脱认识为意志服务的桎梏,而进入无我(即失去了意志)的审美境界。作者还认为:人生是痛苦而悲惨的。为了免于空虚和无聊而达到解脱,好自行绝食而死,或实行严格禁欲,彻底否定意志。叔本华哲学是从德国古典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过渡的后一环,也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端。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尼采十分欣赏他的作品,曾作《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来纪念他。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叔本华。莫泊桑称他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梦想破坏者”。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思想亦深受叔本华的影响,在其著作《人间词话》中以叔本华的理论评宋词;还曾借助其理论发展了红学,成就颇高。
47、那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悲观和沮丧的,因为我们人类的所有知识体系,都构建在 “有一个客观世界”的前提下,如果连客观世界都是可疑的,那么一切知识都是可疑的。唯物主义在缸中之脑悖论中开始崩塌。
48、根据我思故我在的逻辑,笛卡尔陆陆续续推论出了世界存在、上帝存在等一些列结论。后,笛卡尔主张,上帝是心灵存在、世界存在的原因。
49、按照编译局的译文,这段文字有三层涵义: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是阶级统治的物质条件;统治阶级的权力来自其“财产”;作为国家的社会权力是一种“实践的观念”。
50、这也是近代西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产生的根源。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决定物质的存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存在。
51、虽然笛卡尔证明了真实世界的存在,他认为宇宙中共有2个不同的实体,既思考(心灵)和外在世界(物质),两者本体都来自于上帝,而上帝是独立存在的。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人是一种二元的存在物,既会思考,也会占空间。而动物只属于物质世界。
52、我们不难发现,笛卡尔的这后三条方法对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十分有益的。认真细致地观察自然现象,按照由浅到深的层次递进,尽可能多假设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认识工作的进展。
53、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源的“精神本体”,它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这就使客观唯心主义常常不自觉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观。同时,由于“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故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绝非偶然,而应视其为客观唯心主义之“客观”所然。
54、绝不承认任何事物为真,对于我完全不怀疑的事物才视为真理。
55、起源于公元一世纪的耶路撒冷的基督教(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及其它一些分化出来的小派别)所信仰的“上帝”(或称“天主”)创造了世界,并主宰着世界,并且认为:只有“上帝”创造了世界。人类从“始祖”起就犯了“原罪”,所有的人都堕落成“罪”的奴仆,只有信仰“上帝”(或“天主”)及其独生子基督耶稣,并求得“保佑”才能得救,死后进入天国。他们以《旧约全书》(继承于犹太教的经典)或《新约全书》为圣经。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中对“人性”的“三重祝福”依次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亚当获得伴侣夏娃,人掌管万物成为万物之灵。
56、墨子也是坚决地相信“有神论”的,并且墨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要比孔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表现和论述得更广泛。墨子肯定“天志”和“鬼神”的作用。墨子把“天”认定为有意志的人性化的“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定“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中国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的历史记载就是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主导下的产物。二十四部史书都是后朝对前朝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否定或主观唯心主义的肯定,都是前朝如何违背“天意”骄奢淫逸、作恶多端,后朝“奉天承运”、“受天命”、“顺民心”将腐朽的前朝推翻等。
57、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为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58、除了经验论外,伏尔泰还唯物地承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他说:“没有一些对象在我们以外,我就不能是可以交往的,那么,怀疑论者们是可以允许我从坚信有一些物体开始的,否则我就必须拒不承认这些先生们的存在了。”
59、在笛卡尔所处的时代,哲学家们把世界分为“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并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存在着一个处于人类的信念和经验之外的外部世界,二是人类只能直接认识自己的心灵内容,而不能直接认知外部世界。作为一个唯理论者,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对这两条假设进行分析,抛开一切既有的知识和信念后进行思考。具体地说,对第一条假设的怀疑指外部世界是否真实存在、能否证明其存在,对第二条假设的怀疑指人类是否能和自己的心灵作用。
60、Descartes,1596-1650,法国),唯心理论的奠基者,他主张人心灵中有一种天赋观念;依靠理性方能认识事物和辨别真伪。这种唯理论是唯心主义的,笛卡儿的认识论基本上是唯心主义的。需要注意的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并非唯心主义的体现,该句只是笛卡尔对怀疑论对世界真实性的怀疑的回答,实践则可验证。
61、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
62、照这么说来,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可能是幻觉,因此我必然会对我的心灵的实在性感到怀疑,因此就会出现类似我在怀疑“我在怀疑”这件事,这么一来,我始终在怀疑。由于缸中之脑的悖论,我可能在诸多方面受到蒙蔽,但至少一定存在一个正在遭受蒙蔽的心灵。
63、笛卡尔的自然哲学观同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完全对立的。他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64、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命题,直接针对基督教信仰和感觉经验主义认识论。比如基督教提倡信仰至上,理性附属于信仰;感觉主义认识论如贝克莱哲学,主张事物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65、可见阳明讲的“心外无物”,是说离开了“心”就没有了“心中的物”,并不是我们通常讲的客观事物,就像上面第二个例子说,离开了“他”就没了“他的天地万物”一样,本质上是一种很简单的分析命题,是自己体系之内兜圈子。因此,与王阳明同时代分庭抗礼的罗钦顺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批评心学的这个特点:
66、笛卡尔生活在以文艺复兴为背景的17世纪。17世纪是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文化现象,比如对基督教信仰的怀疑,自然科学的崛起,认识论方法的思考等。可以说,笛卡尔生活的时代,恰好是西方近代社会、文化,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产生科学巨匠、文化巨人的时代,像牛顿、拉瓦锡、培根、洛克等科学家、思想家都生活在这一时期。
67、想說握著媽媽的手在林子裡散步心裡的感恩...
68、笛卡尔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奉为近代哲学之父,因笛卡尔的怀疑主义和理想主义,奠定了西方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基础。
69、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的实在,当作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70、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则认为哲学可分为两大派别,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它是与唯物主义对立的理论体系。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71、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他从这一点出发确证了人类知识的合法性。
72、柏拉图(Plato,前427-前3学院派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是西
73、笛卡尔是二元论者,起码还承认外来刺激引发观念的可能,承认感性是认识的来源之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发展到马勒伯朗士那里,感性就被贬低了。因为笛卡尔派认为心灵高于身体,而感性主要来自于身体的刺激,理性则是心灵的产物,因此理性要高于感性,而且感性不能认识真理,唯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故而笛卡尔派认为理性认识真理的方法是心灵与神的结合!
74、请注意,这是人类第一次在物理实验中,涉及了意识的概念。
75、如:我在故我思,意思明确指向人生的(生命起源探索:我是怎么来的)探索。二者对比,一个是证明我的存在,一个是探索我的来源。二者的思维意识指向,根本不是一个指向。因此!不可相提并论,仍旧维持原命题,为正确。
76、笛卡尔指出:这既不是一个演绎推理也不是归纳的结果,而是一个“直观”的命题。
77、杜威(JohnDewey,1859-19美国)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者,它是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
78、笛卡尔主张,认识一个复杂事物,首先需要把事物整体拆解开来,把整体分成一个一个的部分,先认识事物的局部或部分,后再综合起来,认识事物的整体。这种分析主义方法,构成了西方现代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培根提出的经验归纳法法,相近。
79、阳明:“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
80、必须将每个问题分成若干个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81、这个场景实际上是发生在7年前的加拿大,当时7岁的小女孩吓坏了,从此这个噩梦一直萦绕不去。现在,在EEG探针的刺激下,小女孩不仅回忆起这段遭遇,而且重新经历了这段遭遇。那些细节是如此丰富,恐惧感如此真切,初的经历原模原样分毫不差地重现了。
82、 我很崇拜也很欣赏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这个哲学命题。不管人们如何解释它,甚至是比较的解释,我都固执地坚持甚至自我欣赏我的理解。
83、据说,笛卡尔52岁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街头流浪,他衣食无着,经常坐在街边研究解析几何。有一次,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刚好经过,公主很好奇,下车和笛卡尔相谈甚欢。后来国王请笛卡尔做克里斯汀的家庭教师。公主喜爱数学,崇拜笛卡尔,两人日久生情,成为忘年恋。
84、笛卡尔自己就从这条原理进行演绎,终得出了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第一哲学沉思集》说:
85、把過去20年的人生回放一遍;的確要勇氣.
86、四维唯心主义认为客观世界自发地接受“上帝的意识”或被动地接受“人的主观臆断的意识”按照四维论的作用发展变化,四维唯心地认为人和人类对客观世界是不可以认知的,四维唯心地承认存在着人和人类所不能调正利用的客观规律和定律,四维唯心地认知客观规律和定律或四维唯心地认知和掌握客观规律和定律。
87、在《哲学原理》第一章中,虽然笛卡尔还重复天赋观念论,然而第二章论述物质事物的时候,他却开始谈起来了“形而下”的物理学了——笛卡尔认为既然我们通过感官感觉到的对象是有长宽高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异乎上帝、异乎心灵。“这个具有广延的实体,就是我们所谓的物质。”在第四章《地球》中,还把人的知觉归到脑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