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鱼我所欲也原文全文139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14 12:55:22

一、鱼我所欲也原文全文

1、已:停止,放弃。

2、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3月份我教学生做了什么?——从小学去看中高考

7、所欲有甚于生者。(状语后置,应是“所欲有于生者甚”)

8、得之则生。(动词,活下去)

9、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①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饘粥②;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12、(43)穷乏者:穷人。

13、1(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有什么不同?

14、中心论点:人应当舍生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5、接着,作者又从反面来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1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7、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9、重点字词:①义:指人们追求的理想道德、行为规范。

20、假使人们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有什么不可用呢?  

二、鱼我所欲的原文

1、戳音频,让全国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2、其中也有好的东西不要拥有太多,不然就体现不出其价值所在,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金字塔顶上永远是稀少珍贵的,意在提醒人们在面对取舍时应该如何抉择。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错谬/交流/投稿/索取资源:wywyd13@qq.com

6、(49)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

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8、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9、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今,现在。为,为了。为(第二个),接受。

10、文章包括两段,第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11、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

12、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我就会果断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13、(22)是故:这是因为。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5、国学:《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对照

1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46)与:通“欤”,语气助词。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甲)文中把“我”想要的东西比作鱼,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使论证形象生动。(乙)文中鱼是故事的线索,为议论(结论)作铺垫。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三、鱼我所欲也原文全文及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初中课外文言文之寓言神话类

3、译文: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

4、(甲)(乙)两文谈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读完两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5、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而呼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7、文章中排比、对比、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交相辉映,与其逻辑清淅严密、论证环环相扣并回环往复的内容水乳交融,显得说理透辟,论证雄辩,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其句式整饬,铿锵有力,正气充盈,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一箪(dān)食,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 

10、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1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人厌恶,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连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困低贱的乞丐都能这样做,常人更不用说了。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1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4、本来,这话用一句就可以说完,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但他有意把它分成三句排比起来,加强了气势,增强了感情,显示出说话人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15、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6、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17、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18、①故不为苟得也()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19、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20、文章第三段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孟子指出,社会上确实存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呢,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因为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吗?华丽的住房也好,妻妾的侍奉也好,朋友的感激也好,这些都是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孟子警告说:“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应该罢休了。

四、鱼我所欲也正文

1、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

3、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4、(1)踩踏(2)同“辨”,辨别(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代词,他,指公孙仪

5、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6、指舍生而取义孟子选段《鱼我所欲也》围绕着儒家中义的思想,论述了义重于生命的观点。全文的中心论点就是舍生而取义。“非独贤者有是心”承接上面的“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上一句的所欲便是坚守义,所恶便是违背义。这句话的”是心“代指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对上句补充,指出所欲便是舍生而取义。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9、《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虽然也是语录体、问答对话,但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在《论语》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本文的主旨是舍生取义。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1、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把“舍生取义”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请结合颜真卿的经历,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1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县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人民。在人性的问题上,他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从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付权势。在本文中他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1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5、(47)乡:通“向”,从前。

16、(34)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17、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18、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羞恶之心”,就是对“义”的坚持。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可见“义”是切实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的。

1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20、(乙)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①汤镬②,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五、鱼我所欲也原文中心论点

1、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死亡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言外之意是:这样下去,人们的行为不是会变得无所不为、卑鄙无耻了吗?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3、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4、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人人都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之时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都是如此,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

5、(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6、通过某种方法就能保全生命却不采用;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却不采用。

7、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8、(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C.行道之人弗受/伐竹取道

10、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11、D.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3、①苟且取得,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②“辟”同“避”,躲避。③比④代词,这件事。

1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5、(14)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

1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7、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8、诵者:方明,1941年出生,本名叫崔明德,北京人。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并任中国播音学研究会会长。1956年10月入中央广播事业感技术人员训练班学习无线电发射专业,1958年4月调至中央控制室录音科任录音员,1960年4月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播音员。1961年,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肄业。历任中央台播音部副组长、副主任、主任播音员。曾被推荐为第五届全国青联特邀委员。1985年曾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优秀工作者。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1(甲)文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什么作用?

20、A.得:故不为苟得也余因得遍观群书

1、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2、A.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4、鱼,是我孜孜不倦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日思夜想想获得的,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我会选择要鱼而不是熊掌.

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7、①以生活常理为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引出中心论点;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暗含着大义比生命重要的观点。

8、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鱼我所欲也

10、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义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前的情况作对比。“舍生而取义者也”

11、为乡为身死而不受。(连词,即使)

12、(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13、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4、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15、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6、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本意不是说二者必然不可兼得,而是强调当如果不能兼得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取舍。

17、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又说:“义,路也。……惟君子能由是路。”(《万章下》)孟子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耻辱,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18、其“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或者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20、所识贫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1、《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很可能是孟子。

2、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④。其侣曰:“汝善游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⑥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4、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5、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文言现象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指感激

6、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

8、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乡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wéi)之; 

10、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是可以停止了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11、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3、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是珍贵的食品。

14、蹴尔而与之。蹴:动词作名词,用脚踢,表示不尊重。

15、中考古诗鉴赏《泊秦淮》讲解与试题汇编

16、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17、文中出现的成语: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9、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