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守仁哲学名言142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0-07 07:10:26

一、王守仁哲学名言

1、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2、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4、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5、“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6、知行合很多人有所误解,觉得知道了就去执行就知行合一了。假如良知被私欲遮蔽,觉得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就去执行,那是错误的。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知是行之始,知是至善,是心之本体。如果你真的认知到了,自然就会去执行,执行就是知道的真是体现。他们是同步进行,这才是所谓的知行合大部分人误解此种深意!

7、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

8、回复2收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10、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1、阳明先生说:“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已远远超乎于知识之上。所以,阳明先生告诫人们:“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

12、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回到无善无恶的状态了,才能有正确的良知,才能正确的格物。只要格物致知来达到一颗没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实也就是世间万物的理。

1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14、知善知恶是良知。

15、人的心,性与天原为一体,天所包含的一切也同时是心所包含的一切。天的属性就是人心中的本质的内容。所以,心只有一个,天只有一个,知的本体——天也就只有一个。

16、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17、回复8收看:中华“七不出门八不归家

18、勿忘勿助必有事焉。

19、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一腔热血,尽诛宵小乃天策义我有一玉簪,足以慰凉心,你曾说过,随我游医护我无虞我有一军罐,足以护到老,医者仁心,终究是你不守信用医者仁术,大医精诚。

20、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守仁《传习录》

二、哲学王之治

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4、奢则财散,俭则财聚,此理也。用度当俭不当奢,亦理也。贪则有害于子孙,而人且以是为子孙计,不胜误矣。吾家子弟,当即亲贤。

5、《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6、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7、这几句即王阳明的重要观点“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体的,要是真的对某事物有所认知,那一定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了。产生想要做一件事的想法时,“行”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切实展开行动,想法才能变为现实。亲自实践了,便是已知了。

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守仁《传习录》

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10、王守仁(1472年10月-1529年1月),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

11、“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2、求通民情,愿闻已过。—— 王阳明

13、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1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5、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6、王阳明赞许孟子的“不动心”:心中充满道义,发现万事万物的道理,那么任何事发生都能对其泰然处之,让自己的心如泰山般稳固,不因外界毁誉而动心,不大喜大悲。

17、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18、“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19、回复28收看:古代到底有没有合同?

20、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三、王守仁的哲学思想

1、说起王阳明,总记得他这一句语录,“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倘若早些看到这段语录,特别是在高考落榜时候,看到这样的语录,那估计很安慰人心的。从这段语录,就足以看到王阳明的心态很强大。

2、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3、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4、王阳明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这样的人,是难得可贵的,也是我们现代人该学习的,也只有人人变得真了,那么那些小人才不能在社会中立足。不然社会小人多了,君子也只能远离尘嚣,不问世俗了,就如古代人一样,做一方隐士作罢。

7、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8、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9、有了想要努力变更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再光说空话,而要尽快付诸行动,做实事才好。

10、只有理解透彻了,就记住了,若是只为求记住,那么记的过程会很痛苦,而且也不会理解透彻。而只要理解透彻了,自然就记住了。但理解也不是高的,的境界还是“自家本体”——自己的心。理解终还是为自己所用,如果目的是求理解,那还是不够的。

11、——《国语》《国语·楚语下》

12、回复35收看:不骗你,吃太饱很可怕!

13、“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言非礼义,谓打用子自暴;吾不多不能居仁由义,谓打用子自弃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生过之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学他)的人,不能和生过之去自出有价值的用小孩到业。说事吃样诋毁礼义,这将和外学自己戕害自己;自后他是为不能守仁那天义,这将和外学自己抛弃自己。王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人称之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三不朽。余秋雨称之为历史上策一个真正有文化的军事家。

14、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

15、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6、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17、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王阳明。

18、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9、第五:他是真正的为人民挺命的不多的好人。

20、▲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余姚镇龙泉山北麓武胜门路

四、哲学家王守仁

1、王阳明思想精髓十句话是:

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3、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4、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

5、11譬之树木,这诚孝的心便是根,许多条件便是枝叶,须先有根,然后有枝叶。

6、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第一:他创立了心学首先他是一位圣人有自己的思想,影响了许多人反而对理学抨击很大,他推崇天人和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守仁《传习录》

9、↑点击上方“中华传统国学”关注我们

10、◎邮箱✎1587915858@qq.com

11、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12、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13、当一个善念在你心中发芽时,你需要知道它,然后扩大它;当一个恶念在你心中发芽时,你需要知道它并及时阻止它。

14、回复24收看:拆字做人—太精辟了!

15、▲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1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17、励志·立志·志向·信念

18、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19、人要懂得敬天爱人,不是说没有人在场的时候你就可以作恶,你就可以为所欲为,这种行为迟早会害了你。如果你敬天爱人,只要你坚持走正道,世界上有千万条路,都是你的正道。

20、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

五、王守仁的哲学

1、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

2、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习录》

3、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守仁

4、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也很想知道王阳明哪一段语录爆粗口了,我们不妨一起来欣赏一下,很多人读完后都会觉得被骂了,文字如下:

5、释文:操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儿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6、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王守仁名言名句摘抄,希望喜欢!

7、 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8、▲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一代大儒,受万世敬仰。

9、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

10、 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刘禹锡

11、很多人真的做得出来,对自己强大的人点头哈腰,哪怕自己觉得是正义的事儿,也会在比自己强大的人面前,说反话。比自己强大的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去阿谀奉承。可见现实中很多人是虚伪地活着,不敢真正做自己,都是戴着面具的人。更多人戴着面具只是为了钱而已

12、回复0收看:中华五千年国学常识集锦

13、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14、心之本体是至善的。无善无恶,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会,便有了善恶之分。心为之所动,就像是一潭静水,加入五色颜料,顿时有了颜色。如果对内心没有关注,只针对颜色,那么心之私欲会越来越重;如果知善知恶,便可以为善去恶,光复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炼光复此心之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与此也。

15、回复19收看:祖宗十八代称呼大全!

16、外事不可深必,凡得失听奉天命可也,动心则逆天命,祸将至矣。

17、5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

18、回复14收看:龙的九个儿子,在哪?

19、解析:《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20、6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1、“省察克治”必须时时去做,事事上也皆可做,能做到主动、自觉地省察、克制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正当欲望,就是自我修养。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2、回复33收看:流传600年,益寿延年

3、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王阳明 《传习录》

4、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5、解析: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认识、扩充、遏止就是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

6、回复36收看:大忌!绝不能进卧室

7、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8、王阳明名言十:“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9、解析: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

10、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传习录》

11、出自王阳明《传习录》,这也是对心学恰当的阐述,王阳明所表达的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思想。他没有说“同归于无”,如果这样说,那就是一种西方的思想。他是说“同归于寂”,“寂”不是“无”,而是在没有交感时处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有个概念叫“寂感”。

12、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3、这四句是阳明心学的精华。心,本来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善恶知之所以产生,是在面对外物,自己的思想意识活动而产生的。能辨清善恶就是“良知”,行善事、去除恶念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比如面对一把刀,想到行凶便是恶,想到用来切菜做饭便是善。善恶的想法及行为是本心受到外物而产生的,被事物引发的善恶不是根本的,根本的还在于自己的本心,心中能明善恶,存善去恶,就能保持心之本体。

14、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5、广置田园,不如教子为善。

16、回复4收看:色难.........你敢看吗?

17、释文: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来磨练自己,只有多做事,多历练,有意识的进行磨练,吸取经验,从而做到安静时情绪稳定,遇事时情绪也能保持稳定,既“静亦定,动亦定”,方能成事。

18、个人在描述他人的个性时,其自身的个性即暴露无遗。李区特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9、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0、C试题分析:王守仁认为人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①“心”是宇宙的本原,③“自我”是世界的本质,这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观点属于同一派别;②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该题选C。

1、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学习知识也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去专研与打磨。

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仁、义、理,都是从本心上来,只是本心在不同的侧重方面会有不同的名称。

4、但总有少数人活出了真我,一生都没有戴面具,只需要一张真脸皮见人,不管谁见到他,他都是那副样子,不装,不做作,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守仁《双峰》

6、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7、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8、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9、吾家子弟或忝科第,未可遽进入仕,必侍所学开明而自试上不误君上委任之心,下不失民人倚赖之意,九祖乃祖于此无恨矣。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1、释文: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12、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

13、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4、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15、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16、回复20收看:知命不怨天知己不怨人

17、回复34收看:这五种房子越住越穷!

1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19、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更又一层。

20、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1、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2、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在进剿袭击俐头的暴动山贼之前,曾写信给弟子薛侃说:“即日已抵龙南,明日入巢,四路兵皆已如期并进,贼有必破之势。某向在横水,尝寄书(杨)仕德(即杨骥)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