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候的农谚【文案68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9 08:55:28

农谚谚语大全物候

1、关于物侯的农谚

(1)、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吃罢春分饭,一天忙不断。

(2)、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3)、(拦在山腰的云一般是局部性的云彩,云层不厚,会很快消失,所以不会有雨。)

(4)、但在许多农谚里,尽管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却都有类似的说法。如大豆的“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南北各地都这样说;浙江农谚“割麦如救火”和华北农谚“麦收如救火”一样;“寸麦不怕尽水,尺麦但怕寸水”在浙江、苏北等地都有同样农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有钱难买大肚黄”等等都是普遍性的农谚。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

(5)、二十四节气又可以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6)、(物候知识):东方出现朝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受西风带所影响,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西方出现晚霞,则一般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阳光直射大地,这是系统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

(7)、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纷。

(8)、“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9)、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立秋打秋枣(黑枣)。

(10)、意为夏至那天如果刮东北风,到腊月就会下大雪。

(11)、诗中出现的三种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的节令特点。

(12)、意为雷声出现在西南方向的话,紧跟着大雨就会来临了。此谚流行于甘肃。

(13)、立夏东风到,麦子水里涝。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

(14)、早春天气,鸭子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戏水中。

(15)、七月十五钢嘴,八月十五肿嘴,九月十五蹬腿。(指蚊子)

(16)、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17)、(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18)、七月十五水盘定(指当年是旱是涝已定局),八月十五看年景(是丰是欠也定局)。

(19)、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20)、(注)中秋看不到月亮,元宵节就会下雪,清明时必然一直下雨。

2、有关物候的农谚

(1)、(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

(2)、(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3)、(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4)、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5)、(物候知识):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6)、(注)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7)、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8)、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内含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9)、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10)、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11)、菊花凋零,蝴蝶敛迹,虽不着一“秋”字,秋令的阵阵凉意却扑面而来。

(12)、(物候知识):下雨时雨会冲垮蚂蚁或蛇的家,所以他们会在雨来临前搬家。

(13)、导语:中国向来以农立国,在汉代就有七十二候。后来又产生了江南地区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候谚语,供大家参考。

(14)、(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15)、清明花,大车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6)、农谚是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农业谚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对天时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虽寥寥几字,却是对农业生产与天时气象关系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可谓道理深刻。

(17)、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18)、(注)立夏刮东风即下雨,麦子就会毁了收成。芒种刮北风,意味着天气干旱,田里的青苗自然也就长不好。

(19)、晚冬时节,水鸟相依,一声冰响,群鸟惊飞。鸭子与小鸟同是春天的使者。

(20)、九九杨花开,春季冷暖正常;九九杨花不开,春季冷暖不正常。

3、关于物候的农谚

(1)、地域性差别大的是播种期,华北种麦的适期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浙江则是:“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种芝麻和小米,华北是:“小满芝麻芒种谷”,浙江则是“头伏芝麻二伏粟”。

(2)、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3)、(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4)、(当太阳落山时,呈深红色。这说明是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和杂质,一般致阴雨的可能性较大些。)

(5)、草灰(农村锅底灰结成饼,天有风雨临。水里泛青苔,天有风雨来。

(6)、五月初五龙船水,五月十三关刀水。未吃五月节粽,破裘呣甘放。

(7)、本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动杆;七月十五枣红衫,八月十五枣落杆。

(8)、(物候知识):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如果寒冷,产生霜降,收成就会受到损失。

(9)、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

(10)、五月正值仲夏,在内地早已是百花凋谢之日,而地处西北边塞的天山(祁连山)仍旧积雪覆盖,无杨柳与花草。

(11)、(注)立秋不下雨说明整个秋天都少雨,白露不下雨,说明三个月里都不下霜。

(12)、“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13)、“天寒水鸟自相依,十百为群戏落晖。过尽行人都不起,忽闻冰响一齐飞。”

(14)、根据阳历,2019年的立春在2月4日这一天,而2019年的春节是2月5日,也就是说,立春在春节的前头,如果按照农历来说,2019年这一年是没有立春的,在农村,今年就被称为“寡妇年”。而农村还有一句俗语是“寡妇年倒春”,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句俗语还是很准确的,在立春之后,气温开始频频下降。

(15)、(注)清明好是晴天,谷雨好要下雨。如果谷雨没有下雨,那么之后的会久旱无雨。

(16)、“秧苗起身,还要点心”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

(17)、燕子低飞,出门带蓑衣。蜘蛛结网屋檐下,外出要带雨伞或笠麻(斗笠)。

(18)、(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

(19)、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2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至二暑连,秋处露春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4、农业谚语及其物候知识

(1)、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豆蝇云”形容云很小,遮不住猛烈的阳光,晒得地上人们快要热死!

(2)、10立夏见麦芒,芒种见麦茬,前晌不拔后晌拔。

(3)、“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4)、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

(5)、(物候知识):晕和月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卷层云有关。卷层云里有微小的冰晶,当太阳光或月光照射这些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冰晶的棱镜作用,太阳光或月光经过折射、反射就形成了日晕和光晕。

(6)、(注)根据惊蛰这天是刮北风还是刮南风,也能判断出未来的天气,还有适不适合耕种。如果这天刮得是南风,耕种就要推迟。如果这天刮得是北风,说明天气会骤冷。

(7)、把地球公转的轨道(3600)分成24个弧段,每150为一个节气。于是便有了如下的二十四节气:

(8)、意为彩虹在西边天空出现只是多云,如果出现在东边天空就会下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