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名句100
1、老子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4)、老子名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8)、“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1)、了解、通晓别人的人算是很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明白人。战胜别人的人算是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时有本事的强者。
(12)、老子名言: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3)、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5)、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生命的原则是看内里的,不是看外表的;是看生长的,不是看既有的。真正的强者是柔弱之人,是「骨弱筋柔而握固」,像婴儿一般!死板板的,有什么好;活生生的才好!
(1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7)、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
(18)、圣人一切作为,如行云流水,义所当为,理所当然,一切顺其自然规律。做完事,如雁过长空,心无芥蒂,不落丝毫痕迹,看似无为实际是有为。
(19)、老子名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20)、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2、老子名言名句及解释白话
(1)、“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2)、金玉满堂,家财万贯,如果不懂得低调从事的话,就很难守住了,一方面是外人垂涎,另一方面是自己和子孙,容易“富贵而骄”,骄奢淫逸,就给自己的家族埋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比较了,就要懂得功成身退,这样才能善终,亢龙有悔,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3)、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
(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6)、老子名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老子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9)、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12)、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
(1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5)、老子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6)、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能够战胜别人只能说是有力量,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才是真的强大!
(1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第十二》
(19)、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老子名言名句100句及解释
(1)、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第十三》
(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
(6)、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7)、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再坚硬的石头,也经不起水的攻击。太极拳虽然看似动作缓慢柔弱,却能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8)、老子名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9)、“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3)、“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14)、能了解、认识别人算得上智慧,但是有自知之明才是强大的。因为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往往不能做到客观,要么自视甚高,要么妄自菲薄,这都是不对的。要懂得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才能越来越强大和优秀。
(15)、《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6)、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
(17)、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1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0)、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老子名言名句100条
(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佛家讲菩提心,佛菩萨慈悲爱人,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天下众生,自己没有想要一点好处。既然他什么都不要,别人还和他争什么?他本身就是空空无己,你怎么与“空”争?世人之所以有烦恼,有痛苦,有失败,是因为你有所求,有所执着,想抓住点什么,想得到点什么,如果你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出去,自然别人也和你争不起来了。
(4)、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轻易许诺别人的人,一定是缺少信用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遇到的困难就一定多。
(6)、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篇》
(7)、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8)、大意: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到快结束的时候,反而没有刚刚开始的时候慎重,结果导致事情的失败。
(9)、人道和天道正好相反,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富人资源越多,赚钱就越容易;穷人整日为生活奔波,越是没钱,就越难赚钱。
(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1)、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1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4)、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9)、“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20)、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老子《道德经》
5、老子名言名句100英文
(1)、心中有温柔的念想,比如爱自己的家人和祖国,所以才会勇猛;因为节俭,重视财富,所以才能拥有更多的钱财;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王。“敢为天下先”容易变成先烈,往往比先烈晚一小步的人,才能摘得大的成果。
(2)、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
(3)、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4)、老子名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8)、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老子第五》
(9)、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10)、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1)、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这就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就叫作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12)、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德经·第六十章》
(1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1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16)、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淮南子·说林》
(17)、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老子第十五》
(18)、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19)、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2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4)、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5)、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老子名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第八十一》
(11)、老子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12)、天之道,是减损有余的来补充不足的。比如,山高就用风吹之,水多就有河流之。这就是科学所讲的自然生态平衡,像现在环境污染很厉害,到处在喊环保,其实不用喊,只要人什么都不做,让老天来做这个工作,想必用不了几年,大自然又能恢复到从前模样了。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14)、大意:真正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样,因为水擅长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这才是为人处世的高境界,当我们也能像水一样润物细无声的话,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15)、老子名言: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16)、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5)、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老子第七十八》
(6)、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下言之,欲先民,必身后之。是以上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而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7)、“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
(1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