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出名的句子【文案145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17 16:26:46

老子名言

1、老子名言解释

(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2)、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道德经》

(3)、老子名言: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4)、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道德经》

(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道德经》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9)、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10)、生活中不变的就是变,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上道。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3)、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4)、《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1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 《道德经》

(1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

(18)、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 《道德经》

(1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20)、老子名言: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老子名言出名的句子

(1)、0道可道,道。名可名,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李耳《道德经》

(6)、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0)、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六十六章》

(1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

(1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3)、老子名言: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1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5)、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6)、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7)、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18)、“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天下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3、老子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道德经》

(2)、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5)、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6)、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7)、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8)、“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11)、老子名言: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12)、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6)、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8)、   如果不能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任何人都不可能和圣人争夺权力。在有道的社会里,统治者的权力是扎根于人民的。那些为了个人名利而争权的人,人民决不会把权力授予他们。不争名利而争得民心,即是“不争之争”。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2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道德经》

4、老子名言警句及出处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

(3)、福兮祸所依, 祸兮福所伏。 注:原文老子第五十八章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老子第五十八章》

(4)、“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

(5)、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6)、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道德经》

(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9)、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0)、感悟:事物达到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11)、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2)、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4)、“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15)、老子名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6)、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1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8)、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0)、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5、老子名言名句100句及解释

(1)、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 《道德经》

(2)、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老夫人与家将侍女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

(3)、老子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8)、老子名言: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9)、“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10)、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2)、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 ——老子 《老子第八章》

(1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老子《老子》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7)、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8)、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2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第二十二章)

(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道德经》

(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1)、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老子》

(12)、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3)、译文: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的;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1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6)、第一种“宝”,叫慈爱。慈爱就是对宇宙里所有的众生无差别的热爱。这种热爱是宇宙中伟大的感情,能产生出宇宙里伟大的动力,甘愿为众生奉献自己的一切,是牺牲小“我”而成就大“我”的不二法门。

(1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9)、《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2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他说天又效法什么呢?没有什么,那是天道自然的法则而已,什么是自然的法则呢?“自”,便是天道自己的本身;“然”,便是天道自己本身本来当然的如此而已,更没有别的理由可说。合起来讲,自然,便是天道本身自己当然的法则是如此的。时代愈向下降,由上古用单字作为文辞语言的原始面目,逐渐演变成为名句文章,于是,大家容易忘了本来的规范,把自然定作一个名词,就自然而然,弄不清它的所以然,便变成想之当然的道理了。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5)、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语,善用人者为之下。 《道德经》

(6)、老子名言: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9)、老子名言: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1)、感悟:老子用水来比喻有高尚品行的人,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人争。人的至柔至刚全在一念之间,生活中刚柔并济方显英雄本色。人生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才能通向胜利的彼岸。具有“强者”的资本而保持“弱者”的姿态,这是岁月积淀的人生智慧。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17)、老子名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19)、   大道至深至奥,却又简明易行。“甚易知,甚易行”,是对明道之人而言;“莫能知,莫能行”,是对不明道之人而言。

(20)、0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3)、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5)、   问题的关键在于所遵循的认识路线。世人强调宏观认识论,老子强调微观认识论。世人执着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老子则执着于对自我的认识。大道隐藏于自身,只有求之于内,才能认识世界的本质规律。关于道的学说,是老子毕生实践,独立思考的成果,这一成果很难为世人理解和接受。正因为老子考虑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所以为世人留下了不朽名著《道德经》以及功夫传人,使大道之学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为世人所重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