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重点句子
1、鱼我所欲也重点句子解释
(1)、(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既来之,则安之。
(2)、“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3)、(34)呼尔而与之:呼喝着给他(吃喝)。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施粥,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走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正因为不吃被轻蔑所给予得来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4)、(解说:以上材料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
(5)、10表达诗人博大、宽广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1表达诗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但情感基调十分悲凉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用来表达诗人对文静美好的女子日夜思念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8)、《观刈麦》1反映炎炎夏日下丁壮们辛勤劳作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10)、以交往人物表现陋室主人学识渊博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13)、--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好象奔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人民,不在朝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6)、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价值取向?(学生回答:生为尊严,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17)、(4)本性也需要“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18)、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9)、明确:“一箪食,一豆羹”在数量上是少之又少,但它关系性命,因而是比万钟还要贵重的。然而“蹴尔而与之”就是乞丐也不接受,它强调的是要讲“义”,宁死也不能忍受羞辱。而“万钟”就接受了的人是见利忘义,失去了本心。
(20)、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认为诡异了。陈胜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篝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叫的凄厉声叫道:“大楚兴,陈胜王。”
2、鱼我所欲也重点句子高频
(1)、在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曰:何陋之有?
(2)、第一层(从“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论点。第一句话是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师生齐背课文,然后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章大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特色。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6)、④举例论证。第三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强调了要讲“义”,不能忍受羞辱,“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接受,何况是把“义”看得很重的人了;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7)、写照千里马遭遇悲惨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8)、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9)、(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样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运用了比喻论证,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12)、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4)、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5)、翻译:万钟的优厚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1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7)、--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18)、千里马被埋没的主要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19)、--这个人一一为桃源中的人详细的说出他所听到的。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0)、曹刿关于“士兵的勇气决定战争胜负”的经典论断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3、鱼我所欲也重点句子默写
(1)、(33)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
(3)、--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必定把它分给别人。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5)、(44)得我:感激我。得:通“德”,感激。
(6)、释义:(如果)高位厚禄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7)、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9)、(19)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用,采用。
(10)、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样抒发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shuò,消损)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话无非是说“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是天生的,是人人皆有的。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从这种观点推衍出来的。贤者和愚者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贤者“求之”,所以“得之”,于是也就“能勿丧耳”,愚者“舍之”,于是“失之”,也就不再具备这种“仁义礼智”的美德了。
(1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3)、1诗人化用《史记》典故希望朝廷再次重用自己的句子是,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4)、孔子倡导实事求是的求知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33)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16)、(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王羲之《兰亭集序》)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7)、1反映因沉重的租税而陷入民不聊生的凄惨生活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8)、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19)、(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人尔,助词。
(20)、⑷虚词(注意“之”、“而”、“于”的用法)
4、鱼我所欲也重点句子常考
(1)、如有做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廷内外施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品德良善诚实、情志意念忠贞纯正的人,因而先帝才选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4)、死亦我所恶 亦:副词,与前有所不同,这里是“固然”“本来”的意思.
(5)、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6)、(解说: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尝试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把握整体文意,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7)、反问。一个反问句否定了三种不“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1以比喻写国势危急和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9)、10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仿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0)、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11)、明确:“是心”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1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13)、用媒体出示字词,检查对字词的理解。或者由学生相互出题,考查对字词及语句的理解情况。
(14)、接着,作者又从反面申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甚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导致死亡的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采用呢?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人来说,是多么不能容忍的事情啊!
(15)、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6)、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国君,该立的人是长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边外带兵。
(17)、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附权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的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齐王托人挽留孟子,条件是准备在首都的中心地区建一座房子给孟子住,并送给孟子万钟粮食作为弟子们的生活费用,结果遭到孟子的严辞拒绝。(《公孙丑下》)可见,孟子在本篇中所说的“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有所为而发的,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18)、孟子有一段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句话应指其中的哪一句?
(19)、1表明诗人留恋朝廷但又担心其中的勾心斗角的诗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0)、孔子借物候现象比喻高尚节操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5、鱼我所欲也重点句子翻译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下落,石头露出来,这就是山间的四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而其中亲贤远妄是全文议论的核心。
(5)、全文的中心观点,也是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决心的句子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得兼:能够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
(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9)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10)、(韩愈《师说》)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绵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12)、(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13)、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l重点字词通假字发闾左谪戍渔阳。
(14)、描写醉翁亭所在群山四季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5)、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军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下了。
(16)、不为(wéi)苟得也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
(1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同意复用的假设连词,“假使”的意思.
(18)、--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忧之后才乐"吧。《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9)、乡官与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暴君的恶行、诛灭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
(20)、排比。通篇皆是,排比句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语势和论辨力量。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2)、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3)、乡为身死而不受(省略句) “为”后省略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省略宾语“施舍”,全语省略了主语“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