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精选
1、“作为人类,在很久以前我们坐下来,面对面交流,会因为害羞而脸红,我们感知别人的害怕、生气、伤心、开心,我们未来是否还有这样直接的感知呢?”
2、很多人对他有着教徒般的虔诚敬爱之情,柏拉图和阿尔基比亚德就是如此,前者还成为苏格拉底有成就的弟子。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对话录的阐释充满了深切的情感,把它看成是对人们心灵的启蒙。它在辩论的每一个阶段给思想以活力,让参与者意识到一种渴望,将他们带往生命的核心。但又从不存在盲从和教条的确信,与此相反的是对真理的接纳和热切的开放态度。
3、所以,后世对这件事情有两个结论:
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判死刑,罪名是“不承认城邦认可的诸神而引入‘新的神灵’,并且腐化年轻人。”在法庭上,他的辩解是徒劳的,虽然他是个无所不能的“精神助产婆”,但在为自己说话时却笨拙得很。他竟然说自己不能放弃使命,因为一个人真正所能做到的好事情就是“不可一日不谈论善和其他各种你们听到我谈论的主题。”结果是注定的了,他没能让法官豁免自己。
5、到了公元前五世纪末段,雅典经历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失败,以及叙拉古之囚,在和斯巴达的争斗中也以雅典的投降而结束。人们将这一系列的挫败归之于苏格拉底等哲学家们反宗教的神圣惩罚,终将他抓起来进行审判。
6、智者学派比苏格拉底先,智者学派出现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的时期,而苏格拉底出现在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而衰时期。
7、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469年至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生中有名的就是柏拉图,由于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对于他的哲学思想的研究的困难,他的思想主要是通过柏拉图与他对话的记载,可以说他们师徒两人的哲学成就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巅峰,他们的哲学思想一直影响着西方哲学长达2000多年,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也得到西方很多学者的赞誉,他不仅思想深厚,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崇高品质也不断的影响着后人,因此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8、到底苏格拉底该死还是不该死?这既是一个道德问题,又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正义问题。以后人的眼光看,苏格拉底当然是不该死的。然而后代人终究无法参与当时的投票,因此只能把苏格拉底之死当作一个历史悲剧。柏拉图亲自见证了自己所尊敬的老师之死,终生耿耿于怀,决心把老师的智慧发扬光大。因此,他建立学校、著书立说,一生孜孜以求建立一个“理想国”,并且对民主统治始终抱有一种鄙夷的态度。他的理想是由“哲学王”来治理一个国家,这样他的老师就不会死了。站在柏拉图的角度,人们会很同情。怎么可以由一帮愚蠢的人来投票决定一个“智者”的生死呢?这样的社会治理方式岂不是很荒谬?
9、我们每次提起苏格拉底之死,都有这样一个认识:苏格拉底当时是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和“腐蚀青年思想”三个罪名判处死刑的,而且苏格拉底曾经有过逃亡的机会,但是他仍然义无反顾地选择接受判决、自尽而死。
10、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苏格拉底真的死于雅典陪审制吗?
11、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的春秋、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70年的雅典,这一时期因为伟大的思想家们,被称为“轴心时代”。
12、在西方文明史上,有许多人的生可能都会为人们所称赞歌颂,但只有两个人的死会让所有人扼腕叹息至今。他们一个是被钉死在耶路撒冷十字架上的耶稣,另一个就是自愿喝下毒酒赴死的苏格拉底。
13、古希腊三哲都是指的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家,分别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4、命理師和占星家說:「你很善良和熱情,但如果你感覺遭到背叛,你也可能產生令人招架不住的怒火與怨憤。」你覺得很準吧!所以,他們幾乎對每個人都這麼說。
15、苏格拉底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美德同智慧联系在一起。他说:“正义和一切其他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而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决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决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14〕在这里,苏格拉底明确地指出,一切美德都是真、美和善的,真美善都对人有益有用,因此无人有意为恶,而无知就是恶〔15〕。
16、苏格拉底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人生哲学家,不仅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而且通过强调人自知无知,通过对自己本性的洞察而获取真知,“进而通过熟悉事物本性,认识各种美德而达到施行各种美德,以通向人生高境界实现至善这一人生高目的,建立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生境界学说。苏格拉底的从无知到知,从真知到美德,从美德到至善的人生境界论,在今天,仍不失其一定的现实意义。
17、〔10〕〔1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1卷第4章,第3卷第9章。
18、我们对苏格拉底熟悉而陌生。他是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桃李满天下,柏拉图、色诺芬都是他的学生,而亚里士多德是他学生的学生。
19、呼麦和马头琴表演者:孟和达来/呼麦和鼓表演者:巴音满德呼
20、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更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他是第一个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分开讨论的哲学家,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世界有着重大的意义。
40句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精选
1、 古典时代(公元前5—4世纪中叶)的代表人物应该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是希腊哲学的极盛时期。 希腊化时代的代表人物大致有伊壁鸠鲁派的伊壁鸠鲁、斯多亚派的芝诺(不是芝诺悖论的那个芝诺啊)和克里尼雪斯、怀疑派的皮罗、新柏拉图主义的普罗提诺。 哲学家的英文是philo—so—pher,意思是一个爱智慧的人。 从科学学与科学史的意义上来说,哲学家是指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有原创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哲学体系的哲学学人。 哲学学者是以哲学为研究对象、对哲学有很高造诣的哲学学人。
2、“梵”是什么?它和道家的”道“、佛家的”般若“似乎是一样的东西。之所以它被分而别地说成”梵“、”道“和”般若“,因为实在无法命名它,可是如果不假立名之,又不能对世人传播了。要说”不可说“之事,这正是美妙的困顿之处,所以佛家言:”莫向外驰求“,就是这个道理。
3、人口哲学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比如婚姻家庭问题、长寿问题、安乐死问题、人口贫困问题、人口迁移问题、人口融合问题等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死后既然难知,人们唯有先思考“为何而生”和“如何生”的问题。生,需要正义。死,也需要正义。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和善治,需要建立在人口学研究的基础上。同时,由于现代社会治理的绩效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结果,因此每个社会成员的人口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将决定一个社会的决策是否科学有效、尽善尽美。
4、〔22〕〔23〕〔24〕〔25〕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4卷第6章,第2卷第6章,第2卷第4章,第3卷第11章。
5、对国际关系而言,生育水平高的国家对生育水平低的国家可能造成巨大的人口压力。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暴力冲突的程度在历史上受到了人口增减等因素的巨大影响,“一个文化中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另一文化中人口的缓慢增长或停滞同时出现,会对双方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调整产生压力”。19世纪欧洲人口激增,导致了历史上大的人口迁移,欧洲人口涌入穆斯林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而20世界后期伊斯兰国家的人口爆炸式增长,又导致穆斯林人口大量涌入西方。由于基督教社会极力向伊斯兰教社会推广其价值观和体制,并干预穆斯林社会的内部冲突,使得穆斯林与基督教社会的相互容忍度急剧下降。
6、有这么一个怪人,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士,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却成为古希腊轴心时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和自己的弟子柏拉图、柏拉图的弟子亚里斯多德一起,被誉为“古希腊三贤”。
7、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开端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的希腊半岛。如果我们想要很好的了解哲学的整个发展脉络,对于希腊哲学——整个哲学史的起源就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希腊哲学的观点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几乎可以被称为是幼稚可笑的,然而正如哲学家弗兰克·梯利在《哲学史》中所说:我们在评价一个思想体系时必须根据它自身的目标和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根据它与其以前以后体系的比较,根据它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带来的进步评价它。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将是历史批判性的。因此,想要了解许多隐藏在更现代理论下的哲学传统,对于希腊哲学史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本次讨论的核心,就是从前苏格拉底到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哲学传统与文化背景。
8、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孔子一直享有“至圣先师”的美誉,直到今天,还依然为世人所尊敬与推崇。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老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9、但是雅典在那个时代就实现了定罪和量刑程序的分离,被告完全可以在定罪阶段尽百分之百的努力进行无罪辩解,等到定罪结论作出后,再集中精力为自己进行量刑的辩护,在两个阶段都可以无所顾忌、充分展开辩护,从而有效避免了两个程序合二为一带来的自相矛盾的尴尬。分析到这里,你还能说它的司法制度就真的那么落后吗?
10、然而,這些可怕的標題是卑劣的胡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神祕的分級系統所依據的,並非風險的程度,而是該風險的證據強度。意思是說,某個能增加十倍罹癌風險的東西,有可能和某個只稍微增加一點罹癌風險的東西,被分到同一等級。此一分類並未傳達某樣事物可能有多危險;我們只能確定它可能有危險。第1組致癌劑是指「具有很強的風險證據」的事物,包括吸菸、晒太陽、以及飲酒。第2A組和2B組分別為「大概」及「可能」致癌。它實際上可翻譯成「風險很有限或很模糊」。鑑於「證明為負」在哲學上的難度,第2組其實已經成為流行病學的垃圾場。就拿2018年為例,被認可為第4組(對人類大概不會致癌)的致癌劑,是己內醯胺,也就是瑜珈褲的製造材料。
11、BurningEmpty
12、苏格拉底认为,道德行为需要选择,面对各种现实的和可能的快乐和痛苦,人们总是选择较大份量或程度的快乐,较小份量或程度的痛苦;当面对痛苦和快乐交叉的事情时,总选择快乐超过痛苦的事情而避免痛苦压倒快乐的事情。人们对快乐和痛苦作出选择时必须对它们加以衡量和测度,这种测度本身就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获得善的生活。因此恰恰是知识支配快乐和痛苦等情感,是知识构成美德的基础。这样,苏格拉底明确宣称,美德即知识。
13、看得出來問題出在哪裡嗎?
14、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他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他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之柏拉图与自己老师苏格拉底和自己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他创建了雅典学院,虽然他的经典著作中很大都与苏格拉底对话的形式出现,但是在西方的哲学界的大部分人都认为,柏拉图作品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只有一种代表,并不一定都是他真实的形象。柏拉图的思想受到他之前很多人的影响,比如荷马、毕达哥拉斯、阿拉克萨格等。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是西方哲学和整个西方文化伟大的哲学界和思想家。
15、我们欠苏格拉底一份理解
16、按中国人的观念,历史不会终结,也没有后之人。原因在于每一代人都要创造自己的历史,每一个人都要自己做好自己。人口哲学在此可以有何助益呢?人口哲学的启示是,现代人面临的生死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国家问题,甚至是全球问题。
17、真正能体现苏格拉底气质的是早期的对话录,如《拉凯斯篇—论勇气》,它向我们展现了苏格拉底本色的思想方式。在这里,他真正关心的是”善“,我们可以把”善“看成和孔子的“仁”相接近的东西。苏格拉底几乎马上要触及美德的超然概念,但又从未充分地表达出来。
18、多才多藝的愛爾蘭物理學家、癌症研究人員、科學作家。
19、这位面孔英俊的伯里克利,长得高大魁梧,唯独额头大而突出,比例失调,不喜欢他的人给他取了个绰号,私下里叫他“洋葱头”。追求的古希腊雕刻家特地为他戴上了头盔,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伯里克利像,和头上光光的所有古希腊人像都不一样,唯独他戴着一顶头盔。
20、当我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时候,令人惊奇的是西方文明两大奠基人之死。一是苏格拉底之死,二是耶稣之死。苏格拉底奠定了西方的理性文明,他的弟子柏拉图和徒孙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理性文明的两座高峰。耶稣奠定了西方的宗教文明,他的徒子徒孙成为欧洲中世纪四分五裂时代的文化粘结剂。理性文明与宗教文明的结合,诞生了现代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苏格拉底为什么会在雅典民主体制下被判死刑?我们这里不打算讨论其细节和争论焦点,因为翻看一下苏格拉底被审判时面对公众的《申辩》就比较清楚了。
60句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精选
1、通过提出问题并分析答案,苏格拉底和对话者发现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都有内在的错误和矛盾之处。定义一次次被否定,参与者经过剥笋式的对话过程,无不感到头晕目眩。
2、这是中国人口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的新媒体平台,欢迎关注。
3、〔26〕〔31〕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2卷第6章,第1卷第1章。〔29〕参柏拉图:《美诺篇》。
4、/苏格拉底之前哲学的总体架构及影响
5、〔4〕〔5〕柏拉图:《高尔吉亚篇》,转引自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第2卷第44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6、苏格拉底大约也窥见了宇宙的部份真相,世间的一切不过是永不停歇的变幻过程,但他不具备宗教家们的出世情怀,所以就用辩证法的方式,让与他对话的人在意识到真理是无理可说、人类蠢笨无知时,自然而然地引出真理的灵光闪现。
7、他的”善“不是通过把它当成教条来呈现的,而是和释迦牟尼、孔子一样,在和学生一问一答的平和慈爱中得以让他们得到启迪。苏格拉底从未提出过的命题,他是让找他提问者通过辩证的方法,意识到过往的知识是一无所用的,从而激发起对内心真正知识的探求。这种真正的面目,不增也不减,其实一直在那里。
8、〔14〕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第3卷第9章。
9、在第一章中,代表以蒙古长调、呼麦和马头琴呈现的人类传统和高科技的云纱表演之间似乎可以相容且并存,这或许是人类和科技之间为理想的和谐关系。
10、按照雅典的陪审制度,即便被告人激怒了陪审团被定罪,也并不一定会得到死刑判决,因为量刑阶段仍然有保护被告人的第三道防火墙。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控方和辩方有权各自提供一种量刑方案,然后由陪审团在两者之间进行选择,但是陪审团不能在此之外作出第三种判决,只能作非此即彼的选择。
11、按苏格拉底的说法,这是种独特的体验,人都不可能接受间接得来的正确知识,因为真理只能在经历过痛苦的挣扎后才能得到,这种挣扎会令你全部身心都陷入其中。
12、巴门尼德通过论证存在者不能从不存在者中生成,论证了存在是不变不动,不生不灭的。也就是「存在是一」。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哲学的第三个传统:对于存在背后的一的追寻。这个论断对希腊哲学影响很大,它从根本上否认了时间在先的本源,使得自然哲学转向结构在先的本质,同时开始加入使世界运动的原因。(巴门尼德认为运动是虚假的,这当然很难被承认)对于巴门尼德所造成的影响,我们将在下一讲进行探讨。
13、当年的雅典陪审制实行的是定罪量刑程序分离的审判制度。也就是说,要想给苏格拉底判处死刑,雅典人必须要先进行定罪投票,只有在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量刑投票,两次投票都要过半数才可以判处一个人死刑。
14、〔30〕参柏拉图:《普罗太戈拉篇》。
15、是希腊语(雅典)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16、500人的陪审团,票数差距是60票,如果苏格拉底真心想说服陪审团,以他的口才,只需要改变30个人的想法就足够了,而这对他其实并非什么难事。但是他选择了放弃,反而一心求死。
17、实际上,这种方式特别有利于被告人。比如,英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实行了陪审制。当年因为社会治安状况恶劣,所以重刑主义倾向十分严重,即便是盗窃几便士的轻微盗窃犯罪人,也要被判处死刑。
1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这一时期中西方不约而同地涌现出伟大的思想家。
19、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提出的有共同背景: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生活在中国与希腊。孔子生活在中国的春秋末期,正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 社会的过渡时期。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城邦奴隶制 的衰落时期。两人虽处于不同的时期与国家, 但却 肩负着相似的历史使命。
20、既然知识都存放在谷歌、百度和维基百科当众,只要付出零点几秒的时间成本就能随取随用,那么“学习”这件事本身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80句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精选
1、审理程序:投票表决规则
2、善是苏格拉底的高哲学范畴,苏格拉底的整个哲学都不过是对善的不同角度的讨论和对善的普遍性的追求。同时,苏格拉底也把善当作人生的高目的。他说:“善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目的,其他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善而进行的,并不是为了其他目的而行善。”〔4〕也就是说,诸如理性、快乐、自制等等都是以善为目的的。“正是为了善我们才做其他事情,包括追求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才行善。”〔5〕善不仅是单个人人生的高目的,而且也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目的,治理城邦的目的就是要使城邦和公民们尽可能成善。善是一切行为的目的,也是高的道德价值,而至善乃是人生的高境界。
3、他改变了哲学的焦点问题,将人们的关注点由解释世界转向解释人类,即“认识你自己”。正如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拉下来,将她置于人类的城市,将她带到人们的家里,并迫使她问及有关生命和道德以及善恶问题的第一人”。
4、他相当于西方的孔丘,不仅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新的时代,还因为他们都一样没留下任何作品,他们的思想都是通过弟子记载下来的。
5、书本显然没有毁灭人类的记忆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放心的嘲笑苏格拉底,正如我们嘲笑当年的比尔盖茨说64kb的内存对任何人都足够了。
6、《对话·寓言2047》首先是一部极具张艺谋风格的作品。张艺谋的作品无论招来多少争议,似乎也从不见有人会在他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运用,以及对色彩和场面的调度方面挑毛病。这种张艺谋式的美学在第一章《长调呼麦·云纱》中就被毫无保留的展现,也构成了在此后几章中,张艺谋对人类和科技的温存与厮杀的第三人称观察。
7、张艺谋在新作品《对话·寓言2047》中,用八部简短的寓言阐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8、从人口哲学的角度看,苏格拉底死于人口的抽样偏差。苏格拉底自谦为“无知”,所以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到处找人对话,穷根究底,把雅典的每一个所谓“名人”和“智者”问得张口结舌、哑口无言、颜面尽失。许多人因此恼羞成怒,决定报复他、控告他。在公民大会上,苏格拉底进行了申辩,后公民大会以281票赞同、220票反对,判处了苏格拉底死刑。这些参与投票的人口对于雅典社会是一个有偏的抽样。
9、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和学说,由于从古代以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和说法,一直是学术界讨论多的一个问题。
10、本文兼为「哲普」文章和西方哲学史课程第一课总结
11、徳菲尔神谕称苏格拉底是(雅典聪明的人)苏格拉底刚开始也很奇怪,为什么神谕说他是雅典聪明的人。于是他边访雅典,与许多公认的聪明的人进行谈话和辩论。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聪明人其实并不聪明,因为他们不承认自己有不知道事情或有不足之处。而苏格拉底确不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人、什么都知道。对于不知道的事,他会虚心向别人请教。在学识已经很丰富的情况下,还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之处,且能向别人学习,苏格拉底认为这才是神谕说他是雅典聪明的人的原因。苏格拉底是西方大哲,而与他同时代的中国的孔子是东方大哲。孔子说过,‘学然后知不足’,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越是知识渊博、越是聪明的人会越谦虚,知道学无止境。
12、当苏格拉底把善作为人生的高境界时,也就把人们在日常事务中对善的追求和实现叫作美德。美德一词,希腊文为arete,其含义相当广泛,它不仅指人的优良品质,也指任何事物的优点、长处和美好的本性。苏格拉底将人的所有优秀善良的品质,诸如自制、正义、智慧、勇敢、友爱、虔诚等,都称为人的arete,英译为Virtue,汉译为美德(也译为德行)。
13、柏拉图的《普罗太戈拉篇》记述了苏格拉底和智者首领普罗太戈拉关于美德和知识的讨论。在讨论中,苏格拉底揭示了两种根本对立的道德观,多数人主张不是人拥有的知识支配人的行为,而是激情、快乐、痛苦、爱或恐惧等等情感支配人的行为;另一种道德论则主张知识是能支配人的行为的美好的东西,因为它能使人辨别善恶,智慧是人需要的援助〔27〕。前者被称为情感道德论,后者即苏格拉底的理智道德论。为了说明自己美德即知识的论点。苏格拉底对情感道德论作了有力的批判。他指出,人的生活不能满足于情感道德论所导致的知善而不为、知恶而故犯,浑浑噩噩地得到快乐和避免痛苦。
14、显然,苏格拉底的哲学宗旨并不是提出晦涩难懂的有关宇宙的深奥问题,而是让世人更好地活下去。人世间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罪恶?按他的理解是因为人类缺失关于生存和道德方面的理念,一但人们认识到自己深刻的无知,就能自律从而懂得如何行正道。
15、社群媒體上被分享的文章,有六成是沒仔細讀過內容的人轉傳的。許多人只因為標題很吸睛,就按讚、按分享!或是因為標題令人憤怒,就在鍵盤上充滿熱血、展現義憤!
16、释迦牟尼,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17、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不是直接告诉别人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提问,引发别人发现自己思考中片面,不完备的地方。当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时候,往往就已经找到自己的逻辑荒谬之处,或者找到了答案。
18、和宗教所提倡的出世解脱不同,苏格拉底的哲学是教会人如何生活和处世,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入世的学说,又和儒家思想相类似。他和孔子一样都相信知识的获取来源于你必须具备美德,但苏格拉底却认为这些美德以神秘的方式存在于理解力不可企及之处,这又让他接近于宗教家们的灵性境界。
19、苏格拉底在强调美德的整体性时,已经把美德的基础规定为共同的理智本性,得出了美德即知识的论点。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之所以为美德,就在于它是对事物本性和善的认识。他强调,德行在于洞见。由此,要获得美德,要行善,必须获得相应的知识。因为智慧是大的美德。
20、与他交谈几乎得考验做人的忍耐底线,是一种令人烦心的体验。他会绕着绕着把人带到沟里,无论什么主题,他都能让你兜圈子,直到你主动把什么都告诉他,告诉你的过去和现在,从而让他从高处把你审视和透看个精光。
100句苏格拉底是什么时期的人精选
1、灵魂使人进行思考,激发人类去追求善。对灵魂的培养是人生重要的任务,远比世俗成就重要。好的善行使灵魂受益,坏的恶德让灵魂受到损害。苏格拉底告戒人们,容忍是必要的,他临终前说道:”无论遇到什么挑衅,都不应当对人以牙还牙。“这是通向幸福的道路,如果你可以对朋友和敌人一视同仁,灵魂将因此受益。
2、古希腊哲学大抵分为三个时期:自然哲学时期(又称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后苏格拉底时期。
3、从苏格拉底之死衍生出的人口哲学问题
4、〔21〕参柏拉图:《拉凯斯篇》见汪子嵩等《希腊哲学史》卷2第447—450页。
5、政客使用統計學,就和醉酒的人使用燈柱一樣,是為了支撐,而不是為了照亮。
6、耶稣是为世人赎罪的圣贤,他是西方世界以基督教思想为底色的文化标识。而苏格拉底则是为追求真理而献生的人,他是西方哲学世界的象征。在西方的思想史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响力能与苏格拉底比肩。
7、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和印度的“迷题问答”有点类似,但更理性一点,可以看成是独具特色的希腊理性版本。“迷题问答”是一种竞赛,它试图明了所谓的真理,但后遗憾地以沉默而告终。真理是无法言说的,一经变成语言和文字,它就缈无踪影了。
8、孔子所处时代为春秋末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天子的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各诸侯国都在增强兵力,摩拳擦掌。
9、“罗尔斯人口问题”的困难在于,难以建立由每一代人都遵守的“正义储蓄原则”。在现代福利国家制度下,每一代人都想使自己的福利大化,通过给国家施加压力,很可能使国家不断累积债务。当债务累积越来越高,高到无法“借新债还旧债”时,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就爆发了。即使不借外债,内债的累积也是给祖孙后代留下的一个沉重包袱。前几年希腊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是一个警讯。以至于有经济学家呼吁,“必须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健全的经济体”。
10、约公元前540年—前480年
11、相對風險數據的變異版本,更是經常出現在經濟學和政治上。在這兩個領域,統計數據的運用目的,在於進行虛假的比較。譬如有一棟房屋價值二十萬歐元,在某年價格跌了50%,然後在次年又升了50%,結果可能會被房屋推銷人員說成,該房屋回復到之前的市價。然而這是明顯的假話,因為:在第一年結束時,該棟房屋的價格只剩十萬歐元,次年它價格升了50%,變成十五萬歐元,但是這個數值只有原先價格的75%。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50%這個統計數據是相對於兩個不同的基線(不同的分母):頭一個是原價,第二個是貶低後的價格。
12、如果你覺得完全沒問題,
13、我们应该按照上面的方式来理解苏格拉底的死亡,才算对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审判建立了一个可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14、苏格拉底是公园前4到5世纪的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
15、”文字在和人交流时似乎会显得很有智慧,“苏格拉底在《菲德罗篇》中说,“但是如果你问它任何问题,寻求答疑解惑,那么它只会永远不停的跟你重复一样的话。”
16、后只剩一个机会了。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以后,雅典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神明的活动,所以死刑执行就要延期。就在这个空当里,出现了我们熟悉的那个历史上的故事。一群苏格拉底的朋友、学生前来看他,不断地劝他抓紧机会出逃,甚至已经帮他准备好了资金,规划好了出逃路线,但这后一个机会,苏格拉底也放弃了。
17、他如此做的目的和孔子不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把人撕扯到无所适从,打掉其自以为是的先入之见,让他们明白实际上自己是一无所知的白痴。
18、苏格拉底企图将哲学从天上拉到地下,他对形而上学不感兴趣,他真正的兴趣是伦理学。苏格拉底虽然相信神,但和孔夫子一样,他反对人们研究神,认为这是对神的大不敬。讽刺的是,苏格拉底后被处死其中竟然有一项罪名是亵神。
19、既然知识是美德的基础,是通向至善的人生境界的钥匙,那么,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而非意见)呢?换言之,通向至善之人生境界的入口在哪儿呢?对此,苏格拉底提出了他那句著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人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是无知的,而神才是全知的,人才可能由无知到知,进而至真知,找到通向至善之路的入口。
20、而且,如果定罪和量刑程序合二为也会导致没有办法进行真正的量刑辩论。因为被告方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定罪问题的论证上,而无法在定罪问题尚无结论的时候,花费更多精力在量刑辩论上。在有限的庭审时限内,律师必须在无罪辩护和量刑辩护中进行选择,否则就会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