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30 07:36:00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一)

1、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3、一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又掩,也还是要不时地表露出来。

4、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5、备注:年级+家长/学生/老师

6、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7、解析:这句诗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是主观臆造的联系。

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部分服务于整体。

11、解析:这句话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12、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是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13、对于人类来说,友谊是一种交换行为。没有下次交换,友谊便不再继续。

14、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15、总是在老歌里,我才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温情。流金岁月,配上简单的老歌,也便配上了真实的悲欢。

16、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17、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19、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20、1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二)

1、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而不行,则体会不深;见之于行,则认识更明,知行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不可偏废。这是知行关系问题上的相互辩证法思想。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4、示例: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藩国之文术》: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5、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6、同样是一个B,往北走是NB,往南走就是SB,所以人生的方向很重要。其次你要按你所想的去生活,而不是生活左右你的想法。

7、比喻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的、片面的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认识。

8、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9、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1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11、到了一定的时候,我身边的人纷纷离去。当一个个熟悉和离去的越来越快的时候,我发现已经很久没有遇见以前朝夕相伴的人了。

12、1礼貌是容易做到的事,也是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13、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

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15、解析: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

16、站在寒冬的冷风中,漫天的雪花正纷纷扬扬地包裹着这座寒冷的城市。想着逝去了的那份真挚的无价情义,我忍不住怆然泪下。

17、解析:列宁的这句话表明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表现为同类社会形态既有共同的本质,又有各自的特点。在现实社会中,每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的民族那里都有自己的特殊表现形式。

18、解析:这句诗意思是说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为间接经验诚然宝贵,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消化、运用、检验和发展。又如,“读万卷书,行路”,也是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1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0、解析:这个成语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张冠李戴”、“良莠不分”、“不分皂白”等同属此类。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三)

1、怨天尤人:忽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的错误观点,夸大了外因的作用。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3、失去祖国的人,犹如丧家之犬。

4、解析:这个成语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5、“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人之。”

6、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8、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9、解析:这种命题的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又如,“有用即真理”、“被社会公认的就是真理。”等都是主观真理论。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三个和尚没水吃):当事物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2、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心胸要宽广)

13、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

14、“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发展的普遍性

15、解析:这个成语的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②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照猫画虎”也是犯了这种错误。

16、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7、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18、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

19、1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20、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四)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我现在能做的,便是以一段拙劣的文字来祭奠我那段流逝的岁月。

3、“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

4、久住坡,不嫌陡。

5、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

6、我感觉我生命中的某些东西,也在沿着轨道静静地行驶。

7、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8、鸟要紧的是翅膀,人要紧的是理想。

9、“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2、释义: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指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1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有哲学的诗句(热门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14、解析:这个成语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6、10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钥匙开启锁子书籍开启智慧)

1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18、解析:这个成语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又如,“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

19、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20、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五)

1、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属唯心主义。

2、1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华。——华罗庚

4、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5、我们恐惧墓地,尽管我们日夜兼程。

6、1劳动能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加里宁

7、解析: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又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同属此理。

8、我记忆中童年的太阳已经从记忆的洞穴和幽谷上沉落。

9、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国捐。——陈辉

10、解析:恩格斯的这句话表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土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11、“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部分影响(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2、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终能战胜旧事物;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4、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

15、解析:这句话表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这句话里的“基础”指的就是实践。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18、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9、1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20、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