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自知无知英文
1、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2、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3、教育对象不分年龄,不论贵贱,不论职业。
4、说苏格拉底是雅典上聪明的人是戴菲尔神庙里的神谕(至于他为什么这样说,我也不知道),然后苏格拉底不相信他的话,因为苏格拉底那时候已经是一名大哲学家,认识到自己无知(苏格拉底根本就没有说自己无知),没有大智慧,他听了神谕的话后就去考察那些处认为很聪明的人,结果苏格拉底知道他们没有智慧,而神谕是对的(在雅典那个时代人民是这样认为的),从而认为神谕是对的,自己是聪明的人,但他依然认为自己很无知。所以苏格拉底得出的结论是:我们都是很无知的人,但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很无知,而神交给他的哲学任务就是要让人民知道自己很无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建设。因为苏格拉底知道了自己的无知,所以有很多哲学家都说苏格拉底是世界上聪明的人。
5、德育论与智育论
6、人之能有知识,在于神对人的特别关爱而赋于人以神性的一部分,即居住于人的身体里的那个"奴斯"(心灵或理性),但人的那部分理性与神的理性是根本无法比拟的,所以人应当"自知自己无知"。
7、二、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8、“德即知识”的思想,也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他看来,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苏格拉底高度评价“德即知识”在教育上的意义。在他看来,因为德即知识,而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因此,懂得善的人是通过教育获得的。
9、当时的其他教师,是收取学费的,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办的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10、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无知的人;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
11、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高目的,如何培养道德,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12、苏格拉底说了一句伟大的话:认识你自己。怎样才能认识自己?
13、多年前,先哲苏格拉底就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他认为人类本质上是无知的,真正的知识只有神才拥有。
14、苏格拉底经过不断的思考,认识到:一个人要认识自己,首先就得承认自己的无知。"自知无知",于苏格拉底是这样理解的:"知识"是区别于"智慧"的。"智慧"是指全知全能、无所不知,只有神才能达到智慧的程度;"知识"介于"无知"和"智慧"之间,是对"智慧"的追求,是人所应该去追求的。
15、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创立了具有时代特色、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
16、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17、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18、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
19、他生活的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
20、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自知其无知和德即知识这两个思想。
21、三、教育性质:免费义务教育。
22、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3、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重要。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24、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
25、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26、一、教育场所:就地取材。
27、他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
28、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都是他教育的场地。
29、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
30、他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
苏格拉底自知无知英文
31、培养美德。
32、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
33、教育目的论
34、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也没固定的施教场所。
35、五、教育内容:“美德即知识”。
36、在苏格拉底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为不善,是由于人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正确的行为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的判断。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相连的,知识和道德是统一的。“智德统一论”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形成正确的认识。但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人的道德还有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37、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38、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39、四、教育目的:造就治国人才。
40、苏格拉底向知者的学者请教,发现他并不如自己所想的渊搏,苏格拉底向将军请教,发现他只替夸夸其谈,然后他说,人类的无知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无知,苏格拉底之所以是先知,并不是因为神,而是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其实很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