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颂菊花的古诗名句(精选好句132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9-24 07:22:01

咏颂菊花的古诗名句

1、赞美菊花诗句经典名句

(1)、     银河难渡,星槎难造,怎结仙缘?衷心唯愿, 婵娟千里,人月皆圆。 

(2)、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3)、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4)、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湘滞未容回。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5)、----枕霞旧友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6)、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唐人记“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为李嘉祐诗,王摩诘窃取之,非也。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不然,如嘉祐本句,但是咏景耳,人皆可到,要之当令如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超绝。近世王荆公“新霜浦溆绵绵白,薄晚林峦往往青”,与苏子瞻“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皆可以追配前作也。

(7)、步骤二:采用相同的方法画出其他菊花花瓣,花瓣的形态要有所不同。↓↓↓

(8)、千古诗词聚贤庄·第414期||丁卫平:律绝(10首)

(9)、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10)、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1)、    鸿雁飞自香江,读华章感慨,回眸飞雪②。 故国河山,红日耀,何惧新妖猖獗。盛节中秋, 青山共一道,旧章新页。茫茫秋夜,梦华遥寄明月。 

(12)、千古诗词聚贤庄·第412期||归燕:绝句(10首)

(13)、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4)、闻言景洪。宜度冬。今时到此亲躬。感知春气浓。

(15)、----枕霞旧友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16)、金·元好问《赋十月菊》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不是西风若留客,衰迟久已退梅花。

(17)、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8)、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19)、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20)、蛙鼓舌噪如潮。小荷初露尖梢。男女倒爬说笑,脸朝黄土穷聊。

2、吟颂菊花的古诗名句

(1)、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2)、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刘彻《秋风辞》

(3)、    拿笔当犁,俯首躬耕,开辟新章。念南湖击棹,波开浪裂;神州貌变,虎跃龙翔。款款娇娥,仪仪秀女,喜聚民心述汉唐。意深邃,宛星辰朗耀,光照洪荒。

(4)、——金·元好问《赋十月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6)、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吴履垒《菊花》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7)、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敕勒歌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

(8)、英国“脱欧”后,法国等国希望终结“返还”机制,但荷兰、奥地利、德国等国坚决要求保留,避免成员国出资进一步失衡。第预算是否绑定政治?部分西欧、北欧成员国希望借欧盟预算强化对成员国政治、法治状况的约束,一旦认定有违欧盟传统价值观,可切断相关预算支持。这一举措被视作针对波兰、匈牙利等对欧盟有政治抵触的成员国,在欧盟内部引起不小争论。而这些争论,正被美国舆论不断发掘成各种怨屈。而白宫方面正暗中乐了开怀。

(9)、尾联两句中所增的二字再一次将两句诗连接成一个复杂主谓结构。起句“若逢”引入一个带虚拟语气的从句,把注意力转向隋炀帝如今所居的阴间世界;对句“岂宜”则将对句变为一个反问句。一如颔联,此联的虚拟句又勾起了读者的想象。诗人设想两位皇帝死后相逢的情形,这是一种巧妙的讽刺手法。陈后主在历史上以纵情声色闻名,而他死后在泉下遇到的,恰恰是推翻其统治的隋炀帝。读者可以想象,陈后主在见到隋炀帝时自鸣得意地自言自语:打败我的人,如今也因同样的原因垮台了。下一句“岂宜重问后庭花”更是进一步对隋炀帝加以讽刺。“后庭花”是陈后主创作的歌曲,一向被认为是靡靡之音。反问语气的运用,暗示了隋炀帝若在泉下与陈后主相见,必定会向他询问声色犬马之愉,对自己命运的讽刺意味懵然不觉,不知悔改。即使他生前不能乘坐游船直到天涯海角,在死后也执意要继续这种奢靡的生活。如此,诗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将对隋炀帝的嘲讽推向。

(10)、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11)、问篱边,知为谁开。__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12)、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13)、译文: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14)、    天成碧玉端庄。秉祖德、高风奉自强。有丁铃懿德,冷观俗世,鲁公贞节,笑对沧桑。灵凤同嘉,神鹏共贺,释魄儒魂壮国邦。双忧记,正吟今赋古,力树人纲。

(15)、纵观和回顾张先生数十年的艺术生涯,特别是退休后的艺术活动,深感先生有太多太多璀璨的艺术光点值得我们赞美和学习。

(16)、(白居易)----------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1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8)、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郑谷《菊》)

(19)、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20)、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3、赞颂菊花的古诗词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2)、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3)、    冰轮滚滚开天宇,月色无相负。银辉如水洒人间。 此际普天同庆、月同圆。 

(4)、——魏晋·陶渊明《和郭主簿·其二》。写菊花的诗句古诗大全⑴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5)、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竹》唐·郑谷

(6)、另;王勃.句------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卢照临,句-------南涧泉初洌,东篱菊正芳。

(7)、    伤离别,残阳雁叫声声咽。声声咽。两行浊泪,心中千结。

(8)、这就是先生诗的情怀,诗的恩爱,诗的家国豪迈—— 一幕诗的人生缩影文摘,翰墨染的风采!

(9)、在悲痛欲绝的恍惚幻觉之中,张先生含泪写出下面这首长诗:

(10)、⑵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1)、----怡红公子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12)、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13)、无论何等体裁格律,无不是有感而发,铿锵有力,出口惊人,引人共鸣。

(14)、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共古今。赞美菊花的诗句(寒菊/画菊)宋代:郑思肖

(1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6)、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刘克庄《菊》)⑻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17)、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长竹》唐·陈陶

(18)、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19)、在历代诗学著作中,有关七言诗艺术特征的讨论通常是从与五言诗比较的角度展开的。五言加上两字,究竟引起了何种不同的审美效果,这似乎是古今批评家为关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古人特别热衷于列举七言近体名句来作比较,以说明两者之优劣胜负。然而,尽管古人注意到七言比五言诗行仅多两字但却能产生迥然不同的审美效果,他们并没有(也许是无法)使用传统诗学的方法和语言来解释为何如此,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尚待系统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在节奏、句法、结构三个不同层次上对此课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了充分阐明这种诗境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笔者细读分析了十首堪称代表七律艺术巅峰的名作,包括被明清论诗家誉为七律之冠的崔颢《黄鹤楼》、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常称为《卢家少妇》)、杜甫《登高》三首。

(20)、值得注意的是,刘氏上下篇分法,不仅限于上四下也可以是上二下六或上六下二。参照刘氏对律句、律联、全篇的结构分析,我们就可看到律诗把二元结构原则发挥到何等淋漓尽致的地步了。

4、咏颂菊花的古诗名句是什么

(1)、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桂香氤氲梧桐阴下端坐着举起杯,好吃贪馋的人瞧着你螃蟹盼重阳。

(4)、译文:黄色的菊花一簇簇的,有阵阵的香味,不到重阳,海南菊花就开放得如此美好清芬,它的可爱之处,就在于不屑为应时而开供人观赏。

(5)、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更是直言,对于真正好的七言,一个七言句可以相当于两个五言句,不可认为七言只是增加两个闲字而已。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七言诗是真正能够呈现出七言特色的七言诗。换而言之,有的七言诗的确只是五言诗增加两个闲字而已,这样的七言诗的特征还是五言。

(6)、    霜桥题叶,秋窗剪烛,忆故人、似在樽前。蛩吟破壁,月卧闲栏。叹诗谁品.,酒自酌,曲空弹。 

(7)、换言之,先生的大作及其艺术活动,将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也推介给了世界人民,乃至天宫神仙。

(8)、长风几,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9)、宋·梅尧臣《残菊》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10)、宋·杨《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1)、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12)、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咏菊》

(13)、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4)、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__元好问《秋怀》

(15)、释义: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16)、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19)、步骤四:蘸浓墨,点画花蕊,注意聚散得当。花托墨色较重,花枝墨色较淡。↓↓↓

(20)、秋无寻处,认碎阴满地,还共秋住。寄韵篱根,摇月笼云,也是萧疏风趣。

5、赞美菊花的诗句古诗大全

(1)、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秋宵月下有怀》

(2)、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赞美菊花的诗句宋代苏轼《赠刘景文》:

(3)、——元稹《菊花》。赞美菊花的诗古诗词赞美菊花的诗句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4)、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5)、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6)、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7)、想想也是,语法和修辞是后人总结的。中国的语法和修辞学源于西学。清代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是我国第一部修辞学著作。诞生都才一二百年。曹雪芹肯定不懂语法和修辞,更不会知道逻辑学,但《红楼梦》是名著。这正如国学和西方科学,中医和西医。中国人讲究模糊,马大哈,好读书不求甚解。西方人讲究清晰,较真。或者说,中国人重感性,重形象思维。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思维。

(8)、三联中,颔联博得多、高的赞誉。李东阳《麓堂诗话》云:“‘亭皋木叶下’,不如‘无边落木萧萧下’,若‘洞庭波兮木叶下’,则又超出一等矣。”笔者以上对七句式的比较,以及上文对七言题评句的溯源都在李氏这句话得到了印证。李氏显然也认识到,这种前重后轻的4+3句法,大景对小景的题评句来源于“九歌体”。尾联的句法很特别,上句可作2+2+3读“艰难/苦恨/繁霜鬓”,将“艰难”和“苦恨”看为同位关系;也可作2+5散文因果句读“艰难/苦恨繁霜鬓”,上二为因下五视为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作2+5读更合适,因为下句只能读为2+5因果句。因为“艰难”,所以苦恨繁了霜鬓;因为“潦倒”,所以新停了浊酒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加强上二后的停顿,增加句中的断裂感,那么尾联似乎也可读作题评句,上二为题语,下五则是诗人抒发内心感慨的评语。

(9)、正由于此,历代解诗人总是力图找出这四联之间的关系,而他们使用的手法是共通的,即在某一个意象或事件中寻找出理解全诗的支点,然后以之为据对四联内容进行牵强附会的解释。如此解读,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事实上,此诗的解读远不止所列数种,而是自由的,开放的,如宋人张侃《拙轩词话》云:

(10)、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徐灿《菩萨蛮·秋闺》

(11)、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2)、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3)、 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以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

(1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15)、    且把闲愁煮酒,坐看孤雁追霞。时光飞逝似流沙,把盏临风赋雅。

(16)、    月落下帘栊。云散随风。一宵共聚各西东。 蜡烛不知人已去,犹自摇红。 

(17)、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18)、?《浣溪沙》唐·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韦庄牵挂心上人。与心上人分别后,每一个夜晚,韦庄都处在深深地思念之中,当夜深人静之时,凝望着明月,想着两人的过往。把你留下来的旧书拿来翻看,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相见,什么时候才能携手共入长安呢?

(19)、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20)、峰会会场外,不少农户沿街驾驶拖拉机,施压欧盟在预算中充足的农业补贴。 

(1)、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堕地良不忍,抱技宁自枯。

(2)、《赏菊》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4)、黄花绽开耀光,丹桂散发馥郁,小孩子在水里采蓬,频频忙碌,看似有些慌张。自然错过了起兴两句的两岸的芬芳。两岸有花为何不采,偏偏去水里折腾呢?因为他是孩子,主要还是玩水。

(5)、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6)、     醒眼明夜,一镜独当天。彩蟾瑶兔, 噀雨来示吉祥年。挹掬桂香飞去,降福允谐寰宇, 把酒敌秋寒。追和坡仙韵,多在醉吟间。 

(7)、这部作品及张先生退休后的艺术活动被方圆斋主先生作为当今中国老年社会典型素材,写入了东方玄幻小说(阿珍三闯阴阳界)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在小说故事中,先生与慈母在天宫受到玉帝王母娘娘等众神仙的接见和赞誉。

(8)、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9)、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10)、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11)、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蘅芜君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12)、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怡红公子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13)、然而,古人却很少在节奏和句法的层次上寻找楚辞与七言体渊源关系的内证。《楚辞》的后期作品使用“4+兮+3”句的例子不少。又如屈原或宋玉所作的《招魂》连用三个“4+兮+3”三句,外加一个不带兮的四三句来结束:“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若进一步溯源,“4+兮+3”式可以视为早期楚辞九歌“3+兮+2”式的扩充。“4+兮+3”和“3+兮+2”属于同样的韵律节奏,头重尾轻。就意义节奏而言,句首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部份,而句末部分段则对其进行补充说明。确实,4+3的句式,在韵律与表意两方面都比较生动有力。与2+2+3的节奏相比,因4+3节奏中两个音段自身的聚合力比较强,迫使两者之间的停顿也较长。虽然这个停顿仍然不如《楚辞》中“兮”引起的停顿长,但在句法上,却起到了与之相似的作用:将一个诗句划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四言段通常是主要的,而随后的三言段则起补足的作用。这种节奏特别适合于承载题评句。这点下文将详细论述。

(14)、宋·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15)、〔菊城吟〕--王如亭--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晋·陶渊明《和郭主簿》: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16)、《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描述秋菊之多、花开之盛仿佛陶渊明家,以及诗人专注地看花时悠闲的情态;后从菊花凋谢晚这个角度出发。

(17)、⑶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1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9)、首句“故园三径吐幽丛”,故园,指古旧的林苑,也借指故乡。三径,借指归隐者的家园。陶潜有文“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幽丛,幽幽的花丛,这里指菊花。故乡的园子里的小道旁已经开出了密密的菊花。菊花是生长在秋天的,开篇点明了时令。

(20)、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半床落月蛩声病,寒云雁阵迟。

(1)、-------------李适李白.《九月十日登高》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3)、    多情真易老,几回圆缺,几度疏狂。 念岁岁桃花,不见刘郎。此夕还须放醉,莫负却、玉佩霓裳。清辉里、共谁对舞,天地入苍茫。 

(4)、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5)、无论是通用语言还是诗歌,汉语造句遵从两个矛盾而互补的原则:时空-逻辑原则与类推-联想原则。如果根据第一个原则造句,所用的词语则组成一个部分或完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由施事者(主语)及其行为或状态(谓语)组成,并有可能牵涉到一个受事者(宾语)。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或呈现出或暗示着“施事者→行为→行为的受事者”这样一个由因至果的时间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汉语的主谓结构比英语主谓结构所受限制更小。西方语言有时态、语态、格、性、数等限制,汉语非但没有这些限制,而且主语经常省略。因此,读者在阅读汉语句子时必须根据上下文推断,并结合句中的虚字来理解。读者在结合语境推断的过程中,便会深深地沉浸于文中所描述的情与景,好像此情此景如图画般在眼前展开一样。汉语的这种主谓结构自身就蕴含着诗化的潜质,而这个特色正是由汉语“无形态标记”的特性所决定的。西方的批评家看到了这一点,费诺洛萨与庞德这两位杰出的美国批评家就据此提出汉语作为诗歌媒介的优越性。

(6)、    飒日潦,碧时苍,几回繁盛落秋霜。今宵暗爽撩天宇,摇梦翩然逸锦房。

(7)、----怡红公子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篱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8)、杜甫《登高》通篇使用题评结构,有首联中隐性的题评字法,又有首、颔、颈联的显性题评句,还有尾联的隐性题评句,真是变化多端,层出不穷,无怪乎胡应麟称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赞此诗“精光万丈,力量万钧”。这种气势磅礴,沉郁顿挫的美感在七律中大概只有依赖环环相扣的题评句才能创造出来。

(9)、译文:我在秋风中酣战方休,笑看周围的美景。乡村的人民偏偏送给我一束黄花。我看那菊花的枝茎虽饱经风霜但仍象铁骨那样的坚硬,它护卫着花朵不受风雨袭击而偏斜。有关菊花的诗句菊花诗咏菊诗虽不始于陶渊明,但陶翁的爱菊,由于宋人《爱莲说》的推许而更出名,有人甚至推陶为菊花的护花神。

(10)、——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宋·杨《咏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1)、先生书法,两大亮点尤其让人喜欢和仰慕。值得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借鉴。

(12)、诗教部: 李育钢 沈海荣 李新红 薛翠珍 薛峰 郜明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