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体(第1段)
1、语录指对自己或他人言语的记录或摘录,语录体是用语录写成的文体,语录体著作主要源于传道授业及学术讨论的如实记录,初来源于记录孔子教学的《论语》。语录体的一般特点是语句简短,多用问答形式,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避俚俗,能用简洁的对话刻画出人物的性格风貌,并讲解清楚事理的是非曲直。
2、语录体的文集,还有《国语》,它一共包括21卷,实际上是一部历史资料的搜集和编辑,其中晋国的部分占据了大部分,可以称之为语录体的历史著作。贞观政要,也是一部语录体,就是对话的历史著作,保留了唐代历史和一些重要事迹,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宋代以后也曾经仿照这个版本编辑语录体历史散文。
3、这种古怪,本质上是自私。在人性的窄憋处,可以遇见许多类似的扭曲和阴暗。首先是见不得别人好,然后是希望自己能比别人好。阴暗的一类,恐怕就是:希望自己得到所有,而全世界的人一无所得。
4、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5、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论语》:“语录体”。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6、一个人在江湖闯荡数十载,大的收获,也不过是有了这样的底气和豪气。
7、相反,若富有者在摆阔,贫穷的人在献媚,一伙人在装腔作势,还有一帮人顶礼膜拜,那么,完蛋的将不是谁的当下,而是一个民族的未来。
8、一个人,总是要在内心里给喜欢的人,留下好的位置。没有人可以插队,可以看到灵魂的一点洁癖。没有人可以随意排在前面,可以看到灵魂的一点挑剔。你是一个好人,同时还是一个好玩的人,就一定会长驻在那个好的位置上。以此解释了,一个人的好,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人类。
9、喝酒,宜雪夜闭门,有红泥小火炉。烛照窗,窗映雪,雪打窗。酒是好酒,10年以上窖藏,开瓶即醉人。菜不必多,三五样,二荤三素。好友二皆是知己。或微酌,或豪饮,彼此不强劝。喝到后,不嚷,不骂,不撒酒疯,酒都流转在身体熨帖的位置里。
10、不要去问人生有没有永远,你只需明白,迢遥的时光,远比永远还要长。智慧的人,只是去相信,但决不去抵达。
11、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东西,就这样回不去了。当你失去了这一切,你与生活,就只剩下了将就、妥协以及投降。
12、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不要用无私去唤醒自私。这样的结果,只会使自私变得更加跋扈,更加有恃无恐。你完全可以用一种自私去对抗另一种自私,即对自私的人,丁卯不让,寸土必争。从而让其明白,没有人会纵容自私,利己者必于己不利。
13、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棵树默默向上生长,一叶草与另一叶草未曾攀比过风雨的惠泽。
14、图/樱桃(选自:丛威水彩)
15、一切事物,安静了就会显得厚重和可靠。反之,就容易流于轻浮和浅薄。
16、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过过天堂一样的生活,也都曾在天堂待过。但我们待的时候,不懂得,不珍惜,也从未想过,天堂,原来就是这般模样。
17、你看电视,我担心你成绩又会下降,现在你的成绩不是很好,还要前进,但也要保持这成绩不下降,如果你向我成绩不下降,好好保护眼睛,我说可以看看电视。
18、真正的自由,是靠自我人格在这个世界领到了一张通行证。所有的畅行无阻,不是因为强悍征服过,而是被人深情悦赏过。
19、但不同的年龄段,角度又是如此不同。儿童的疑问就是疑问,三个字:为什么。成人的疑问则变成了狐疑,五个字:为什么是他(她)?儿童的疑问主体是事,成人的疑问主体是事背后的人。
20、总是在相处的舒适感那里,找到契合的人。或者,你愿意为对方降低自己,去契合他的所有。当一个人心甘情愿地为另一个人纡尊降贵,低到尘埃里,这不是谁对谁的臣服,而是好和好玩,对这个世界的征服。
语录体(第2段)
1、繁华散尽,才发现,该爱的人,还是那个简简单单安安静静的人。
2、近读清代笔记小说,读到其中一则,说有一个叫眉公的隐士,居于山中,有客问他,山中何景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
3、比生活审判更沉重的,是道德审判。
4、这个世界,有侥幸。但不宽恕侥幸。不要把自己一步一步拖到付出代价的境地。生活中一切的罪与非罪,罚与非罚,良心会有知,光阴会有知,天地会有知。
5、而且实际上,正如很多人都赞同的,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因为这些高深的学者已将知识融汇贯通并且他们思维敏捷、文思清晰,于是就能把高深的道理转化成口语化、大众化的语言。
6、见过一个赌徒,一天到晚打麻将,却从不喊累。一个普通人,若是连着坐几天,早就腰椎间盘突出了,他不突出。或者,紧张兮兮地盯着几张麻将,时间长了,脖子早就不舒服了。他没这个反应。还会问,颈椎在哪里?
7、因为,一群人声嘶力竭拼命追逐的时候,也总有人退居一隅装聋作哑,淡看一切。
8、富有者没有在富有中喧嚣,贫穷者没有因为贫穷而折腰。我觉得,这都是优雅的教养。
9、中国古代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基本简介:《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10、你钓,有鹤相守于一边;你馋,可遣猿于树上摘鲜果与你吃。这真是动人心魄的胜景。崔永元说,他多年来一直喜欢看的一个节目,就是“动物世界”,原因就是:动物的世界里没有人。
11、有多宽广的世界,就有多复杂的人心。有多复杂的人心,就有多叵测的想法。不要纠缠在别人的情绪中,更不要拿别人来折磨自己。
12、于不动声色中,就把心眼动了。然后,在四平八稳中,显示自我的老成持重。成人世界的所有小九都是在玩心眼,一会儿小人附体,一会儿君子降临,一会儿云波诡谲,一会儿秋水长天。
13、生活审判如果是处死的话,道德审判是凌迟处死。同样是一个坏结局,生活审判重在处罚你,道德审判重在折磨你。
14、是的,人生,只有回不去的过去,没有过不去的当下。
15、↓↓↓喜欢我,可在当当下单购我的书
16、图/青衣(丛威老师学员)
17、A(答案)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能代表儒家思想。
18、可怕的是,麻将打到后半宿,四圈下来,你都困得算不清账了。人家能把每圈谁和了几个胡开了几个杠,第一把是谁赢的,后一把是谁赢的,甚至是谁打的那张牌和的,都记得门清。后,不管你是输还是赢,在这样的清醒前面,只好望洋兴叹。
19、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胆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20、图/绮雲(丛威老师学员)
语录体(第3段)
1、图/青衣(选自:丛威水彩)
2、不要有那么多讨厌的人,也不要被那么多的人讨厌。活到逍遥,其实就是相看两不厌。不依附于别人,别人也自拿捏不着你,不踩着别人,别人也自不回踩于你。然后,经济自主,人格独立,差不多就叫活到了洒脱和自由。
3、这样的好处是,好的时候怎么都好,这样的坏处是,玩不到一块的时候,一触即崩。
4、读清代笔记小说,其中一则,说有一个叫眉公的隐士,居于山中,有客问他,山中何景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又问何事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
5、有人揶揄他:以后,咱多说说自己,说那些扯不着的有什么意思!哪料,他突然不高兴:“说自己?说你,还是说我?过得这么寒酸,有什么说头!”
6、当你喝不了冷饮,才开始怀念年轻时候那个生吃猛喝的胃;当你吹不了冷风,才开始羡慕当初那个冲冷水澡睡凉炕的身体;当你被欲望迷乱,陷于泥淖,才开始仰望起先那颗无边宁静的心。
7、连烦恼都扛不住的人,一定是没有经过命运历练的人。命运在劫难中转折,也在劫难中跌宕生姿。一个经历了命运大起大落大荣大辱的人,若依然能从容看世界,这样的人,遇烦恼只会拈花一笑。
8、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强调的就是,人在喧闹之中的一种定力。还有人说,大隐隐于朝堂,举的例子是汉武帝时期的东方朔,强调的是在朝堂之上,与人主、权臣之间的一种周旋的智慧。
9、这人世美景美事,为什么隐者所遇甚多呢?不因他在山中,不因他在林中,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活到了人间无事人这个份上。
10、有一家人晚上丢了一样东西:水泵。村里人觉得匪夷所思,那泵有二百多斤重,要三四人才能抬走,怎么会轻易丢了。主人却讲得神奇,说他听到狗叫后,披衣起来,见一伙子背着泵跑。他要追,同伙朝他扔石头。主人胆小,只好随贼去。这件事,好多人都将信将疑。后来,到平原后,听同事讲,他们村曾经丢过一台柴油机,也是被人背着跑的。始知,当世真有贼骨头的人。
11、图/Jessie(丛威老师学员)
12、图/蓝馨(丛威老师学员)
13、羡慕那些有所见而不为所动的人。因为活得简单,就不会在多余的事情上纠缠。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就不再什么都想要。
14、好的体制是要让人民胆大,能说该说的,想做该做的,而不是让权贵无法无天。
15、相信,是不放弃希望。不去抵达,是不愿让自己失望。
16、这个词的解释:语录体用语录形式写成的作品。亦指模仿宋人《语录》的文白夹杂的文字。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语堂为提倡语录体,在此几成众矢之的,然此公亦诚太浅陋也。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及宋而语录体大成,诗词亦多有用白话者。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一章第二节:口语成分较多的通俗文言,也就可以算做语体,显著的是由和尚们开始而宋明理学家继踪的‘语录体’。语录体散文集有《论语》。
17、无私是难以唤醒自私的,但规则可以逼其就范。在一个冷漠的世界,温情不过是一抹亮色,要让每一个人都能自知甚或自省,仅凭温良的劝导和引领是靠不住的。也就是说,只有规则强大,理性才会启动,良知才能回归。
18、还有一种纯粹的尊重,即才华的征服感。但征服感来自能征服的人。一个崇拜钱权的社会,不会把才能当回事。所以,若不能居高临下获得距离感,就缄口少言保持神秘感,否则,没有人敬重你。
19、C。中公专家解析:《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史书,《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
20、这个世界可怕的不是自私的人,而是自私到理直气壮的人。一个社会的深度冷漠以及高度暴戾,都是由这种理直气壮豢养成的。这样的结果是,每个人都活在指责和推诿当中,少了责任和担当。
语录体(第4段)
1、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看出,越是在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们越是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对话语录体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是教育历史上的瑰宝,是永远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
2、无法擦肩而过。只能相逢,也必须相逢。
3、当缠绵过去,爱平淡的,就是一阵轻风,一片淡月,一塘无波澜的水,一棵枯守在大地上的树。退潮了就是退潮了,不要过分依赖爱。这个世界,你依赖什么,终可能会被依赖的东西所困,所伤。
4、不过是一弹指的尘埃。不过是伤一回,痛一回,哭一回,笑一回。伤过痛过哭过,然后笑笑,跟自己说,不要委屈,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该走的,全走吧,该来的,全来吧。
5、有的人表演的时间太长,面具都快长成面皮了。但依然不要紧,无论包裹得多严,也总会在一个细节上露出马脚来。你要做的,就是静伏在细节处,等待对方为你现形。
6、这样说,不是想让谁厮守着过往,深陷其中不必自拔。只是想表达,在人格的某一个节点上,我们有时候并不及格。
7、图/茗雅(丛威老师学员)
8、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9、解决一件挠头的事,有效的方法,不是睡一个晚上,也不是远走千里,而是遇上另一件更挠头的事。
10、图/绮雲(选自:丛威水彩)
11、父亲:我支持你学习劳逸结合,不要整天埋在书的世界,只要你努力了,就会有好结果,如果真的学不好,那不是你的错;但整天玩,不受时间限制,跑到学校里混日子,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母亲: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12、语录体是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13、关于课外书父亲:买这么多课外书,你哪有时间看,课内都看不完,先把课内的搞好,现在你要看的名著就是教科书。母亲:我不同意你爸说法,现在语文题目出得很活,也有很多课外名著常识会考,所以挤出点时间多看一下课外书,到时候受益的是自己啊!
14、这样的著作,对后代的文章影响极大。历代作家行文用语无不取法于此。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中国古代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15、苟活会觉得窝囊,苟且会觉得委屈。于自己,看起来都叫不如意。
16、人只有在看清自己之后,才能在别人那里平静下来。年轻的时候嘴不把门,爱论人短长,上了年岁,就会多了谨慎,少了武断。这是理性对人性的胜利,也是年老对年轻的诚恳道歉。
17、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文字精练、质朴含蓄、概括力强。
18、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19、抬头去欣赏云飞,俯身去观摩蚂蚁打架,在水塘边追逐一只蜻蜓,在山冈上来几声长啸,或纵情发半下午的呆,或华丽丽为自己放一个长假。虚度,就是为灵魂做些无用的事。只因为,有用的事,我们已经做得太多太久。
20、人的心理有时候是很古怪的,自己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更古怪的是,一旦自己得到了,似乎更不愿意让别人得到。
语录体(第5段)
1、图/简单(丛威老师学员)
2、图/温香(丛威老师学员)
3、《论语》。《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艺术特色:《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4、《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5、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便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
6、在相同的气息里缱绻,在相似的气质上惺惺相惜,是人之天性。所以,人都愿意在喜欢的人那里厮守或驻足。尊重,是喜欢的哲学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懂得深入灵魂地去亲近一个人,并为之死心塌地,而不是付诸简单的好恶。这是理性对感性的一次超越,是在自我人格未曾抵达的境地,作此岸向彼岸的深沉遥望。
7、看来,没有人折腾的世界,其妙处,何止是清净所能穷尽的。
8、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作者: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供参考。
9、久在功利场,会看见许多,也会厌见许多。在看见和厌见之间周旋长了,功利场中的人都成了演员。
10、相比于坏人,每一个好人都是天使。前提是,当你的内心呼唤好人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天使的光辉。现实的情况是,好多人每天生活在天使的周围,却浑然不觉。只有在坏人那里吃了亏,受了苦,遭了难,才会回头看到,原来,从前待过的地方就是天堂。
11、C《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编年体史书,《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
12、《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13、不去欺负生活,生活自会安妥地待你。清白干净的灵魂,特征只有一个:无愧过往,不畏将来。
14、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成书于战国时期。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成书于我过的先秦时期。
15、道德的力量就在这里,道德的软弱也在这里。这个世界,总会有道德所无法挽救的人,这不是道德的缺陷,而是道德的无奈和尴尬之处。
16、在一个安静的人身上,可以看到安静投射出的巨大张力:内敛,低调,温和,谦逊。这些闪耀着人格光辉的力量,罗织着安静的另一个维度——人性的清简和纯净。
17、实在佩服能隐于朝堂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比聪明更重要的是藏愚守拙。毕竟,把装傻装到游刃有余,比仅仅拿出聪明要困难很多。没有智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只会弄巧成拙。
18、世界不可能那么纯粹,也不可能单单为你纯粹。你要知道你不是谁,也没人在乎你是谁。生活中,或许想看你笑话的人不少,只是你一直强大,一直努力,没给这些人露出狰狞的面目的机会罢了。
19、不要在甜言蜜语里泡得太久,不要习惯于鞍前马后的尊荣,所有的投怀送抱背后都有阴谋,所有的便宜之后都有深坑。好人总是那么直接,只有坏人才会迂回得那么长。
20、道理很简单,狭隘价值观引领的,绝不可能有宽敞的前路。所以,与其在个人英雄主义上财大气粗,不如在集体情怀上富可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