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5-14 10:23:40

20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精选

1、在文革的时候就有“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到王炯华的“与李达的交往”又有:“大革命失败后,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从事‘武器的批判’,直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李达则继续笔耕、舌耕,致力于‘批判的武器’,终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家。”

2、国家怎样同家庭和市民社会发生关系,——这是由“情势、任性和本身使命的亲自选择”所限定的。因此,国家的理性对国家材料在家庭和市民社会中无意识地偶然地产生出来的。家庭和市民社会仿佛是黑暗的天然的基础。从这一基础上燃起国家的火炬。国家的材料应理解为国家的事务、家庭和市民社会,因为它们是国家的构成部分,它们是国家本身的参加者。

3、接着,马克思的一个描述值得注意:

4、因此,应该将社会负面现象、错误社会思潮以及悖谬的言论,当作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敌人。对其进行批判,不止是要通过“解剖”揭露它、驳倒它,而是要消灭它,即将它在青年一代的头脑中连根拔起。比如,“消费主义”就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批判的敌人之对“消费主义”进行批判,不能只停留在对其进行解构、剖析的层面,而应该深入研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要危害,引导青年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积极加以抵制,从而真正消灭“消费主义”。

5、特殊的武装队伍、监狱等等

6、“批判”需要“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开阔胸怀”

7、可以看到,“经验”在黑格尔那里是“现实”的第一层展示的形式。如果我们接着追问当“经验”向我们展示出其自身的不合理之处时,是否也能够证明“现实”本身的不合理呢?黑格尔在同一段话里面立刻反驳了这种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其关于“现实”的概念,与“定在”、“实存”这一方面的词语相区别。也就是说,当我们将经验事实背后的“现象”固化为“定在”或“实存”进行理解的时候,实际上已经不是黑格尔本身的意思。

8、(作者简介)张三萍(1965—),女,湖北仙桃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新儒学研究;马慧玲(1994—),女,福建南平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9、按照马克思的初计划,他将以一系列论文来阐述构成现代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物质基础的经济关系,但是,由于《新莱茵报》的停刊,使这组论文只发表了前五篇

10、第二手稿只有初保存的四页,无标题;和第三手稿是同一份手稿的两部分,是对第一手稿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对混淆资本与劳动本质区别的庸俗观点的批判,揭示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分析了私有财产形式的发展,论述了私有财产的运动。

11、第一手稿分为四个部分: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后人添加)。

1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

13、我自己认为,如果我们需要走出这个政治与国家关系的陷阱之中,应当考察一下之后马克思从哲学转向政治经济学的看法。一个很精妙的比喻是这样“当雅典城遭到毁灭时,作为一个雅典人,泰米斯托克利斯(Themistokles),却劝说雅典人完全抛弃这个城市,而在海上,在另一个土地上建造新的雅典,而这个雅典是全新的。”这里泰米斯托克利斯就是马克思,而雅典就是古典哲学,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哲学传统遭到了毁坏,马克思则从这里走出试图建立起以古典哲学传统的新哲学,这一点也就是后来反复提及的哲学转变。

14、第在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中,家庭和市民社会才是原动力,是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其发展中产生国家,而不是相反。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必要条件,“‘市民社会和家庭’在其真实的即在其独立的和充分的发展中是作为特殊的‘领域’而成为国家的前提”。这种现实的关系,在黑格尔看来却刚好相反:家庭和市民社会是由理念产生的,它们结合成国家,不是它们自己生存过程的结果,相反地,是理念在自己的生存过程中从自身把它们分离出来。

15、可是由于这种权利自身的整个发展还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机构对其进行承认,也就是将“权利”的普遍性实现出来,则需要更为广阔的中介对之进行规制。这就是“国家”的内涵。

16、但是,和费尔巴哈只注重自然和宗教批判不同,马克思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社会和政治问题上。在这部手稿中。

17、所谓“武器的批判”,是指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通过使用强制的手段来摧毁或压服对立的势力或个人,是一种比较粗暴的方式。

18、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抽出黑格尔本人的一些文本来进行论述。我们可以直接就以《法哲学原理》里面著名的一句话来进行阐述:凡是有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有理性的。

19、《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本早期著作,也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标题是1927年苏联(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20、马克思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的一篇导言。写于1843年10月中至12月中,载于1844年2月《德法年鉴》上。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卷、第二版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40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精选

1、那么进一步演绎王炯华的话,领导秋收起义,是用马克思主义去掌握物质力量,从而用物质力量批判旧世界;李达则继续从事马克思哲学研究,使其更具掌握物质力量的威力。

2、马克思在1843年3月中—9月底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

3、大概是2018年左右,上马哲史的课,我后来也去过其他大学听他们的马哲史课,实际上与滨江大学的哲学系有着很大区别的,尤其滨江大学依照着很浓厚的沃尔夫—康德哲学学派传统讲授课程,这一点与其他哲学系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讲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时候,也是很正常的见解,得出的顺序也就是马克思从宗教——哲学——政治的批判逻辑。

4、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思想教育研究》编辑部(收)

5、在费尔巴哈看来,黑格尔哲学是一种泛神论的唯心主义,思辨神学和唯心主义的两条线索在黑格尔哲学中汇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两条线索都吸收了自己的对立面:神学吸收了无神论;唯心主义包含了物质。

6、《导言》正式提出了关于批判重要而丰富的论述,不仅为我们明确了批判的实质,指明了批判的出发点、着力点与落脚点,而且提出了批判需要“坚毅、尖锐、胆识、无情”,需要“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开阔胸怀”,需要“革命的大无畏精神”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的提出,使《导言》当之无愧地成为充满批判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开篇之作。尤其是《导言》提出的对德国社会现实的批判要“实现有原则高度的实践”、“德国实际可能的解放是以宣布人是人的高本质这个理论为立足点的解放”,更是达到了对现代性有原则高度的批判。(5)海德格尔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去了”,只有“在此一度中才有可能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交谈。”(6)383

7、《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关键的词是“批判”,原因就在于马克思想要在现实的一个个领域中展开批判,法哲学批判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批判往往带有特定的历史条件的,而不像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所探究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此蔡老师认为马克思所批判的对象和内容,不能抛开历史条件随意搬用。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

8、在此思想指导下,黑格尔对普鲁士的君主立宪制度进行了哲学的批判和认识,写作了《法哲学原理》(philosophy of right)(1821年)。一方面,他力图证明普鲁士君主立宪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辨证的思维又赋予他这种哲学论证以某种程度的革命性。

9、以实现“人的解放”为“批判”的落脚点

10、编辑:郑鹏凯校对:关佩然

11、(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12、《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

13、第二:分析批判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论述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点。

14、提出对德国现实的合理性批判在理论上表现为对黑哥呃呃法哲学的批判

15、提出人的解放和无产阶级使命

16、黑格尔关于辩证法及其法哲学的思考,和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完全不同。黑格尔支持自由意志,相信理性立法。整个法哲学实际上是自由意志按照逻辑学的发展框架来进行自身的具体实现,从抽象自由走向具体自由的过程。它不是一本为普鲁士专政辩护的书。

17、反对德国现存制度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专制制度使人非人化,而资本主义革命虽然在上层进行了革命,却没有改变尘世间,市民社会依然用私有财产使人与人想对抗,使人非人化,因此对德国制度的反抗,也预示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18、一周一书|三•八纪念栏目:女与人

19、19世纪,英法正在开展工业革命,深受工业革命影响,德国的工业也日益发展,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并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传统的王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需要新的政治理论给子说明和协调。

20、由此我们可以部分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何马克思要从国家理论开始批判黑格尔。根据前文的描述,一个是因为对国家议会性质的质疑,使其转向对国家理论的现实的关注,一个是当时莱茵报的整体氛围以及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而去批判黑格尔的国家理论。当然,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原因,即青年黑格尔派本身已经完成了一系列的官方宗教批判,其批判矛头开始转向了政治领域。而这点马克思在1844年初出版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里面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60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精选

1、在18年上这个马哲史的课,我是很仔细去听的,但是并没有给我解答为什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与《国家与革命》的同质性,也同时得出了一个即宗教——哲学——政治批判结论,这个天真的结论影响我自己两年左右,也导致我在宗教批判—哲学批判—政治批判这个逻辑范式中,不断的溯源,追寻马克思的德国古典哲学源头,耽误了很多事情,尤其是我的生活受到了一些影响,更侧重于理论学习而非是事情。而对列宁哲学的批评实际上是都是站不住脚的,他们的问题是在于没有对列宁与马克思之间的同质性讲清楚而导致的,他们不理解列宁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看法与观点,但同时,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当中是否存在着空白呢?

2、这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的一段话.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重点。

3、彻底的批判精神需要以哲学为武器

4、1842年,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思想批判,使他开始抛弃唯心主义而转向唯物主义。这一转折,使马克思冲出了自我意识哲学的范围来考察人的问题,不再把人看作自我意识,而看作感性的、现实的人。

5、(2)李忠军,钟启东.《导言》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J).教学与研究,20

6、总之,对黑格尔法哲学泛逻辑主义方法的分析和批判,预示着马克思将走向一条与黑格尔辩证法完全相反的道路:在事物自身的发展中揭示事物发展的逻辑。如此,马克思才能将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改造成对客观世界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拯救被唯心主义窒息的辩证法。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已经大大超出了政治哲学的范围。

7、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话中有两个主句,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8、《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本早期著作,也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9、红色家书|邓中夏(第一期)

10、“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名言。表示光用语言进行批判是不够的,必须采取实际行动。

11、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把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联系了起来,如马克思认为:“被剥夺了一切财产的人们和直接劳动即具体劳动的等级,与其说是市民社会中的一个等级,还不如说是市民社会各集团赖以安身和活动的基础。”(2)(P345)这就接近于关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的思想。马克思后来指出,人的解放“它是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这个社会解体的结果,作为一个特殊等级来说,就是无产阶级。”(2)(P466)这实际上也意味着马克思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虽然这还不是科学社会主义。

12、(12).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

13、按照马克思的初计划,他将以一系列论文来阐述构成现代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物质基础的经济关系,但是,由于《新莱茵报》的停刊,使这组论文只发表了前五篇。

14、政府成员和国家官吏作为主要构成成分的中间等级的形成,是黑格尔认为的第四种同一方式。黑格尔把中间等级说成是国家的重要的利益之一。同时黑格尔也说明,中间等级的形成能使市民社会和国家同只有在“特殊集团拥有相当的权利、官僚界因而不敢胡作非为”时才能做到。马克思则认为,由于特殊集团的特权并不均等,中间等级的形成就无法真正制约官僚界,因而也不能使市民社会和国家同一。

15、黑格尔的伟大功绩在于提出了辩证方法,即“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终性质的看法”。但是“这种方法在黑格尔的形式中是无用的。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概念不仅是从来就存在的(不知在哪里?),而且是整个现存世界的真正的活的灵魂”。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逻辑方法的分析,指出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就是泛逻辑主义方法的运用,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使得黑格尔的辩证法充满神秘性和抽象思辨性。

16、一方面,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表示不满,要求废除封建关系,主张改革,实现国家和民族统一。

17、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现实是本质与实存或内与外所直接形成的统一。现实的事物的表现就是现实的事物本身。所以现实的事物在它的表现里仍同样还是本质性的东西。也可以说,只有当它有了直接外部的实存时,现实事物才是本质性的东西。

19、shzyyj@vip.1com

20、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期间就关注了黑格尔的法哲学,并深受影响,而《莱茵报》时期的经历需要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动摇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退出《莱茵报》编辑部后,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学著作,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费尔巴哈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物主义论述,则直接推动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

80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精选

1、1843 年末至 1844 年初,马克思撰写了《 导言》一文,并于 1844 年 2 月发表在《德法年鉴》上。当英国和法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并进行了全面的产业革命时,德国仍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并且这种封建统治的权力很强。也就是说 , 当英国和法国的无产阶级在为寻求自我解放而与资产阶级作斗争时 , 德国还停留在封建时代。

2、需要补充的是这里的“费尔巴哈”是指卢格的“费尔巴哈”,也就是黑格尔左派里面的领袖卢格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的政治实践改造,对马克思有影响。所以在这里还不能完全说明马克思理解的费尔巴哈就是费尔巴哈本人的学说。

3、《导言》提出:“在德国,任何一个特殊阶级所缺乏的不仅是能标明自己是社会消极代表的那种坚毅、尖锐、胆识、无情。同样,任何一个等级也还缺乏和人民魂魄相同的,哪怕是瞬间相同的那种开阔胸怀,缺乏鼓舞物质力量去实行政治暴力的天赋,缺乏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对敌人振振有辞地宣称:我没有任何地位,但我必须成为一切。”(7)15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地阐明了“批判”应该发扬的精神。

4、(10)[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

5、废除作为人民的虚幻幸福的宗教,就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要求抛弃关于人民处境的幻觉,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觉的处境。因此,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环——的批判的胚芽。

6、《〈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著作,虽然它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但著作对黑格尔哲学的彻底清算以及一系列新观点的提出,标志着他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彻底完成”,踏上了创建自己革命理论体系的征程。

7、阐明对宗教的批判是对德国现实世界批判的萌芽

8、当然马克思并不会认为是某些哲学家们导致了德国的此种畸形的意识形态,但他认为他们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的影响了德意志的意识形态。

9、批判了黑格尔主张君主、官僚决定国家制度的英雄史观,阐明了人民创造国家的思想;批判了黑格尔在国家发展问题上否认有质变的缓慢进化论,提出必须经过真正的革命来建立新国家的观点。

10、这个转变的动因主要有两点:同“自由人”的决裂和“苦恼的问题”。蔡老师首先结合自己工作的切身体验来阐释面对苦恼问题重要性,强调我们不能回避现实的问题。而后,他点明在这一时期,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思想转折的影响实际上是大的。在反对黑格尔的人当中,没有人能逃出其体系,就连极端的克尔凯郭尔,也依然附属于黑格尔这个巨大的体系。而马克思却认为费尔巴哈说出了“新东西”,即物质利益,他就像一个炸弹,把黑格尔封闭的“意识的圆圈”炸开了一个缺口。这启发了马克思,使他的写作对象离开形而上学,转向现实的政治领域、法的领域等,其中就包括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11、我们根据黑格尔的学说知道,黑格尔的哲学主张后一阶段扬弃前一阶段,并且比前一阶段具有更高的合理性,在法哲学里面就变成了国家具有高的,市民社会必须无条件服从国家,因为国家就是精神的体现。所以,这就是黑格尔保守的地方,因为他维护了旧的制度。

12、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法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与英、法两国相比,德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发育都远远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德国下层人民经受着来自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面临着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双重任务。

13、所以黑格尔说得对:政治国家就是国家制度。这就是说,物质国家不是政治国家。这里只有外在的同即相互的规定。在人民生活的各个不同环节中,政治国家即国家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大的困难的。对其他领域来说,它是作为普遍理性、作为彼岸之物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历史任务就是国家制度的回归,但各个特殊领域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私人本质将随着国家制度或者政治国家的彼岸本质的消除而消除,政治国家的彼岸存在无非是要肯定这些特殊领域自身的异化。

14、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东升路支行

15、《手稿》理论内容的三个方面:

16、(8)宋德孝.青年“佛系人生”的存在主义之殇(J).中国青年研究,20

17、官吏获得薪俸,被黑格尔看成市民社会和国家的高同一形式。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吏获得薪俸只是了与市民社会成员的生存相对立的官吏的生存,那么市民社会和官僚机构的对立依然存在。

18、《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本早期著作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在的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19、这一部分的论述表明马克思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里已经揭露的市民社会本身的异化与政治国家的政治异化之前具有同构性。也就是说:费尔巴哈的方案是有限的,它因为没有意识到这种异化,而寄希望于民主制的实现来对这些异化进行克服。由此,也可以推断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视野下,暂时于批判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异化同构问题的深入挖掘。而这点需要马克思自己补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并深入解读市民社会,利用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论述之后才能获得,那时具体呈现出来的是对费尔巴哈的“自然人”观念的批判。

20、《导言》的批判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00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精选

1、1843年3月,马克思从社会退回到书房,开始进行历史研究,以解决《莱茵报》时期因现实与黑格尔理性哲学之间相互矛盾而产生的“苦恼的疑问”。1843年3月中至9月底,他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对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得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10月,马克思被迫离开克罗茨纳赫,他来到巴黎这个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并很快和德法两国的工人群众和工人组织建立了联系。之后,他开始考察工人运动,研究当时先进的政治思想,走上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便是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首部著作。

2、资产阶级批判宗教,只是批判和自己相对立的宗教,它并没有消除人的实际的宗教笃诚,也不力求消除这种笃诚,废除作为人民虚幻幸福的宗教,既不是要给人民带来现实的幸福,也不会给人民带来现实的幸福。

3、必须对德国的现存制度的批判上升到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德国的现存制度虽然落后于英法,但是哲学的思想却和英法同步,这是因为德国哲学是跟随者英法革命的道路的。德国人民要获得解放,应该是从高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出发,进行批判

4、马克思集中批判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高于市民社会的观点;马克思认为是人民创造了国家制度,而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了人民;马克思认为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指出,民主制的基本特点,不是人为法律存在而是法律为人存在

5、“武器的批判”并非指武装斗争,印度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进行长期的“武器批判”,绝非使用武力赶跑英国统治者,圣雄甘地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理性,用理性唤起民众的力量,反对使用暴力,开展“不合作运动”。

6、亦称《克罗茨纳赫手稿》。马克思一部未完成的书稿。1843年3月中至9月底写于克罗茨纳赫,原稿共39张,其中第一张没有保留下来,标题为出版时所加。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27年历史考证版第一部分第1卷,标题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国家法批判(§§261—313)》。中译文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1卷、第二版第3卷。

7、(5)吴晓明.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双重批判(J).学术月刊,200

8、听“荐”经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选读

9、启悟:厚云才能降大雨,真理才能说服人。坚持用真理说服人既是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0、以理论的彻底性为“批判”的着力点

11、马克思揭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维护德国现存制度的本质,指出这种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系统的表现,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火”的革命任务。

12、这部著作是对G.W.F.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261~313节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所作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在任《莱茵报》主编期间通过参加现实斗争,动摇了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

1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

14、由此可以明白,所谓“现实”,在黑格尔那里是要高于我们的实际的经验事实的,它本身就是关于经验事实的理性的标准。而只有“现实”才足已成为概念的主题,也就是关于事物背后的丰富的本质性的主题。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概念”(Begriff)一词在黑格尔那里不能被把握为单纯的对客体的思想把握,而是概念自身理解自身并且后达到自身,完成自身,容纳丰富性杂多的完全的理想。这就是我们一般熟悉的理念推动“现实”的发展。日本学者对于概念的这种理解翻译得更准确,即把握为“概念性的把握”。这种把握,实际上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里面已经有很明确的表述了:

15、马克思认为,由于人不是孤立抽象的人,而是与所处环境联系在一起,所以人有充分的动机去改变环境,而哲学作为一种理论,只要彻底,“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16、而费尔巴哈等哲学家却在涉及人时陷入了唯心主义,将人周围的世界抽象化了,抽离了,苦难变成了非普遍现象,变成了少数人的例外,而与社会现实无关,所以费尔巴哈等人从根本上忽略了“在现实中实现哲学”,或是认为“不消灭哲学本身,就可以使哲学变为现实”。

17、“批判”不仅仅是一把“解剖刀”,更应该是一种“武器”

18、(11)赵敦华.马克思批判哲学的诞生(J).江淮论坛,20

19、出自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扩展资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法律思想在这部写于1843年8月间的篇幅巨大的未完成的手稿中,马克思不仅用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地改造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哲学本体论;

20、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