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牛充栋(篇一)
1、(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主语;形容人或动植物。
2、充:装满。栋:栋宇,屋子。用牛运书,牛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多。
3、一踏入书房,迎面而来的是汗牛充栋的书籍和扑鼻的墨香。
4、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5、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
6、表达的意思不同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汗牛充栋: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用法不同浩如烟海: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书籍多。汗牛充栋: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多。出处不同浩如烟海:隋·释真观《梦赋》:“若夫正法宏深,妙理难寻,非生非灭,非色非心,浩如沧海,郁如邓林。”意思是至于正法宏大深远,精微的道理难以寻找,不是生不是灭,不是色不是心,像沧海一样浩瀚,像桃林一样茂盛。汗牛充栋: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意思是其书籍很多,收藏时能塞满屋子,搬运时可使牛出汗。
7、武打小说一时兴起,汗牛充栋,真假"金庸"、"古龙",令人难以辨别。(3)
8、基本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多。
9、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所以历代名家画牛既表现出牛的动作和神态,又表现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人格化的魅力。
10、他家的藏书,真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11、陆文通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儒,本名陆淳,字伯冲,后改名质(避唐宪宗讳),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唐代经学家,先后任左拾遗、太常博士、左司郎中、国子博士、刺史、给事中、太子侍读等职,编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著作,开了宋儒怀疑经传的风气。
12、(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多。
13、充栋汗牛: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4、你的藏书这么多,可说是汗牛充栋了。
15、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也就是要用《春秋》来让人们明白“义”。但是孔子一生没有写什么自己的著作,只是“述而不作”。
16、战国时,燕昭王派兵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将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公元前279年,田单用牛千余头,角上缚刀,尾上缚苇浇油,夜间燃牛尾使牛负痛,猛冲燕阵,五千勇士随后掩杀,大败燕军,收复失土
17、啸聚山林 ( xiào jù shān lín )啸聚:互相呼召着聚合起来。指反抗反动统治而聚众起事。
18、中文系资料室的藏书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19、关于企业人员管理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大多集中于人事管理上,探讨企业人事管理的程序化问题,与企业策略几乎没有关系。
20、当前,对wto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区域性的农业发展如何应对入世后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的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多见。
汗牛充栋(篇二)
1、汗牛充栋是藏书很多的意思。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中文系的资料室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3、国家图书馆里的书多的.不计其数,汗牛充栋。
4、要完成任务,还得把汗牛充栋的,仍在不断增加的材料进行压缩。
5、如今,关于"营销管理"或"营销策略"方面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但这些所谓的"营销管理"或"营销策略"只是基于企业自身能力和企业自身可利用资源的管理或策略。
6、唐代柳宗元说:“孔子作《春秋》,流传了一千五百年,给《春秋》作传知名的有五家,现在流行的是其中三家。给《春秋》作注讲疏的人,成百上千。研究《春秋》的各种说法都有,他们所写的书,如果保存下来就会充满屋子,拿出来就会使拉车的牛马累得出汗。书中有的意见相合,有的意见相悖。面对如此多的资料,后来学习的人,用尽力气,学到老死,也不知道哪个是原意,只因孔圣人太难被理解。”
7、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藏书极多。
8、汗牛充栋唐柳宗元《文通先陆给事墓表》:其书处则充栋宇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堆至屋顶运输使牛马累汗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宋陆游《冬夜读书》诗:汗牛充栋何事堪笑迂儒错用功清昭连《啸亭续录·元代稗史》:宋颇著述代说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数百种
9、汗牛充栋中充栋的意思是堆满屋子。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ànniúchōngdòng,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0、(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11、汗牛充栋读音:hànniúchōngdòng。
12、《旧唐书·王叔文传》中说陆淳与王叔文、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韩泰等永贞党人结为“死交”,属于改革派。
13、发现“分享”和“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14、(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多。
15、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如汗牛充栋,车载斗量.
16、我们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多达数十万册,真可说是汗牛充栋。
17、《论语》中说,有一次子贡向孔子请教“天道”的问题,孔子说:“我不想说这个。”子贡说:“夫子如果不说的话,我们如何能照着去做呢?”孔子说:“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四季因它而运行,万物因它而生长。天道怎么能说得清呢?”这也许是孔子不写的原因吧。
18、汗牛,使牛流汗。充栋,充满屋宇。汗牛充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àn niú chōng dòng,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19、汗不敢出 汗出沾背 汗出洽背 汗出浃背 汗如雨下 汗洽股栗 汗流夹背 汗流接踵 汗流洽背汗流洽衣 汗流浃体 汗流浃肤 汗流浃背 汗流浃踵 汗流满面 汗流至踵 汗牛充屋汗牛充栋 汗牛塞栋 汗血盐车 汗青头白 汗颜无地 汗马之功 汗马之劳 汗马功劳
20、(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多
汗牛充栋(篇三)
1、HappyNewYear
2、国家图书馆里的书多的不计其数,汗牛充栋。
3、“书籍”,是书的总称。各种各样的书,统统称之为书籍。
4、汗牛充栋读音:hànniúchōngdòng。
5、鞭春牛又称祭春牛,立春万物复苏,正是人们耕种播种时节,人们筑一土牛进行鞭打,寓意着唤醒冬睡的耕牛,并寄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6、听!2021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愿我们于逐梦路上,不忘初心、秉承精神;砥砺心志、务实笃行!
7、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8、(用法)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多
9、历史,是早就铸成的山丘,无人能够撼动,只可以汗牛充栋地堆在图书馆里,供戴着老花镜的历史学家们寻章摘句、皓首穷经地研究。
10、近义词: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比比皆是车载斗量漫山遍野斗量车载牙签万轴。
11、佛教指地狱中的鬼卒。后比喻各种凶恶的人。
12、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
13、(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14、陆淳与柳宗元、吕温等人友善,同属于唐宪宗永贞(805~806)年间一批有心进行政治改革的人士。柳宗元以执弟子礼于陆淳为荣,"恒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与宗元入尚书同日,居又与先生同巷,始得执弟子礼。"
15、长有牛头的鬼,身体像蛇的神。原比喻诗句虚幻怪诞而有浪漫气息。现多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
16、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多。近义词: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比比皆是: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斗量车载: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积简充栋:书简堆积,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极多。
17、吹牛拍马(chuī niú pāi mǎ)
18、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19、表面上看来,如何管理一个企业的问题既然如此重要,相关书籍似乎早应汗牛充栋,但实际上,几乎看不到一本真正的关于如何管理企业的书。
20、短语是由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上能够搭配的语言单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简单的短语可以充当复杂短语的句法成分,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为句子。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
汗牛充栋(篇四)
1、清昭连《啸亭续录·元代稗史》:“宋人颇好著述,一代小说,几至汗牛充栋,今流传者尚不下数百种。”
2、但中国古代的典籍汗牛充栋,无论怎样精赅的索引,难免沧海遗珠,一些极微的问题往往会引来烦复的考订。
3、“什么东西又能塞满房屋,又能让牛累得出汗呢?”是浩如烟海的典籍。这其实是中国古代对藏书丰富的一种描述,能让人联想起书的主人学识渊博。事实上,中国古代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
4、晓宇常在人前人后吹嘘自己的藏书可谓汗牛充栋,直到他去过老师家后,方才自行惭愧,再也不提藏书之事。
5、(成语出处)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又作《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6、中文系资料室的藏书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7、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贞元二十一年九月十三日,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被宪宗逐出朝廷。
8、(hànniúchōngdòng)
9、令人失望的是,尽管有汗牛充栋的证据显示,现在已经有快速、自愿性且极为有效的降低生育率方法,美国总统布希对贫穷国家的节育议题,却不闻不问。
10、牛鬼蛇神(niú guǐ shé shén)
11、人类裸体形象所具备的意义,历来是不可忽视的,对人体见仁见智的表达,在历史上早已汗牛充栋。
12、牛刀小试 ( niú dāo xiǎo shì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
13、古往今来,谈论人生修养之籍可谓汗牛充栋,而能融贯中西学说,博通百家旨要,使人穷达可参,雅俗共赏,终身受用不尽的,却是寥寥。
14、左图右史、不计其数、浩如烟海、比比皆是、车载斗量、漫山遍野、斗量车载、牙签万轴
15、祝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中秋节快乐!
16、《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读书者有几?”
17、(近义词)左图右史、浩如烟海、汗牛塞屋
18、从汗牛充栋的古籍中,找出所需要的资料相当不容易。
19、陆淳曾师事啖助和赵匡治《春秋》之学。认为《左传》长于叙事,宣扬《春秋》大义不如《公羊传》和《毂梁传》。他曾综合啖助、赵匡关于《春秋》的学说,编撰成《春秋集传纂例》十卷、《春秋集传辩疑》十卷、《春秋微旨》三卷。
20、吹牛:吹牛皮,黄河上游的人民自古使用牛皮筏,筏上的牛皮袋要吹气才能使用,后用来比喻说大话。拍马:拍马屁,我国北方牧民看到好马时,拍着马屁股连声称赞,但有的人为了讨好马的主人,即使马不好,也要奉承。指爱说大话,喜欢奉承人。“汗牛充栋”指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多。汗牛充栋读音:(hàn niú chōng dòng )栋:栋宇,屋子。例句:国家图书馆里的书多的不计其数,汗牛充栋。这位老先生藏书之多,用汗牛充栋这句话来形容,恰当不过了。汗牛充栋出自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汗牛充栋(篇五)
1、(译文):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
2、李教授的藏书,真可谓汗牛充栋。
3、(译文):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
4、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凤毛麟角
5、出处: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6、“墓表”一词,可见这篇文章是篇墓志铭。
7、牛郎织女(niú láng zhī nǚ)
8、hànniúchōngdòng
9、(释义)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10、古代诗词汗牛充栋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象征着中华文明。诗歌不分家,诗和歌有着 的联系,比如,诗和歌都追求旋律和韵律之美,或许在长期的文化传承中,诗和歌却各自为政,互不联系,这虽然制约着诗词的传播,但也影响着文化的繁荣
11、当时,柳宗元与陆淳居处很近,经常向陆淳请教学问,柳宗元说“恒愿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与宗元入尚书同日,居又与先生同巷,始得执弟子礼”,柳宗元以甘当陆淳学生为荣,可见,对陆老夫子的推崇与尊敬。
12、(解释)汗牛,指运送书籍时,以牛负载,累得出汗。充栋,指书籍繁多,堆满整幢房屋。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多。
13、(成语释义)汗牛充栋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
14、乏善足陈:善:良好成绩;陈:陈述,告诉。情况如常,无可称道。
15、释义:藏如此多的书有什么作用,只能笑是太过迂腐而白用了功。
16、武打小说一时兴起,~,真假“金庸”、“古龙”,令人难以辨别。
17、汗牛充栋(hànniúchōngdòng)(解释):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多。(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译文):藏书极多,存放时能充满整个屋宇,外运时能累得牛流汗。(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形容藏书多。扩展资料:近义词漫山遍野(mànshānbiànyě)(解释):漫:满;遍:到处。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主语;形容人或动植物。
18、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陆文通先生墓表》:“他们所写的书,如果保存下来就会充满屋子,拿出来就会使拉车的牛马出汗。”
19、甲骨文又称契文,或“甲骨卜辞”。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20、两天后,陆淳去世,被弟子私谥为“文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