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现代什么派诗人【文案111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5 07:22:09

徐志摩的诗歌流派

1、徐志摩是什么派代表诗人

(1)、1986年5月创立于四川西昌--成都,由周伦佑、蓝马、杨黎等人为起。1986年—1989年为“前非非写作“时期,主要理论标志为反文化、反价值和语言变构,作品一般具有非文化、非崇高、非修辞的特点;1989年以后为“后非非写作”时期,其写作基点是:“从逃避转向介入,从书本转向现实,从模仿转向创造,从天空转向大地,从阅读大师的作品转向阅读自己的生命——以血的浓度检验诗的纯度”;全力倡导“大拒绝、大介入,深入骨头与制度”的体制外写作,在绝不降低艺术标准的前提下,更强调作品的真实性、见证性和文献价值。

(2)、一开始仅仅十三个字就是一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白描手法,但其意象的典型性和文字的张力性强,蕴藏的意义的丰富:“粉笔”是学校的特殊意象,学校学生的纯洁性和粉笔包含有纯洁的意味在这里合二为而且,粉笔代表着幼小的心灵对文化和美好的希冀,这是一种暖色调。“水泥地”是冰冷的,暗示着诗主体所处的外在世界背景的冷酷,是冷色调的;“画”的介入是主客观明显的对抗寻找一种和解,而这是通过一个弱势群体之典型:可怜的流浪完成的;“妈妈”又是一个温暖的词,恐怕世界上近的距离就是妈妈,这是调解想得到的结果,读到这里,我们有一种心疼的感觉,一系列疑问倾巢而出,小孩怎么了,走失了?还是父母遗弃了,她父母何在?我们迫切的想寻找答案!

(3)、后来因为追随泰戈尔,再次赴欧。到达柏林前一周,幼子死于腹膜炎。他还无动于衷,一副看客的心态,面对发妻也是毫不绅士,评论着幼仪好凄惨,但是比以前成熟稳重了。能不成熟吗?事夫如天,夫逃了,爱子如宝,宝已失,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4)、这就是控诉了!老百姓有句话:有母生没母管,既然生下来,为什么得不到应该得到的生命的温暖。诗人绵里藏针,鞭辟入里,流浪儿只怀念内质世界就轻易的否定了外在的世界,从而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的冷漠、没有道德和同情性的拷问,同时诗人的悲悯和普世情怀也淋漓尽致地喷薄而出。

(5)、新月派前期(1926年春始)主要活跃于北京,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6)、1921年7月由郭沫若等人组成。1921年秋在上海出版发行《创造社丛书》,1922年5月起在上海出版《创造》季刊,1923年5月起出版《创造周报》。同年7月在《中华新报》编辑文学副刊《创造日》)。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后期创造社有冯乃超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其中,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后来加入了现代派阵营。代表诗人:郭沫若、宗白华、王独清、冯乃超、穆木天。

(7)、垃圾派出现于2003年3月,创始人是皮旦(老头子)。三条原则是第一原则∶崇低、向下,非灵、非肉;第二原则∶离合、反常,无体、无用;第三原则∶粗糙、放浪,方死、方生。还主张反理念、反现状、反方向,存在的就是错误的。代表诗人:皮旦、管d生、徐乡愁、凡斯、典裘沽酒、大月亮、走召。

(8)、〖7〗流浪的岁月总免不了想家,于是便产生了“思乡怀人诗”。

(9)、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后有魏金枝、谢旦如(谵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编辑出版刊物《支那二月》。形成了湖畔诗派。以写作爱情诗而为有名。

(10)、〖5〗游玩累了,待在荒山野岭里不走了,种种菜,垦垦田,于是产生了“田园诗”。

(11)、这是徐志摩早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为要寻一颗明星》、《无题》、《海韵》等这类诗中可以追循到五四时期的乐观、进取、向上的精神,也可以看到诗人希望祖国摆脱落后、贫困,走向进步、富强的愿望。这类诗有鲜明的政治色彩,诗人所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

(12)、此外,以“主义”“派别”标签作者还有一重危险,它会使读者误以为作家都是带着某种“成心”——“主义”或“派别”的成见——去创作。徐志摩认为,“成心是艺术的死仇,也是思想大障”。在他看来,“哈代不曾写裘德来证明他的悲观主义,犹之雪莱与华茨华士不曾自觉的提倡‘浪漫主义’,或‘自然主义’”。他进而指出,哈代并不是一般人所谓悲观主义者,而是人生的探险者,其思想是对于人生的“倔强的疑问”(ObstinateQuestionings)。

(13)、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14)、〖2〗离开家乡去边疆建功立业,因而产生“边塞诗、战争诗”;

(15)、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 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16)、“螺钿”一词,想来,这该是诗人身边桥栏上的装饰吧,久等不来而只好数螺钿波纹来打发时间,可见等待之漫长而无聊赖啊。接下来的两句更是写出了久等不见心中的无奈凄凉。“倚暖了石栏的青苔”足见等待之久,“青苔凉透了我地心坎”,一“暖”一“凉”,一个痴情等待的形象就跃然于眼前了。

(17)、聂权的诗歌让人想起卡夫卡小说,荒谬里的合理性,魔幻中的大真实。前者是手段,是对真实和现实的变形和放大,让人看的更清更深。譬如《下午茶》,不同地点同一时间的两件事同时推进。一条线是我们喝茶,胡扯,嫌鳄鱼肉粗粝腥膻等等;另一条线,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母亲为了活下去,把几个小男孩卖给了饭店,老板挑选后,“小男孩,已经被做成了/热气腾腾的/几盘菜,被端放在了桌子上”。太冷酷了,比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还狠。结尾非洲的人肉菜怎么端到了我们的餐桌上?这就是魔幻,魔幻中有实有虚,实的是幻觉,虚的是隐喻。这样风马牛不搭杠的两件事就重合到一起了。整个过程,我们佩服的是诗人的控制能力,对情节和情绪的控制。情节一直在几十米的钢丝上摇摇晃晃,让读者的心提到嗓子眼;情绪上一直保持平静冷静,不让个人的愤怒和悲伤脱缰而出。因为他知道,零态度才能诗歌的原生态,而原始的故事更有杀伤力。需要指出的是,聂权每首诗歌的结尾都收得好,几乎都有“咔嚓”一下触目惊心的效果,随之读者也被电击,被点中穴位。诗意在读者目瞪口呆的瞬间也耸立起来。

(18)、作为一个诗人,徐志摩崇尚的是性灵之歌,作为一个批评家,徐志摩崇尚的是性灵之悟。在他看来,艺术的欣赏和批评应以性灵的感应为前提,不能满足于以主义和流派来区分、标签作者,也不能以科学的分析替代整体的感悟。他在《汤麦司哈代的诗》一文中指出:“艺术不是科学,精采不在他的结论,或是证明什么;艺术不是逻辑。在艺术里,题材也许有限,但运用的方法各各的不同;不论表现方法是什么,不问‘主义’是什么,艺术作品成功的秘密就在能够满足他那特定形式本体所要求满足的条件,产生一个整个的完全的,独一的审美印象。”

(19)、风格是一个作家诗人的标志,流派是一个作家诗人的归属。看一个作家诗人的作品,便知其风格;看其风格,我们往往会想到他是谁或某派的作品。

(20)、评论家写诗,是不是有一个无形的卡尺在规范着他的方向、节奏以及字与句的拿捏?这无形的卡尺就是理性。一般来说,理性统摄着诗人的情绪以及直觉向审美转化,而这种理性在霍俊明的诗歌里,被凸显的性情甚至火星四溅的激情融化。或者说这种理性已经被稀释成一种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格调。这让他不论写什么,哪怕是有意平易甚至戏谑,也挡不住总有一个高于视线的诗格让我们仰望,然后又颔首沉思。

2、徐志摩现代什么派诗人

(1)、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3)、代表人物:高世现、张无为、庞清明、方文竹、搞活、许多余、柯伦、邱也也、左拾遗、卢辉、哑者无言、王征珂、时东兵

(4)、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5)、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6)、"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如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等,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

(7)、对现实的抨击是徐志摩后期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大帅》,以及《秋虫》、《西窗》等。这类诗的情况比较复杂。由于徐志摩的理想在现代中国只是幻想,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的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他在幻灭之中便常常表现出不满和失望。诗人的不满既表现在对军阀战争的揭露,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方面,也表现在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不解和攻击方面。

(8)、新世纪以来,典型的当属“下半身”流派,他们有固定的诗人成员,固定的网络阵地和刊物。

(9)、〖4〗结婚后,必然会经历生老病死的问题,于是产生“悼亡诗”;

(10)、对待张幼仪是十足的渣。和张幼仪是包办婚姻,当初他苦恋林徽因时,得知张幼仪怀孕,立马让她打掉。后来张幼仪远赴柏林,投靠哥哥生下了幼子。而徐志摩等不得,幼仪还在病床上就逼着她签了离婚协议。隔着玻璃看了一眼儿子就离开。

(11)、诗人将自己比着水草,流露出与世无争,欲为安静,又要寻梦的复杂心态;又想把心中离别之情,心中的理想高歌,但在异国他乡,只好压在心中,悄悄的沉默在心中。

(12)、中间派——大体70年以后到80年代初出生的诗人,年龄段在中间,诗风亦比较中性,写法比较多样,也是目前诗坛主要力量(中坚力量)的诗人类型。

(13)、C, 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14)、〖2〗读书,可是没考上,感觉自己怀才不遇,于是就产生了“讽喻诗”;

(15)、代表人物:韩庆成、周瑟瑟、王法、李飞骏、素手、首席老衲、吉日木吐、庞贝、乔国煜、叶暮合、逸鸥、十字阿西、重木

(16)、几乎和"朦胧诗"群体同出于80年代初期,而在90年代终于成为主潮的"新生代",是比较庞杂的诗人群.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诗人,此外,还有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他们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崇高,反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

(17)、月儿娇羞隐身,诗人还是要问,问月儿“昨宵在此勾留”时,“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呵呵,久等不来,可还是不肯死心呢,还要再继续等下去。所以,“听远村寺塔的钟声,象梦里的轻涛吐复收,省心海念潮的涨歇,依稀漂泊踉跄的孤舟!”这一节是诗人回到自己身上了,由钟声而引发联想回忆,心潮起伏。这里,又是一个眼光迷朦而陷入回忆之中的诗人形象了。

(18)、〖3〗倘若建功立业没有成功,郁郁不得志,不免会产生归隐的想法,于是就有了“抒怀诗和抒情诗”;

(19)、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20)、1926年围绕北京《晨报》的《诗镌》,集合了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其中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他们随后还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

3、徐志摩的诗歌流派主张

(1)、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1)新月诗派的新格律诗理论出现在中国新诗艺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月诗派主张新诗创作态度的理性和严谨,倡导新诗格律化,化解了白话诗的生存危机和新诗坛的混乱。

(3)、徐志摩的诗表现手法多样,音乐旋律突出。他在创作中,善于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诗歌格式,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不同的然而又都是优美和谐的音乐旋律。

(4)、一个作家诗人,一生中未必只写一种风格的文字,也未必只属于一种流派。但他的成名,一定是某一种风格,后归属某派中。一个作家诗人,很难成为两种不同风格流派的主要代表。

(5)、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6)、是20世纪40年代,围绕着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的一批诗人与作家,如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形成了一个贯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被称为“七月诗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们重要的“半同人杂志”和发表园地。这些青年诗人人数众多、散落各地,其骨干成员有阿垅(陈守梅)、绿原(刘仁甫)、鲁藜、冀汸、芦甸、牛汉(史成汉)、曾卓、邹荻帆、彭燕郊、孙钿、方然、杜谷等,他们的诗作大多先后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第二集和《七月新丛》、《七月文丛》的诗集中。

(7)、杨振声在《与志摩后的一别》中评价徐志摩的散文艺术说,他那“跑野马”的散文,用字生动活泼,联想富丽,生趣充溢,“像夏云的层涌,春泉的潺湲”。梁实秋也认为,徐志摩的散文确如他本人所说的“跑野马”,但是“跑得好”,其因有三:一是“永远保持着一个亲热的态度”,“像和知心的朋友谈话”;二是“随他写去,永远有风趣”;三是“他的文章永远是用心写的”。其实,徐志摩的代表性诗论都是散文体的文学批评,也都体现出“跑野马”的风格特征,乘兴而发,率性而作,恣意驰骋想象,快意抒发胸臆,大量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迥异于严肃的教科书式批评,也迥异于排斥比喻、想象的纯粹理性思辨,与传统的妙悟式批评与西方的唯美印象主义批评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一道奇观。

(8)、撇开内容不谈,就以表现形式来说,洋味较浓,民族化不足,有的诗句显得生涩和矫揉造作。

(9)、诗圣是:杜甫。(712年—770年),字君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一点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统称“李杜”。杜甫,字君美,字体大小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户籍地为湖北襄阳,杜甫也常常被称作“老吴”。

(10)、如果徐志摩是张幼仪的情劫,那么林徽因便是徐志摩的情关。生关死劫谁能躲,情关情劫也没有谁能全身而退,有伤仿似无伤。两个人之所以走不到一起,归根究底,恐怕就是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林徽因冷静、理智,而徐志摩却像一把火,野火燎原,全然没的救。

(11)、程杰的诗中,处处可见闻一多所提倡的“建筑美”,大量的文字重复和排比段的运用推动诗歌的内容诠释和情感表达,如《如果别离》中“再见了再见不了的世界,再见了你,再见了我自己”这句诗里几个“再见”的巧妙运用。

(12)、主流诗歌派——以弘扬真善美、人间正气为主基调,不偏激,不歪理邪说,不歌功颂德,能被大众接受和喜欢,优美抒情作品占比较大的诗人类型。

(13)、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受欢迎的文体之1976年天安门诗歌运动,是群众自发的诗歌集体创作运动.

(14)、更能代表抗战时期以及40年代新诗发展水平的,是"七月派"和"九叶派"."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代表人物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等.

(15)、李犁:原名,李玉生。辽宁人。就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美学研究生班。上世纪八十年开始写作诗歌和评论。2008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有若干诗歌与评论获奖。为中国诗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

(16)、就整体看,反映生活的容量是不大的,内容的发掘是不够深刻的,思想感情也并非全是那么积极和健康。但从它的表现技巧看,“几乎全是体制的输入和试验”(陈西滢:《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

(17)、“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螺钿的波纹,我倚暖了石栏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心坎。”月下静候,伊人不来,于是一次次张望她来时要走的路,只有桥影在夜幕下凝静而立,似乎时间也在此凝固了一般,“凝静”而非“宁静”,这一字之差意境却大不相同,漫长的等待就在这“凝静的桥影”中表现出来。

(18)、代表人物:易晓倩、小苏打、仝晓、戴海伦、罗国锋、阿煜、深羽、鬼鬼、张培亮、敬笃、水石子、王磊

(19)、A,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0)、学衡派:这是一个宣传复古主义、反对新文化运动的文化社团。1922年1月创办《学衡》月刊,故称学衡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梅光迪、吴宓。

4、徐志摩的诗歌流派的主要诗歌主张

(1)、中文名新月诗派主要人物胡适、梁实秋、闻一多、陈源等类型文化团体成立1923年别名格律诗派新月诗派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蓝星诗社于1954年由余光中等成立,并先后创办了《蓝星诗刊》杂志、《蓝星诗页》、《蓝星年刊》等,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台湾的现代诗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蓝星诗社是具有沙龙精神的现代派诗社,具特色的是自由创作路线,提倡充分发挥个人才华、个性,形成独有的以乡土情结作为诗歌精神的创作风格。1957年诗人覃子豪发表重要诗论《新诗向何处去》,主张诗歌应该通过反映现实和人生来观照读者,也就是传统的严谨和浪漫的抒情相结合的风格。蓝星诗群的代表诗人覃子豪、钟鼎文和后起的余光中、罗门、蓉子等。代表诗人:余光中、覃子豪、钟鼎文、罗门、蓉子、周梦蝶、向明、白萩、夏菁。

(3)、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4)、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5)、新月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较高成就的诗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是新诗中脍炙人口的作品,体现出新月派的艺术主张。新月派还因为徐志摩的感情纠葛和坠机遇难而额外受到关注。

(6)、新月社成立于1924年,新月社本来不是专门的文艺团体,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为新月俱乐部。1924年夏成立新月社。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他们中间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一大批有才华、有成就的诗人,又以提倡格律诗而独树一帜,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格律诗派”。

(7)、还有一个极少被人提及的名字——俞珊。 俞珊,小徐志摩十一岁。她在南国社里演王尔德的《莎乐美》演得好,邪肆柔魅,艳得惊天地动鬼神。1930年,俞珊造访徐志摩家和其相谈甚欢。两个人共同语言也甚多,可以谈人生、谈理想、谈诗歌、谈梦幻,陆小曼对她本能地心生戒备。陆小曼说:“俞珊是只茶杯,茶杯没办法拒绝人家斟茶。而你是牙刷,牙刷就只许一个人用,你听见过有和人共用的牙刷吗?”

(8)、特别是后一句“有向日葵一样的圆脸庞/和弯弯笑眼”,这也是心灵写生,“向日葵”既是写母亲对她的爱,也是写流浪儿对母亲的从内心的追随,那“弯弯的笑眼”就是在人间后残存的永恒的阳光。

(9)、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而去世,新月派为梁实秋、胡适等人所左右,到了1933年6月1日,《新月》出至四卷七期而停刊,随后,它也便销声匿迹了。

(10)、文学流派是一些思想观念、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和审美趣味相同或相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派别或团体。不自觉地形成的流派:例如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边塞诗派”,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待人,他们不是同地域的,而且并非每个人都只写边塞诗,所谓“边塞诗派”只是后人的归类;新诗中,例如1980年代的“朦胧诗派”,是当时的评论家为当时的那些诗人归得类。

(11)、徐志摩的一生虽然过得比较凄苦,但是那是他追求的,他希望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他像初生的婴儿,像他的诗一样的真实。

(12)、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大批的优秀青年诗人。他们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进行挑战,先后大量发表了当时无法让“正规”诗坛接受的充满新风格的诗,他们通过创作诗歌来反思人的本质问题,以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他们由地下秘密写作、交流转入公开写作和集会活动,形成了一个新诗潮诗歌运动。70年代末思想解冻后,朦胧派逐渐进入高潮时期,其标志便是1979年3月号《诗刊》上北岛短诗《回答》的发表,随着《回答》一诗的发表,“朦胧诗”开始由地下状态进入公开状态,新诗潮诗人不仅很快就占领了各种文学报刊的主要版面,他们还创办了自己的民间诗歌刊物《今天》杂志,推出了一批优秀诗人的作品,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严力等,并且引发了诗歌界乃至整个文学界的一次历时数年的声势浩大的关于“朦胧诗”的争论。

(13)、在聂权这些冷酷和诡异的情节背后,是诗人一颗拯救世界的心,那是一种大温暖。救赎就是他诗歌的主题,但他否认原罪,诗歌表现的人之罪都来自无奈,来自生活的迫不得已。这就让他的诗歌有了社会性,也让他的拯救精神具体化并有了普遍性。

(14)、徐志摩的散文集有《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徐志摩也写一些小说,他出版的第一篇小说是《一个不很重要的回想》,他的小说后以《轮盘》为题合集出版,这是他的的小说集。

(15)、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6)、其中《汤麦司哈代的诗》一文不仅是中国学界较早系统介绍哈代诗思与诗艺的专文,也是国内哈代研究中的经典之作。这篇诗论共有6节,第一节对东方诗人与西欧作家的创造力、生命力进行比较,热烈颂扬了西欧“文坛老将”如法国佛朗士、德国霍卜曼、英国萧伯纳等人老当益壮的矍铄精神和磅礴气概,痛心疾首地抨击了东方诗人和东方民族的精神颓唐、心灵贫乏和缺乏活力,表现出浪漫派诗人试图激发古老民族青春活力的热情。从结构上来看,这篇万余字的诗论条理、逻辑较分明,初具西式论文的形态,但从行文风格上来看,更像一篇随兴而作的散文,文中涌动着不可抑勒的激情,闪耀着灼灼逼人的灵光,散布着启人深思的妙悟、妙喻,展现了一个新文化运动孕育的才子对英国维多利亚传统反叛者的深邃洞见,堪称哈代研究的思想指南。

(17)、从文学批评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徐志摩所反对的“教科书式批评”或德国式文艺批评,类似于当代学界所谓“学院批评”。他所推崇的“会悟”式批评,则类似于当代学界所谓“作家批评”。有学者指出,“学院批评”和“作家批评”这两种模式各有弊端,“学院批评”过分地依赖理论从而导致批评与创作实际脱节,“作家批评”则欠缺理论从而导致批评的现象化而缺乏深度。徐志摩是诗人、散文家,在西方文学文论研究上也有一定造诣,他的富有浓郁诗人气质的诗论文评,不仅展现出“作家批评”的灵气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也颇具“学院批评”的思辨深度,值得深入探讨。

(18)、发端于2009—2012年,由80后诗人走召命名。强调极简叙事,提出情节叙事、语言叙事、形式叙事等本体要素和魔幻叙事、颠覆叙事、话语叙事等技法要素,并概括出省略、跳跃、勾勒、点染、留白等具体的微型诗性叙事技法。

(19)、如《雪花的快乐》中三句“飞扬”的重复,既造成雪花的轻盈感,又产生出轻松愉快的情调;《沙扬娜拉》一首中“道一声珍重”的连用,既写出了日本女郎的礼貌谦恭,又使人感到依依惜别之情;《再别康桥》中三句“轻轻的”,给人一种飘逸之感。这些都较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才华。

(20)、2001年底祁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等成立"荒诞主义诗歌实验小组",荒诞主义诗派诞生。在荒诞主义者看来,正常的却是荒诞的。代表诗人:祁国、飞沙、远村、牧野、张小云、林子、张进步、小荒、南蛮玉、佛手。

5、徐志摩什么诗派

(1)、除了哈代研究之外,徐志摩对19世纪英国浪漫派和维多利亚时代传奇诗侣白朗宁夫妇也有一定研究,代表性的成果为《济慈的夜莺歌》《拜伦》《白朗宁夫人的情诗》。与以上3篇诗论相比,发表于1924年的《拜伦》一文,更为别出心裁。这是一篇梦话拜伦的奇文,采用了现代派小说的白日梦形式,率性纵情,随心所欲,完全无视正统的批评章法,突出体现了性灵化诗论的不羁风格。

(2)、一般诗写者到上一节也完成了对社会质问控诉的目的,但诗人并未止笔,而是继续将这种苦难展开,继续描写流浪儿想象中妈妈的温暖,“简笔画的妈妈/那么大”,简单的一个“大”可见母爱的浩瀚,但是是谁夺去了她的母爱?这是诗人的质问,接下去诗人一反前面的白描,“她有漂亮长发、蝴蝶结/有向日葵一样的圆脸庞/和弯弯笑眼”,“漂亮长发“、“蝴蝶结”、“向日葵一样”、“圆脸庞”、“弯弯笑眼”,淋漓酣畅的修饰,使妈妈的在场感异常的醒目,发出逼人的光芒,这就越加增强了悲剧感和文本张力的效果,或许那永远只是她的梦吧。

(3)、刘勰的《文心雕龙·体性》把风格分为八种:“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致,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同时又把八种风格合为相互对立的四组:“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

(4)、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5)、如果按照内容分类,可以分为叙事诗、边塞诗、送别诗、咏物诗、田园诗……

(6)、徐志摩的代表性诗论都是散文体的文学批评,也都体现出“跑野马”的风格特征,乘兴而发,率性而作,恣意驰骋想象,快意抒发胸臆,大量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迥异于严肃的教科书式批评,也迥异于排斥比喻、想象的纯粹理性思辨,与传统的妙悟式批评与西方的唯美印象主义批评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一道奇观。

(7)、学院派——比较重视论证和说理以及知识的运用,有理论、有研究,学者型的诗人类型。

(8)、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佳作。

(9)、"九叶派"则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是辛笛,穆旦(另有专门介绍),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

(10)、冷酷让聂权从容地布局,像拉弓射箭一样设置情节,把气氛挑到可以点燃的节点上。这一切像猎手巧妙地制造陷阱,让读者和猎物一样,不论你多么小心翼翼,屏住气,也不知不觉中掉进去。所以聂权不是简单的叙事,而是让故事走在钢丝上,读者的情感也跟着如履薄冰。譬如他的《理发师》,理发师(逃犯)在为“我”理发,这时追捕他的两个警察来了,警察没有马上动手,要“让人家把发理完”。诗歌重点放在警察在等待,理发师在默默干活这个短暂的时刻。这是一种对峙。作者写了理发师的沉默、耐心、细致,但“偶尔忍不住颤动的手指/像屋檐上,落进光影里的/一株冷冷的枯草”。作者擅于用不动声色营造大紧张,把惊涛骇浪摁进人为的平静里,微微颤抖的小细节烘托出内心的大摇憾。诗完了,读者还陷在那种情境里不能自拔。这就是诗歌的余韵。

(11)、2014年2月11日,90后作家、诗人程杰公开发文《呼唤第二轮新月》,正式标志消失了80年的新月诗派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中国文坛

(12)、《月下待杜鹃不来》是一首美丽的现代爱情诗,亦是一首多情的伤春曲,描绘了在春夜月下,在桥边,诗人待情人而不得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当时的一番愁绪。全诗共四节,格律对称,珠润玉圆,朗朗上口,且多有叠字,节奏优美,同时以鹃鸟这一意象串连诗中的悲剧情结,亦增强了诗境的忧郁氛围。

(13)、新海派就是中国的一个艺术流派,它不局限于某个领域,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建筑。是两者的统一。

(14)、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等的统称。

(15)、这是因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与他发生着密切的关系,他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16)、诗歌的“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诗歌的“风格”决定了归属流派的命名。

(17)、成立于1984年4月,成员有王寅、孟浪、刘漫流、陈东东、孙放、周泽雄(笔名天游)、张远山等。“海上”的名称由刘漫流提出,暗指“上海”一词的“被推了过来”所暗示的孤独。他们在艺术自释里写道:“有人在海上行走。我们就是”。他们宣称“诗歌出现了,技巧从我们的手中渐渐消失。我们都孤独得可怕……躲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写诗,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样一种语言。”海上诗派的诗歌作品集有《海上》、《大陆》、《城市的孩子》、《广场》、《作品》等。

(18)、文学风格形成的标志,在于独创性,在于多样性,在于稳定性。三性终所归,就是成熟作家诗人的成熟性标志,也是作品成功的标志。因其文学风格的稳定性,我们才有了理由把其划为某派内。

(19)、后来和陆小曼认识,并抢了朋友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戏剧的是,两个人终究还是欢天喜地入了“围城”。 虽然入了“围城”,城外还有好“风景”,徐志摩和几个女性一直保持较为密切的来往。 凌叔华就是其中一位。不过后来凌叔华说:“说真话,我对徐志摩向来没有动过感情,原因很简单,我已计划同陈西滢结婚,陆小曼又是我的知己朋友。” 虽然她和徐志摩之间也许并无太多情爱,但是作为红颜知己,凌叔华还是够分量的,徐志摩对她也比对旁的人不同。他和陆小曼爱得方生方死,死死生生,也不曾断了和凌叔华的联系。

(20)、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1)、“月儿,你休学新娘羞,把锦被掩盖你光艳首,你昨宵也在此勾留,可听她允许今夜来否?”此一节写久等不来,青苔变暖心儿凉透,诗人只好抬头跟月儿说几句;可是月儿却像害羞的新娘,用云儿遮住了她的美丽容颜。志摩对新娘情有独钟,此处以新娘因害羞而用锦被掩盖光艳面容来比喻彩云遮月,与《再别康桥》中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样,令人叫绝。

(2)、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程杰诗歌的结尾很有特色,尽是一些没有结局的结局,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如《别吧,好走》中的结尾:“或许明日,我会欣慰,你没有回首,幸好没有,幸好没有……”再如《剪影》中描绘的,雨夜中那两个不能相见的人的状态:“你对着雨,我对着雨,小雨淅淅,淅淅,淅淅……”

(4)、徐志摩是在1924年提出上述观点的,当时,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影响,以及西方各种主义、流派的涌入,正处于方兴未艾之势。徐志摩对“教科书式的文学批评”的质疑,既是对文学批评科学化的反思,也是对“主义”先行的跟风现象的讥刺。如上节所述,徐志摩主张诗歌是性灵的抒发,并以“活泼无碍”的创作境界作为自己的理想。与此相呼应,在文学批评与鉴赏层面,他高度推崇个性化的“整体领悟”,而不是科学化的机械分析。他认为:“能完全领略一首诗或是一篇戏曲,是一个精神的快乐,一个不期然的发现。”他又认为:“领略艺术与看山景一样,只要你地位站得恰当,你这一望一眼便吸收了全景的精神;要你‘远视’的看,不是近视的看;如其你捧住了树才能见树,那时即使你不惜工夫一株一株的审查过去,你还是看不到全林的景子。所以分析的看艺术,多少是杀风景的:综合的看法才对。”

(5)、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在华兹华斯的故乡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湖区居住过多年,都写过不少歌咏湖光山色的田园诗,都有“回到大自然中去”的思想倾向,因而得名“湖畔诗人”。⊙中国的湖畔诗派是1922年4月组成于杭州西子湖畔的湖畔诗社,成员只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四人。他们利用春假来到杭州,一同游览了西湖的名山秀水,一起写诗,记录这次难忘的春游。结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湖畔诗派。湖畔诗人是以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爱与美为主题的。

(6)、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7)、(2)新月派在新诗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完整的新诗理论,并在创作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验,应当说新诗艺术的真正建立是自新月派开始的,尤其是“三美理论”是在充分研究和尊重诗歌艺术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新诗的美学标准,是对新诗发展问题的早的、系统的、科学的认识。

(8)、〖4〗离开家乡,外出游玩,看见美丽的山山水水,就会产生“山水诗”;看见漂亮的动物,就会产生“咏物诗”;看见古建筑,就会产生“怀古诗”。

(9)、朦胧诗派—— 大体是70年以前出生,经历过朦胧诗时代或受朦胧诗影响,写法介于抒情诗和意象诗之间的诗人类型。

(10)、著名诗篇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颗明星》、《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婴儿》、《多谢天!我的心又一度的跳荡》《消息》、《一星弱火》、《问谁》等。

(11)、杨四平、刘川、大卫、方文竹、王正洪、李世俊、陈红为、宫白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