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文案91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2 01:04:19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00字

1、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50个字

(1)、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系统工程学家,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获第七届庚子赔款公费赴美进修,1936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航空航天科学奇才”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同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45年被派赴德国调查纳粹德国火箭技术。

(2)、由活动主办方邀请科协、教育、语言文字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团对上传故事视频进行审核和评选,遴选展示作品和确定获奖名单。

(3)、他此时已进入忘我的境地,除了它所思考的问题,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他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家庭住址是完全可能的。他们的这种‘迷恋’状态,正是他们的创造精神达到高峰的体现。

(4)、龚祖同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光学专家,学部委员,是中国应用光学的开拓者,中国光学玻璃、纤维光学与高速摄影的创始人,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1962年,在钱三强、王淦昌等建议下,龚祖同出任为“两弹一星”研制服务的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首任所长。龚祖同先生是一位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d员,是一位为d和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5)、“第一代科学家引入现代科学,是一个群体的作用,竺可桢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樊洪业说,竺可桢回国时,还是北洋政府时期,那时中央集权比较弱势,实业不发达,经济上比较困难,要想做些科学研究与传播,只能靠学人自己找门路,好在当时教授个人的地位高,收入较多,有些人会自己贴钱办刊物、办学会。

(6)、颁奖仪式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学前教育分社副总编、《上海托幼》杂志主编王坚主持。

(7)、▶山西煤化所《“小”有才的战士——彭少逸院士》

(8)、回国后,他在浙江大学执教,竟一连四个月领不到工资,穷得连饭都难以吃饱,而当时日本帝国大学还答应保留他半年的工资。贫贱难移爱国心,苏步青毫无再去日本之意。

(9)、新政运动总的来说并不成功,但是在教育制度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兴学堂,废科举,出现了留学大潮。“兴学堂”打破了中国以往的教育模式,移植了日本的学制、教材,聘请了日本、西洋方面的教习,学的是现代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而在此之前,中国推行的还是科举制度,学的是儒学经典,讲究的是伦理纲常,学堂除了教会办的,就是洋务运动中推出的几个,主要用于培养军工、外语人才,中国自己的学堂少。

(10)、“两弹一星元勋”指的是我国在1999年,对研制“两弹”指的是导弹、核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一星”(卫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专家进行表彰。这些专家主要贡献来自于三个领域:航天科技(导弹、卫星)、核武开发(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国防科技等。

(11)、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

(12)、爱因斯坦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13)、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天安门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14)、科学家的故事——机车电气装备专家王于化:比我贡献大的人多呢

(15)、向邓稼先颁发全国劳动模范证书和奖章,以表彰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业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这是“七五”期间d中央、国务院授予的第一个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出的第一枚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16)、这一观点与樊洪业的想法遥相印证:19世纪20世纪之交,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大的转折期——当时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清王朝不得不把维新变法里的主张以新政运动的名义推出来。

(17)、他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参与我国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实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和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成为首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8)、不过老多还知道另外一些科学家,他们没有什么先进的实验设备,甚至连起码的条件都很缺乏,可是他们却也为科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因和丈夫一起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而获得1903年和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而做出如此重大贡献的实验室,开始时却是在一间上漏下潮的破旧棚子和一些极其简陋的仪器。当然,老多今天要讲的故事不是外国的科学家,而是咱们中国的。

(19)、巴尔扎克常常外出散步。有一次他怕有人找他,临出门时在大门上写上了几个字:“巴尔扎克先生不在家,请来访者下午来。”

(20)、南仁东。生前系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来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建成世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2、中国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1)、“当时,有一种氛围,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留学生回来,都想把外国在用的那一套搬回国内,各种学会随之涌现”,樊洪业感觉当年的学术氛围好也与之有关,学界同人间彼此砥砺、互相援助,一起办研究所、图书馆,印杂志,为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做了许多事。“就群体特点来讲,第一代科学家敬业精神强,办一件事认认真真,这一点竺可桢就是好的例证。”

(2)、声音响亮,口齿清晰,在讲述的时候可以根据故事内容适当地配一些音乐或加入一些肢体动作。拍摄时保持画面清晰,统一横向拍摄。

(3)、曾在幼儿讲述“百年百名中国科学家故事”活动中获奖的孩子将优先予以招募。

(4)、地震台选址在离北京城四十公里以外西山的鹫峰上。那个地方现在都很少有人光顾,别说1930年了。那时的北京还是一个破烂不堪黄土满天的城市,出了西直门就没有洋汽车了。在西直门城楼下面有租驴的驿站,去西山或者骑驴或者坐黄包车,无论哪种交通工具往返北京和鹫峰之间都不止一天(现在开车从西直门到鹫峰大约需要1个小时)。而鹫峰之上更是荒凉,荒山野岭上是一座破庙秀峰寺。破庙旁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大律师林行规的别墅,林大律师慷慨地捐出一块大约100平方米的地作为台址,于是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个地震观测台建立起来了。在秀峰寺苍松翠柏的环抱中地震台的建设工作开始了。“忙了一个月,搞洋灰、钻、锉、磨,甚至于打铁也干了,后总算把地震仪器装起来。……”(1)50多年后他这样回忆道。

(5)、蔡伦,是东汉时期的宦官。中国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纸张,但是不适合书写,制造成本也很高。蔡伦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上,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6)、爱因斯坦常对人说: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它的效率却是个变数,单独追求学习时间是不明智的,重要的是提高学习效率。爱因斯坦还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总结出一个公式,即A=X+Y+Z。A代表成功,X代表正确的方法,Y代表努力工作,Z代表少说废话。

(7)、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黄铮宣布获得组织奖的幼儿园名单。

(8)、“原来是想学堂跟科举制度并行前进,逐步废掉科举兴办学堂,到后来看人才培养实在太慢了,1905年就索性把科举制废除了。”樊洪业认为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现在人们对其意义还远远不够看重:“通过废科举,整个教育制度改变了,中国人的知识结构就跟着改变了,中国人的脑子里原来都是‘诗云子曰’那一套,一下子变成要学数理化才有出路,毕竟伦理纲常对抗不了洋枪大炮。”

(9)、为了满足孩子们学讲故事、会讲故事的心愿,活动主办方特发起组织“我是小小故事员”招募活动,聘请幼儿讲故事的专业指导教师,对幼儿进行系统扎实的指导与培训。

(10)、1971年夏天,杨振宁回国见到阔别21年的老友邓稼先。见邓稼先一直不肯透露自己的职业,临别时,杨振宁试探性地问:“听说美国人也参与了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制,是这样的吗?”此时,邓稼先在机场为前往上海的杨振宁送行,听到这话后,他笑了笑,不置可否,但还是补充说了句:“你先上飞机,我回头再告诉你。”

(11)、1971年夏天,邓稼先的老朋友杨振宁从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第一个要见的就是他。总理立即将邓稼先召回北京。邓稼先又得以与久别的妻子见了一面。许鹿希吃了一惊,当年那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的汉子,如今头发花白,背也有些驼了,穿着旧灰制服和绿军便鞋,哪里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博士。

(12)、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

(13)、卢嘉锡多年从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研究。专长物理化学,特别是结构化学。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关系等研究,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绩。他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14)、其实,早在1958年8月,邓稼先就奉命着手“两弹一星”的研究,从此便做着连亲人都不知道的隐姓埋名的“神秘”工作。直到1986年6月,各大媒体才披露邓稼先和他的团队,用28年默默无闻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换来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核大国地位。曾经不少人问邓稼先到底拿到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 1986年6月,杨振宁在探视病中的老友时亦提及此事。邓稼先夫妇终如实相告:“10元。准确地说是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杨振宁说什么也不相信,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强调说:“这是真的,不开玩笑!”

(15)、2021年6月18日——2021年6月25日

(16)、邓稼先是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邓稼先是清政府誉为“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书法家与篆刻家邓石如的第六世孙。

(17)、1930年来到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受命,随即被派往上海徐家汇见习地震观测。那里有一个由外国人办的地震观测室,负责人是个意大利人龙相奇。谁知道一开始那个外国佬看不起这个来自广东的傻小子,什么都不教,只是让他熏烟纸(地震记录用的)。不得已,只好自己到附近的图书馆看书,当对地震稍知一二以后,又向外国老师请教。外国佬看这个小子居然会问自己一些问题,大为震惊,于是开始给他讲授一些地震观测知识,并让他进入自己的图书馆。可学了没多久,却又被急调回北京,建立中国人自己第一个地震观测台的事情在等着他。后来他与龙相奇成为好友,1934年他去美国帕萨迪纳地震研究所做访问学者时,龙相奇把他推荐给美国著名地震学家古登堡先生。

(18)、1964年4月,竺可桢于广州看望老友陈寅恪时合影,左起依次为竺可桢、陈寅恪、唐筼(陈夫人)、姜立夫。

(19)、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主持和指导蓝田人遗址、丁村人遗址等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先后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著作和文章,广泛涉猎人类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源流、更新世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以及第四纪地质学等诸多领域。1957年提出距今100-300万年地层中有古老的人类遗骸和文化遗物存在的论断,后为科学发现所证实。首先提出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至少存在两个大系统的理论,对中国远古文化的探讨起了积极作用。著有《猿人脑发展到现代人脑》、《周口店--北京人之家》《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文化遗址》等。

(20)、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申报院士只是想让科研工作得到一种认可”

3、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100字

(1)、卫星之父——孙家栋。他是我国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第一代和第二代北斗系统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2)、火箭发动机专家——任新民,他是液体火箭发动机专家,研制氢氧发动机。他还是我国卫星通信和卫星发射的总设计师。多次主导通信卫星、气象卫星、长征三号火箭发射任务。

(3)、竺可桢一代的留学生归国后,很多人成为了学科奠基人。丁文江、翁文灏开创中国地质学,是现代科学中国本土化的先锋,后来生物学方面也出现很多开创性的学者。继地质学与生物学之后,在竺可桢的领导下,气象科学实现了在中国的本土化和体制化,1930年元旦中研院气象研究所开始发布我国领土领海的气象预报,结束了由外国人垄断中国气象预报的历史。

(4)、有一次,爱因斯坦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梯子爬上去。突然,他陷入深思,从梯子上摔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一瘸一拐地走到桌边,把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的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5)、“全世界正在进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科技经济革命。我们要迎头赶上,不能再落后了!”

(6)、中国核司令——程开甲,在钱三强指导下,他的核试验方案设计成功,他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核试验,包括原子弹、氢弹、导弹结合、地下核试验、竖井试验……。成功解决了原子弹内爆机理关键问题,他建立内耗热力学理论,在核爆炸及效应理论,爆炸测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他是核试验创始人之被誉为中国核司令。

(7)、在这本书中,我被华佗的好学、坚持、刚正不阿的精神所感动!更进一步了解,书中科学家们感人肺腑的事迹;一提起科学家,大家都觉得他们光彩照人,殊不知背后付出的艰辛万苦只有自己才更清楚。“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本书中的道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去探索书里蕴含的道理……

(8)、在邓稼先生命的后一个月里,突然过上了一种使他很不习惯的生活,他身不由己地被记者们的鲜花、相机与话筒包围着。1986年6月24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两弹元勋——稼先》的长篇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与报纸摘要”中也播发了这则新闻。

(9)、赵过,是西汉汉武帝时代的农学家,也是发明家。他曾总结出一种适合旱地耕作的代田法,在关中地区进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他又改进了诸多农器,如三脚耧车,是一种古老的播种机器。他推广了新的耕种方法——耦犁,促进了中国农业的进步。

(10)、28年,常人很难想象邓稼先是怎么过来的。

(11)、人们四下寻找,都失望而归。玛丽小姐受到这样的冷遇,伤心地哭起来。后还是巴斯德的一位好朋友在实验室里找到了他。原来巴斯的正在进行一项实验,朋友问他:“喂,难道你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

(12)、“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

(13)、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考上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14)、这年8月16日,正在上海参加离别晚宴的杨振宁,突然收到有人专程乘民航从北京送来的,邓稼先经请示总理后写的简短信函:“我们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由中国人自行研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15)、“第一代科学家的知识范围也广,博学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樊洪业说:“竺可桢那一代的学人出去学习的时候处处都感到新鲜,什么都愿意看,他和胡适看书都看得广,从专业性书籍到医学、文艺、政论无一不包。而且他们没有陷在学校的课本里,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文化交流活动,跟各国人打交道,广泛地吸取国外的东西。”

(16)、科学家的贡献是属于全人类的。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升回答:“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

(17)、一次,爱迪生一人在静静的实验室里研究改进在纸带上打印符号的电报机。这时,电报机内的一种单调的声音吸引了他。在试图排除这种声音时,爱迪生出乎意料地发现,这是纸带在小轴的压力下发出的声音。在改变小轴的压力时,声调的高度也随之变化。这就使他产生了一个念头:借助运动载体上深度不同的沟道来记录和回收声音。无独有偶,爱迪生在另一次试验电话的时候,发现传话筒里的膜板,随话声而震动。他找了一根针,竖立在膜板上,用手轻轻按着上端,然后对膜板讲话。实验证明,声音愈高,颤动愈快;声音低,颤动就慢。这个发现,更奠定了他发明留声机的决心。几天后,爱迪生就画出了草图,并立即和助手干起来。留声机的主要部件,是一个金属圆筒,圆筒边上刻有螺旋槽纹,把它按在一根长轴上,长轴一头装着曲柄,摇动曲柄,圆筒就会相应地转动。此外,还有两根金属小管,管的一头装有一块中心有钝头针尖的膜板。经过无数次的改造,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爱迪生回忆说:“我大声说完一句话,机器就回放我的声音。我一生从未这样惊奇过。”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要继续改进它,他仅在留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了一百项。他是耳聋之人,能发明这样一个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异了。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时,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心血。实质上,在一个多世纪以来,留声机所掀起的文明和发明巨浪影响是深远的,电唱机、磁带录音机、磁带录像机、激光声像机……相继问世,追溯其源头,不都是来自爱迪生的伟大发明吗?

(18)、粒子物理学家——周光召,在原子弹,氢弹,量子立场等理论领域重大突破。他被公认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

(19)、国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20)、马钧,是曹魏时期的发明家。根据史料记载,他曾经复原了指南车;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发明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把木制原动轮装于木偶下面,叫做“水转百戏图”;改制了诸葛连弩,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做出了贡献。他和张衡并称“木圣”。

4、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00字左右

(1)、王淦昌,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创始人之一。1925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1929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完成了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文。1930年考取官费留学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1931年他在读研期间,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1932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按此思路进行试验发现了中子,获诺贝尔奖)。1932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后去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学术访问。1934年4月回国后,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培养出一批包括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内的优秀青年物理学家。 

(2)、洲际导弹之父——屠守锷。他解决了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关键性问题。他是我国洲际导弹之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航天事业离不开运载火箭,当之无愧的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3)、2021年10月初。颁奖活动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

(4)、孙洁林:戴眼镜和基因、用眼习惯等因素有关,所以小朋友们首先要从小爱护好眼睛,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样就可以减少戴眼镜的可能了。

(5)、小班化指导,每班15人(满10人以上开班)。

(6)、故事是孩子早接触,也是被他们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学讲故事,并大胆地讲述故事,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词汇,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大胆自信、乐观开朗等良好品质。

(7)、1910年第二批“庚款生”于北京合影,立者一排左5为竺可桢,第3排左一为胡适,后数第三排有箭头所指者为赵元任。

(8)、这样一批学人在国学和西学上实现了“1加1大于2”,对于他们的出现原因,散木给出的答案很直接:他们站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科学发展的转折点。

(9)、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10)、本次活动为公益性活动,全程免收一切参赛费用。

(11)、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的科学体系。

(12)、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

(13)、欢迎广大科普爱好者投稿,投稿邮箱:hnkpzx@1com。

(14)、李家治 | 陶诗言 | 刘照光 | 熊  江 | 张致一

(15)、一天,发明家爱迪生把一只灯泡交给他的助手——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毕业生阿普顿,要他算出玻璃灯泡的容积。

(16)、2021年6月10日~2021年8月28日24:00

(17)、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60名。

(18)、本视频通过讲述龚祖同先生在爱国、爱d、创新、奉献等方面的光辉事迹,讴歌了老科学家精神。

(19)、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d当局。国民d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20)、“他是早一代受过严格科学训练,进而以科学的眼光来生活、来看世界、看社会的中国人。”这是王作跃对竺可桢的评价,对于竺可桢代表的第一代科学家,他认为他们是具有很扎实的国学基础,又接受了严格的现代科学训练的一批人。“之前的人可能国学基础很好,但是没有严格的科学训练,后来的人现代科学训练很好,但说实话国学基础已经很难跟这批人比了。”

5、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00字钱学森

(1)、许鹿希与邓稼先结婚的头几年,一家人住在中关村的科学院宿舍。许鹿希每天乘坐的30路公共汽车乘客稀少,离家近的车站也有两站路之遥。每到晚上,邓稼先总是骑着自行车到车站接她。路边稻花清香青蛙欢唱,萤火虫闪闪烁烁,就在这如诗的恬淡中,他们相偎相依,感受着家的温馨与青春的甜蜜……

(2)、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

(3)、航天之父——钱学森,主导火箭、导弹、航天器研制。他是一个战略科学家,在回国前就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导弹专家,他提出了中国火箭导弹技术发展的整体方案,除了导弹方面,他在“两弹结合”,航天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他被誉为“导弹之父”“火箭之父”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航天技术发展领军人物。

(4)、作为幼儿讲述“百年百名中国科学家故事”活动的延续,中国福利会出版社将合集出版“百年百名中国科学家故事”绘本。该合集中的每则故事均将配有幼儿的原声讲述。

(5)、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的科学体系。

(6)、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7)、郭沫若,历史学家、考古学家。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学。1915年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1919年,组织抵日爱国社团夏社。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d。1931年完成《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文字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归国参加抗战,在上海主办《救亡日报》。1938年4月,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1942年至1944年,完成《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甲申三百年祭》等历史剧。

(8)、这在竺可桢的身上表现明显。竺可桢就曾在浙大开学仪式上告诫学生:这绝不是我们有较高的智识,就没有卫国的义务。只说明我们要本其所学,准备更大的更多的卫国的义务。

(9)、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10)、“评价人如何,离不开背后时代。所谓时势造英雄,那样一个时代造就了他们这样一批英雄,这些英雄们各自在不同领域甚至在整个国家建设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樊洪业说,20世纪之前,中国已出现了零星的科学家,有归国的华侨,有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生,如詹天佑、严复等,但是囿于时代,这些科学家往往学非所用,甚至回来还要重考科举,否则在社会上就没有地位。

(11)、贾兰坡,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家。1929年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坚持刻苦自学。1931年他报考中国地质调查所,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为练习生,分配到该所“新生代研究室”工作。上班后,贾兰坡就被派往北京周口店参与发掘"北京人"工作。曾任中国地质调查所调查员、技士(副研究员)。1935年起接替裴文中主持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发掘工作。1936年11月,贾兰坡在11天之内连续发现了三个"北京人"头盖骨,轰动国内外。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德国古人类学家魏敦瑞得知这一消息后,在新闻记者招待会上说:"对于这次伟大之收获,不能不归功于贾兰坡。"随后,他根据发现的大量石器、脊椎动物化石和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对北京文化的性质和及北京人的生活环境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