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诗文书法作品【文案125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21 02:24:09

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

1、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20

(1)、2013 “浙江省第六届青年书法选拔赛,金奖

(2)、有“韵味”、“韵致”,这是一个很高的审美标准。但究竟什么是“韵”,很难下定义。因为“韵”本身似乎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五代的荆浩在《笔法记》里云:“韵者隐迹之形,备遗不俗”,就是说“韵”的表现很隐晦,隐隐约约而不露痕迹,是暗示的而非和盘托出的。

(3)、润墨润墨指润泽的墨色从点画中微微漫润渗化开来,古人形容这种富于韵味的墨法为“润含春雨”。由于墨之滋润,故润墨行笔需快捷灵动,不可凝滞,于墨色渗润中使点画有丰腴圆满的韵致。明代书家王铎喜用润墨并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涨墨法”。润墨适宜于表现外柔内刚、劲秀峻爽的意境。

(4)、一 苏轼的书法苏轼说过“我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苏轼确实很懂书法,但也确实在书法上没下多少功夫,书法在苏轼纯粹是余事。书法有道与技两个层面,技术层面规律性很强,有迹可循,可以效法学习;书法之道,比较抽象,涉及的比较广博。

(5)、以及参展省级展览三十余次,作品曾发表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

(6)、南唐后主李煜,如果不做皇帝,以他在文化界的建树,一生应该是辉煌的,艺术成就更是了得。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其书法陶谷称赞是“金错刀”“撮襟书”;对其画,宋代郭若虚也大加赞许。除此之外,李煜对收藏也甚为精通。后主好收藏前代法书名画,把秘府珍藏的书法作品让臣下徐铉刻帖四卷,名《昇元帖》,惜无传拓。

(7)、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8)、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人,赐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他是由隋人唐的书法大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家”。其书法遒丽和雅,格调极高。

(9)、对仗指的是一联诗中,在上下句相同位置上的字要属于同一类,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东”和“西”,“圃”和“园”,“青梅”和“绿草”,“发”和“开”,各自相对。

(10)、《金刚经》为柳公权早期作品,字不大但用笔灵巧劲健,虽近颜法,但明显地摒弃了“蚕头雁尾”的用笔,而多融入魏晋及初唐楷意,并掺之以北碑的骨力,所以表面看上去感觉平常,有剑拔弩张之势,但仔细观察则富于变化,方劲中有清灵通秀之气,节奏明快,极富动感,整体法度森严而富庙堂气象。

(11)、书画作品讲究诗书画印,也就是书法画作,好是写自已的诗,题自已的词,印章是自刻的,这样的作品才堪称,将来也更具价值。

(12)、《古代书法字帖_48_圭峰禅师碑》《古代书法字帖_05_兰亭叙五种》《古代书法字帖_29_乙瑛碑》《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07_礼器碑》《古代书法字帖_08_曹全碑》《古代书法字帖_03_集字圣教序(朱卧庵本)》《古代书法字帖_13_孟法师碑》《古代书法字帖_02_雁塔圣教序》《古代书法字帖_15_白氏诗巻》《古代书法字帖_34_伯远帖》《古代书法字帖_22_祭侄稿》《古代书法字帖_11_空海风信帖》《古代书法字帖_44_王洪范碑》《古代书法字帖_38_化度寺碑(诒晋斎本)》《古代书法字帖_49_石鼓文(中权本)》《古代书法字帖_01_书谱》《古代书法字帖_18_兴福寺断碑》《古代书法字帖_19_多宝塔碑》《古代书法字帖_40_九成宫醴泉铭(李鸿裔本)》《古代书法字帖_31_兰亭叙(虞世南临)》《古代书法字帖_28_高贞碑》《古代书法字帖_12_孔子庙堂碑》《古代书法字帖_04_皇甫诞碑》《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古代书法字帖_47_李广业碑》《古代书法字帖_20_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古代书法字帖_16_关中本千字文》《古代书法字帖_36_兰亭叙(冯承素模)》《古代书法字帖_09_争座位稿》《古代书法字帖_39_集字圣教序(刘铁云本)》《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10_草书千字文》《古代书法字帖_26_魏晋唐小楷集》《古代书法字帖_46_李玄静碑》《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42_柳州罗池庙碑》《古代书法字帖_45_段行琛碑》《古代书法字帖_17_张猛龙碑(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06_十七帖(上野本)》《古代书法字帖_43_善才寺碑(大图)》《古代书法字帖_37_石鼓文(先锋本)》《古代书法字帖_41_孔颖达碑》《古代书法字帖_24_王羲之尺牍集》《古代书法字帖_23_泰山刻石》《古代书法字帖_14_石鼓文(后劲本)》《古代书法字帖_32_兰亭叙(褚遂良临)》《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古代书法字帖_33_中秋帖》《古代书法字帖_35_平复帖(小图)》

(13)、古体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四言诗,远在《诗经》时代就已被人们采用了。但至唐代却逐渐衰微,写它的人很少了。所以古体诗仍以五言、七言为代表。

(14)、要产生用墨的变化,亦要讲究蘸墨之法。一般蘸墨不得深浸,深浸不但笔弱无力,而且墨色不易灵活变化。故蘸墨当如蜻蜓点水,一粘即起,以毫濡透,润而补渍为度。清蒋骥《续书法论》中说:“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之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溢而笔凝。”

(15)、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其小楷主要取法钟繇,而在完善楷书、丰富笔法、美化字形等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其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孝女曹娥碑》等。

(16)、苏轼的书法后世学习的人比较少,就是因为技的层面的东西少,道的层面的东西多。简单来说,苏轼是以学问道德来涵养书法的,他的书法是自然书写的成分比较多,单说书法技艺,他的水平应该在黄庭坚、米芾之下。如果四大家选一个来学,我选黄庭坚。

(17)、《寒食帖》是北宋苏轼于公元1082年所撰写的行书书法作品,是苏轼的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此帖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气势奔放,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18)、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初学二王,又远承魏、晋、六朝隶书、楷书的特点,用笔险劲,法度严谨,独树一格,被誉为欧体。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楷书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境地,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欧阳询为楷书早的代表。

(19)、明代书家擅长小楷者不知凡几,负盛名的莫过于宋克所书《七姬志》,其小楷能上窥晋唐,书风古雅,变化随意,一扫平板之气,启明朝小楷之先河。

(20)、书家写古诗居多,写词者很少,原因就是词的句式字数是不等的,对于词牌不太了解的观看者来说,很难分清每一句的界线,只能单纯观赏书法的艺术性,再加上书法作品中一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故而词的含义也就忽略了。在画作中,有一些题写词的,尤其是山水画,因为它的画面是起伏不定的,留白处也是长短不一的,所以比较适合题写词句。

2、中国经典诗文书法作品

(1)、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瞎写,这种瞎写一方面是作者乱七八杂的写,以至于本人自己也不认识的那种,另一种就是刻意的增强了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墨色的变化,线条的极度的变形等等,这些都会让大家有看不懂的感觉。

(2)、再说王冬龄,现在虽被大众批为”丑书“的始作蛹者,但从提供的照片看,无论是其背景的草书,还是正在挥笔书写的作品,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看,无论点划,还是结体,无论是笔法,还是精神气韵,(仅以本题图片而论)公允地说,是专业的,是从传统中写出来的,换言之,王冬龄的草书是有古代名家血脉和基因的。

(3)、淡墨淡墨作书给人淡雅古逸之韵,空灵清远之感,但淡墨不宜太淡,不然掌握不好易伤神采,一般宜用于草、行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正书。明代董其昌擅长用淡墨,可谓“淡墨高手”。其自言:“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董其昌书法用笔虚、章法疏、用墨淡,造成了一种淡雅虚静的高远意境,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使用淡墨有三种方法: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当想要表现清和静雅的意境时,不妨以淡墨法一试,或许别有一番情趣。

(4)、《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写成,纸本墨迹。纵23厘米,横8厘米,4行,28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5)、此次展览将展出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学生创作的70余件书法作品。作品题材内容均出自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经典诗文。欢迎广大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展览期间,还将同时开展为期两天的书法公益讲座,内容涵盖书法创作、篆刻创作以及全形拓等相关知识。

(6)、本次活动以“筑梦向未来”为主题,通过开展中华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活动,旨在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载体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特别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内涵,自觉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7)、《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行书作品,《伯远帖》的主要内容是写给亲友伯远的信件,是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目前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8)、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9)、浓墨古人有“用墨皆取黑,尤浓黑似漆”之说,这即是不但要黑而且要黑中透亮。用浓墨创作给人以笔沉墨酣富于力度之感,篆、隶、正、行书之创作皆宜使用。宋代苏东坡作书善用浓墨,东坡居士谓用墨“须湛湛如小儿目睛乃佳”,观其书迹笔墨沉酣丰腴、神凝韵厚、力透纸背。使用浓墨时,注意应以墨不凝滞笔毫为度,用笔必须沉劲于纸内而不能浮于纸面。

(10)、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善书又与其父一脉相承,并称“二王”,有小楷作品《洛神赋十三行》传世。

(11)、《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

(12)、书法是中国人民智慧创造的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方方正正的汉字,承载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一幅幅书法作品诠释着“写四四方方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信念与决心。

(13)、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极大。虽然在思想内容上得不到历代主流意识的推荐,但从艺术和诗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的诗。此诗在喜欢喝酒的广大群众中影响是不同凡响的。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见称,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其小楷用笔险劲沉着,结体欹侧,章法变化,在苍劲老辣中又写出古朴来.不愧为大手笔。

(16)、《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作者是苏轼,全文17行,共129字,是是苏轼被贬黄州所写,在后世也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17)、2013 “吴昌硕奖”第四届浙江省篆刻大展,三等奖

(18)、「承德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系宣传部 」

(19)、宋徽宗赵佶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也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其在位期间对艺术的贡献大于对于朝政的贡献。宋徽宗将画家的地位提升到在中国历史上的高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催生了像米芾、张择端等等一代大师。二十多岁的宋徽宗将前人的经验融会贯通,独创闻名于世的“瘦金体”,“笔法追劲,意度天成,非可以陈迹求也。”他是伟大的艺术家。

(20)、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3、中华文化经典诗文书法作品

(1)、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2)、刘伯和,男,1956年7月生于湖南省邵东县。

(3)、《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作品,有八首各体诗组成,内容多为游记或送行之诗,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

(4)、倪元璐(1593—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能诗文,工书画。擅长行草,小楷亦精,其书理法俱备,形质相偕,有“三奇”“三足”之称,即笔奇、字奇、格奇,韵足、势足、意足。其小楷传世作品较为罕见,《家书》为其代表,用笔厚重质朴,直窥晋唐,功力之深.非同一般。

(5)、金农(1687一1763),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浙江仁和人。博学多才,善诗词,精鉴赏,喜收藏,工书画,用笔方扁,号为“漆书”。金农从篆书中取其神,变其形,又从金石文字中广泛吸收,形成了带有篆书气质和金石昧的隶书。其楷书又从隶书中来,以重为巧,以拙为妍,醇古方整。

(6)、三 苏轼的诗词苏轼的诗词是苏轼留给后世重的礼物。诗词记录了苏轼的人生,有着苏轼的思想情感,有着苏轼的精神人格,当然也有很多可以效法的诗词写作方法。

(7)、我们尊重原创。《国际艺术大观》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8)、由此可见,只有“虚”、“空”、“空灵”、“清远”方出现神韵,在“有余意”、“不足”、“平夷”中才能产生神韵。所以,“韵”是一种艺术审美标准,是经过“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而取得的艺术效果,它空灵得如镜中之相、水中之花,虚幻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人们必须从“象外”、“环中”的空灵处去领悟“味外之味”、“象外之旨”,从“不足”、“余意”中去领悟“韵外之致”。一句话,“韵”是通过“虚”表现的。

(9)、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10)、《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纸本,纵5cm,横6cm,为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是欧阳询现存的四件墨迹之一。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仲尼梦奠帖》行书,九行,行九字,共七十八字。元朝人郭天锡跋:“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永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厉,森森焉如府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1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之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哀愁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得好的一首词,此说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12)、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用笔的技巧。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轻则墨淡,重则墨浓,徐则渗而润,疾则燥而枯。反过来,墨法亦影响笔法,如笔墨饱运笔宜快,笔墨少运笔宜缓,节奏的变化通过墨色表现出来,生机跃然纸上。墨色的变化须一任自然,切忌写一字蘸一次墨,否则不能产生墨韵变化。通幅作品要注意到上下、左右的关系,通过对比,表现出墨色的自然变化。

(13)、《道服赞》用笔劲健而清整,笔触坚实,绝无浮掠懈怠处。此帖在清劲中有法度,但少肉,结字方正端谨,风骨峭拔,得王羲之《乐毅论》的笔意,这正是范氏书作的特点,时人称其“文醇笔劲,既美且箴”。

(14)、地点: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一楼展览大厅(平湖市乐园路80—136号)

(15)、从文学风貌论,七古的典型风格是端正浑厚、庄重典雅,歌行的典型风格则是宛转流动、纵横多姿。《文章辨体序说》认为“七言古诗贵乎句语浑雄,格调苍古”,又说“放情长言曰歌”、“体如行书曰行”,二者风调互异。《诗薮》论七古亦云:“古诗窘于格调,近体束于声律,惟歌行大小短长,错综阖辟,素无定体,故极能发人才思。李、杜之才,不尽于古诗而尽于歌行。”则在七古、七律之外,因其风格的差异视七言歌行别为一体。《昭昧詹言》说“七言古之妙,朴、拙、琐、曲、硬、淡,缺一不可。总归于一字曰老”,又说“凡歌行,要曼不要警”。“曼”即情辞摇曳、流动不居;“警”即义理端庄、文辞老练。这些评论,都揭示了七言古诗与歌行在美感风格方面的不同。尽管在具体的诗歌创作中,以七古的笔法写歌行、以歌行的笔法写七古,一度成为时尚,然而在总体上仍不难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举例来说,杜甫《寄韩谏议注》、卢仝《月蚀诗》、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李商隐《韩碑》等,只能是七言古诗;而王维《桃源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居易《长恨歌》、韦庄《秦妇吟》只能是七言歌行。

(1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7)、古诗: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18)、《祭侄季明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季明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19)、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做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0)、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中华经典诗文书法作品欣赏

(1)、   一横一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博大胸襟;

(2)、我的想法是可以去抄一些古人的书法理论,以固自己之学识。如果您时间很充足的话可以去抄許慎的说文解字,因为小学才是真正的国学和家风。

(3)、2016 篆刻创作项目《“一带一路”的历史风雅》获得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立项资助

(4)、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兰亭集序》是出名的作品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存版本为唐代书法家冯承素之手,传说真迹是唐太宗李世明逝世后作为陪葬品下葬。

(5)、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6)、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7)、唐太宗李世民喜爱收藏书画,尤其喜爱收藏王羲之的诗书字画,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他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竟然忽视帝王之尊,以“特工卧底”的方式骗得,生前爱不释手,死后将其随葬,连宠爱的杨贵妃都没能有这等待遇。

(8)、在中国古代,小楷是文人士大夫科举从政、治学为文的基本手段,也是一种为常用和实用的字体,因此,历代书家多能写小楷,尤善小楷的大家也不少。小楷就像百花丛中争妍斗艳的小花,又似天幕之中闪闪烁烁的繁星,点缀着中国书法的长河。今之来看,小楷的格调古、雅、幽、静……,虽然各有侧重,但品之均可获得一番韵味,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语的审美愉悦。

(9)、此词书法以行写楷,用笔极精,不仅笔圆锋中,而且笔致灵动,故笔画道劲,意态活泼,但绝不似唐楷的规矩端严,可谓宋代小楷之绝。

(10)、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11)、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祖居太原,后迁襄阳,定居润州。宣和年间,迁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好收藏,书得王献之笔意,书迹传世甚多。

(12)、浓墨、淡墨、枯墨、润墨的运用,实际上与书者对自己所书字体,使用的宣纸的质地和毛笔的软硬有很大关系。宋姜夔《续书谱·用墨》云:“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熟宣纸性较硬,作书宜用软毫笔,墨可稍浓一些,水可稍干一些,这样运行使转,自然笔墨得所。除此之外,墨法的灵活运用还受个人的爱好和习惯而定,清人刘墉喜用浓墨,而王文治却善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用墨能将浓淡枯润的变化地统一起来,做到“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孙过庭《书谱》)便是用墨高手。

(13)、图中书法字帖边角上有个有红色印章,回答中的这些所有古代名字的这些字帖合集、、在哪里获得我就不多说了,你应该明白了吧

(14)、《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15)、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16)、   “书写诗词,传承经典”中华经典诗词硬笔书法比赛,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比赛了解诗词,喜欢诗词,用书写传承经典文化,在中国灿烂文化的熏陶下,享诗词之美,感古人智慧,沐浴书香,快乐成长。

(17)、毛主席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沁园春·雪》让我们领略了一种绝美,这是真正的指点江山,这是真正的激扬文字,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诗中,只能梦寻偶得,绝非刻意雕琢;这是千古绝唱,源于灵感喷发,可遇而不可求。试问中华诗词的巅峰在哪里?李白的《将进酒》可比作昆仑,苏轼的《水调歌头》可喻为太行,而《沁园春·雪》就是当之无愧的珠穆朗玛!

(18)、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钢笔字的起始年级,钢笔与铅笔不同,学生想把字写工整美观、不出错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次活动在各班级语文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全员参与。比赛内容以学生熟悉的《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为内容,采取现场钢笔书写古诗的形式,评比出优秀作品。

(19)、所谓“有余味”和“不足”,就是要避免处处用力,要有不着力处。如处处用力则伤于刻露。法国艺术家圣•佩韦曾说:“感染不等于劲头,某些作家臂力大于才力,有的只是一股劲,劲也并非完全不值得赞美,但他必须是隐蔽的,而非裸露的……美好的作品并不使你狂醉,而是让你迷恋。”用笔要“欲断还连”,其中有若不经意处,自有一番蕴蓄,耐人悬想回味。笔有未尽而意愈远愈深,则韵味自生。那种一味求工,线条过于凝重,使人感到刻露有过而内蕴不足,则乏韵味。

(20)、崔乐水(301)、陈家仪(301)、邢子晴(303)、秦睿豪(303)、戴子辰(303)、曹伊诺(303)、范子文(303)、妍(304)、朱子汐(304)、陈绪航(304)、汪筱沫(304)、王梓轩(305)、汪家欢(305)、张雨晨(306)、顾嘉诚(306)、陈雨桐(306)、张天逸(307)、李念(307)、毕良源(307)、尹辰熙(307)

5、中华经典诗文硬笔书法作品

(1)、神、气、韵三者经常联系在一起用。三者虽有共同的地方,却又不相同。既要计白当黑,又要知白守黑,这就是中国书法创作虚实结合而产生神韵的辩证法。

(2)、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3)、文徵明(1470—1559),名璧,字文明,号衡山居土,明代著名书画家。在书法方面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文徵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其小楷笔颖清丽,节奏冲和,结体矫健,与其画风谐和。相传他80岁仍写蝇头小楷,后世称其小楷“有明第一”,传世小楷作品很多,有《离骚经》《老子列传》《前后赤壁赋》《出师表》《草唐十志》《千字文》等。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总结诗词文章是苏轼的主业,书画是业余爱好,苏轼对此投入的时间精力都比较少,自然有营养的还是他的诗词,当然我喜欢的就是苏轼的诗文了。

(6)、   在舒缓的音乐中,一张洁白的稿纸,一支灵巧的笔,一颗沉静的心,书写一首首古诗。在书写中修身养性,受到经典古诗文的熏陶。

(7)、后,感谢邀请回答,如果感觉回答的有用的话,还望能给我的回答点个赞,我也会继续努力。有其他的问题也欢迎大家多在悟空问答上提问,让我们共同维护好这个交流的平台。谢谢。

(8)、傅山(1607一1684),明末学者、诗人、书画家,书法广涉诸家和各体,擅行、草书,特色也鲜明,尤其所创“连绵草”,更富新意。傅山的行、楷书,则多体现笔锋凝重、点画披离、结体欹侧、章法错落,以及拙中藏巧、动中寓静、刚中含柔等特色。《小楷千字文》系49岁所书,直追钟、王,朴实古拙。

(9)、100字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3    100字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4    100字古诗词书法作品图片5

(10)、此作为他的小楷代表作,气息高古,格调雅致,是其融会晋唐各家楷书之后摆脱唐法,趋向魏晋高古风韵的表现。

(11)、《中秋帖》,又名《十二月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秋帖》是著名的古代书法作品,曾被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誉为“三希”之意即稀世珍宝。

(12)、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博通文史,精于书法。褚遂良的书法初宗“二王”,后受欧阳询、虞世南的影响,博采众家所长融为一体,遂自成家。书法方圆兼备,楷书结体略方,在“二王”书法秀逸道劲的基础上,将欧书的峭拔、虞书的媚丽合二为形成多力丰筋、瘦硬通神的独特书风。

(13)、《破邪论序》为虞世南小楷代表之作。用笔丰润圆融,方圆兼备,柔中有刚,以韵取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碑在章法上形成了行距宽于字距的布局体系,给人以心旷神怡的艺术享受。这种章法特点到了五代杨凝式、宋代林逋那里越发夸张,一股萧散之气扑面而来,旷淡之情改变了有唐以来楷书章法森严茂密的气氛。

(14)、中国的书、画、诗歌等艺术的追求目标,发展到唐代以后,逐渐从理论的探讨,到自觉的韵味的追求,使艺术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就书法而言,早在晋代就有“尚韵”之说,六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他提出品评人物画六条标准,称为“六法”,首先标出“一气韵生动是也。”将气韵视为六法之首。五代荆浩的《笔法论》中,又将“六法”分析整理成“六要”,在气韵中单独突出了“韵”,把书画艺术讲求“韵味”、“余味”和“象外”等审美追求突出了出来。

(15)、刘墉(1719—1804),清代书法家,字崇如,号石庵。在乾隆之际享誉书坛,当时人们称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刘墉为“四大家”,而以刘墉成就高。刘墉的书法,初看圆润软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络分明,内含刚劲。又精于小楷,其蝇头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气象。后世人们称许他的小楷不仅有钟繇、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风致。

(16)、为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墨宝。写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以行书写成。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蜀素帖》纵长8厘米,横长2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卷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也是织出来的,可见是书写用的。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十大行书之一。

(17)、平、仄是汉语声调的两大类。在近代诗和词、曲中,用字的平仄有相当严格的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平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比如:

(18)、钟绍京(659—746),唐虔州赣(今江西赣州)人,字可大,与钟繇并称“大钟”“小钟”。书学二王、褚、薛稷。传世书迹有《灵飞经》等。

(19)、2013 “百年西泠•金石华章”西泠印社大型国际篆刻选拔活动暨天竺山杭州总决赛通过考试加入西泠印社

(20)、《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代表作,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全文共32行,234字,也是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1)、其实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就像是听一首优美的曲子或者外文歌曲一样,首先是被优美的表达而吸引,其次才使得欣赏着慢慢的去体会其中的韵味,这是一个欣赏的正常的过程,真正的审美就是雅俗共赏,不要太低端,但也不要太高冷,这才是好的艺术

(2)、书法用墨主要有浓、淡、枯、润四法为主要墨法。

(3)、此小楷《孝经》用笔简洁,结字宽博,气势舒缓,于凝重中见姿媚。

(4)、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5)、黄道周(1585—1646),字玄度,更字幼平,福建漳浦人,人称石斋先生。学贯古今.精天文历数,著述更富,以文章风节高天下。黄道周的书法以小楷和行草名世,小楷书独具一格,笔法简洁明快,于清劲中见腴。王文治评其“楷格道媚,直逼钟王”。代表作品有《孝经》《后死吟》《诗翰册》《曹远思推府文治论册》等。

(6)、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7)、王献之的《洛神赋》将楷书艺术推向一个新高峰,被后世尊称为“天下小楷第一”“小楷极则”,标志着楷书艺术的完全成熟。从温润细腻、峻拔流美的气格来看,《洛神赋》颇得其父心法要诀,但又灵性颖出,创变有成,更讲求作品的遒丽、峻逸、疏朗之美,已经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8)、《快雪时晴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全文共4行28字,主要内容是表达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的心情向亲友问好。而《快雪时晴帖》也被誉为“二十八骊珠”,与《中秋帖》、《伯远帖》合称为“三希”。

(9)、2015 书学之路—2015中国高等书法教育教学成果展,优秀奖(高奖)

(10)、   瞧,孩子们端正坐姿,正静心书写。横竖撇捺、起笔收笔,将平时所学的本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张张纸上呈现出一个个字迹工整、优美流畅的字迹,每个班内都充斥着浓郁的墨香味儿。

(11)、此帖章法纵紧横疏,气势开阔,每行字的大小、轻重、正欹、宽窄,错落有致,极尽自然之趣,体现出一种雄浑厚朴、沉着高古的艺术风格。

(12)、张即之(1186一1263),字温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爱国词人张孝祥之侄。官至司农寺丞。其书法在南宋末饮誉天下,连当时北方的金人都不惜重金来求购。其书学欧阳询、褚遂良,晚师米芾,遂自成名家,善写大字,作匾额如作小楷。其行、楷则清劲绝人。张即之的楷书作品用笔清劲,结构精严,通篇雅而劲、谨而厚,极具匠心。

(13)、蔡襄(1012—1067),字君谟,宋代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后世称为宋朝四大书法家。蔡襄书法艺术较全面,行、草、楷都很有造诣,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尤以小楷为上乘。苏轼说:“君谟小字,愈小俞妙”,朱熹称他的小字为宋朝第一。

(1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唐太宗李世民:大爱收藏书画 生死不离《兰亭集序》

(16)、题主好,苏轼可谓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诗、词、歌、赋、书、画、美食、佛法等样样精通。先比较一下他的书法,绘画,诗词,我再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8)、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19)、梁雨欣(301)、常梓馨(301)、孔梓煊(302)、陈子涵(302)、祝梓晗(302)、蒯子錡(303)、李雨晨(303)、秦羽墨(303)、姚芯蕊(304)、戴书瑶(305)

(20)、南唐后主李煜:开创金错刀与撮襟书 好藏前代书画

(1)、   比赛分为班级初选和年级评选两个阶段,各班先在班级进行初赛,决出10名优秀学生参加年级评选。比赛结束后,三名评委老师们认真阅卷,就参赛作品严格细致地打分,评出了三等奖,并为获奖学生颁发了奖状证书。一张张获奖证书无不激励着孩子们今后更加认真书写的决心。

(2)、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3)、《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于咫尺,使咫尺有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感融化得天衣无缝。

(4)、2016“吴昌硕奖”第五届浙江省篆刻大展,高奖“吴昌硕奖”(高奖)

(5)、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是晚明影响大、为杰出的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其书风飘逸空灵,风华自足。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