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益的近代名人事例
1、与读书有关的名人读书事例
(1)、的家里有很多藏书,这为幼年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严复出生在中医世家,其父亲严振先是位医术和医德兼备的中医,有“严半仙”的美名。严振先为穷人治病,从不计较报酬,对无力买药的病人,也常常免收药费。1866年,福州爆发霍乱,许多家庭都迁到外地避难,严家却顾不上那么多。眼见送到诊所的病人越来越多,他的妻子陈氏本想劝劝丈夫,但想到丈夫常说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现在是救千百人的性命,后她选择了默默支持帮助丈夫。就在这场瘟疫中,严复的父亲为了救人染病去世。从此,严家家道中落,母亲十指作耕,靠为人洗衣服、做女红供严复读书。父亲乐善好施、仁心仁术的医德,母亲勤劳慈善的人品,为严复埋下了“总来辛苦为黎元”的种子。
(3)、他说:“身勤则强,家勤则兴,国勤则治,军勤则胜。”又说:“勤则兴,懒则败。”“千古之圣贤豪杰……不外一勤字。”还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惰字毁。”
(4)、以上实例足以说明“开卷有益”。但是我们必须有选择的读书,否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5)、1946年7月生于山东烟台牟平。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编审职称,曾任天津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天津文学》杂志社长、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发表小说、散文、纪实文学作品数百万字,出版过长篇纪实文学《大寨》、《走向海外承包商》、《青春无悔》,长篇小说《无眠时代》、《影佛》(合著)等著作。
(6)、1912年(民国元年),朱克诚被公推为太湖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
(7)、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8)、 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我们不仅更需要敢于改革、敢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也是必不可少的。”
(9)、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开卷就获益甚多。他先后在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历史和哲学,因而在以后的革命活动中能有两个空前的伟大发现。他写(资本论)就读了自藏书1000余册,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的书。
(10)、曾国藩重视家教,以他自己广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和超人的智慧对其子女们进行谆谆教诲。现代很多人都忽视或是忽略了家庭教育,总认为学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场所,其实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作用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迅速成才。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中首当其冲的还是家庭教育,因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家庭。纵观人类进化文明史,始终没变的是:父母是儿女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终身的学堂。家庭教育对人一生影响至关重要。
(11)、■ 薇电台特辑:梦薇《繁花—写在美文美声500期》朗诵林平
(12)、在不懈的努力下,1869年,爱迪生的第一个发明——自动数票机问世了,他欣喜的把机器抱到了国会,遭到的却是无情的拒绝,资本主义制度下,选票上玩花招是必然的,他们不需要清醒的机器。
(13)、一个个名人,激励着我奋发向前,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为人要诚实,待人要真诚,处事要稳重,碰到困难要敢于面对……
(14)、幼时,因父母都是高中教师,事务繁忙,而为了抑制我内心的孤独与不满,他们便购置许多书来,以此抚慰我的心灵,滋养我的身心。那时爱看故事,奇妙有趣的情节与色彩缤纷的插画将我带进了一个个绮丽的场景中,文字赋予我魔法,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上演着北欧的奇幻童话。也就在这时,与书便结下了不可言说的缘,阅读的种子也在心中发芽。
(15)、书,带我跨过历史的长河,漫步于巍巍宫廷,驰骋于无边沙场;去倾听有识之士于风云中的呐喊,去品味文人雅士居山林间的悠闲。
(16)、在那些熟悉的知识链条中的一环,则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发现。对于那些相关专业的书籍,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不妨拿来读一读,暂弄不懂也没关系,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也许正产生于半通之中。采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大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17)、 可能也有些人会说,那些名人不过只是历史上少有的例子。我们普通人读书又有什么用呢?
(18)、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读书刻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9)、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20)、在邻居还没起来磨豆腐的时候,他已经点着油灯在学习了。在炎热的夏天别人都出去乘凉,他却躲在屋子里喂蚊子,只因对数学太痴迷。在寒冷的冬天,他把砚台放在脚边,一边磨墨一边做练习。每到了逢年过节,他都不去走访亲戚,只会在家里埋头看书。
2、有关名人读书事例
(1)、我热爱阅读,在阅读中,我逐渐地养成了基本的价值观念,有了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渴望拥有高尚的品质和节操。当我回过头去时,才发现;是阅读抚平了我内心的迷惘,是阅读驱散了我思想上的恐惧……
(2)、(感悟)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习,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3)、唐绍仪以独特的外交谈判风格,率领随员与侵略国代表组成的都统衙门多次交涉,以理相争,正气凛然,终于1902年迫使八国联军退出他们侵占的天津城区。唐绍仪陪同袁世凯以中国政府主要官员的身份参加了归还仪式。尔后,唐绍仪又与英国人会商,接收了秦皇岛口岸管理权,还与洋人就开展租界兴建天津电灯、电车与津镇铁路等事项进行多方谈判,均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唐绍仪的优异表现在清廷朝野产生不小的震动,也得到了上下同僚的刮目相看。1903年至1904年间,唐绍仪还做过北洋大学第三任校长,为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贡献。
(4)、但是,爱迪生后还是成功了,只不过这份荣誉是来之不易。他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曾试了1600多种金属,都失败了,可他毫不气馁,后终于取得了成功。其实,不只是发明电灯,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侵透了他和助手们的心血,每一次成功都是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得来的。
(5)、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6)、孔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一生勤奋,韦编三绝、孔子学琴的故事都是好的例子,巴赫扎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创作研究,为了作品的作品的质量,他要修改几十次才拿去发表梵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执着于理想,顶着阿尔毒辣的阳光,他画出了美的色彩;爱迪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勇于探索,经历了成千上百次的失败后,他终于成为了“发明大王”。
(7)、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就班级管理等做了具体说明,譬如,学员毕业后教授的单级小学,班级学生坐位如何排列。排列分为两种:按年级纵列法、横列法。纵列法长处较多,学堂鼓励按照年级按纵列法编排座位。
(8)、世界,我开始生出对旧中国的不满和愤懑,对人民的麻木不仁的叹惋,对政府当权者无能腐败的控诉……
(9)、1898(清光绪24年)年是农历戊戌年,这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皇帝进行的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903年(清光绪29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拟订学堂章程。1904年(清光绪30年)1月公布《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是旧历癸卯年,所以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新学制(按这个新学制办的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洋学堂)。1905年9月光绪皇帝下诏停止科举考试。结束了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吏制度。
(10)、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杨振宁教授认为:既然知识是互相渗透和扩展的,掌握知识的方法也应该与此相适应。当我们专心学习一门课程或潜心钻研一个课题时,如果有意识地把智慧的触角伸向邻近的知识领域,必然别有一番意境。
(11)、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调节,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不动,但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12)、我也学钢琴,当我看到贝多芬重拾信心,创造出许多著作时,我惊讶极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了听觉,无疑就像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一样——音乐生涯就此了断。而贝多芬却没有因此止步,相反,他成功地战胜了命运,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
(13)、读书使人进步。三国时的吕蒙能证明这一点。吕蒙从小就没机会读书,后来身经百战,升为郎中。有一回吴王孙权对他说:“你现在都掌权管事了,要好好学习,求得进步啊。”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努力学习,进步好快。以至于与鲁肃见面时,鲁肃感慨的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以不是当年在吴下的吕蒙了。”
(14)、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15)、在辍学期间,他一边在父亲的杂货铺里帮忙打理,一边在空余时间学习数学,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可见他对数学的痴迷。白天,他在店里帮助父亲招呼客人,顾客来了便招待一下。顾客走了,他再次埋头苦读或做练习。有时候实在是太专注,客人来了他也不知道。日子一长,父亲便很生气,于是把他的练习或草稿撕烂扔到大街上或是扔进火炉烧掉。每当这个时候,华罗庚就拼命护着自己的宝贝,不让父亲抢走。
(16)、主持人鲍扬先发言:“先请正方发言。”徐舒笑大声背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几句古人对于开卷有益的名言。我方的卢畅也用几句近代名人坏书无益的句子把他压了回去。可徐舒笑毕竟口才好,再加上卢畅容易紧张,面对徐舒笑越来越强的攻势,卢畅似乎有些吃力。在这时,章俊杰站起来发表了自己对坏书无益的看法,可却帮了个倒忙,徐舒笑把我们逼入了一个“买坏书难”的死角。眼看就要走投无路了,我也顾不上太多,直接站了起来,我绕过“买坏书难”的死角,指出封建迷信之类的书还是登着大雅之堂,紧接着我又举出了《大仙“妻子”作法杀死丈夫》的例子。对方也不甘示弱,他们说佛教等宗教信仰无错。这下可热闹了,我们说封建迷信不是佛教,而是邪教,他们说邪教的书并不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场面陷入了混乱。支持人鲍扬大声喊:“肃静!肃静!”又狠狠地敲了敲铅笔盒,才阻止了这场闹剧。
(17)、诸葛亮的聪慧;邓稼先的爱国;谦虚一心救民的华佗······但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华佗。华佗名扬四海后,有一次,他发现一个自己无法的病例被另一位老先生治好了,他就决定隐姓埋名,到那位老先生门下去当学徒,拜师学艺。
(18)、贾逵的家庭贫困,但他能用借来的笔墨把偷学的内容记录下来,反复温习,不明白的地方主动请教别人。经过努力,终学有所成。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要珍惜时间,要效仿贾逵的学习精神,克服一切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把刑期当学期,不懈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就会对今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19)、病人走后,老先生却越想越疑惑:我的这个徒弟怎么会开出这个方子来治这种疑难病症呢?我没教过他呀!除了我之外,这世上能开得出这个方子的人还有......莫非他就是华佗!。
(20)、曾氏德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应重视德育的培养。 曾氏家教思想重视指向“德”的人才培养,他认为首先应教会子女如何做人,目前社会上,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引领,守着陈旧、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用着原始自然的教育方式,重智育轻德育,重生理轻心理,重外显轻内省,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相当普遍,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3、当代名人读书事例
(1)、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的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2)、同时,读书也可以治病。刘向说书是调节愚病的良药;培根说,一切心中脑中之病皆可由书医之,史书使人深思,散文使人欣然,故事使人神往,说明文使人客观深刻。当我们智力方面有所缺陷时,皆可读相应之书来弥补。
(3)、当时进师范学堂读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贫穷人家的子弟,或潦倒书生。官宦豪绅富家子弟,一般都不愿到师范学堂读书,因定向培养教书匠,这是他们所不屑的。
(4)、开辩了!我们正方主辩用事实说话,引用了许多名言,不断地给反方施加压力。而反方主辩也很强大,给我们也带来了许多压力。
(5)、近,我迷上《中外名人成长故事》这本书,我只要一有空闲就要津津有味地读上一读。
(6)、当时全国新学没有统一教材,各校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自己编写。校长朱克诚带头编译了《单级教授法》。这是一本将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熔于一炉的师范专业教材。并亲自讲授这门课。
(7)、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8)、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9)、仍是书与灯作伴,茶却已经泛冷,唯有书页中的清香源源不断带给我力量。
(10)、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领悟。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11)、教职员工共10人:知事张维(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高行政官的称呼),名誉监督孙由镒(光绪20年登举人,为“公车上书”签名举人之一),校长朱克诚,教员4人,管理1人,庶务1人,会计1人。
(12)、读书可以使人聪明。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还是西方先哲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都反映了书籍作为知识载体的巨大作用,表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读书仍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修养,增加我们的才能和智慧。因此,开卷有益应当成为每个人的格言。
(13)、朱克诚在清末的科举考试中,获庠生。庠生,俗称秀才。分为三等:成绩好的是廪生,每人每月皆由公家供给粮食,其次是增生,再次是附生。
(14)、一是让学校从个体作坊式的封闭私塾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挑选较高素质的人员任教师,进入到班级教学的全新领域。
(15)、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16)、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7)、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18)、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19)、二是注重儿童的能力培养。具体说,就是以下两种能力:首先是注重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单级教学的特点是:各年级直接讲课时间少,要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让儿童自己活动,即是培养儿童自立的精神。培养学生自立精神与主动学习习惯,既有利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成长。其次,发现挑选助手(如培养班干、组长等)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
(20)、经过一番紧张筹措,1911年(清宣统3年),熙湖单级师范学堂(又称“单级教员养成所”)诞生了。校址设在熙湖书院内(在城北范铁巷,大概在现在老城菜市场西边,原县财税局那里)。
4、古今名人读书有益的例子
(1)、《中外名人故事》讲述了他们百味人生中的成长故事。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了名人是怎样对待困难和失败,名人是怎样对待兴趣和学习,名人是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这些故事或许就是他们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或许就是他们成功的一个诀窍,不管是怎样的故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故事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2)、然后正方的二辩杨语涵说出了论点,引经据典进行论证。反方的二辩杨雅不甘示弱:列出了三点,首先:书有好坏之分,其次,读书的目的有正邪之别,后:读书的方法有得当失之差,并列了三个例子。
(3)、茶香袅袅,灯火如豆。晚风拂动书页,织出一个梦幻的场景:少女泛舟湖上,藕花作伴,半杯浊酒沉酣,这是进入李清照词中:“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书页翻动,眨眼间又是杨柳依依的西湖,苏子醉眼朦胧,赏山光水色,出奇绝之词:“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转瞬间,刀光剑影撕裂了这安宁的画面,“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战场上险象环生,而那女扮男装的将军却从容冷静,奋勇杀敌……
(4)、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
(5)、今天的语文课格外热闹,从教室里不时传出“正方发言”、“反方发言”的声音。难道CCTV的大学生群英辩论会来这里安家落户了?原来,是我们班举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赛。
(6)、因而,我坚信只要大家能以书为翼,借阅读力量,就能抟扶摇而直上,飞向成功的远方。振翅时,永远不用担心会迷失方向,因为,阅读就是指引人类前进的亘古不变的灯塔!
(7)、“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上文写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着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立下大志,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8)、贾逵是东汉时的著名学者,从小就聪颖过人。他喜欢读书,但由于家贫而上不起学。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对面学堂传来了老先生给学生们讲课的声音。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来到了学堂旁边,想让弟弟在学堂外面偷听。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把他抱起来,站在篱笆外听讲。回家后,小贾逵就用借来的笔墨把学到的内容记在自己制作的木片上,反复温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他也记在木片上,主动请教别人。就这样,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就成了名闻乡里的小先生了。
(9)、天津五大道,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无数中外历史名流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际会,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和岁月的回声。
(10)、当你被语文素养题难倒,你是否会想起老师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多阅读的情景?读书让人少一分愚昧,多一分睿智;少一分傲慢,多一分谦虚;少一分急躁,多一分沉稳。书中故事犹如模拟的人生,给你诸多历练机会,增长见识,方能更好地对待现实,笑傲人生。由此可见,阅读会消除你与生活的隔阂,让你从象牙塔中走出来,真实地拥抱生活,获得真正的素养的提升。
(11)、涉及语法、音韵、文字训诂、文学语言等,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了几十年来汉语史研究的发展。
(12)、尽管世人对赵光义取得政权的方式心存疑虑,却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的赵光义确实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13)、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14)、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15)、在父母、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严复立志以实际行动报国救民。彼时,目睹列强百般欺凌中国的严复认为,没有强大的海军是中国受欺负的重要原因。他毅然放弃科举,投笔从戎,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并被送往英国学习海军。在英期间,他广泛涉猎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将近代中国进一步推向深渊。正是这样的强烈刺激使严复认识到,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必须进行思想启蒙、开启民智。为此,他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等名著,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一时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时髦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开明士大夫、维新派和革命派。不仅如此,他还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中,着力推动教育救国,完成了从一个海军教育家到一个启蒙政治思想家的转变。梁启超曾称赞严复为“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人物”。
(16)、从租界地回来以后,想的和我们一样!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时,说出了他经过深思熟虑过的远大志向。此时此刻,少年就在我们身边,他听了魏校长的问话,他清晰又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7)、阅读不仅能帮助你面对生活的挑战与难关,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濡养人的气质。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代入到别人的故事中去时,你就历经了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有的际遇,感受过更多的悲欢离合,终成一位宠辱不惊、平和淡定的智者,在每个喧嚣的、沉静的日子,享受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的雅趣。“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经过千年来无数读书者验证过了的经验之谈。不错的,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学习前人的优秀习惯与品质。长期以往地坚持下来,便能使你由内向外散发出典雅沉稳的气质。
(18)、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19)、这本书,不仅是名人们的史诗,还是一首首催人奋进的壮歌,伴着这歌声,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一定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20)、读了这些名人的故事,我不禁要感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丰功伟绩,真是让人敬佩!但是我知道,他们能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天才,而是因为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5、近代名人读书成功的例子
(1)、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只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这只是“开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层:开卷不一定有益。还有第二层。
(2)、私塾先生听后,觉得象邴源这样渴望读书的孩子很难得,就对他说:“孩子,你要是真想读书,就到我这里来吧,我不收你学费。”邴源一听,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连向老先生表示感谢。
(3)、合上这本书,古今中外名人勤奋的样子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闪烁,如“远行千里为借书的刘恕”、“隐居深山为读书的郑樵”、“牛角挂书的李密”、“夏夜囊萤而读的车胤”和“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的鲁迅爷爷,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由此我感悟出了:天才源自勤奋!
(4)、“雨杨,有时候真是天真单纯得近乎痴傻。”阿静用的是贬义词,但神情、语气中的羡慕是无论如何也藏不住的,她知道我懂得她话里的意思。
(5)、 我认为,在读书这件事上要做到拥有热爱读书品性与能吃苦耐劳的品格,善于从读书中汲取经验,又要有坚持不懈不断思考转化的品质,这样,才算个会读书,能读好书的人。
(6)、古人读书刻苦,头悬梁 锥刺股,终修真果。
(7)、天亮后,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改元太平兴国。这件事由于没有第三人在场,因此一直以来都有赵光义弑兄登基的传说,但是无法证实。
(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9)、在这暖暖的午后,泡上一壶香茗,在那沁人心脾的清香中,我轻轻地翻开一本《中外名人故事》,犹如走进了名人殿堂。我看到了那一位位平凡而又胸怀大志的名人,听到了他们那铿锵有力的豪言。领略了那一个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10)、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11)、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钟爱读书,在任何状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我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12)、 九(10)班 赵远鸿
(13)、这些名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们和他们相比是幸福的一代,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下,幸福的成长,快乐的生活。我们有明亮的教室,供我们快乐的学习;有宽大的操场,供我们尽情的玩耍;还有物质富有的今天,给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呢?
(14)、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读量的增长,我不再满足于少量的阅读了。我开始阅读《围城》《平凡的世界》《朝花夕拾》《复活》《悲惨世界》《呼啸山庄》……渐渐地,我认识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精彩的
(15)、打开这本书,走近那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在他们之中,我找到了名人的秘诀。
(16)、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他们讲开卷有益,本意就是讲的读好书。但是,现在的世道很复杂,也确有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坏书当作好书向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推销。他们也说开卷有益,可那却实实在在是对读者有害。
(17)、阅读就像一缕阳光,透过了我的内心和思想,让我有勇气和信心,走过人生中每一道坎,跨过生命中每一条沟。
(18)、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是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19)、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冬夜,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口又在背书。
(20)、 读书,能培养坚毅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欧洲思想家马克思为写鸿篇巨著《资本论》,做了十分的准备,他阅读了150多种书,看了6万多册书,写下了60多万字的札记。在长达几十年的阅读经历中,他若没有恒心与信念,又怎会写出《资本论》这部无产阶级重要纲领呢?
(1)、谈到阅读,每个人心中都定会有一些感触。无论是启蒙益智的童话故事,还是深奥晦涩的哲理小说,从小到大,每个人也都或多或少地被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2)、紧张的气氛被打破了,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辩论的激烈......
(3)、朱克诚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读书时,受教于著名教育家李瑞清,认识到教育与国力的强弱、民族的兴衰关系极大,朱克诚在《太湖县游学录叙》中向学生阐述旧学制的弊端和推行新学制的必要性时,说:旧式教育培养出来的读书人,既不能谋生也不能救国,不能与俾士麦、伊藤博文相比,没有像他们那样有治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称雄欧洲亚洲(俾士麦,德国的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被比喻为“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是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伊藤博文是日本第1任、第5任、第7任、第10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是明治维新和使日本迅速崛起的重要人物);也不能像牛顿、达尔文、斯宾塞、赫胥㴝等自然科学家那样,著书立说,发明理论,风靡一世,这对于我们中国的读书人来说是何等的耻辱啊。现在实行新学一些读书人相继离开家乡,告别父母妻儿,背着书箱挑着行囊,到千里之外,进入新创办的高等普通专门学堂读书,在那里“砥砺学业”、“增进其智识”、匤正补益中国的旧式教育的不足,将来为家乡争光,并改变科学和教育落后的现状,不至于让中国的教育继续与东西方各国教育的目标完全不同,从而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4)、读书的至高境界,莫过于“晨昏忧乐每相亲”了。无需静室焚香,手持书卷,便从烦杂的俗世中抽身而出,享受片刻的安宁,思接千载,神游东西,读别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炼出自己的不喜不悲的大智慧,纵使生活如磐石,我亦从容应对。“携书如历三千世”的修炼与底气,远胜“无书只度一平生”的狭隘与惶恐。
(5)、鲁迅的“跳读”法:鲁迅先生认为:“如果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不管到多久都不懂的,直接跳过去向前进,反而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速度,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重要的内容上。
(6)、小小的风波平静了。原来,孩子可以懂得很多道理,而他所在意的,就是尊重的态度。很多时候,在阅读中,双方的思想在无形中延伸,就自然地达成了与孩子的默契,与自我的和解。
(7)、路温舒是西汉时人。他幼年时家里贫穷,靠放羊为生。他很有志向,虽然买不起书,但经常从别人那里借书来看。可借阅的书总是要归还的,路温舒常想:要是能有一册书带在身边,一边放羊一边读书,那该多好啊。有一天,路温舒去放羊,偶然发现蒲草的叶子很宽。他灵机一动,心想:蒲草的.叶子这么宽,要是把它们编成席子,这样不就可以在上面写字、抄书了吗?于是,路温舒趁着放羊的时候割草、编席,然后再把借来的书抄在编好的席上。通过这种方法,他积累了很多知识,终成为西汉有名的法官。
(8)、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9)、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10)、严复推崇传统文化中的“忠孝节义”四端,认为此乃“立国精神”。他不仅在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忠孝节义”,还把这四端融入到家风家教之中,时常教育子女。严复要求子女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十四五岁打好基础后方能涉猎西学。长子严璩年少时拜入同乡郑孝胥门下,成年后才出国读书。三子严琥、四子严璿都是先在家读私塾学习古文后才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读书。子女读书期间,严复还时常嘱咐他们,需用功“料理旧学”。严复临终时,给其子女的遗训第一句就提到“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他这是要子女记得自己是中国人,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根本,在批判中坚守、弘扬。
(11)、赫尔岑说过,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也没有什么鉴别能力。所以,读书不仅能让我们知道的知识,还会让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清楚国家的文化,让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朋友里的“小百通”,不是更好吗?
(12)、即将及笄,而阅读也伴了我约15载的多彩年华,带我倾听雨打芭蕉,观赏风过树梢,透过它,所映照出的是另一个更真实透彻的世界。而听到每当翻动书页时所发出的清脆之音,悦便油然而生,在心底荡漾,我便知道那不仅是心灵的慰藉,也是灵魂的充实。
(13)、当人们称赞他是天才时,爱迪生却说:“所谓的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4)、小家伙其实挺孝顺的,为什么会有这样超出我的认知的言语呢?我翻了翻他刚读完的那本书,是获过儿童文学奖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我和外公的战争》,有些好笑,这是要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啊。
(15)、文字学领域的经典著作。1994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第一届思勉原创奖。
(16)、朱克诚在申述办单级师范的必要性时说:“要达教育普及的目的,应从广设学校开始。但因经费困难,多级编制的小学不容易办起来。要达到教育普及目的又能节省经费,就只有办单级编制的小学。教育普及,学校林立,学生就学,须在学校附近一定范围内。若多级编制,则学生少而需要的教师多。这样会师资不足。所以实行单级编制很必要。教室不足,或经济困难,或场地狭小,不能开辟多个教室,非行单级编制不可。”
(17)、每当我翻开《中外名人故事》阅读时,我仿佛看见了高尔基的认真、钱学森的爱国、诺贝尔的奉献、达芬奇的勤奋、安徒生的努力和遭遇······
(18)、探究中华文化之精髓,探讨儒家的礼教与信仰,深入剖析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的品格。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信仰,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19)、俗话说得好:“走路,不如读万卷书。”又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种种的原因,都可以说明开卷有益。
(20)、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1)、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
(2)、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刻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3)、将逻辑学思想与语言学方法有机结合,揭示出各级各类汉语复句的深层规律以及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
(4)、“尽黜才华见真性,总来辛苦为黎元”。严复一生恪守的信条,渗透到了其子孙血脉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5)、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6)、熙湖单级师范学堂还设立了学生总班长、各学年班长、各周班长,并对其职责做了明确的界定。
(7)、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人的美好心灵。《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让我从名人身上学会了爱国,报国,勤奋,苦学……伴随着庄严的国歌曲调,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革命名人的光荣和伟大,让我感受到了爱国的自豪。
(8)、在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句话:“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造原子弹的可能没有卖茶叶蛋的财富,但是卖茶叶蛋的永远也不会有造原子弹的人生高度。因此,如果你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渴望更崇高一些,读书就是好的选择。不读书的人,纵有财富无数,内心也是荒芜、空白的。
(9)、米勒。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
(10)、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11)、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