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4-04 02:09:22

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前二十句)

1、胡愈之的父亲胡庆皆是清末秀才,家中订有《浙江潮》《新民丛报》等多种报纸。1896年出生的胡愈之被称为“小报迷”,较早就关心国家大事,曾熟读谭嗣同的《仁学》。

2、明嘉靖三十六(1557)年,紫禁城大火,奉天门和三大殿被烧毁。当时《永乐大典》只有一套正本,因怕大火殃及大典,嘉靖皇帝曾一夜之间传谕三四次下令搬迁。为防止不测,嘉靖于1562年下令开启了这部旷世宏编的重录工作。

3、全运会昨日闭幕!这些“新玩法”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4、鲁迅在水师学堂的时候,想不到自己会去学采矿;在矿井实习的时候,想不到自己会去学医;在学医的时候,想不到自己会进教育部;在教育部的时候,想不到自己会为了许广平而辞职离京,以自由撰稿人的身份度过晚年。

5、鲁迅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1898年到南京求学,先入江南水师学堂,次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其间接触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与“民主”。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后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从此弃医习文。

6、1936年,鲁迅去世。他的遗嘱里写到对儿子的期许: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7、提醒|台风“莎莉嘉”“海马”组团来袭华南这些地方要注意了!

8、央视新闻《夜读》特别荐读

9、在白色恐怖的威胁下,1928年3月,胡愈之被迫去法国留学三年。

10、秋初再回学校,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解剖实习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11、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12、这次北上严格保密,也没有摄影记者跟随。于是,不到20岁的周海婴拍下的所见所闻,就成为了历史见证的“孤本”。

13、一直到1926年,鲁迅为了方便与许广平恋爱,才从教育部辞职,两人一起离开北京。

14、鲁迅还大力倡导创办科普杂志。1925年,他在《华盖集·通讯》中写道:“单为在校的青年计,可看的书报实在太缺乏了,我觉得至少还应该有一种通俗的科学杂志,要浅显而且有趣的。”在中国,他还早提出用幻灯和电影一类的形式来介绍科学知识。

15、鲁迅及身边的人都认为“鲁迅先生好了”。10月17日病复发,18日黎明前疾病发作,气喘不止。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16、今年是周海婴诞辰90周年。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对鲁迅先生的热爱,也使人们对其生活、家庭十分关注。近有一个好的机缘,周令飞先生代表家属意欲捐赠一批其父亲周海婴的摄影作品及文献。

17、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大领土的作家”。

18、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

19、回不去的曾经,道不尽的“老师好”

20、排戏过程中,演员们对剧中角色从逐步认识到理解,饱含感情,一起致敬光辉岁月。剧组凝聚力量,用戏剧理解抗战文艺精神,呈现那个时代文艺家们用文艺的方式支持抗战的壮丽画卷。

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前四十句)

1、1932年,李可染在徐州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大幅《钟馗》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同年,在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

2、终于离开校园了,没有了做不完的试卷。那时不懂事,以为任何告别都是一种解脱。后来发现,那些“如释重负”,才是让人想念的东西,老师,我想你了。

3、演员阵容展现国话表演实力

4、今天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25周年,今年也恰逢先生逝世70周年。斯人已逝,其思想依然闪光。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今天,我们一起重温先生教育名言,缅怀先生!

5、记得在返回修水县城时,我们决定步行,选择了一条比较近却极为坎坷的山路,据朋友说当年陈寅恪的祖辈如果要去县城,很可能就走的是这样的山路。我至今记得走那山路的艰险,因为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要靠朋友用手里的竹竿拨开密密的草丛,顺便吓跑可能藏在里面的毒蛇,当时正是盛夏,我们走不多远就已大汗淋淋,随身携带的一瓶水很快就被喝完。也就在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家族走出深山的艰难。作为客家人,陈氏家族依靠他们的辛勤和智慧,由一个棚户之家到耕读之家,再由耕读之家到仕宦之家,终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化世家。陈家数代人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无法衡量,他们所走过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多中国农民的梦想,只是能够让梦想变为现实者少之又少。

6、1961年吴宓自重庆到广州看望陈寅恪,在日记中写道:“寅恪兄之思想及主张毫未改变,即仍遵守昔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可见对“中体西用”之说陈寅恪一直持赞同态度,但他只是借用这一术语表明自己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即应以我为主、外来文化应当为我所用,也即吴宓在上述一段引文后所加的“中国文化本位论”。

7、1936年10月19日,鲁迅病逝。由蔡元培、宋庆龄和救国会沈钧儒等出面主持丧仪活动,胡愈之成为具体操办此事的实际负责人。事隔不久,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救国会七君子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和史良被捕事件。

8、周有光在已进入耄耋之年后所写的《一代青年的引路人》文中说:“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中国的青年们面对国家危亡的心情愤激。可是中国往何处去?青年们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万分苦闷。愈老是引导当时青年们走出思想苦闷的一位影响极大的人物之一。我是当时受到愈老启发的青年之一。”

9、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其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动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沉歇绝。近虽有人焉,欲然其死灰,疑终不能复振。其故匪他,以性质与环境互相方圆凿枘,势不得不然也。

10、一个夏天的中午,我穿着木拖鞋到了教室门前,看到同学们已睡着,我本能地将拖鞋脱下提在手里,赤着脚进了教室。这情景被王召聪老师看在眼里。事后,我听人说,王老师在学校的办公会上特别把这件事提出来,说我其实是个品质很好的学生。当所有的老师认为我坏得不可救药时,王老师通过一件小事发现我内心深处的良善,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感动不已。

11、《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他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了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

12、“听音神童”vs王力宏听音识杯挑战人类极限

13、1947年,周海婴(右三)、马新云(右四)在热恋中。这是他们邀请马新云三位女友和她们的未婚夫一起游玩、合影(自拍照),上海,5cmx2cm。来源:中国美术馆供图

14、郑振铎自北京来上海参加商务编译所工作后,胡愈之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帮助编辑《文学旬刊》,提倡艺术为人生。

15、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16、大学三年级,他指导我们写了一本书,很长时间里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在订稿期,他胡子不刮,两眼充血,常常是两个蒸馍一点咸菜算一顿饭。记得一次完成了得意的一章,他说:“走,老师请客!”我们深夜里上街吃了一次扯面。

17、他能鼓动朋友们跟他一起干,他善于发现朋友们的长处,并且能使朋友们发挥各自的长处。等到团体和杂志书刊初具规模,他往往让朋友们继续干下去,自己又开始新的建设。

18、然而倘若具体到把中外文化分别归之于瓶与酒,而认为酒可变而瓶不可换的话,则显然是片面之见。那么陈寅恪所谓的“新瓶旧酒”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写审查报告时提出“新瓶装旧酒”的:

19、胡愈之自1948年回到祖国解放区后,除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外,还被任命为新创办的《光明日报》总编辑和新华书店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在其主持出版总署工作的五年间,坚持出版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做了大量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的工作。

20、我惟一的心愿是:化做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前六十句)

1、到了1912年,在鲁迅先生的努力下,第一批《永乐大典》64册入藏京师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的前身)。

2、二是抓知识读物。胡愈之早在1961年就提出要出版一套以广大干部为读者对象的《知识丛书》。经多方研究和组织筹划,终确定由50多位著名专家组成《知识丛书》编委会,计划出书一二千种,由六家出版社共同分担出版任务。遗憾的是,《知识丛书》只出了30多种就夭折了。

3、胡愈之立即担当起组织营救“七君子”的重任。他代表救国会起草发表《为沈钧儒等领袖无辜被捕紧急宣言》,发动新闻界报道各方抗议进行舆论声援,联系众多著名律师甘愿为“七君子”出庭辩护,组织“七君子”亲属探监传递信息以求监内外斗争的更好配合。由胡愈之等十余人陪同宋庆龄去苏州,亲自责问高法院:“救国有罪无罪?如果无罪,就把七位救国领袖立即释放,如果有罪,那就把我们也一起关押起来。”

4、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化世家

5、理了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6、点击「写留言」分享你的感受

7、我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

8、求学路上,哪一位老师令你印象深?

9、从上述引文可知,陈寅恪的“旧酒装新瓶”之说是直接承曾国藩、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说而来。换言之,他认为“中体西用”虽不错,但在新形势下,有必要为传统之酒制造新瓶。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在这方面做得不错,才得到他的肯定。中国固有的制度风俗、三纲五常等是“旧酒”,而宋明儒学在吸收佛教后编织的新义理系统是“新瓶”,陈寅恪认为这一“新瓶”制作得不错,使中国文化得以成功地又延续数百年。现在冯友兰在建立“新理学”体系时,声称要对旧理学“接着讲”,也即依然要像宋明儒学一样,在新时代条件下再次制造新瓶,这当然会受到陈寅恪的赞许。

10、第二点是要“敏捷正确”。粗心大意,是易弄错弄坏事情的。

11、安徽省岳西县青天辅导小学处在群山环绕之间,交通极其不便,59岁的汪正柏是这里的教师。他既是全科老师,还是学生们的厨师和护理员。从1977年毕业开始,汪正柏就在这所小学中任教。几间瓦房,一间教室,不知不觉便是数十载春秋。

12、关注光华锐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文艺评论窗口。

13、今天,如果你走进国家典籍博物馆,会经过一扇“凌花双龟背”纹样的铜制大门,大门上的纹样便出自《永乐大典》“真”字部“门”字册。

14、谈谈你从李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5、胡愈之经常去桂林国新社上班指导工作,还设法筹款为国新社盖了一幢新楼,记者们都把胡愈之视为国新社的创建人和主要,但他在国新社内无任何名义上的领导职务,社长一直是范长江。

16、虽然《永乐大典》为明成祖朱棣下令所修,但完成后一直深藏于禁中秘府,他自己也并未直接利用过此书,倒是嘉靖皇帝十分喜爱,将其作为自己的案头之书,常备一二帙随时翻阅。

17、规范警察执法既是制约也是保护

18、这里再说一个打虎的故事:传说有一个村庄,虎患严重。村民计议备酒筵请别村高手除害。结果请来的竟是一个驼背老头和一个小孩,村民大失所望。老人观察到众人神情,便未入席而先去寻虎。老人让小孩走在前边,行近虎穴时,小孩模仿幼畜的声音,老虎闻声而出。老人手攥利斧、置于肩头。老虎猛扑过来,老人头略偏,饿虎扑空,垂地而毙,众人大为惊异。走近观看,恶虎自咽喉至胸腹剖裂一条直线,命中要害。这时老人才从容入席,酒肴犹温。

19、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

20、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前八十句)

1、本期监制/杨继红主编/侯振海编辑/李嘉欢

2、李可染画的牛,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牛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或凫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3、新中国成立后的16年间,巴金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写出了近80万字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并翻译了屠格涅夫、高尔基等作家的作品。从1978年底起,他开始写作记录自己“随时随地的感想”的《随想录》。

4、桂林在抗战早期曾一度成为我国后方文化名人荟萃的文化城,胡愈之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曾在桂林国新社任记者的王淮冰回忆:“文化城中的文化人,无论办报纸、办杂志、开书店、出版图书,有事都去请教愈老。人们称他为‘文化界的参谋长’……在我的印象中,他是‘文化城’中第一大忙人。”

5、全面抗战开始后,在上海濒临沦陷之际,胡愈之在1937年10月20日出版的《抗日》三日刊上发表《谨防疫病》一文指出——

6、拓展知识:鲁迅的主要影响:

7、胡愈之是《世界知识》的首任实际主编,而在刊物署名的主编却是邹、胡二位的共同挚友毕云程。不久,其主编重任先后由张仲实、金仲华等人相继接替。

8、鲁迅先生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良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9、2020年11月末,我前往江西省修水县,参加修水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因为疫情,原本应在去年召开的这次会议延期到今年,又从上半年改在下半年,主题自然也由纪念陈寅恪逝世50周年改为纪念其诞辰130周年。

10、所以陈寅恪才会10几岁就走出国门,然后海外留学20余年,广泛研究和了解西方文化却没有获得一个学位,因为他留学的目的不是镀金,而是寻找让中国文化重现辉煌的方法或途径。自19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强行进入和步步紧逼,传统文化陷入日趋衰落的境地,中国社会也因此遭受一次次动荡以及外敌入侵。“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困境”,就成为自龚自珍以来无数文人志士努力思考、探索的问题。

11、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12、《永乐大典》历经劫难、几经散佚,又不断回归的故事,被称为“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13、应陈氏后人的热情挽留,我们还在陈家大屋住了一夜,并品尝了陈家后人为招待贵宾才会做的当地美食修水哨子,它用芋头和红薯粉为皮,包着以虾米、腊肉、油豆腐和笋干做的馅,蒸熟后上桌,香味扑鼻。后来也几次吃过哨子,总感觉没有那第一次的味道鲜美。在有些昏暗的灯光下,听陈家后人讲述当年陈家人在此艰难创业的故事,那场景是我一生难忘的体验。如今这自然已不可能——陈家大屋现为文物保护单位,连住在里面的当地农民早都搬迁出来,更不允许游客在里面过夜。

14、令人痛心的是,《永乐大典》副本录毕之后,文献中几乎再难寻到有关大典正本的记述。经历了五六百年的岁月风雨,正本至今下落不明,副本更是星散飘零,百存一二。截至2017年底,《永乐大典》副本仅发现有418册,即便是这400余册,也散落在世界各地。

15、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16、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到里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宝贝。

17、陈家大屋外貌。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18、周海婴谨遵遗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成为一名无线电专家。不过入学前,他一度想当个专职的摄影工作者。

19、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20、天底下的大学问家都知道这个治学方法:先搞通一个问题,把一个问题搞通了,了解了一个事物的规律性,再研究另一事物,对把握客观事物的共性,也就有了借鉴。所谓深入一点,普及全面。聪明人所以能触类旁通,举一反关键在于先对某一事物有了规律性的理解。各个击破的方法是聪明、有效的方法,所以,为了击破一个要害环节,不惜以大的精力来对待小的问题。挖井八个,一个也没有挖出水,不如集中力量挖一口井见水,了解地层的结构,掌握规律,再挖第二口井就容易多了。

了解鲁迅先生的资料(前一百句)

1、1938年4月下旬,胡愈之由上海经香港、广州到武汉,向时任国共合作的军委政治部副部长报到。在以郭沫若为厅长的政治部三厅任五处处长,主持抗日文字宣传工作。

2、少年鲁迅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他先去江南水师学堂,在这里待了没多长时间就退学了。校园里原有大水池,供学生们练习游泳,后来有学生被淹死了,校方为了少惹麻烦,把那个游泳池废弃停用了。鲁迅认为,一个培养船运界人才的学校,却连基本的游泳都不让学生们练习,还指望学校里能教什么真才实学?

3、寅恪平生为不古不今之学,思想囿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近乎曾湘乡张南皮之间,承审查此书,草此报告,陈述所见,殆所谓‘以新瓶而装旧酒’者。诚知旧酒味酸,而人莫肯酤,姑注于新瓶之底,以求一尝可乎?

4、胡愈之在桂林时经常去国新社与青年记者们共同生活和学习,被当时社内一些20多岁的小伙子们尊称为“胡愈老”。作家兼记者谷斯范在其《文化巨星的陨落》一文中记载——

5、学艺术一定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想廉价获得是办不到的。投机取巧的人看来很机灵,实际是在欺骗自己。有些青年人摹仿两张画,表面看来差不多,就觉得自己有才气,了不起,就骄傲了。学习的大障碍是态度不老实,是骄傲自满。骄傲自满是浅薄无知的表现。

6、将当时所能找到的古今书籍七八千种,一字不改地放到各个事目下面,就编成了一部大书。

7、1931年,胡愈之回国后不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邹韬奋和胡愈之这两位爱国知识分子很快就结交成为挚友,联手呼吁抗日救亡。

8、陈寅恪认为,中体西用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则是不可变的,但在具体交流过程中,如何善于引进精华、拒绝糟粕,如何进行加工改造以及怎样把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融合,这仍然需要认真考虑。针对当时人们提出的“旧瓶装新酒”说,他提出了自己的“旧酒装新瓶”说。所谓瓶与酒的说法,只不过是一个比喻,它们之间实质上属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一些正统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看来,中国文化正如一只古老的酒瓶,既可装“旧酒”,也可装“新酒”。如果说过去是“天不变,道亦不变”,那么在西方文化大举进入时则可“以不变应万变”,这“不变”的就是张之洞所谓“中学为体”,倘若不得不变时,也要以渐变代速变,以少变代多变,这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基本立场。

9、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真诚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10、他对待我真是无限的包容与宽谅,使我不致在边缘的时候落入不可挽救的深渊。其实不是我真的好,而是我敬爱他,不敢再坏下去,不敢辜负他,不敢令他失望。

11、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到过王老师,但他那张笑眯眯的脸和他那副一跃就翻过70米横杆的矫健身影经常地在我脑海里浮现。

12、第五要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

13、他们学识渊博、严谨踏实,却谦和平易,诚挚友善,用坚定的意志影响着我们。

14、在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要有正确的艺术道路、把路子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随随便便是搞不好的。

15、周海婴自幼体弱,鲁迅在日记中至少有上百次带儿子到医院就诊的记录。他笑言,扯大这个儿子,自己都要成“二十五孝”父亲了。他还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6、在1979年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巴金和郭沫若、茅盾等一起,并列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一代文学巨匠”。他的许多作品也先后被译为英、俄、日、法等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传播。

17、假如我能搏击蓝天,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感谢您引领我从无知到认知,遍览世界的精彩;感谢您教导我从幼稚到成熟,体味世事的澎湃。明天是教师节,不忘师恩,常念师情!

18、流亡期间,胡愈之仍继续与这批文化人保持秘密联系。战争结束后,郁达夫的失踪(实被日本宪兵杀害)使他十分震惊和悲痛,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一篇不朽的报道长文《郁达夫的流亡和失踪》。

19、边任教边钻研,他画笔下的人物“活了”

20、“哎你们看过这张照片吗?是不是在网上还是书上哪里见到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