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王阳明心学智慧(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31 07:58:22

二十句王阳明心学智慧合集

1、这个打坐的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王阳明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终日在说、在看。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3、须是勇。用功久,自有勇。故曰“是集义所生者”,胜得容易,便是大贤。

4、王阳明的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5、《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国际儒学冈田武彦花费二十五年心血的作品。作者以平实的笔调,运用丰富的史料,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思想的形成过程。在书中,作者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史料互证,擅长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补充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因而是全面了解王阳明传奇一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核心精髓的首选读本。

6、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

7、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则是大勇;自省才能自明!

8、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9、知行合是强调知行一体,不要把知和行分作两节工夫来看。这个是阳明针对很多人知而不行的弊病提出的命题。

10、该官员恍然大悟,心灵满载而归。

11、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12、阳明先生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扈,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13、三个月后,他发现,他不但了解了百姓的好恶,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百姓纷纷在背后说他是好父母官。

14、此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

15、人生启迪: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才能不自取志大才疏、好高骛远的辱,并不使自己处于困顿疲累、痛苦挣扎的境地。这就是自知之明,即使做不了大事,可是心是大的,境界是大的。

16、几天后,南大吉又来见王阳明,叹息说:“如果身边有个能人经常提醒我,我在工作上犯的过失可能会少点。”

17、他的老师吃了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

18、阳明先生的"四句教",也称为"心学四训"。其中包含着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阳明心学的一个高度概括,姑且谈谈浅见。

19、嘴巴闭关,身体力行

20、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炎炎之火,灭期近矣。

四十句王阳明心学智慧合集

1、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2、——当代儒学大师杜维明

3、第三章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4、省察是有事时的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的省察。

5、人生启迪:能够看到自己的轻浮傲慢,那么此人还算有救。如果还能反省自己的轻浮傲慢,并着手破除,那么他正在得救。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开一条通过更广阔天地的大门。

6、(明心见性,是佛学的功底。)王阳明所倡导的知行合一也便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他认为知和行是一体的,单纯的知道而没行动不能说是知,必须作出真正的行动才是真知。

7、树木的根扎的越深,春天枝叶就会越繁茂;人越内敛谨慎,他的精神就越清爽,内心也就越强大。取自《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8、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本质就在于如何解决我与我的关系。王阳明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善恶全在人的一念之间,良知一旦被遮蔽,意念就有了善恶。痛苦不是周遭环境给你的苦难,而是你与与你自己周旋。当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亦是圣人。当你的良知觉醒,发现自己是“圣人”,你就与你达到了和谐。

9、耐住寂寞,久久为功

10、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与他人,与社会相处。这是一种社会实践的大智慧。“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这就需要听从你的那个“本”。你需要听从你内心良知的指引,去判断和取舍各种各样的价值。

11、第四句是"为善去恶是格物"。好了,这才落实到修身层面。格物,格其不正使其正,正什么?正心!把心里的邪思杂念都血拼掉,这些都是"人欲",毫不留情地灭掉,还给心体一个纯纯的良知之心。此外,还需要"在事上磨",注重每一个过程自己的心里是否还有"人欲",不断地省察去除。

12、ID:ymwxyjzx

13、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之心。如果务实的心犹如饥而求食、渴而求饮,哪来好名的功夫?

1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15、王阳明的人情应酬之道:在事上磨,不忘初心,自自然然,不住于心

16、王阳明有个弟子叫徐樾,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

17、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8、“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尧、舜、禹之相授受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允执厥中&#x。道心者,率性之谓,而未杂于人。无声无臭,至微而显,诚之源也。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见孺子之入井而恻隐,率性之道也;从而内交于其父母焉,要誉于乡d焉,则人心矣。饥而食,渴而饮,率性之道也;从而极滋味之美焉,恣口腹之饕焉,则人心矣。惟一者,一于道心也。惟精者,虑道心之不而或二之以人心也。道无不中,一于道心而不息,是谓‘允执厥中&#x矣。”(王阳明《重修山阴县学记》)

19、一个人大家称他为孝子,必然是他做到了尽孝的事情,而不是他仅仅知道要尽孝而没去行动就称他为孝子。

20、译文:世间的诸般事务发展,都遵循着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的内在规律。看似熊熊燃烧着的烈焰,光辉如是,势力如是,其实,离熄灭之期已经近了。

六十句王阳明心学智慧合集

1、人生启迪:在现代,家庭观念正在日渐淡漠,孝的精神也逐渐丧失。我们不应该只用一些时髦的理论“武装”自己,仿佛自己不食人间烟火似的,完全没有传统文化中那种踏实、厚重的责任感,其实只是自己的眼睛为花花世界所迷。亲情就是亲情,是人生珍贵的东西,也是只有放在心里才能越捂越热的东西,一切使之淡漠的理由,都注定会得不偿失。

2、让他莫名其妙的是,王阳明这次没有跟他谈一句学习心学,却跟他谈上了工作。

3、王阳明24岁时,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

4、人心像弹簧。帮助是一种外力。外力与弹簧承受力相当,就能发挥弹簧的正常性能。如果外力太大,弹簧就弹不起来了。而且长期压着,应力一直留在弹簧体内,弹簧要么崩溃,要么变性。这份能量总是要寻找出路的。

5、祛除了心中的魔鬼,也就知道百姓心中每天都想什么了。

6、心有光芒,必有远方。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7、人生启迪:“谦谦如玉”与“铮铮若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君子人格的两种特质。当今之世,纷繁复杂,在不同的时候需要运用不同的品质。我们应当学习王阳明,讲究方圆之道,既养铮铮铁骨的一身正气,处世有底线,为人讲原则;又取谦谦如玉的圆融为人,包容四方。如此,才能在熙熙攘攘的人世间游刃有余。

8、现代生活智慧:越柔软,越有力

9、真知就是行。没有行的知,不是真知。比如开车,不管你了解多少驾驶知识,如果不能上路把车平稳地开起来,那都不叫知道怎么开车。

10、阳明心学并非单一地、直接地渊源于陆九渊心学,其直接的源头是“陈湛心学”。陈献章开明代心学之先河,经过弟子湛若水,而影响王阳明。对阳明心学与陈湛心学的渊源关系,学界一直有明确的说法。如朱维铮说,“陈献章,是王阳明学说的真正教父”;“广东,是王学的策源地”。

11、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2、但是人内心的良知总是受到外物的干扰,被贪念、欲望遮蔽,被社会的风气带偏。所以,要付诸实践,格物致知。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常在事上磨炼,才是它好的归宿。

13、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1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本质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天地、人与世界的关系。而“无善无恶”就是,人之本性并无善恶之分,善恶是相互转化的,没有的善恶。认知事物要尽量客观。

15、冈田武彦(1908—2004),国际阳明学大师,日本当代著名儒学家,被儒学大师杜维明赞为“儒学祭酒”。

16、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17、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1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m0Ux2C3t7uf3BjxSbTnb7Q提取码:4uai书名:王阳明心学修炼强大内心的神奇智慧

19、——知名作家、《让良知自由:王阳明自画像》作者赵柏田

20、南大吉就把自己为政的过失一一说给王阳明听。

八十句王阳明心学智慧合集

1、王阳明又说,诚意就是“如好好色,如恶恶臭”。喜欢善如喜欢美色,厌恶恶如厌恶恶臭。这虽然听上去很简单,做起来却实属不易。我们知道占便宜是坏的,可有时候却经不住诱惑去占了。一旦占了,这就不是“好善恶恶”的心了。正是因为我们总不诚,所以内心往往出现愧疚,自然就无法获得应有的平和静谧。

2、有善有恶是意之动,应是从学校教育抓。

3、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弘扬阳明心学,也许不一定使每个人成圣成贤,但可以形成主流社会的正能量价值观,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国家人民的道德底线,争做儒家所提倡的君子,作为每个社会的个体而言,我们也许无法改变时代或者历史,但是我们一定可以做到的是:超越昨天的自己。阳明心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超越自己的途径,一种可能性。

5、译文:能清楚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人,是聪明人;能在看到自己弱点的同时改正并战胜这个弱点的人,是真勇士;自暴自弃,怀疑自己的潜能的人,是将长期卑下的精神和灵魂;相信自己,自强不息的人,终将获得胜利和无比的成功。

6、人生启迪: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机心,就会因机心而衍生出困难、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这些,境地怎会不悲愁、痛苦?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流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机心太多、太重,心灵哪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

7、如果己心没有私欲,天理至纯,是颗诚恳孝敬父母的心,冬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防寒,会主动去掌握保暖的技巧;夏天自然会想到为父母消暑,会主动去掌握消暑的技巧。防寒消暑正是孝心的表现,而这颗孝心必是至诚至敬的。

8、古儒,某种意义上是贵族。而贵族,其意义在于,足够的金钱其有足够的自由闲瑕来从事高等的精神活动,其生活方式足以为世人楷模。只是儒家思想中,无政体论思想。“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无道,却没有以道改邦的思想资源,独善其身之时,难免释儒不分,心性之学遂生。心学之症结,正在于此。古儒而至宋明儒而至新儒家,其政治视野愈下,其因也在此。

9、万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没有善恶之心。就像庄稼和杂草,本是一般无二的生物,天地没有偏袒谁,也没有厌恶谁。人心本来也是如此,无善无恶。

10、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11、想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我推荐大家阅读冈田武彦先生的《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

12、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正所谓“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传习录》)。而“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对此,王阳明说:“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传习录》)

13、 只有禁得住做事考验,才能真正做到“动亦定,静亦定”。也就是说要“致良知”需要做“事上磨练”的工夫,才能真正达到终目的。所以我说阳明心学精髓所在就是“格物致知”四个字。对格物致知四字的不同解释,正是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的根本区别。

14、关于底线:生活再苦,也不能阴险狡猾。诱惑再大,也不能违背道德

15、这是一个与自己"斗"的过程,领悟的过程。个人资质不同,程度也不同,把握好"乐在其中",心学就算入门了。

16、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

17、第一章阳明心学基本概念节选

18、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19、人心中也有这样一个月亮,只要心中之月光明圆满,不被欲望遮蔽,任它花开花落,任它阴晴圆缺,心中自有无限光明、圆满与富足。

20、王阳明见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过失的?”

一百句王阳明心学智慧合集

1、译文:那些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总是以谦恭好礼、守法合矩的态度自处;那些骄傲自夸、好独断专行的态度,都是会给行事带来灾祸和不测的啊。

2、恩人死掉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过去的事不可驻留。即便是一件好事,你住在上面,好事很快也会变成坏事。明朝大儒王阳明说:“宜去则去,宜留则留,不管去还是留,都不可住在上面。”对别人有过帮助,那是过去。形势在变,天地万物都在变。人要随机应变,眼光永远关注当前。如果官员不在饭桌上以恩人自居,而只是活在当下,不谈过去,永远向前看,那又将是一番什么光景?

3、王阳明心学应用:只有知道感谢自己,才真知道感谢他人

4、第六章修行为善去恶:减一分人欲,得一分畅然

5、译文:因为对方有势力而极力巴结的人,一旦对方失势,交情也就说断就断了;因为对方有财帛利益而去结交的人,一旦对方利益散去,所谓朋友间的情谊也随风而散了。

6、其实知行的对立也可以用上面关于善恶的对立而得出无善无恶的分析推演,知行只是一块硬币的正反面,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变化,譬如读书,有人读死书,尽信书,只因为书上的东西也是别人在一时一地所得出的符合他的立场的较为正确的结论,而条件一变,时空一变,立场一变,这种结论就有可能不适用,而有人可以看出别人是在何种条件,何种环境下得出这个结论的,因为就做到了从知的一面看出行的一面,因为知行一体,从一面看出另一面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有人在行的时候只相信书本上的东西,但是自己的行一定有自己独有的知的一面,无法照搬,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再远一点的传统讲体用不现今马列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是这个道理。

7、第四章顺应时代需求,实修阳明心学

8、离了工作和生活,修行就变得毫无意义。

9、所以修习阳明心学,要抓住两大关键词——心能诚意,事上磨练。修心做事两不误,出世入世能兼得,这正是王阳明人生智慧的精髓所在。

10、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阳明

12、无善无恶是心之体,应是从家庭教育抓。

13、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14、只要念念不忘存养天理,就是立志。能不忘记这一点,久而久之心自然会凝聚在天理上,就像道家所说的“把凡胎修炼成了圣胎”。时刻把天理记在心里,逐渐达到精美、弘大、神圣的境界,也只是从这一意念不断保存发扬开来的。

15、当然是明朝一哥王守仁,也就是王伯安,王阳明,夏言、徐阶、何心隐、张居正等都是他徒子徒孙,心学鼻祖、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知行合一的哲学体系打破了陈朱理学,他只是在做兵部武选司主事的时候被阉竖刘瑾打过屁股,但是所有惹过他的人都没好下场。

16、以势友者,势倾则断;以利友者,利穷则散。

17、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18、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

19、柔舌存而坚齿亡,何也?以柔胜刚。

20、他的“心”是动态的、发展的、多面的,不是常人理解的普通的肉体心。特别是“心即理”, “天理”与“天命”异曲同工,是高规律,是大统一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