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句韩愈简介及作品精选
1、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用做动词。
2、《桂州訾家洲亭记》:地之胜固奇峭,文亦称之。
3、(28)《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三一《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第3册,第821页。
4、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
5、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反对藩镇割据。
6、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7、《永州龙兴寺息壤记》:壤虽小,而点次亦奇。
8、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9、(35)《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卷一明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第14a页。
10、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11、(71)《明实录·明世宗实录》卷一三第77册,第3177—3179页。
12、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13、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14、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15、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16、(53)何景明《大复集》卷三二《与李空同论诗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7册,第291页。
17、韩愈为文之“奇”的基本特点,学界已有相当丰富、深刻的认知(⑤)。在其生活的时代,柳宗元在《先君石表阴先友记》中描述韩愈之兄韩会的段落里称“弟愈,文益奇”(⑥),且欣赏其“尽六艺之奇味以足其口”(⑦)的文学趣味,更认为韩愈足以凭借其“恢奇”和“猖狂恣睢,肆意有所作”(⑧)而创造出远超扬雄的文学成就。在中晚唐及五代,韩愈文章也主要凭借“奇”的特性发挥其典范效用。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将“元和体”的首要表征概括为“元和已后,为文笔则学奇诡于韩愈”(⑨);《旧唐书·韩愈传》亦将韩文的文学实践评述为“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然时有恃才肆意,亦有盭孔、孟之旨”(⑩),直言韩文的新奇与率性使其与儒学正统思想时有扞格。
18、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
19、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20、话没说完,五鬼就一起张眼吐舌,跳跃翻滚,拍手顿脚,互相瞧着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慢慢地对主人说:“你们知道我们的名字和我们的全部作为了,驱赶我们让我们走,实在是小聪明大糊涂。人生一辈子,有多长久?我们替你树立名声,可以流传百世。小人和君子,他们的心意是不同的。只要不趋时适俗,才和天理相通。携持美玉,却只换一张羊皮;吃饱了美好的食物,倒羡慕那糠粥,这世上理解你的人,谁能超过我们呢?你虽然遭到贬斥,我们也不忍心疏远你,如果你不相信我们的话,请你从《诗》《书》等经典中找到答案。”
40句韩愈简介及作品精选
1、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2、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
3、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4、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5、《方山子传》:奇,颇跌宕,似司马子长。
6、(47)参见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09页。
7、被贬到潮州做刺史的韩愈,当时因为潮州文化未开,知识分子少,几乎没有可以论谈的对象,而上表哀谢并祈求东封泰山的表疏也久未见回报,因此郁郁寡欢。闲暇无处排遣寂寞,便四处游山玩水,以遣孤寂不得志的心情。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
9、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孟浩然代表作《秦中寄远上人》、《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1、(⑨)李肇《唐国史补》(与赵璘《因话录》合刊)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7页。
12、韩愈的诗作也取得很大成就。他不拘泥于李杜,而是有所革新与创造,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
13、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不知”)却丢了大的(指“惑之不解”)。遗,丢弃,放弃。
14、元和十四年(819),宪宗迎佛骨入大内,他上表力谏,为此被贬为潮洲刺史。
15、韩愈的散文涉及方面很广,有“扶树教道”宣传儒家思想的作品,如《原道》《原姓》《原毁》;有寓意深刻的杂说,如《龙说》《马说》;有刺社会之弊的议论和表状,如《讳辩》《论佛骨表》;有谈“求师之道”的,如《师说》;有感情激荡真挚动人的祭文墓志铭,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等。
16、(嘉靖六年六月)上谕辅臣杨一清曰:“朕阅书至《武城》篇,有引用欧阳修之语,岂得谓修于六经无羽翼、圣门无功乎?去年尝谘费宏及卿等,以修从祀夫子庙,云不可。今朕疑之,时访于卿。”
17、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8、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
19、(63)《李东阳集》文稿卷八《叶文庄公集序》,第2册,第479页。
2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60句韩愈简介及作品精选
1、"您可曾记得当时花上之诗联?"
2、韩文雄奇奔放,恣肆,“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苏洵《上欧阳内翰书》)。
3、(59)杨士奇著,刘伯涵、朱海点校《东里文集》卷二《滁州重建醉翁亭记》,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8页。
4、(32)《唐宋八大家文钞》韩文卷明万历七年茅一桂刻本,第10a页。
5、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韩愈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6、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7、(60)杨荣《文敏集》卷一四《颐庵文集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0册,第11206页。
8、韩愈:郡望昌黎,昌黎先生柳宗元:柳河东(籍贯),柳柳州(曾任柳州刺史官职),柳刺史。苏轼:东坡居士苏洵:苏老泉苏辙:颖滨遗老王安石:王荆公曾巩:无别号,字子固欧阳修:六一居士
9、全诗不写与屈贾同病相怜之苦,而是写英魂无处凭吊之情,以神秘空灵的意境烘托心头的迷惘惆怅,表现了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
10、明初大儒方孝孺师从于宋濂,与朱右学缘接近,被黄宗羲赞誉为“有明之学祖也”对于韩愈文章,方孝孺也赞赏其“奇绝”之个性,近似于朱右、贝琼的感知:
11、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12、张占周:“同是天涯贬谪人,独自徘徊湘水边。”
13、稿件一经录用,平台两周内会及时通知,若两周内没有接到通知,可撤稿。点击量较高和转发量较大的作者稿件优先采用。
14、此外,“奇”亦在茅坤对多篇韩文的行间评语中出现,除上文已列举的文章外,还包括《送孟东野序》《送浮屠文畅师序》《送高闲上人序》《燕喜亭记》《毛颖传》《曹成王碑》六篇,例如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评“奇而又奇”,在《燕喜亭记》中评“奇,用《尔雅》《释文》体”“奇伟”(30)等等。综上可知,茅坤不仅以“奇”评述韩愈散文的总体状貌,亦将其概括为所选二十二篇韩文代表作的典型特征。
15、作品简介《早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又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前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后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16、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17、《答崔立之书》等书启,因人陈词,情真意切。
18、此外,在唐宋散文中单独突出欧阳修文章的地位,也体现了帝王的文化统治策略。杨士奇记载:“我仁宗皇帝在东宫,览公奏议,爱重不已,有生不同时之叹,尝举公所以事君者勉群臣,又曰:‘三代以下之文,惟欧阳文忠有雍容醇厚气象。’既尽取公文集,命儒臣校定刻之。”(69)欧阳修的著作及品格不仅为明仁宗所“爱重”,更成为帝王用以约束、诫勉臣下的工具和标杆。明世宗即位后,亦明确表达对欧阳修的尊崇,甚至要求大臣酌议将其从祀孔庙。《明世宗实录》记载:
19、(68)《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三〇《评司马子长诸家文》,第3册,第802页。
20、但是,韩愈具独创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则是那些以雄大气势见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他“少小尚奇伟”(《县斋有怀》)、“搜奇日有富”(《答张彻》),天生一种雄强豪放的资质,性格中充溢着对新鲜奇异、雄奇壮美之事之景之情的追求冲动,而他一再提倡的“养气”说,更使他在提高自我修养的同时增添了一股敢作敢为、睥睨万物的气概,发而为诗,便是气豪势猛,声宏调激,宛如江河破堤,一泻千里。
80句韩愈简介及作品精选
1、(39)《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五《过胡举人朴庵书》,第2册,第289—290页。
2、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3、韩愈在散文中传达的对社会弊病的剖析,极为深刻,正是如此,韩愈的思想才能影响唐宋时期的一代文人,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唐代诗人韩愈赠与好友张籍的两首七言绝句,被后世广为流传,尤其是第一首,笔法细致入微,情感铺排得当,将挚友情谊融入到长安初春小雨之中,尽显情意绵绵之态。
5、因此,欧阳修及其文章在明代的典范化过程中融入了帝王的统治意志,包含了相当多的政治因素。相比之下,韩愈的文章内容及其体现的“奇崛”性格,则很难被帝王和朝臣树立为政治层面的示范。明太祖朱元璋就写过两篇文章批驳韩愈的思想,他在《辩韩愈讼风伯文》中表示:
6、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7、大颠禅师一言驳倒大文豪韩愈
8、《推敲》,说到此,即应说韩愈与贾岛的一段诗话。
9、清代顾嗣立、方世举各有诗集单行注本。今人整理注释的韩集有马通伯《韩昌黎文集校注》、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童第德《韩集校铨》等。
10、洞庭连天九嶷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11、韩愈的文章既表达了对儒学理念与传统的维护、弘扬与阐释,同时也呈现出鲜明的文化个性,以及在精神内涵、表达方式上突破流俗、力求变革的文化诉求。这使“奇”和“正”共同成为解读者评价韩愈散文的维度。由此产生的评价张力,在韩愈散文的接受与阐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着眼于“奇”的批评者,大多基于文学表达的维度,主要推崇韩愈超越束缚、寻求新变的个性价值;而着眼于“正”的批评者,则较多基于儒家文学传统的维度,主要肯定韩愈对儒学精神及其谱系的尊重和传承,或侧重从韩文中提炼、考察符合历代经典散文传统的共性和可借鉴性。因此,对韩文中“奇”与“正”两方面因素的不同侧重,能够折射出批评者自身及其所处群体、时代的文化因素。
12、(41)《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一《与李中麓太常书》,第2册,第205页。
13、(38)《茅坤集·茅鹿门先生文集》卷三一《唐宋八大家文钞论例》,第3册,第823页。
14、一日,在登灵山时,偶遇大颠禅师。大颠禅师问韩愈:“听说使君是因直言犯上,才来此做地方官的吗?”
15、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16、韩愈的文章雄奇奔放,恣肆。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李、杜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
17、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18、贾岛(779~843) 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诗人。初时贾岛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于京师(应该是郊外,因其时有"宵禁"的,??)骑驴苦吟,(大概就是来了诗意却睡不着觉?)忽然得了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仍然是做僧人时的路数哦?)
19、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20、“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出自《医说》,意思是“天下,就如同人一样;战与和,就如人之胖瘦;纲常法度,就如人之心脉”。
100句韩愈简介及作品精选
1、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惟乖於时,乃与天通。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2、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3、韩愈的真正成就,在于文学领域。韩愈积极领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使这一运动获得重大的成功。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改变汉魏六朝以来的骈体文,恢复先秦时代的散文体。韩愈把古文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4、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5、⒉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
6、生平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7、《原道》为重要的是韩愈总结出了一种“道统”的思想体系。韩愈认为,儒家的道,是由先贤圣人传授给黎民,让百姓们得以生存繁衍。而圣人手上的“道统”有借着传承给了下一位圣人。就这样,“道统”经三皇五帝传到孔子,再由孔子传给了孟子。但是孟子之后却没有了人来传承,因为汉朝盛行了黄老学说,西晋之后到隋朝又是佛学的风行。这中“道统”思想为后世宋儒们所重视,认为正统的王朝就是传承“道统”,王朝才是名正言顺的。
8、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9、《永州龙兴寺东丘记》:“旷奥”二字为案,亦奇。
10、时人有“韩文”之誉。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11、吾观韩愈讼风伯之文,知其为人也,似乎欠博观明道理,格物致知犹未审其精。……今也韩愈既逝,文已千古,吾辩为何?欲使今之儒者,凡著笔之际,勿使高而下,低而昂;当尊者尊,当卑者卑,钦天畏地谨人神,必思至精之言以为文,永无庇矣。(明太祖撰,姚士观、沈鈇编校《明太祖文集》(与宋濂《文宪集》,宋濂撰,蒋超编《宋景濂未刻集》合刊)卷一三《辩韩愈讼风伯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134页)
12、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
13、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非六非在十去满七除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14、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15、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16、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7、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18、北宋穆修(注①)在《唐柳先生文集后序》中,称唐代文章"自韩柳氏起,然后能大吐古人之文,其言与仁义相华实而不杂。"
19、元和六年(811年),任尚书职方员外郎,回到长安。
20、(19)宋濂《宋濂全集·芝园后集》卷五《文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5册,第15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