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黑格尔哲学批判(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8 08:18:14

黑格尔哲学批判(篇一)

1、什么是“哲学”?(1)

2、因此,这个运动在其抽象[ⅩⅩⅪ]形式上,作为辩证法,被看成真正人的生命;而因为它毕竟是人的生命的抽象、异化,所以它被看成神灵的过程,然而是人的神灵的过程,——一个与人自身有区别的、抽象的、纯粹的、的本质所经历的过程。

3、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把宗教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市民社会,即物质关系决定的国家,社会

4、由此,我们会看到黑格尔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化学兴盛和生物学逐渐兴起的时代,而这两种自然科学的演进思绪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极大的影响了黑格尔。

5、(5)对象的否定,或对象的自我扬弃,对意识所以有肯定的意义(或者说,它所以知道对象的这种虚无性),是由于意识把自身外化了,因为意识在这种外化中把自身设定为对象,或者说,由于自为的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性而把对象设定为自身;

6、都是以横向观念下的视角来认识世界,所以必然产生的“知”和“在”两难,终在康德哪里提出现象界在此岸,物自体在彼岸,于是“知”和“在”两难走到极限。

7、我们将以《现象学》的后一章——知识——来详细说明黑格尔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一章既概括地阐述了《现象学》的精神、它同思辨的辩证法的关系,也概括地阐述了黑格尔对这二者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8、马克思揭示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维护德国现存制度的本质,指出这种哲学在黑格尔的著作中得到了系统的表现,论述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同对德国现实社会的批判的关系,提出了“向德国制度开火”的革命任务。

9、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文

10、第这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承担者、主体;但主体首先必须是一个结果;因此,这个结果,即知道自己是自我意识的主体,就是神,精神,就是知道自己并且实现自己的观念。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成为这个隐秘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宾词、象征。因此,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被地相互颠倒了: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主体,作为使自己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使外化回到自身的主体,以及作为这一过程的主体;这就是在自身内部的纯粹的、不停息的旋转。

11、哲学家阿多诺批判黑格尔的哲学是一种狭隘的哲学,甚至是滑稽可笑的;哲学家波普尔讽刺黑格尔说,一个粗鲁愚蠢之人成为了历史的开创者。

1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的一本早期著作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哲学的第一部著作。1843年夏天写于莱茵省的克罗茨纳赫,故又称《克罗茨纳赫手稿》。原稿共39张,没有标题,现在的标题是1927年苏联共产d(布尔什维克)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这一手稿时加的。

13、为什么要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

14、关键词:人;人的本质;市民社会;国家

15、当现实的、有形体的、站在稳固的地球上呼吸着一切自然力的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这种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而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对象性的存在物客观地活动着,而只要它的本质规定中不包含对象性的东西,它就不能客观地活动。它所以能创造或设定对象,只是因为它本身是被对象所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因此,并不是它在设定这一行动中从自己的“纯粹的活动”转而创造对象,而是它的对象性的产物仅仅证实了它的对象性活动,证实了它的活动是对象性的、自然存在物的活动。

16、因此,在黑格尔那里,否定的否定不是通过否定假象本质来确证真正的本质,而是通过否定假象本质来确证假象本质,或者说,来确证自身异化的本质,换句话说,否定的否定就是否定作为在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本质的这种假象本质,并使它转化为主体。

17、俯瞰西方哲学;古希腊哲学前夜(导言)

18、阿多诺说:哲学所寻求的秩序和不变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可能的是进行连续的否定,破坏性地抵制任何打算赋予世界以“同一性”,从而把世界限定在一个原则上的企图。因此阿多诺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否定的辩证法”。

19、现在让我们转到我们的本题上来。

20、黑格尔从实体的异化出发(在逻辑上就是从无限的东西、抽象的普遍的东西出发),从的和不变的抽象出发,就是说,说得更通俗些,他从宗教和神学出发。

黑格尔哲学批判(篇二)

1、(C)宗教。自然宗教,艺术宗教,启示宗教。

2、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也就是说,就它还在感性上不同于它自身所隐藏的神秘的意义而言,离开这些抽象概念并不同于这些抽象概念的自然界,就是无,即证明自己是虚无的无。它是无意义的,或者只具有应被扬弃的外在性的意义。

3、在人的理解上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4、费尔巴哈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一员,早在1839年在《哈雷年鉴》上发表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一文,就标志着他同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公开的、彻底的决裂。随后,他于1841年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特别是1843年发表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更加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唯物主义观点。

5、黑格尔对康德批判的旧形而上学同样持坚决批判态度,他同样认为这种形而上学是一种独断论,是知性思维的产物。(89)

6、提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和法的著名论断,还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法学辩证法思想,提出了在矛盾分析基础上“把握特殊对象的特殊逻辑”的唯物主义法学辩证法观,进而在法学本体论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突破了黑格尔,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7、正如在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中写道:“黑格尔说,当我们看到一把椅子,我们对这个椅子经验到的硬度、颜色、味道、形状、大小等所有我们能获得到普遍观念的总和就是实际的椅子,普遍观念的相互联系构成了实际的椅子,我们思维的“对象”就存在本身,两者同一”

8、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些对立矛盾的概念互相对立性、否定性转化,这才促成了辩证演进论下的宇宙万物。

9、随着黑格尔的思想兴趣从宗教、政治、法学转向纯粹哲学,他也逐渐放弃了“爱”这一原本被他作为克服主客体二元分裂的基本概念。因为他发现“爱”太狭窄了,它只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自然纽带,只限于家庭范围,甚至都不能包括公民间的相互承认。而要统一知识和信仰、主体和客体、感性和理性、自我与他人、抽象和具体、普遍与特殊、个人与社会、有限与无限、必然与自由、精神与物质、身与心,不是“爱”这个狭隘的概念可以实现的;为此,必须要上升到“”概念。

10、而且康德还认为一旦符合现象界的知识一旦试图触及客观存在或物自体,立即就会造成二律背反。

11、而阿多诺作为一位犹太人,而且在二战中遭到迫害的犹太人,对希特勒的罪行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用哲学的武器对纳粹罪行,以及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其实不仅仅是阿多诺,犹太裔哲学家波普尔也曾经讽刺黑格尔说:“黑格尔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粗鲁愚蠢之人如何成为历史的开创者”。

12、正如张志伟版《西方哲学史》中写道,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也就是精神是自然的本质,自然是精神的异化呈现,两者根本上是统一的,而所谓的异化指的是背弃自身转变为异己。

13、何谓辩证的演进逻辑模型?

14、比如在黑格尔看来个体的“实在”充满了否定、矛盾和对立,比如草会发芽、长枝、枯萎和死去,再比如人类出生、年轻、成熟和衰老,然后在诸如宇宙、自然、历史、意识的否定、矛盾和对立的转化,从而辩证演进论扩大整个宇宙万物的边边角角,每一个个体之中,从而达成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15、总之,黑格尔的精神有两层内涵;

16、辩证演进论可以从逻各斯和“逻辑”的方向来理解,也就是黑格尔的辩证演进逻辑既指的是自然律的逻各斯,又指的是自然律逻各斯演化出来在人类表达的“逻辑”。

17、答案是:思维本身就包含着同一性。或者说思维就会导致同一性。思维是基于概念,而概念常常是抽象的,或者说是对具体现实的抽象,而抽象本身就意味着对事物“表象”的抽离,去掉了具体事物之间的特殊性和个别性,比如我们说“苹果”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其实就用这个概念指代了所有的苹果,但“苹果”的概念并不等同于任何具体的苹果,苹果概念是不真实的。

18、在文革的时候就有“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到王炯华的“与李达的交往”又有:“大革命失败后,领导秋收起义上井冈山,从事‘武器的批判’,直到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李达则继续笔耕、舌耕,致力于‘批判的武器’,终成中国马克思主义大家。”

19、这就使得“知”和“在”之间划出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20、19世纪初,德国仍然是个经济落后治分的封建国室,经济上,长期的战争和封建割据,资本主义发展缓慢。政治上,众多的公国,自由城市,拉立王国,诸侯国,皇室镜地等构成了德意志音,但是帝国皇帝并未有童高无上的权力。封建势力依然庞大。

黑格尔哲学批判(篇三)

1、Ⅲ.理性。理性的确定性和真理。(a)观察的理性;对自然界和自我意识的观察。(b)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自身来实现。快乐和必然性。心的规律和自大狂。德行和世道。(c)自在和自为地实在的个性。精神的动物界和欺骗,或事情本身。立法的理性。审核法律的理性。

2、(b)但是,撇开上述颠倒的说法不谈,或者更正确些说,作为上述颠倒的结果,在黑格尔看来,这种行动,第仅仅具有形式的性质,因为它是抽象的,因为人的本质本身仅仅被看作抽象的、思维的本质,即自我意识;而

3、因此,问题就在于克服意识的对象。对象性本身被认为是人的异化的、同人的本质(自我意识)不相适应的关系。因此,重新占有在异化规定下作为异己的东西产生的、人的对象性的本质,这不仅具有扬弃异化的意义,而且具有扬弃对象性的意义,这就是说,人被看成非对象性的、唯灵论的存在物。

4、[ⅩⅩⅢ]因此,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使自身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实际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是可能的:人实际上把自己的类的力量统统发挥出来(这又是只有通过人类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并且把这些力量当作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是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可能。

5、而黑格尔的辩证演进论就是指逻各斯。

6、第由于物性的这种设定本身不过是一种外观,一种与纯粹活动的本质相矛盾的行动,所以这种设定必然重新被扬弃,而物性必然遭到否定。

7、甚至在黑格尔看来,如果对象不是人类精神的异化,那么人类也就不可能对“对象”有所认识,也就无法清晰的描述或撰述对象。

8、(8)意识必须既依据自己的各个规定的总体来对待对象,同样也必须依据这个总体的每一个规定来考察对象。意识的各个规定的这种总体使对象本身成为精神的本质,而对于意识说来,对象所以真正成为精神的本质,是由于把对象的每一个别的规定理解为自我的规定,或者说,是由于对这些规定采取了上述的精神的态度。

9、张汝伦|从黑格尔的康德批判看黑格尔哲学(下)

10、可见,其实就“踏上哲学之路”这件事来说,伟大的思想家其实与今天的我们没有太大的差异,一如许多读了点尼采的诗句和散文就此迷上哲学、从而选择为此献身的“中二文艺青年”——年轻的心灵向往崇高的事物是必然的,因为他们也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与人类历史上的崇高智慧产生共鸣,而他们表达这种向往的方式也由于其年轻而显得狂野不羁。从开始的、片面地阅读伟大思想家的著作,迷醉于由此产生的片面的理解,如同邂逅美女一般的狂热眷恋。

11、∥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因此,正象人的对象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自然对象一样,直接地客观地存在着的人的感觉,也不是人的感性、人的对象性。自然界,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都不是直接地同人的存在物相适应的。∥正象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但历史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因而它作为产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关于这一点以后还要回过来谈。)

12、黑格尔也讲到人与人的活动,但它被看成是从属于理念活动的。黑格尔不是从现实的人引伸出国家,而是从国家引伸出现实的人;不是把国家看成是人的高现实,而是把君主看成是“国家的高现实”。马克思指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给抽象的实体、理念写传记,于是人的活动等等在他那里就一定变成其他某种东西的活动和结果,其次是因为黑格尔想使人的本质作为某种想象中的单一性来单独活动,而不是使人在其现实的人的存在中活动”(2)(P272),因此全部确实的经验的存在,都被思辨地转化为理念的各个环节。

13、与谢林一样,黑格尔也把“”称为“实体”(109)。他们二人都深受斯宾诺莎实体概念的影响。(110)但是,黑格尔虽然给予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以很高的评价,但他的“”概念却绝不是斯宾诺莎意义上的实体概念。黑格尔还曾批评过斯宾诺莎的实体概念:“他的哲学讲的只是死板的实体,还不是精神。”(111)而黑格尔说的“实体即主体”,其实就是即精神:“说实体在本质上既是主体,这乃是即精神这句话所要表达的观念”(112)。

14、那么,在黑格尔那里,所谓的“对象系统”(自然、历史)其本质就是人类精神异化呈现,一旦对“对象”有所感知,这个异化的精神又回归到人类的精神,从而人类就能获取对“对象”认识或认知。

15、《黑格尔著作集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著/先刚译

16、否定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或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被认为是对自身还不能确信因而自身还受对立面影响的、对自身怀疑因而需要证明的肯定,即被认为是还没有用自己的存在证明自身的、还没有被承认的[ⅩⅢ]肯定;可见,感觉确定的、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是同这种肯定直接地而非间接地对立着的[注:马克思在这里加了一句话:“费尔巴哈还把否定的否定、具体概念看作在思维中超越自身的和作为思维而想直接成为直观、自然界、现实的思维。”——编者注]。

17、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体现出的人的思想

18、这个循环往复、有限无止宇宙观模型可以说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这个模型内涵了演进的思绪,即主客同一的辩证演进论,尽管是辩证的演进,但至少也不再是纯粹的机械论世界观,而以往的古典哲学家并没有任何一个是这样来建构其宏观的哲学模型的。

19、因此,“我们只要经常将宾词当作主词,将主体当作客体和原则,也就是说,只要将思辨哲学颠倒过来,就能得到毫无掩饰的、纯粹的、显明的真理。”费尔巴哈的这一唯物主义方法

20、关于第一点:对人的自我产生的或自我对象化的行动的形式的和抽象的理解。

黑格尔哲学批判(篇四)

1、一方面,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表示不满,要求废除封建关系,主张改革,实现国家和民族统一。

2、也正是通过构造这样一个意义上的辩证演进逻辑模型,就可以为万物本能趋于对立面、趋于否定自发能动性,消解其局部存在或各类存在产生的一切对立和矛盾,即整个过程中任何对立个体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将被调和,对立的矛盾概念皆被消解,本质即现象,内部即外部,精神即物体,上帝即宇宙,一切对立矛盾的概念在辩证演进论的模型中被消解。

3、参考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学习经历,恩格斯青年时期到柏林大学当旁听生(这种事情我干过多次,譬如某大),蹭课,他跟青年德意志派关系很好,后来读了施特莱斯的《耶稣传》——这本书有浓厚的黑格尔哲学倾向,说耶稣作为历史具体的人物和基督教精神没有本质关系,甭管新约还是旧约都是神话。这个观点是具有无神论意义的。然后恩格斯就读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疯狂热爱黑格尔哲学,甚至于拿着黑格尔哲学匿名身份投稿批判当时黑格尔的死对头谢林教授。

4、Ⅱ.自我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a)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主人和奴隶。(b)自我意识的自由。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苦恼的意识。

5、《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手稿,用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作了全面分析,特别是对黑格尔在国家和市民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

6、其实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物关于他们对黑格尔哲学路径思考的梳理,主要是想说明一点:他们都是黑格尔哲学中容易阅读的著作出发,之后则是疯狂热爱黑格尔哲学,站在了黑格尔哲学立场上,但又由于他们本身对于黑格尔哲学并不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核心著作来理解的,而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学生们的文本普及还有黑格尔哲学中一些较为简单的著作中所开启的哲学出发点,因此并未触及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与真谛,导致了他们对黑格尔哲学并不是直接性的整体把握,而是交互性的接续理解,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他们关于黑格尔哲学或者是德国哲学的理解是一场动态性的活动。

7、所以,黑格尔哲学的合理要素在哪里?

8、半夜实在热起来了,想起去年的一些事情。我说我的论文在提及晚期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实际上是借鉴和吸收了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那个老师一脸惊奇和诧异,就像见到了什么出奇的事情,否定性的说这是你自己的想法吗?这不符合他的看法和观点,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10年前,鲁克俭老师在《马克思博士论文与恩格斯谢林与启示之比较》一文中已经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因此我的原来对那个老师喜欢不得了的好感热爱从此全无。后来对黑格尔与谢林的关系中我也能一窥我这样的思考,因为实在是理论有了差异,这个世界是参差的。

9、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

10、康德哲学其实没有那么难!(2)

11、1842年,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激烈的思想批判,使他开始抛弃唯心主义而转向唯物主义。这一转折,使马克思冲出了自我意识哲学的范围来考察人的问题,不再把人看作自我意识,而看作感性的、现实的人。

12、然后黑格尔认为,无论是从宇宙、自然、世界、历史,再到人类的自我意识的逻各斯,还是思辨理性本身都是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的辩证演进模型,终在黑格尔的精神的辩证演进论中达成同一。

13、在《逻辑学》中黑格尔郑重指出:“哲学具有和艺术与宗教相同的内容和相同的目的;但它是了解理念高的方式,因为它的方式是高的,是概念。因此,它在自身中把握了实在的和观念的有限性以及无限性和神圣性的形态,并且理解它们和自己本身。这些特殊方式的演绎和认识,是以后特殊的哲学的科学的事业。理念的逻辑的东西,也可以称为这些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但当方式标识着一个特殊的样式,一个形式的规定性时……一切特殊的东西都扬弃了,并且包盖起来了。”(122)这里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因为理念是概念与实在、主观与客观的统是精神的高真理。(123)理念的逻辑的东西,就是存在的“形式的规定性”。

14、[Ⅺ](6)在这一部分,为了便于理解和论证,对黑格尔辩证法,特别是《现象学》和《逻辑学》中的有关叙述,以及后对近的批判运动同黑格尔的关系作一些说明,也许是适当的。

15、阿多诺说:“奥斯维辛集中营证实了纯粹同一性的哲学原理就是死亡”。

16、“”概念首先是在耶拿时期提出的,它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耶拿时期是黑格尔思想正式转向哲学并开始形成从而走向成熟的时期,而“”概念也从此时开始,成为他哲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概念;同时,此前将信仰置于理性之上的做法,也于此时开始消失。“”概念体现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观念论”)。因此,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黑格尔哲学,这个概念都是不能回避的;不但不能回避,而且是要首先予以理解的。

17、(2)自我意识的外化就是设定物性;

18、《黑格尔说否定与自由》∙(德)黑格尔著/王运豪编译

19、可以带走思想、转发或分享;也可留下点赞和赞赏

20、这些问题都需要被解决。

黑格尔哲学批判(篇五)

1、而正是通过走向对立面、走向否定的能动性才达成了重现宇宙万物的演进过程,同时也才达成存在与思想的同一。如果没有走向对立面、走向否定的根本性起点,就必然会主观和客观的宇宙万物脱离,从而导致“知”和“在”的分离。

2、也就是说,一切存在要么是感性经验中的存在,要么是理性逻辑中的存在,你不可能脱离这两者去触及存在,所以这是黑格尔的合理要素。

3、现在看一看黑格尔的体系。必须从黑格尔的《现象学》即从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开始。

4、马克思之所以批判得不留情面,是因为他认为包括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在内的大多数哲学家们不停的编造新词汇解释世界,与其妥协,只是在意识形态上打转,也就是说,只是要改变关于世界的观念,而无法改变世界本身。

5、理性的自我批判:如果批判是可能的,那么批判就应该是理性的自我批判。由于在知识之中存在着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我们就完全有可能根据这一差别来考察知识。当我们发现知识与对象是不相符合的时候,我们改变知识以符合对象,与此同时,相应的对象也进行着改变以适应新的知识。因此,认识活动本身实际上是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改变自己的发展过程,所谓批判就是理性自己考察自己的过程,就是理性的自我批判。由此可见,黑格尔扬弃康德的自在之物的关键在于他把认识看做是一个由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推动的发展过程。

6、所以,黑格尔认为应该回到古希腊柏拉图探究世界的阶段。

7、(3)他把基于自身并且积极地以自身为基础的肯定的东西同自称是的肯定的东西的那个否定的否定对立起来。

8、[ⅩⅩⅨ]如果我知道宗教是外化的、人的自我意识,那么我也就知道,在作为宗教的宗教中得到确证的不是我的自我意识,而是我的外化的自我意识。这就是说,我知道我自身的、属于我的本质的自我意识,不是在宗教中,倒是在被消灭、被扬弃的宗教中得到确证的。

9、精神作为黑格尔哲学核心的概念之与黑格尔哲学的另一个核心概念——理性有密切关系。“当理性确信其自身即是一切实在这一确定性已上升为真理,亦即理性已意识到它自己即是它的世界、这世界即是它自身时,理性就是精神。”(118)理性与意识、自我意识、精神等概念一样,在黑格尔那里有不同层面的用法,即形而上学层面的用法和认识论层面的用法。在后一种用法中,理性指与分析性的知性相区别的、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的主观能力。而前一种用法则秉承了古代逻各斯概念的遗意——具有目的论意味的宇宙与历史的过程及其内在的合理性,一切事物只有在此过程中才有可能并得到终的理解与解释。正是在此意义上,黑格尔把理性理解为“现实”(Wirklichkeit)。

10、黑格尔的趋于否定、趋于对立面的能动动力因是极有可能是受到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哲学包括其他辩证主义哲学家的思绪影响,并不完全是黑格尔的原创,其原创多就是融合了不同哲学家的思绪形成了新的哲学模型。

11、“人的社会特质”是什么呢?马克思说:“抽象的人只是作为法人即社会团体、家庭等才把自己的人格提高到真正存在的水平。”(2)(P292)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就是人的存在的社会形式,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也就是“现实的人的存在”。“在考察家庭、市民社会、国家等等时把人的存在的这些社会形式看做人的本质的实现,看做人的本质的客体化,那末家庭等等就是主体内部所固有的质。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但是这些组织也表现为人的现实普遍性,因而也就是一切人所共有的。”(2)(P273)

12、因此,把否定和保存即肯定结合起来的扬弃起着一种独特的作用。

13、“”这个概念不是黑格尔的发明,他的同窗兼一度合作者谢林就使用过这个概念。根据谢林的定义,“”是“自在和通过自己存在的东西”,或“其存在不是被某个其他的东西决定的东西”(105)。黑格尔对“”概念的界定亦然。自在和通过自己存在,不被他物决定,这就是无条件者或无限(者),所以黑格尔也把“”称为这一意义上的无条件者和无限者。按照基督教教义,上帝就是这样自在或通过自己存在,其存在不是被其他任何东西所决定的,由此,黑格尔经常把“”与“上帝”同样看待。但这绝不意味着黑格尔的“”是像基督教的“上帝”那样的超验者。

14、马克思在柏林大学期间就关注了黑格尔的法哲学,并深受影响,而《莱茵报》时期的经历需要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这动摇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信仰。退出《莱茵报》编辑部后,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学著作,这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费尔巴哈在《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中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物主义论述,则直接推动了他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借鉴。

15、就是追求一个的出发点,追求万事万物可终还原为某种原初的东西。西方哲学不管在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上,他们的基本精神都是追求“同一性”,在柏拉图之前,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就提出了“世界的本原是水”。不管是泰勒斯“水本原论”,还是柏拉图的“理念论”,还是黑格尔的“精神”,西方哲学都是在追求一种的“同一性”。

16、即便基于上述理由,也不能将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从他的哲学中切割或悬置起来,更何况黑格尔自己始终给予形而上学以高的地位。在《逻辑学》第一版“序言”中,针对近代以来科学与常识携手合作、导致形而上学崩溃(85)的情形,黑格尔写道:“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86);在《小逻辑》和《宗教哲学讲演录》中,他将形而上学理解为与逻辑学(他自己意义上的)是一回事。(87)由此可见,拜塞尔所言并不尽然。拜塞尔认为,当黑格尔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时,几乎总是在否定的意义上指唯理论为过时的学说或方法,指笛卡尔、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的形而上学对这一说法需作深入的分析与检视。

17、恰好马丁·路德倡导的宗教改革,则赋予德国思想界以解放和革命的因素。

18、正如王运豪版《黑格尔说》中写道,黑格尔很形象的把变易比作火,火是不断安息的,在不断变化。

1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20、现在应该考察一下——在异化这个规定之内——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的环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