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清明节的意义(文案100句)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26 01:07:02

20段清明节的意义汇总

1、你有希望自己的这一生,活出一个怎么样的“墓志铭”呢?

2、通常人们为了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都会选择早早就进行扫墓,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在清明节的时候扫墓的佳时间其实是上午8时至下午3时之间,因为这个时间段是一天中阳气盛的时候,如果选择在此时祭拜亲人的话,不仅十分的吉利妥帖,而且还可以避开上午的人流高峰期,可谓是一举两得、十分妥当。

3、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天人合一”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生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清明节在唐宋时期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4、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许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追怀革命历史,抚今思昔,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几千年来,清明节的仪式和内涵不断演化、不断整合和不断丰富。随着清明节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体会个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5、我们是否也可以尽自己每个人微薄的力量,做到节能环保、节约水电,少一些铺张,少一点浪费。

6、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7、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以免不吉利。

8、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祭奠已故者,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和思念之情。尤其是那些为革命事业牺牲自己生命的战士,如果是集体祭奠活动,可以组织大家到烈士陵园举行公众祭奠活动,宣传这种精神,感召更多的人学习他们,个人祭祀活动跟平常一样!

9、清明节是进行春祭,扫墓祭祀、缅怀祖先,踏青郊游的肃穆节日。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还能让人到自然中去,拥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的生机。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10、清明节的相关传说。

11、亲人故去,即使经过多年的思绪沉淀,也难免因某事某物触景生情。清明的精神是“将生死并置”,这个假期又是一个相对集中的表达哀思的时间段,因此不妨将清明当成过去和现在的连接点,对埋藏内心的哀伤、累积的不快,做一次清理。

12、清明节的标志性物品是柳枝。清明节,在我国民间有插柳的习俗,插柳的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插柳为了驱鬼辟邪,为了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的标志性物品是什么清明节的标志性物品是柳枝,在民间有插柳的习俗。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13、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般在公历四月五日前後。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14、这是描述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去祭拜祖先,所烧的纸灰飘飘扬扬撒满空中,化作漫天的白蝴蝶,人们痛哭的泪水血迹斑斑,染成遍地的红杜鹃。

15、清明节要有更多文化意境。文明祭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清明节期间不光是祭祀和踏青,其浓郁的文化意境更不可忽略。要改变不良风俗习惯,树立文明新风,倡导文明节俭和健康向上的公序良俗,促使人们回归自然朴素的生活,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要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传承孝道,追忆先祖,为清明节注入更多的文化意蕴,包括献花、植树、朗诵、折纸船等

16、清明即清新明净、清爽明澈。清者,清和、清爽也;明者,明亮、明净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载:“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每当这个节气,大自然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惠风和畅,芳草吐绿,燕转莺啼,阳光灿烂,四野明净,春意盎然。这就是“清明”二字的含义。

17、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18、★清明节扫墓的意义是什么

19、下九代:儿子(一世孙)、孙子(二世孙)、曾孙(三世孙)、玄孙(四世孙)、来孙(五世孙)、晜孙(六世孙,晜念昆,别念龟!!)、仍孙(七世孙)、云孙(八世孙)、耳孙(九世孙)。

20、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40段清明节的意义汇总

1、虽然我们的身体有生灭,但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妙用,一旦彰显的时候,就能够成就的自由。

2、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3、清明节是充满思念的节日。缅怀先人时,人们多夹杂着感恩的情愫在其中,并为亲人在世时自己的种种不足而遗憾。面对逝去的长辈,我们先感悟到的就是养育之恩。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寒来暑往,没有他们的呵护,要长成七尺之躯谈何容易。美国人有感恩节,感恩自己拥有的一切。而从上面的意义来看,清明节可以算作是中国人自己的感恩节。

4、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5、清明节有什么意义相关文章:

6、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扫墓通常被称为坟墓,是一种敬拜死者的活动。大部分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在清明节上扫墓。

7、清明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8、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

9、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在家庭中获取的幸福和快乐,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但随着城市化发展,原有的大家庭社会正向小家庭社会转变。加上社会节奏太快,年轻人往往会被过早地从大家庭中剥离出来,在这样的转变下不知所措。

10、★2021清明节有什么含义

1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12、清明节的起源传说是为纪念,关于死。“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气清明,代表生。清明节,祭拜、扫墓、怀念先人。仅仅是怀念吗?

13、肉体虽然有生死,但是,我们孝顺的天性是超越生死的无穷无尽的至诚心,并且远古的祖先我们都念念不忘,那么,现前的父母我们怎么会不孝顺,这是培养孝心好的活动。

14、唐玄宗在公元732年制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15、这就是我国清明节的来历了,当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后来寒食节和清明节的习俗就被合并了,寒食节也渐渐被人遗忘,所以就有了人们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的说法。

16、清明节,传统的习俗莫过于拜祭已故的亲人,表达一下对他们的尊敬和爱。

17、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18、清明节祭扫的意义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家庭祭扫,一个是国家祭扫。家庭祭扫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过祭拜自己祖宗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在春分后第十五天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扫墓节、三月节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中上坟扫墓是清明节的例行活动。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以上的各种意义,清明节也因此成了华裔的重要节日之一。

19、人们会在当天前往祖先或亡者的坟墓、骨灰塔、寺院功德堂祭拜打扫,并以亡者的名字做功德。

20、清明节是中国的感恩节,通过清明祭扫来表示生者时时刻刻都在思念亡故的亲人。

60段清明节的意义汇总

1、到底什么是九族?这个事儿不但现在人不易弄明白,古代人也有歧义。比较多的说法有三种:

2、第五件事:排解忧伤获重生

3、我们经常说,日日夜夜都盼望我的祖先、已经过世的长辈亲人,希望他们能够往生善道,脱离痛苦。

4、缅怀的意义不单纯是对亲人的思念,更该成为一种民族的风俗,成为一个种族的繁衍仪式。我们对自己亲人每年一次的扫墓就是一个典礼,是敬祖报本观念的延续。

5、即使我们爬得再高,走得再远,终都是落叶归根,成为我们的后代子孙祭拜的对象。

6、父母头上的白发数量的增多,腰弯的弧度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希望过儿孙绕膝的生活,可我们还是会很少回家,上学的时候,学校出不去,上班了之后,嫌来回跑着麻烦。可能对于他们来说,我们的常回家看看,比什么都重要。

7、清明起源于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8、并且好做一些公益事业,做一些善事。以祖先的名义做善事,善报回向给他们,能够资冥福,帮他们忏罪积福。

9、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10、臣在九泉心无愧,愿君清明复清明。

11、我们这一生活出的体验,终归结为一个“墓志铭”,而我们的墓志铭终也将成为子孙后代的“励志”铭。

12、搞不清楚也正常,没几个人搞得清楚。

13、★2022年清明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4、大自然在清明节气前后格外的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不同的时节各有不同的特点。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分子,自然也是。什么时候该保持一颗清明的脑袋,什么时候需要适当的“糊涂一些”,他需要我们定期整理自己,放空自己,抽离出来内观自己。

15、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16、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年代早的可确认葬式的墓葬,表明距今1万多年前,岭南古人已具有明确的有意识墓葬行为和礼俗观念。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17、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18、孕妇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再者扫墓的气象和周边的环境均不利孕妇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19、清明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20、按说,这样的人,在重耳复国当上霸主后,一定会受到重用的。的确,晋文公确实要重用介子推,可是这个介子推不领情啊,三请三顾都搬不动他。这个倔强的老头,后为了逃避晋文公的打扰,不得不带着老母亲跑到了千山,结果被晋文公一把火给烧死了。

80段清明节的意义汇总

1、三天后,士兵发现介子推和其母亲已经葬生火海了。重耳悲痛万分、后悔不已。于是将介子推遇难的那个月命全国上下家家禁烟、吃冷的食物,后来代代相传,逐渐变成了寒食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清明节。

2、在一些人看来,让父母衣食无忧就是尽孝。子游曾向孔子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说,孝不能仅局限于供养父母,因为犬马都能养主人,真正的孝是要尽心竭力。二要反思人际关系。曾经发生的矛盾必然是双方的责任,所以要找到并承担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3、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

4、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5、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有着比较深厚的传统习俗:扫墓、踏青,吃蒿饼、青团、馓子、清明螺。

6、你的外公外婆一家;外婆的娘家;你母亲的姐妹们她们的家庭和儿子,这是母三族。

7、每逢清明节,周边的氛围总是环绕着一份若隐若现的伤愁。也许是因为这个节日多隐含的意义,也许是这个季节的阴雨蒙蒙,让我们在无形中陷入了灰色笼罩中。说起来,“清明”这个词,自从被赋予了特殊含义后,就让人渐渐淡忘了它作为一个动词的原意———使人变得神清目明。我们除了怀着敬畏和感恩的心去追思一下先人,更应该从中懂得生命的真谛,体会不可替代的亲情,获得战胜喧嚣、浮躁的良药。

8、清明扫墓的传统是个体与历史连接的精神脐带,缅怀先人是人们尊重生命的表现,同时也是对过往历史的一种敬畏,对先人奋斗和辛劳的敬重。我们应当尊重历史,切莫留下人为的缺失。

9、使父母亲快乐,关键是要有孝顺父母的至诚心,不在于物质的丰厚。

10、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11、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2、 清明节也是纪念先人的节日。清明节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方面晋文公重耳流亡时,介子推跟着他一起流亡,受尽了苦楚。有一次,重耳一行人没有饭吃,介子推便狠心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煮熟给重耳吃了。重耳知道后感动。后来重耳回到晋国扺掌政权,大封有功之臣。唯独忘记了介子推。后有人提醒他。重耳才想起来。于是叫介子推前来听封。但是,介子推这人性情孤傲,卓尔不群。他和他妈住在山上,坚决不去。没办法,重耳只得想了个办法,叫人放火烧山,逼迫介子推出山。但是介子推仍然没有出来,后被活活烧死了。重耳很后悔,于是把清明节前一天的寒食节定为纪念介子推的节日。因为寒食节和清明节相差一天,后来二者就合二为一。清明节纪念先人的习俗由此而来。

13、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忙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此刻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可是就是找不到他。

14、只不过在春秋以前祭祖实行庙祭,并无墓祭。墓祭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孟子·离娄下》讲到齐东郭“间之祭”的故事,说明在当时墓祭确已存在。到了汉代,人们把墓祭已经看得很重。东汉王充《论衡·四讳》说,当时“俗有四大讳”,其中之一就是“被刑为徒不上丘墓”。魏晋南北朝,尽管社会动荡,烽火频仍,人们对扫墓依然重视。《魏书·高阳王传》:“任事之官,吉凶请假,定省扫拜,动辄历十旬。”不过那时扫墓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种情况直到唐代才改变。《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上墓,宜编五礼,永为恒式。”宋代朝廷又规定:“寒食至清明之日,各地均须祭扫陵墓,是日官员士庶,俱出郭省坟,以尽恩时之敬。”

15、清明节要有鲜明时代特征。清明节期间春光明媚,是一年之中美好的季节。借助清明节来临之际,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优势,

16、为何要这么做?冰心《寄小读者》中语:“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认识先烈,知荣辱礼敬,懂孝行深义,承优良传统,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这就是清明节扫墓的意义。

17、清明节扫墓的意义落在春分后第十五天的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也称踏青节、扫墓节、三月节等。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其中上坟扫墓是清明节的例行活动。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基于以上的各种意义,清明节也因此成了华裔的重要节日之一。清明节祭扫的意义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家庭祭扫,一个是国家祭扫。家庭祭扫主要是祭拜自己的祖宗,通过祭拜自己祖宗表达感恩之情,体现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

18、他那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人们思考。其过于死脑筋的行为虽然不值得学习,但其为国家为百姓考虑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19、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

20、相传,先秦已有设坛祭墓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化为坟前祭拜。“寒食墓祭”大约在南北朝时形成习俗。据《旧唐书·玄宗纪》记载:“寒食节上墓拜扫礼经无文,但近代相沿,积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节无不祭扫。”鉴于此俗已久,唐玄宗就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墓祭于是作为国家礼俗确定下来,也清明节扫墓原因。

100段清明节的意义汇总

1、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2、后来重耳在秦国的援助下回国继位,在他继位后封赏群臣,却没有给介子推任何的封赏和职位,介子推也不想卷入官场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离开了朝廷,隐居到绵山了。

3、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

4、★清明节祭拜先祖有什么意义

5、每年一到清明,万物都依次披上了绿色的衣裳,这是春天的颜色。春天也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人们可以在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收获果实。而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之一就是丰富精神世界,学会缅怀和珍惜,缅怀过去的温情,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同时也要珍惜当下,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满怀希望地向前走。

6、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盛行于唐代。唐代诗人韦庄在《长安清明》中写“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宋代宰相文彦博的诗《寒食日过龙门》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下秋千挂彩绳”。可见在当时民间,不少家庭设置有秋千。

7、第一件事:感怀父母养育恩

8、清明节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法。

9、清明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那么,这样的日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又有什么意义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篇1清明节的来历:

10、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11、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拔河、荡秋千、射柳、蹴鞠、斗鸡、蚕花会、禁火寒食。清明节也称为踏青节、三月节、行清节、祭祖节等,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或前后,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12、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13、中华民族是一个较崇拜自己祖先的民族,于是就有每逢重大节日或人生重大事情要祭祀的习俗,清明节就是中国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节日之一。

14、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15、踏青为春日郊游,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16、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17、清明节是我们追忆先辈,寄托哀思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青山含悲,苍天落泪,在绵绵细雨里,我们倾巢而出,在祖上的坟头烧香默哀,在坟头的四遭植树怀念。

18、清明节的习俗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规模、方式不尽相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等一系列风俗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民间还有插戴柳枝、放风筝、取薪火等活动。此习俗也流行于白族、苗族、蒙古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在越南、韩国、琉球等地,清明节也是重要的节日。

19、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踏青郊游,是清明时节与春祭并存的古老主题。

20、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曾经和春秋晋文公重耳有相当密切的交情。话说当初重耳流亡诸侯的路上,饥不择食的时候,是他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让他活命的,对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介子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