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人物评价【文案72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9 08:02:18

苏格拉底的人物评价

1、苏格拉底却自顾自地继续滔滔不绝:“这是神命令我这样做的,我相信在这城里没有比我对神的侍奉更大的善行。因为我忙忙碌碌,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劝导你们,无论老少,应关注的不是你们的身体或财富,而是你们灵魂的佳状态。”(苏格拉底的人物评价)。

2、本书不同于通常以西方为中心的哲学史写法,从哲学的全球性视角出发,尤其注重对不同文明进行比较,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哲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2)参阅H.Maier:《苏格拉底:他的工作与历史地位》,图宾根,1913年;A.H.Chroust:《苏格拉底其人及其神话》,印第安纳:圣母大学出版社,1957年。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情况,可参阅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北京:人民出版杜,1986年)的第一部分:“史料问题”。

4、(10)我们可以基本假定,这些早期对话以及《政制篇》中的许多对话大约都反映了苏格拉底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公元前431年)之后直到他临终前(《克里多篇》与《斐多篇》)的一系列活动。

5、(19)参阅GregoryVlastos:《苏格拉底的诘问法》,载《牛津古代哲学研究》Vol.JuliaAnnas编,牛津:ClarendonPress,1983年,39页。

6、凡是公认的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很少真的如此。苏格拉底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观念是否正确,跟它是否被大多数人接受,跟相信它的人有多么伟大,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有独立去思考,反复地用理性去推敲,才能让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我们不断地拷问,似乎触到了更为坚实的认知的基石,我们也要时刻准备着,当有了新的反例,我们就必须放弃旧有的理念,一切从头再来。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我们心中都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我们都想要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的理性,但同时,我们还有另一种倾向,我们都会逃避、害怕和憎恨自己可能犯错误。这两种同时存在的倾向让我们感到很痛苦。

7、许多人的心灵犹如停在身体内忘了加油的报废车,那我们该如何为心灵加油呢?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书中,苏格拉底教导的方式不是告诉你该去做什么,苏格拉底不是一位给答案的上师,他的方式是让学生察觉问题所在,然后懂得提出正确的问题,然后再自己去寻找答案。

8、游叙弗伦辩不过苏格拉底,就找了个借口走掉了。到后,他们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即到底什么是虔诚。但这不重要,我们关心的不是找到标准答案,而是怎样提出正确的问题。

9、(1)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教育学鼻祖,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10、苏格拉底趁机问游叙弗伦:“那我跟你请教一下,什么是虔诚?什么是亵渎神灵?”

11、其实只是不晓得表达的方式和沟通的方法。因为从小到大,在学习里都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教我们怎么做女朋友,怎么做男朋友,或者怎么做老公怎么做老婆。

12、这是在庭审中,苏格拉底第一次提到了“死”,提到了他对“死亡”的看法。他认为生死不是第一义,智慧、正义才是第一义。德性大于生死,这是苏格拉底始终坚持的真理。这时,苏格拉底必死的决心已显露出来,尽管这时离第一次有罪宣判尚有时间,离第二次死刑宣判为时更远。

13、但是,就我们所知,苏格拉底只不过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众多辩才无碍的牛虻之一。正如其他智术师,他既擅于修辞,又懂得逻辑,很多内容都是借自富有独创性的巴门尼德和极为聪明的芝诺。苏格拉底知道如何使表面上的自明之理陷于悖论而瓦解,让老生常谈陷入矛盾,他还知道如何扭转辩论,把锋芒倒过来指向发难者。只要有必要,他知道如何设计并发明可能的案例,用“反例”去驳斥一般的说法,他也知道如何提出难回答的问题,推出具挑衅的理论,并对受尊重的论证方式加以戏仿,直到把它们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更糟。

14、苏格拉底有个学生,叫海勒丰,此人是苏格拉底的死忠粉。在古代雅典城外的一座山上,有个德尔斐神庙,神庙里供奉着太阳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灵验。海勒丰有一次跑到神庙里求谶,他问:“世上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人?”神谕说:“没有。”

15、我不太认同什么“你结婚了就知道怎么做媳妇了”、“你生了孩子自然就懂得怎么做父母”,谁说结婚了就一定会懂得怎么做饭呢?

16、苏格拉底终还是受到了审判。然而,陪审团成员是那些苏格拉底在漫长生涯中羞辱和得罪了的公民(当时他已经七十岁了)。毫无疑问,苏格拉底的回应和申辩—柏拉图在《申辩》(Apology)中的记录多少有些真实性—极具才华、傲慢且不乏讽刺,但偏离了主题。他主要辩护的是,个人怎么能够为自己受到的不真实指控辩护呢?苏格拉底无礼地要求陪审团给他津贴,结果陪审团判处他死刑。无疑,若从历史的眼光而不是正义的眼光来看,陪审团更想判他流放。可是,苏格拉底用他那极具讽刺的言辞终结了自己的命运,在公元前399年,他被判处死刑。

17、但活在当下当刻,并非止水的状态,而是风动的现象,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风动的画面,苏格拉底的身教常常以风为暗喻,宇宙风生水起,风向永远在变,能闻风起舞的人才懂得跳出曼妙之舞。

18、(2)代表作:《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19、第三部分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现代哲学与启蒙运动

20、(14)R.M.Hare指出,这种以定冠词加形容词构成抽象名词的语言习惯正是导致柏拉图哲学进入误区的巨大语言陷井之一。参见杨峰碧根据Hare的同名著作所编译的《柏拉图》一书,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90页。

21、(32)W.K.C.Guthrie:《希腊哲学史》第三卷,417页。

22、苏格拉底:对作家来说,写得少是这样的有害,就跟医生缺乏诊病的机会一样。

23、苏格拉底:许多赛跑者失败,都是失败在后几步。

24、  为伟大的目标而死未必会得到人们的铭记和尊敬,但为伟大的目标而死且被伟大的人物见证则注定被人们传颂,如苏格拉底的死因为柏拉图而不朽,马克思的死因为恩格斯而被其信徒认知。伟人往往不需要乌合之众的膜拜,但一定需要别的伟人的解读、理解、赞赏和继承。

25、觉察什么呢?丹•米尔曼从永远计划着下一步要完成什么目标导向的人生观缓慢下来,懂得在慢活的状态中察觉到什么是此时此地(Here&Now),慢慢懂得了活在当下当刻。

26、从苏格拉底经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希腊哲学始终试图在一个统摄万物的知识框架内寻求有关世界的答案,建造了世界史上的第一座哲学殿堂。然而,由于“知识”的统摄和对“意见”的贬抑,造成人们在纷繁意见世界中的无所适从。在罗马帝国风雨飘摇的年代,来自地中海东岸的犹太教传统以其不容置疑的生活信念“接管”了希腊哲人的意见世界,完成了对希腊哲学传统的颠覆性改造,使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这也意味着希腊哲学的悲剧性结局。

27、亚历山大: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

28、这本哲学史大胆、敏锐而有趣,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读者感到的不是沉闷,而是挑战和惊喜。全书行文不断激发着读者思考,邀请读者参与争论、尝试新观点、回到问题源头,从而成为思考永恒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29、本书试图对古希腊哲学这一大“棋局”进行一次“复盘”式研讨。虽尽大努力运用了史学方法,但“志不在史”,因其意图不在于“记叙”,而是通过对往事的“复盘”展开古代观念世界面向今日世界的开放性和可能性。

30、②教育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31、(1)英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英国经验主义之父。

32、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硬气地说:“我不会因为怕死而向违背正义者屈服,哪怕不屈服就会马上死。”其时,并没有人想特别严重地将他冤死,可能只是想判他有罪而已,罚款或流放等等。但你有没有发现,苏格拉底老拿“死亡”来说事,大有引导法庭宣判他死刑的嫌疑。他之所以这样做,还可能有一个重大的缘由——精灵的声音并没有出现阻止他。

33、极简“复盘”思想形成的秘密,将千万字量的文献研究简化为十万字可掌握希腊哲学史的秘笈;

34、这确实是哲学史上的悲剧事件。苏格拉底因“败坏青年”而被处死之际,雅典是希腊民主的城市国家(或城邦),而且苏格拉底已经有了伟大的哲学家的声誉。自那以后,他就成了捍卫崇高观念的孤独思想家的典范,并且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这些观念。此外,他强调德性是宝贵的财富,认为真理存在于我们日常经验的“影子”之外,而哲学家真正的事业就是向我们展示真正认识的东西之少。人们常说,苏格拉底至死都体现了这些德性,从未违背他长久以来提倡的观念。

35、②灵魂说:将人的灵魂分成3个部分: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36、那么,为什么用“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传说”这句话形容苏格拉底呢,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比老子还神秘人物,没有作品!没错,他没有作品依然被现在人追捧。

37、苏格拉底坚持自己所行之事是正义的、善的,不仅无罪,还理应得到善待。他说:“我试图逐个劝说你们,在关心你自己之前不要关心你的身外之物,要尽可能地善良与明智,不要在关心城邦自身之前关心城邦拥有的东西,对其它事物也要按同样的方式来关心。”

38、大约在公元前400年的时候,有一个叫迈雷托士的年轻人起诉苏格拉底。他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是:第苏格拉底不敬神;第苏格拉底教唆年轻人,把年轻人都带坏了。

39、然后,苏格拉底自己拆穿了这个逻辑:苏格拉底由于不信神而犯了罪,但谁都知道他信神。还有,苏格拉底说:“你起先说我不信神,然后又说我信神,因为我信精灵。另外,如果精灵是神的子女,是神与女仙所生,或神与某些人说的其他什么凡人所生,那么什么人会认为,有神的子女,却没有神?”因此,苏格拉底不是无神论,他信神。即便他信精灵,精灵也是神。

40、(1)循序渐进。包含三个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41、如果从“电影的专业角度”去评价这部电影,豆瓣给的3分算是很给面子了。但是如果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去评价这部电影,我心目中至少是给9分以上的。

42、(24)比如《拉克斯篇》192a~b:“我将人们能以很短的时间完成演讲或竞走的能力叫作快捷。”《美诺篇》76a:“形状就是物体周边的界限。”等等。

43、(3)虚心涵泳。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4、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很多人都会挂在嘴上。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但很多能背诵苏格拉底金句的人,恰恰是要被苏格拉底狠狠地批评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45、(11)见WernerJaeger:《Paideia:希腊人的文化理想》第二卷,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104页、161页、170页。

46、  苏格拉底没有留下著作,他的死就是他的著作,让后人研读不尽。

47、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48、(1)古罗马著名教育家,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49、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50、在结束第二阶段申辩之时,苏格拉底说出了他的不朽名言“未经考察的生活不值得过”。其前后文则是这样说的:“如果我说要我保持沉默(不去宣扬真理)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有违神的旨意,那么你们不会相信我,会以为我在讥讽你们。如果我又说,天天谈论德性,谈论其它你们听我说过的事——听我对自己和其他人的考察,我要说,未经考察的生活不值得过,而这对人而言正是大的善——你们更加不会相信我。”

51、(9)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苏格拉底从来就不关心自然哲学的研究。事实上,他的思想自述(《斐多篇》96a以下)以及阿里斯托芬的《云》都表明他曾对自然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设想苏格拉底大约在其壮年时期发生过重大的思想转型(conversion)。

52、④教师观: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3、或许,苏格拉底真正的罪状,便是他自己的信条:“我多年来放弃自己的全部私事,简直不像凡人的所作所为,我总是关心和接近你们,像父亲或长兄那样敦促你们关注德性。”苏格拉底,简直是世界上讨厌的人,谁说不是呢?

54、②世界上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5、评价的立足点,应该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并以那个时候的价值观和法律为基本点,而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和观点去评价和讨论,而这样的做法,应该具有普适性。

56、(2)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既要熟读成通,又要精于思考。

57、因此,在各种苏格拉底式对话中出现的这个极为重要的德性观念(以及关于诸德性的分析),多也就是一系列无序的例子和反例,以及相应的对如下观点的持续强调:要做好人、过好的生活,德性必不可少。完全没有任何称得上德性“理论”的东西,或者说,就此而言,甚至没有关于什么可算作德性、什么不可算作德性的明确清单。至于细节,苏格拉底也没有说,甚至在他的受害者彻底被击溃、眼看要陷入绝望而需要启迪之际,他也三缄其口。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个人应该自己去寻找,因此我们从他那里几无所得。甚至在他似乎主张了某种立场时,他也经常会收回自己的说法,甚至加以反驳,这种情形有时还出现在相同对话之中。

58、②提倡女子教育,在西方提出“男女平等”的教育;

59、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

60、②教育的三中心(旧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

61、(25)参见柏拉图:《高尔吉亚篇》507d。

62、②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中提出把“教育学”作为独立科学提出来。

63、忘记周围的一切,专心专注于你真正热爱的事情!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终去到哪里,而是在这过程中,你真正的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每一分,每一秒!

64、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二十那些善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65、苏格拉底继续陈述他的宣言,他意图引导众人宣判他死判,但同时,他也在意图唤醒众人的良知:“雅典人,我向你们致敬,我爱你们,但我宁可服从神而不服从你们,只要我还有一口气,还能做事,我就决不会停止‘爱智’,我要用习惯的方式激励你们,向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说:尊敬的先生,你是雅典人,是这个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伟大的城邦的人;如果你只渴望尽力获取金钱、名声和荣誉,而不追求智慧和真理,不关心如何让灵魂变成好的,你难道不感到羞耻吗?”

66、苏格拉底出生于的雅典黄金时期——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是一名助产士。柏拉图是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

67、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

68、这句话运用到亲密关系不也是一样吗?情侣间吵架,你都觉得对方不可爱了,其实恰恰正是他们需要爱的时候。

69、亚历山大:是欧洲历史上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以其雄才大略,先后统一希腊全境

70、苏格拉底很清楚这一点,他说:“如果我被定罪,那么起作用的既不是美勒托,也不是阿尼图斯,而是谎言和众人的忌恨。我认为,谎言和忌恨已经毁掉了许多好人,而这种事还会继续。你们不必担心,这种事不会到我为止。”

71、雅典是早的民主国家,苏格拉底是雅典伟大的哲学家,结果这个民主国家还把自己值得自豪的哲学家给判了死刑。这是为什么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