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文案3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6 17:15:28

唐代诗人张继的诗

1、像时下所有的莘莘学子一样,当时的青年才俊张继在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怀着金榜题名的梦想,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漫漫旅途。但张继参加科考,却比别人承载了更多的期望。这一切,是因为他的初恋情人——王晓薇。(唐代诗人张继的诗)。

2、“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如下:

3、总之,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4、《枫桥夜泊》创造的奇迹不止于此,日本人也喜欢这首诗。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7、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8、张继可能是坐着船行的,这是个秋天,张继的船停在苏州的枫桥下面,在船上。秋天的江南,夜色如水,远处还传来寒山寺的钟声,这景色确是不错的,江南名不虚传。

9、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10、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五言绝句,准确刻划了秋江暮色,先写羁旅夜泊之景,再叙日暮添愁之情;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把“客愁新”,寓于野旷江清的“秋色”之中,别有风味。

11、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飞沙。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

12、其实,张继不仅没有落第,而且还风风光光中了进士。按照民间的臆测,考中了进士就意味着官袍加身,从此有享不尽的富贵荣华。

13、这首短小的七绝可以说是和张若虚的那首《春江花月夜》一样,是一篇孤篇横绝、盖压诗坛的杰作。张继本人《全唐诗》存诗一卷,四十多首,但其中学者还有认为有不少是伪托,想来确证的大概三十多首。

14、很不幸的是,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原本以为可以“一日看遍长安花”,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的他落榜了,放榜那日,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张继是落寞的。落寞的诗人,碰上安史之乱落寞的唐王朝,他想只能漂泊天涯,四海为家,才能一遣心中之闷。

15、 枫桥夜泊写作背景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是“天宝十二年(753年)礼部侍郎军”,也就是说他考中了进士。天宝十四年(755年)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玄宗慌慌张张赶到蜀国。当时,由于江南政局相对稳定,许多文士逃往江浙以避乱,包括张继。一个秋夜,诗人停泊在苏州郊外的乔峰。秋夜江南水乡的美景吸引了为旅行发愁的旅人,使他以隽永的情操和情趣领略到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并以清晰的意境写出了这首诗。

16、只是这一夜,船上多了一位落寞孤寂的身影。天已深秋,早晚凉风习习,让人很容易从睡眠中醒来,张继失眠了。船头摇灯一盏,天上孤月一轮,遥相呼应。俄而轻云拂过,月影重重,夜如白霜,乌鸦啼起,只剩灯光洒在潾潾江上,荧光点点。

17、席启寓刻《唐诗百名家全集》和《全唐诗》均存张继诗 1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

18、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19、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一首五言绝句,准确刻划了秋江暮色,先写羁旅夜泊之景,再叙日暮添愁之情;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把“客愁新”,寓于野旷江清的“秋色”之中,别有风味。

20、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而这一切,又都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运思的细密。

21、伤心之余,张继决定归乡。唐代当时政局动荡,空手而回的张继正愁满腹牢骚无处开解,路过苏州城外一处孤桥时,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22、《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23、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流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传诵于众口了。

24、关于《枫桥夜泊》的书画层出不穷,而寒山寺也因此诗而名扬天下。

25、月已西斜,乌鸦悲啼,霜华满天,渔火点点……忽然之间,不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钟鼓撞击的声音,这突兀的钟声划破夜空的寂静,直抵张继心灵深处柔软的一隅,刹那间这声音成了天籁,成了灵魂之音。张继深深地沉浸其中,于是脱口而出这首千古名作:

26、只有这么一个掌上明珠,拗不过女儿,王的父母决定妥协。父母的生养之恩又如何能辜负?王晓薇也选择折中。后的结果是:王晓薇可以嫁给张继,但张继必须高中。高中什么不重要,只要是进士就行,因为只要中了进士就等于迈向仕途,如果能高中状元,那当然是皆大欢喜。

27、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枫桥的诗意美,有了这所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而显得更加丰富,动人遐想。

28、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29、故事从那次失眠说起,关于枫桥,关于寒山寺,关于一个落魄诗人的黄粱美梦……在唐朝,所有读书人的命运都和一件事情有关,那就是进京赶考。参与科考可以走上仕途,改变命运。对于张继来说,自然也不例外。

30、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31、连皇帝都无法保全,更何况像张继这样的文士呢?这个时候,江南政局比较稳定,许多文士选择逃到江南一带,其中包括张继。

32、而张继彼时多算是在爬山的路上。但就是这么一首《枫桥夜泊》,却成就了张继,让他成为了历史上众多知名诗人的一个。假使没有这首诗,时光流转千年,没有人会知道张继是谁。

33、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34、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鲜明深刻、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35、全诗一开头就交代了时间和地点,是在月落时分,深秋寒气已经弥漫了整个天空,偶尔的几声乌鸦啼叫,愈发衬托出这幽暗静谧的环境。诗人独自一人坐着小船来到枫桥,看到江边的枫树和岸边星星点点的渔火在雾蒙蒙的水汽中若隐若现,内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愁苦的让人失眠。

36、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