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名篇赏析
1、 黄庭坚曾在给《小山词》写的序中列出晏几道的“生平四大痴绝处”。他的痴,也是他的真性情所在,他是一个穷极一生都不在乎外人的看法,而坚持活出自我的人,我们能做的,恐怕也只是怀着一份敬慕,在浮躁的生活之余,去读一读这些天真的,带有一丝伤感的词。
2、因此,诗人把约会的地点安排在黄昏的莲池边。像电影中的特技镜头一样,等待中的美人从红莲中幻化而出,“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妩媚动人,艳若天仙。莲花与情人的清芬之气,使“我”如痴如醉,物我两忘。
3、(东风话语·亲子同成长)第009期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朗读者:周紫馨、宋林)
4、诗人在隽永的图画里,传达了他智性思考所获得的人生哲理,即超越诗人情感的诗的经验: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亘古;在玄学的领域里,如诗人布莱克讲的"一粒砂石一个世界";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人洞察了这番道理,也就不会被一些世俗的、观念所束缚,斤斤计较于是非有无、一时的得失哀乐,而应透悟人生与世界,获得自由与超越。
5、一首诗:王文海《素描:旱烟里的父亲》(总1173期)
6、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通过仿写学会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7、(东风话语·大师谈读书)第004期胡适:读书三好(朗读者:肖武能)
8、 “一个诗人应该把自己隐藏在作品里,如同上帝把自己隐藏在万物中。
9、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0、师问:从小学到现在,大家学过不少有关乡愁的古诗词,你们还记得吗?例如,咱们从小就会背的......
11、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的音韵之美,初步感受诗中抒发的乡愁。
12、(东风话语·名篇共赏析)第024期贾平凹:溪流(朗读者:朱纯影、李云珑)
13、突出化学实验的学科特点,关注化学学科素养和方法
14、文言文阅读题选文取材于《宋书·张洽传》,体现了全国卷选文的一贯特点:一是选文出自“二十四史”,二是传主为忠臣良将、清官廉吏。所设3个选择题,仍是断句、文化常识和文意理解,难度适中。翻译题难度也不大。文化常识题以后会作为重点考查。我们可以参考大的人文环境,不管是的公开讲话,还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大方向,都在回归传统,回归经典。
15、通过专题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选题及训练要科学,题不宜过难、过多,应重视具体情境的设计,重视反思,弄清楚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领悟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规范地表达,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对考生而言,从事实性知识的掌握到原理规律的应用,再到方法的提升,要经历对高考试题呈现方式的研究,要反思试题是怎样设问的?创设了什么情境?做了怎样的切入?图、表的融合需要我们怎样去提取信息?如何找到特征,去辨析、比较、迁移、推理、分析、应用,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使高考题的价值大化。有了这样的过程训练,方法和习惯的养成就是水到渠成。
16、试题注重在化学实验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凸显了实验的学科特色和应用价值。如第16题关于CuSO4溶液与K2CO3溶液混合后产生蓝绿色沉淀的成分的实验探究,涉及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试剂选择、实验操作、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评价等。要求考生对知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题设信息进行综合分析。19题则需要考生知道反应原理、看懂生产流程,明确各步骤的目的,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制备、除杂等实验操作。
1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8、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叶橹:《断章》之所以引人注目,正是因为它提供的那种表面上看来是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一旦进入了诗境,读者完全可以从中体验并品味出各自的“意指”。
19、日本汉诗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精细地指出:
20、本馆借阅证即身份证,办理借阅证后可直接用身份证进行借阅。
2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22、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