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音乐性构成【文案1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15 08:09:03

余光中的诗歌音乐性构成

1、我将会抽取两人每人赠送一本《壮丽余光中》,届时会在留言区直接回复中奖名单。

2、重要的诗学研讨会有两场。2018年5月,淡江大学中文系与台湾诗学季刊社、蓝星诗学季刊社联合举办“第十七届社会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两岸四地当代诗学论坛”。会议以“全球视野与地缘透视”为主题,吴思敬、陈仲义、李怡、翁文娴、洪淑苓、赵卫民、杨宗翰、张宝云、谢昆桦、陈政彦等宣读论文,另有王润华与廖咸浩的两场诗歌专题演讲。学者们针对当代诗学与西方思潮的会通、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诗学的互动与影响、诗刊与诗社的关系、华文诗学的历史与未来等议题进行对话。2018年10月,适逢余光中逝世周年,高雄中山大学与九歌出版社、文讯杂志社合办“余光中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余光中遗孀范我存、女儿余幼珊和余佩珊,以及来自中国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多位学者。张错、翁文娴、李瑞腾、黄维梁等就余光中的文学史地位以及余光中诗歌、散文和翻译诸方面的成就进行研讨。会议期间,还举办《听我胸中的烈火:余光中教授纪念文集》《望乡牧神之歌:余光中作品评论与研究》新书发布会、《诗歌——向余光中致敬》纪念音乐会、《望海——余光中教授纪念特展》以及余光中影响力论坛等活动。

3、李瑞腾主编的“台湾诗学论丛”是近年台湾诗歌研究的重要丛书。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出版三辑共14部,其中2018年出版6部:白灵的《新诗跨领域现象》《世界粗砺时我柔韧》、李桂媚的《色彩·符号·图象的诗重奏》、朱天的《虹桥与极光:纪弦、覃子豪、林亨泰诗学理论中的象征与现代》、夏婉云的《时间的扰动》以及林于弘、杨宗翰主编的《与历史竞走:台湾诗学季刊社25周年资料汇编》。《新诗跨领域现象》视角独特,以物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石,从“跨质能”、“跨媒介”、“跨语言”、“跨文体”、“跨地域”、“跨时空”几个维度,对台湾现代诗与科学智能、机械声光、数字媒体、音乐影像、区域互动等多领域交叉进行了极富创造性的诠释。诗歌的跨界现象丰富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传统诗歌的创新找到种种新的可能。正是在多领域、多形式交织的边缘和模糊地带,诗歌新的美学意义由此生成,给读者带来新鲜的现代体验。而对新诗跨域现象的综合研究,也无疑拓展出台湾诗歌研究的新版图。《虹桥与极光》从文艺思潮与诗学发展的角度,省思台湾1950年代前后现代主义诗学建构过程中,现代主义与象征主义理论如何出现在战后的台湾现代诗坛,剖析了其对台湾诗歌观念、现代诗史、诗学体系的深刻影响。作者不但阐述了纪弦、覃子豪与林亨泰诗学理论中的象征与现代,而且还观照了三家诗论的渊源、理念与比较。纪弦、覃子豪与林亨泰的象征诗论与现代诗论,是台湾当代诗歌重要的诗学理论资源。《与历史竞走》辑录台湾诗学季刊社历年重要文献与影像纪录:“回首来时路”选录李瑞腾、萧萧、白灵、苏绍连、向明的论述;“刊物纪事”为《台湾诗学季刊》《台湾诗学学刊》《吹鼓吹诗论坛》篇目汇编与历年大事记;“存影成诗”则有刊物封面书影、重要活动照片,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4、“透明的声音”正式开幕:光影交织,声响交错

5、    迄今我成诗千首,乡愁之作大约占其十分之一。与此相近之作尚有怀古、咏物、人物等主题,数量亦多。在乡情之外,我写得很深入的主题还包括亲情、友情、爱情、自述、造化各项。因此强调我是“乡愁诗人”,虽然也是美名,却仍不免窄化了我。

6、1992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到大陆。但他的诗歌,早已先于人而抵达。“朦胧诗”的代表诗人杨炼,对我回忆道,早在1980年代中期,他自己诗歌的英文译者便送给他一本余光中翻译的《英美现代诗选》,其中对于叶芝、庞德等人的翻译,令他印象深刻,至今还将其保存在柏林的家中。

7、                                    (1993)

8、他仿古代格律诗对于每行字数限制,发展自己“有规律的自由诗型”,并将它称为“X(±1)言诗”:每行诗句(包含标点在内)的字数是规律的(即字数相同),只在某些诗行做“误差为正负一个字”(多一字或少一字)的变化,这些诗行又往往联结成块状。“我企图以古典格式进行前卫思考,回归古代寻找后现代。”

9、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大陆和台湾的诗歌语言(包括译诗语言)之间差异在哪儿?

10、其注重两岸交流,拓展全球视野。改革开放40年间,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民族同根、文化同源的理性认知下,台湾文学界越来越重视两岸的文化交流,以此增进双边的了解、信任与包容。《两岸诗》尤为典型,由两岸诗人共同编辑,刊名已表明其社会和审美价值取向,即以开阔的视野审视汉语诗歌的全貌。遗憾的是,2018年没有出刊。《创世纪》看重两岸诗人交流,2018年又推出了“安徽诗人诗展”、重庆“界限诗群诗展”、福州“诗歌榕城”和“客家诗人诗展”等专辑,展现大陆区域诗歌的现况以及两岸客家诗人的创作风貌。台湾诗人也有开阔的世界性视野。《笠》的“国际诗频道”和“阅读拉丁美洲诗人”等板块,译介了波兰、智利、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尔维亚、德国等国的诗作;《台湾现代诗》的“拉美诗探戈”、“世界诗散步”和“翻译诗”栏目,译介了阿根廷、尼加拉瓜、美国、哥伦比亚、捷克、西班牙、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诗作。这不仅有利于台湾诗歌较大格局的形成,还能为读者提供“他山之石”。   

11、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以久留。诞生台风的热带海,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12、  余光中毕业于外文系,又长期任职于外文所,专业领域是英美诗歌。他曾说,白天教英文,晚上却用中文写作。外文专业对他创作中文诗歌有什么影响?

13、人类在发展现代工业之时如果不同时注意改良自己生活的环境,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不采取高瞻远瞩的对策,实际上是陷自己于绝地。在世界各地,潜在的生态性灾难的信号已频繁显示,环境污染已日益成为社会的公害、人类文明进步的公敌。

14、2018年的台湾诗歌是常态化的一年。在诗集出版、诗刊运作、诗歌活动和诗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收获,有亮点,在平稳中推进,在探索中发展,但谓之“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还为时尚早。

15、从上文对痖弦诗歌的讨论可以看到,新诗中的“诗”与“歌”(音乐性)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声音与语义、阅读与诵读、视觉与听觉等多方面的复杂关系,也关系到整个新诗的本质与未来发展方向。这并不是简单的评判或者号召就能迅速解决的问题;而是要充分地立足于百年来新诗写作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深入到诗人写作的“内核”中去,去分析其“不得不如此”的缘由。鉴于诗与歌的传播与接受方式并不完全一样,对于新诗而言,“诗”与“歌”的结合并不能停留于表面上的形式挪用,而更多要从结构与本质方面考虑。从根源上来说,现代诗歌已经是一种朗读和阅读的综合艺术,诗歌中的“音乐性”的营造要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痖弦诗歌的典范性在于,它敏锐地捕捉语言的实际节奏,并以“流动的同一性”给语言带来韵律,还能保持丰富的悬念和张力。而且,他在使用书面形式表达节奏特征上,也有相当的创造性,以“具象节奏”来为声音“赋形”,既适宜朗读,也适宜阅读。在我们看来,痖弦与多多一样,都是当代新诗史上具有开创性的诗人。由痖弦诗歌可以看出,现代诗歌不仅在吸纳民谣、歌曲的节奏因素,也在努力创造适宜自身条件的独特形式,由此定义一种“新诗歌”。

16、西川举了例子,小时候住在四合院里,邻里融洽,建筑充满历史古韵,但全院只有一个厕所。后来离开四合院住上单元房,才终于解决了全家抢厕所的尴尬。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