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用兵一一歇后语
1、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
2、同时姜太公进一步完善他的军事思想,将之落实并加以系统化,这也为中国的军事理论奠定了基础。被后世认为是姜太公所作的军事著作著名的是《六韬》,而《三略》又是依据《六韬·文韬》而来,后世称军事谋略为「韬略」正源于此。虽然《六韬》未必是姜太公亲著,但从考古证实他至少是西汉以前的著作,书中记述也有理有据,颇可信赖,因此通过《六韬》来了解姜太公的军事思想,也未尝不可。另外,传本「六家注《阴符经》」中有姜太公的条目,也可作为佐证。(韩信用兵一一歇后语)。
3、答: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日,曹操派人来请刘备去喝酒,坐饮畅谈。曹操问刘备天下谁是英雄。刘备答了很多人的名字。曹操只是摇头。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一大惊,将匙箸掉落在地。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了警惕。
4、二流子烧香————不足信;没人信;信不得;鬼都不信
5、霸王的兵————勇往直前;散了;不战自退;散啦;暗散了
6、◎简析《三国演义》“群英会”中曹操中了周瑜反间计的原因。(5分)
7、答:疑而杀人:华佗全家;吕伯奢全家;蔡瑁、张允水军都督。
8、大战告捷,周军将纣王的头砍下来示众,还将妲己捕获枭首示众。一次宣告殷商的灭亡,和周王朝的诞生。
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10、◎人们将办事不成功成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11、答:曹操(或张辽)(1分)。所约三事,即降曹的三个条件:一是只投降汉献帝,不投降曹操;二是刘备的夫人要受到赡养和尊重;三是一旦知道兄长刘备的下落,就立刻去投奔。(答出1点得1分)
12、平叛胜利之后,周成王把蒲姑领地又封给太公,使齐国版图大大超过了500里。而齐专征伐大权,权力所及,「东至海,西至河,南王穆陵,北至于无棣」,大大超过了其版图。这些均为太公提供了发展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有利条件,太公二次安周,再次体现他高超的政治军事天才,他在封齐之后,仍能够做到周、齐两地兼顾,既是周天子的良辅,又是齐国人的圣君,为后世千载永垂。
13、②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许攸从袁绍来投奔他,赤脚迎接。
14、六出、东和、收二川、七擒、北拒、排八阵
15、姜子牙由此体会到人情冷暖,但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他离开家乡,向殷商的都城朝歌进发。一路坎坷,摆过摊,做过佣人,开过店,但都不成功,他由此更加真切的认识到国家的混乱、官吏的横暴和人民的苦难,也更坚定了兼济天下的使命感。
16、◎“曹操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怎样?
17、 特别是您的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太神奇了。木牛流马分别为木牛和流马,这超强的古代战地运输粮草的车子,做工巧妙绝伦,在舌头上竟然有小,可以控制它的行动。再说这诸葛连弩,可是我们现代自动步枪的鼻祖啊!一次十支箭,速度快,威力大,若不是体积和重量偏大,定能在战场上打败敌军,而不是去守城。
18、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古公亶父看出三子的儿子姬昌将来会成为一代圣主,就有心将国主之位传给三子以便姬昌即位。为此特意将三子的名字改为「季历」。在当地语文中,「历」等同于「嫡」。太伯、仲雍看出父亲的心思,为了不让父亲和弟弟为难,就悄悄出逃,远走蛮夷之地,在那里建立了勾吴古国,是为吴国的前身。
19、答:一是后悔自己没听从刘备的话,刘备以前和他说过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能委以重任,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话,让他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二是痛惜街亭的失守使他的北伐计划失败。三是惋惜马谡是个人才,他和马谡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20、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21、答: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22、◎三国演义》一书中对曹操的“奸”作了重点刻画,试举例分析。(6分)
23、◎《三国演义》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奸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24、在朝,历代诰封不断,到后被尊为武成王,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绩,列于左;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列于右。为十哲。在中国古代很长的时间里,文庙里供奉的是文宣王孔子,武庙里供奉的是武成王姜子牙。直到明清两代,武庙才逐渐被真武大帝和关帝代替。
25、例句:我喜欢做数学题了,有多少做多少,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26、◎简述《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27、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28、但是,就在这引而待发的关键时刻,西伯姬昌驾崩了。按照当时的礼俗,诸侯国遭遇国丧,需要停止一切政事、军事活动,全力治丧。否者便是非礼,将被视为子不孝、臣不忠、国无道。而治丧的时间要长达三年,姜太公考虑到时局因素,主张从势简礼,立即扶太子姬发即位,坚持讨伐殷商的大计不受国丧的影响。
29、答:①多疑,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越未果,逃走,在途中投奔故人吕伯奢,吕杀猪待客,曹操反以为是吕将加害于己,杀了吕的全家;杀华佗。曹操得了头痛顽症,遍求良医,均不见效。华佗认为曹操头痛是因中风引起的,病根在脑袋中,要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左右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在狱中。
30、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31、太公以其雄韬伟略,与周公兵分内外,两线出击。周公率京畿之兵,伐诛武庚「三监」;太公奉成王诏书讨伐五侯九伯。两线齐击,让叛军不得内外呼应。二年败武庚,诛管叔,流放蔡叔,太公继以齐军降淮上九伯,并迁其君;灭蒲姑平息东夷五侯之乱。武庚残部窜入东海上,靠将领正廉骁勇顽的抗,太公「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孟子·滕文公下》),擒杀了武庚。内外伐胜利之后,太公顺势一鼓作气,又平定了不顺者50余国。从而使周转危为安。正是太公立下了二次安周大功,所以他才应成王诏,使齐成为专征伐大权的东方主盟国家。
32、 如果您是我们2020年代的人,依您的智慧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在我们这个年代的新闻一会儿会播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诸葛亮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一会儿则又会播送:“我国现代著名发明家发明了新型巨大威力的武器,现已投入生产,无偿配给联合国军队。”……
33、这时候,商纣王的暴虐也日益加重。微子劝谏纣王修仁义无效,失望之余愤而离开朝歌;箕子也向纣王进谏,因为激动批评了纣王,被纣王囚禁了起来。这时候亚相比干看到没有人再敢进谏,就说:「君主有过错而不进谏的算不得忠臣,怕死而不敢言的是怯懦之辈。」他入宫见纣王,纣王不见他,他就长跪三天三夜。纣王觉得比干是在逼他,比干就说自己是一片忠义之心。纣王听了竟然说:「孤听说忠义之心,会就七窍。孤就看看你的心到底有没有七窍。」于是下令将比干剖腹挖心。这就是《论语》上记述的:「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西周的间谍也不断的向武王和姜太公回报殷商的情况。回报说:「殷商内乱了。」武王问:「何以见得?」来着说:「忠臣走的走、死的死,现在已经奸臣当道了。」姜太公说再去侦察。
34、答: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5、答:三气周瑜。一气: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之机,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
36、曹操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刘备听了曹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