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概括【文案77句摘抄】

admin 句子大全 2023-03-03 17:28:47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概括

1、——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2、劉亮二零零九年起關注法家思想,從那以來,研究興趣一直沒有離開過。眼前這部書稿,就是近幾年的研究心得。本書的結構佈局較有新意,它不像以往的許多研究那樣,把《韓非子》做政治思想、法治思想、歷史思想、哲學思想等的理論分野,或者通過禮和法、德和刑、王和霸、道德和非道德、保守和進步、民主(民本)和專制、性善和性惡、唯心和唯物這樣的範疇來認識,而是選取書中的重要術語,從文獻研讀上做追本溯源式的考察。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過去的成見,有正本清源的意義,也體現了追求徹底性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3、“关,讥而不征”。关卡对于来往的旅客只稽查,不征税。

4、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5、鄙意“德”字若回到其篇明确提出的“身全之谓德”上面,则上述未尽之处,皆可得以疏通。具言之,“德”既非“伦理的正义”,又非“精”的别名:就前者而言,身心(13)健全,才可能展现其“仁”心,故曰“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身心不健全,则会丧失仁心,故曰“失德而后失仁”;身心健全是作为“伦理的正义”之仁、义、礼的必要条件,却并不等同“伦理的正义”本身。就后者而言,“无德”并不意味着“精”的丧尽,而仅表示出于某种原因妨害了“精”的积聚,招致“身全”状态的丧失;亦即“精”的积聚造就“德”,“精”本身却不等同于“德”。同理,如若“身全之谓德”能够疏通全篇,则径自以身心的健全释义即可,不必求诸“人性”“庆赏”“本质属性”等较为曲远的路径,以更为繁复,甚至《解老》作者所处时代尚未出现的思想来解释它,引发更多的问题。(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概括)。

6、何为“势”。《孙子兵法》里的“势”强调对事物的决定力。韩非认为“势”是能改变社会行为的决定力量。“权贵身份”作为一种客观政治现实,由所处的位置决定手中的权力。这里的“权力”主要指“君权”,即君王政治权力之所能。“君势”是指权力运作的结果,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垂直政治威力。“为政”是政治统治力的运作,就像是洗头发不怕掉头发、生病不怕吃苦药一样,是一种权衡利弊的过程。“权”与“势”密切关联,韩非多次强调“权势”极其重要——权势不可借人。韩非的权变观较为贴近现实,他反对拘泥于历史,认为要现实地面向当下,以实用主义作为衡量标准。人主对自己的政治统治力要有计算能力,不能寄希望于身边都是能臣,那些听起来头头是道却没有实际作用的言辞是无用的,反之,那些听起来措辞笨拙的言论可能是切实有用的。

7、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

8、念,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甚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9、权分立与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3分)

10、孟子与孔子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高尚的治国之道。

11、首先,为探究《解老》政治思想的必要路径。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试图以天地运势提起统治者兴趣,而向后者进言“仁义节俭”邹衍颇为相似,《解老》作者试图以养身之术引发统治者关注,进而推出其政治主张。后人对其政治思想的深入理解,则须从其治身之“德”论的探究开始:其作者用以游说统治者的养身术,鼓吹吝惜官能智虑,不但是对其纵情声色(放纵耳目之欲;在彼一时代,统治者此类欲望往往会加剧民众的负担)直白的规劝,更是对其苛察臣民、事必躬亲,支配行为不适宜地介入社会生活的各类具体层面,表达着委婉的反对——“圣人”一如凡人,需要吝惜自身官能智虑,须尽量避免亲自介入具体事务,更不可浸淫其中,放纵自身的支配欲,对内损耗精神,对外残贼百姓。其篇又将仁、义等作为“德”的外在表现,将统治者的身心健全与否,与其可否以仁慈的态度对待臣民二者,联结为一个清晰而简明的结构,步步为营地试图说服统治者爱惜民众,以仁慈的态度对待民众。其文更进一步地明确如何以仁慈的态度对待民众:要像吝惜自身官能智虑一样吝惜民力(亦即前引“身以积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民为德”),尽可能地避免民力的耗费,令民得以积聚财富(“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成为早期黄老著作中主张虚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重要作品。

12、韩非(约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33年,著名学者钱穆先生在《先秦诸子系年》中根据韩非和李斯同学于荀卿的史实,假定韩非与李斯年龄相当,推定韩非生于前281年,死时约四十八岁。现在学术界大多采用这一结论。),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13、分)影响: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步入工业化强国之列,英国的霸主地

14、(答案)正确;(1分)理由: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

15、(1)根据材料概括“仁”的内涵。并指出“天下达道也”指的是什么?(4分)(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概括)。

16、材料二“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

17、第他曾师从荀子,也像荀子兼采道、名、法、墨等诸家学说一样,努力吸取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构建适合现实政治需要的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只是荀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思想,把天下治平的希望寄托在儒家以礼义治国的认识上;韩非则把黄老思想作为自己理论的哲学基础。

18、——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9、  (7)王晓波:《道与法:法家思想和黄老哲学解析》,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第15页。

20、虽然我们可以说儒家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与封建专制主义思想有一定关系,但是都不如韩非讲的明确。《韩非子·忠孝篇》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把臣、子、妻对君、父、夫的从属关系作了肯定,并把三者的顺逆看成是天下治乱的“常道”。这就有了三“纲”的基本内容。加上韩非的“法”、“术”、“势”的政治主张,便使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基本上形成了。

21、(2)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工业发展措施的特点。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发展的影响。

22、材料一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

23、关于引用“韩非的政治理论是为‘庸人政治’设计的”说法可待商榷。韩非子的治世理论与“争于气力”的时代背景相关,也与个人反思儒家政治思想有关,但不能定性韩非子政治只适于“乱世”或“庸人”。

24、会;法家:“以法治国”等法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2分,言

25、李斯嫉妒韩非的才学,设计陷害于他,终韩非死在了咸阳。

26、总结:韩非女性观在继承先秦时期女性观的基础之上,又有自己的发展。韩非女性观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将女性看做男权社会的附属物,男性的私有财产,女性命运被男性主导。并且,他将女性完全作为政治工具利用,毫无人性的温情可言,渗透着功利主义原则。韩非认为只有男女各自处于自己的特定地位,不要突破界限,家庭和国家才能安定和谐。

27、(2)根据材料概括驻藏大臣的职责。“金瓶掣签”体现了清政府处理边疆事务具有怎样

28、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赞赏韩非的才华,他看到韩非的文章后说:“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了。”韩王安三年(前235年),因秦国攻韩,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划削弱秦国的实力。

29、备,并且兴建铁路。1873年成立的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

30、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31、上述观点中,“伦理的正义”说论证为薄弱的环节,盖仁、义、礼能够作为伦理的评价标准,它们的必要条件“德”却未必也要限于伦理的内部。“精气/精神”说的价值,在于看到“德”的保持有赖于“精”的积聚;其难点在于“积精为德”是否意味着“精”即等同于“德”:篇文云“精神乱则无德”,提及有“精”(亦即“精神乱”是有“精”而非精气/精神丧尽的状态)与“无德”两种状态同时成立的情况;故严格说来,“精”与“德”并不在处于相等的地位。“庆赏”说的难点,在于如何解释“蚤服,是谓重积德”,“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以及“精神不乱之谓有德”等诸多内容,也就是圣人依据道理养身,人民休养蕃息,如何与君主的“庆赏”相融。“本质属性”之说所面临的任务,是对何为“本质属性”作出明确界定,因为“本质”(essentia;或作substantia)是一个义项较为复杂的词汇,会带来种种可能的理解。例如,若“本质属性”意指构成某一类事物的判断依据或必要条件(如使人类成为人类)的话,那么篇文反复提及的“无德”与“失德”,是否意指其主体“内在本质”或“本质属性”的丧失?若如此,则“无德”的主体则因其本质属性的丧失,而成为另一种类的存在,与《解老》文本矛盾:《解老》称为“众人”的一类人,因“用神也躁”,“不知足”而“失德”,以至“疾婴内”、“祸薄外”,是否因其“失德”不再属于人类,而成为另一物种?答案当为否定的:他们仍属人类,仍需待以仁慈之心。若并非如此,则又与用“本质”来解释“德”相抵。而“人性之内的东西”一说的未尽之处,则是对“人性”的界定:人性是否指向人类天生禀赋层面?若是,则与篇文“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似有不一致:对篇文而言,“德”存在由后天的专门修行而维持的路径若非,则亦需明确其涵义为何。

32、应当时形势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巩固地方统治成

33、再次,为深入考察中国古代身国治术思想的一个基础环节。由治身而至治国、治天下的进路,是战国秦汉时代的各类流行观点乐于采用的。例如《荀子·君道》谓:“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己》谓:“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吕氏春秋·仲春纪·贵生》谓:“道之真以持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礼记·大学》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等。此类思想不但成为后世某些探究身国治术的学说或流派之渊源,且对彼时及其后世诸多层面(如政治活动、制度建构、传统医术等),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或是一个极具研讨价值,而尚未获得充分关注的研究领域:譬如就政治活动层面而言,这一类型之思想如何影响着秦代统治者,后者又以何种态度对待这一传统;(18)就思想源流层面而言,其与汉前期所盛行的黄老思想,及其后的民间道术信仰的承变关系为何;等等。而此领域研究的开展,需以对先秦时期身国治术思想的深入考察为基础;在这个脉络上,《解老》“德”论作为此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价值同样不容忽视。

34、(答案)不同态度:英国守旧,轻视“新技术”;美国开放,积极引进“新技术”。(2

35、——据熊承忠《大循环: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36、材料二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

37、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

38、用技术的研究和引进,这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一时期,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的政策,

39、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

40、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女性观是韩非思想中篇幅极小的部分,但是有其独特方面。韩非女性观建立在“性恶论”基础上,人性的“趋利避害”使韩非将女性认为是只可利用、不可信任之人。本文分三部分:

41、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

42、(2)制民之产。“制民之产”就是让人们具有一定的财产,这实际上是井田制的内容之一。

43、刘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学术思想史研究。

44、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

45、孟子的主张:“仁政”“性善论”,“正经界”,“制民之产”,“管理制度”,“取民有制”。

46、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

47、解析部分引导读者把握故事的语义指向,说明韩非使用故事的角度,将故事置于韩非的思想体系中进行定位;同时注意提供不同的观点,供读者思考。另外,在解析部分我们也试图尝试白话文文意留白的可能性。

48、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他口吃,不善言辞却善著书。

49、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50、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对秦国的影响:当时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即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将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但秦朝刑法严酷,无异于助纣为虐,秦国终灭亡。

51、《论韩非的思想成就及其局限》,东北师大学报,刘乾先

52、不過,從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開始情況似乎悄然改變了。研究法家的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漸漸多了起來,研究的視角也漸漸地超出了單純從法家看法家、從域外主張強勢政治的某些觀念看法家,或者從儒家看法家、從西方民主自由觀念看法家的藩籬,平心靜氣的研究越來越多,多角度寬視域的比較研究越來越多,研究的客觀性自然也就增強了。劉亮的書稿就是表現這個新的發展趨勢的成果中的一部。

53、韩非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解老》、《喻老》两篇中。

54、总之,李瑾同学的这篇文章逻辑清晰,结构完整,附录丰富,材料运用分析得当。可能由于时间有限,文章多处文意较不贯通,几处句子句法不够完整。希望针相关问题进行斟酌修改、润色补充。

55、(3)(家国情怀)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以上学说的现实价值。(2分)

56、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

57、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58、韩非认为,农业是治国之本,增加农业人口,才能富国强兵,正所谓“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在重农的问题上,韩非甚至比商鞅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认为修文学、习言谈得到富贵的人是法败、国贫的原因,应该彻底杜绝。从事工商行业、搞学问的、游说的这些非农业人口,都是对邦国有害的人,应当清除出去;从事艺术事业连同那些招摇撞骗的算命先生对耕战毫无用处,也不应当给予他们富贵。总之,韩非对社会成员的评价标准,在于他们是否“有用”,即能耕战的就有用,反之则无用。农夫是否勤快,战士是否勇猛是衡量政治力量是否雄厚的标志。在今天看来,这种以四肢是否发达定出的衡量标准,显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力”争霸,没有德行,是不可能维持太长时间的,短命的秦王朝暴政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59、临并履行“金瓶掣签”手续……藏军的大小军官均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喇嘛拣放,经过考

60、第三组包括《孤愤》《说难》《难言》《和氏》《人主》《问田》六篇,跟韩非的政治经历有关,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立场。

61、(答案)职责: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2

62、  (6)水渭松:《韩非解老>异解辨》,《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6期,第61页。

63、韩非继承了荀子的哲学和政治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为刑名法术之学。他推崇老子,借鉴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舍弃了老子的柔弱无为,对“道”赋予法术的内涵,主张刚强有为。

64、  郭沫若用“犀利”“恣肆”“深厚”“峻峭”四个词语分别概括了先秦四大散文家作品的风格。符合这四种风格的散文家依次是:

65、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面对战国末年新旧势力激烈斗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总结了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像“新圣”“严天子”“王资”“帝王之资”“兼天下”之类的词句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愿望。

66、(答案)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67、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于是文采斐然的韩非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由于李斯提出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通天大计,而首要目标就是韩国,但作为韩国公子的韩非与李斯政见相左(韩非主张存韩灭赵),妨碍秦国统一大计,廷尉将其投入监狱,后逼其自杀。

68、今天,更多的人相信,人类的理性,使人不同于禽兽的一切受本能支配;大多数人内心存在着是非善恶的道德意识;人性向善还是向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制度和文化。然而现实中人们一方面不希望活得太累,可很多时候又不得不痛苦地享受着这累,其中的无奈和折磨,非局中人恐怕难以体会。那么,人们(尤其是抱了一腔热血投身官场的人)为什么活得如此累?要破解其中的奥秘和症结,《韩非子》还是一道必经的门径。

69、人性观。韩非批驳了儒家的性善论,他认为“仁义”是虚幻的,不变的只有对“利”的权衡与追逐。这不代表韩非的观点就是性恶论,毕竟善与恶之间,还有无善无恶的自然人性论,这样评价韩非的人性观似乎才更加客观和符合现实。韩非的非道德主义与法术势一体共同构成了他的完整政治方略。

70、历史观。韩非特别强调“变”,他的常变观“准历史进化论”认为,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在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采取主动的态度作出应对。

71、(答案)优势:节省燃料、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2分)表现: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72、何为“术”。韩非所推广的“术”,即人运用理性能力主宰事物的能力,其核心是人主的统治之术。韩非“术”治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虚静术、循名责实术、参验术。虚静术不是政治上无所作为,相反,是在告诫人主要牢牢把握政治权力,同时不能压抑社会成员的能动作用。循名责实术主要体现在君臣关系中,人主不表现自己的才能,通过臣下表现出的才能来任用他们,根据他们完成的效果评估,校验他们的言论,终确定赏罚。此法目的,实则在告诉人主如何客观使用、评价臣下。参验术则是这其中高深的,可谓是勾心斗角至极,人主拿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询问臣下,来考察其真伪,或者说些与本意相反的话、做一些与实情相反的事情来刺探臣下。表面上明君不轻易表现出好恶,其实是为了判断事物、冷静识人,这其实是无所不为的大政府政治。

73、(答案)内涵:仁者爱人,要尊重、帮助、爱护他人,“仁”是“礼”“和”的根本。

74、(答案)儒家:“仁”“礼”等思想,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

75、  (14)这恰与《老子》所言“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螝蠆虫蛇弗蠚,攫鸟猛兽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相符。此处所引老子版本,可参见《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上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80页;杨丙安著,杨雯整理《老子古本合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40-242页。

76、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