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阳明简介
1、王阳明的学术术思想传遍了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他的集德、言于一身,成就响彻了明朝一代。他的弟子也很多,人们称为姚江学派。
2、阳明心学乃陶冶今日之人心,革新一代风气之大兴奋剂也。——“日本伏尔泰”、思想家福泽谕吉
3、人如果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起码不要制造社会问题。正如雨果在《九三年》中所说:“真正的革命观点是不指控任何人。谁都不是无辜者,谁也都没有罪。”
4、在官员知法犯法不是新闻、依法治国才是新闻的时代,抛开制度变革不谈,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如果体制有毒,个人在其中的罪孽就可以赦免么?
5、人如果厘清自己生命的意义,把全部的意念都放在实践生命意义的斗志里,那种酣畅纯粹的美,就是心学。
6、一名叫蒋志清的青年,在车间闲来无事做,于是看王阳明语录,突然有所悟,全身一震,于是将“志清”之名改为“中正”。这个“中正”来自王阳明心学的“大中至正”,我们知道,蒋中正就是蒋介石;
7、 王阳明是有明一代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8、在朱子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王阳明曾经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举世困酣睡,而谁偶独醒?疾呼未能起,瞪目相怪惊。反谓醒者狂,群起环门争……”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明朝一哥王阳明简介)。
9、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外。
10、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11、让日本强大起来的“明治维新”就是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就十分推崇王阳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断言:21世纪是王阳明世纪。
12、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
13、错过了王阳明,中国停滞了数百年;得到了王阳明,日本有了明治维新。
14、 ⚠️:©️版权所有,盗图必究
15、王阳明这样解释的:这是因为世上存在两种人,一种人懵懵懂懂去做事,就像流水线的机器人,不懂得思考。对于这种人要特意提个“知”,告诉他做事需要多动脑子,这样才能真的“行”;另外一种人整天在思考,而不去实践。对于这种人应该强调“行”,这样才能达到“知”。
16、第十三章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阳明心学在我心中/242
17、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曾国藩《原才》
18、★阳明心学乃陶冶今日之人心,革新一代风气之大兴奋剂也。——“日本伏尔泰”思想家福泽谕吉
19、对个人来说,“破除心中贼”,破除心中的贪念、邪恶、嫉妒等,变得饱满圆融、至善至诚,既是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能让心灵更安定,心情更快乐。
20、可恨之县必有可怜之处,庐陵县天天上演山寨版《一号法庭》,终于激起了江西政坛的官愤:告状对我省而言实属正常,但不事生产,全民告状,这也欺官太甚了吧!
21、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22、吕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阳明书院特聘教授,鲁迅文学院学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已出版《明朝一哥王阳明》《非如此不可:顾准传》《寻找诗婢家——前尘忆梦画成都》《晚清之变》《你不必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命运反复无常,你要洞察人心》等。
23、吕峥:目前刚刚上市,是现代出版社今年的重点图书。就征订的情况来看,比较乐观。已经有几家影视公司洽询版权,但我还在考虑之中。
24、周敦颐说,太极就是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25、古代食盐就是黄金,盐商就是今天的房地产商,准入门槛很高,需持“盐引”方能向政府买盐,再运到偏远地区贩卖。“盐引”相当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是所有人都能搞到的。
26、王阳明中年悟得“心即理”——“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在晚年悟得“心即理”的本体就是“良知”,“良知即天理”。当然,终还得靠“致良知”去“穷理”。
27、工作认真负责,尽管朝庭小人当道,使他三起三落,但一旦重用就知责任重大,尽心尽责完成,如在赣南任巡抚期间,几十年的匪患势力得到清剿,并设立县治驻地管辖,广东和平县和江西崇义县就是他建立的,一直至今并发展很好。这是我们现今社会有志之士学习的榜样。
28、主持人:现在这本书的销量如何?有没有想过把它改编成影视剧?
29、 良知囊括七情又不滞于七情。知是知非,这是它的理性选择,而这种选择又建立在好善恶恶的情感基础之上,因此,良知是一种合感性与理性为一体的价值评判标准。
30、28岁的王守仁在中国排名第十。明代对于官员教育的限制是严格的,没有进士想成为一名官员是困难的,而不做。王阳明有了这样一个好成绩,对于他的仕途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31、主持人:王阳明是哲学家和军事家。我很好奇,你是怎么写他讲学和打仗的,这两部分可能会比较枯燥。
32、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十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33、正德十六年(1521年),朝廷因王阳明平定了宸濠之乱,封其为新建伯。追封王家三代及其妻室,并赐诰券令其传给子孙后代,可谓大荣耀。王阳明上《辞封爵普恩赏以彰国典疏》(《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三),辞让新建伯这一爵位,却未被批准。后来,王阳明再次上疏请求辞退封爵时,巡按江西监察御史程启宪与户科给事毛玉,在宰辅杨廷和的授意之下,提交上疏,弹劾王阳明。
34、吕峥:按照以往的观点,他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悟出了“心即是理”。但在这本小说里,我有不同的理解。天机者,命运也。命运无常,造化弄人。人的一生,与命运缠斗,难免陷入困境、绝境。龙场悟道所破解的天机就是当天命像乌云一样压下来时平静地躺下,坦然接受命运所有的安排,挺住后思变,而后反戈一击,从暗无天日的黑暗里生发出光明的种子。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价值观,但归根结底只有两种——人性和兽性。刘慈欣在《三体》里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我们所有人都是原始人中残忍、具兽性的那一部分的后代,因为有人性的原始人都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竞争中淘汰了,比如被智人灭族的尼安德特人。人性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兽性的历史却有几十万年。但孟子曾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之为人的意义,人类存在于宇宙天地间的意义,是人性。明知会死,还是去奋斗;明知没有结果,还是去爱。有篇科幻小说曾提出一个命题——如果明天人类灭亡,那么后一件重要的事是什么?科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但只有一个,是大家公认的无可置疑的优解,即“如何证明我们存在过”。
35、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36、 因此,诚意要和格物(事)结合,格物(事)就是在事上磨炼,在具体复杂的行为实践中不断地“应物(事)起念(意)”,从而锻炼你的应变能力,塑造稳定充实的心力。格是正,物是事,具体方法就是为善去恶,正其不正以归于正。由此观之,心(良知)—意(意识)—物(事)贯通一气,体用一源。在行为实践中应物(事)起念(意),又在静坐体悟时诚此念(意),从而体认良知,激活良知。良知明觉后又发动而为意,监督引导意,落实到物(事)上而为行,由此知行并进,循环往复,不断上升。
37、世人良知不能明觉,所言所行总是缺乏远见。有人领悟了一点新思想就沾沾自喜,既而有怀才不遇之感;有人为了贯彻执行自己的思想,不择手段乃至付诸暴力,结果呢?
38、 15岁时,他考察居庸关,某种意义上即是他把“圣人”志向付诸实践的第一次尝试。他详细考察了居庸三关的山川地理、道路交通以及关外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不仅做了详细记录,而且结合地理实况给予分析,并试图把他基于实地考察所提出的防御策略献给朝廷。在考察期间,他也向少数民族青年学习骑马射箭,“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39、从此不断完善他的哲学思想——心学,弟子满天下,重要他不像其他书生脱离实际,王阳明带兵打战堪称战神:南赣剿匪成功、平定宁王、平定广西戡乱。而且在很多官员的嫉妒陷害中巧妙地避开。
40、要知道,朱熹的追崇者无数,是主流思想,他的书籍还是科举考试的教材,能怀疑他的学术确实需要勇气。王阳明就做到了,而且不像现在的网络喷子,而是去实践得出来的。
41、而在“致良知”的工夫中,就比较强调“敬”。
42、 喜怒哀乐都是正常的情感表达,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亲人死了你放声大笑,朋友结婚你号啕大哭都是脑残行为,会遭人唾弃。但是,情感的表达需要适度,过与不及都是问题。过说明你在放纵,不及说明你在克制,比如酒席之上,有人夸夸其谈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有人畏畏缩缩一言不发,都不招人喜欢。
43、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撑着活下去的。没有了大义可以选择苍生,如果连苍生的代言人于谦都落个鸟尽弓藏的结局,那么路在何方?像庄子那样身如不系之舟,脱离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两千年来,无数的人都这么做过,刘伶醉酒,阮籍狂狷,他们真的快乐吗?
44、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45、几年前,当年明月在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对王阳明极力推崇,思想丰富、语言幽默的通俗版阳明传记《明朝一哥王阳明》让许多人知道了王阳明,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述《传奇王阳明》,更是将这位从前只有思想史研究者才熟知的先哲推到大众面前,被他们所了解。王阳明就此火了。
46、 正德十一年,朝廷任命王阳明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地方”,他实际所管理的地方,是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四省交界的广大区域。
47、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们都站在船的一边,后的结果就是船翻人亡。
48、在遇到事情时,他比喻为于激流中逆水行舟的小船,并没有放开“自己的舵柄”。这里的“它”,指的就是“良知”。王阳明确信,只要有了它,那么不管遇到再强的风浪,小船都不会被浪涛打翻。(“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