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阳明简介
1、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围困的大军打败,溃军为副将沈希仪斩杀。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2、其次,他对政府对他的奖赏感到受宠若惊,比如升为右副都御史,他的后代可以世袭千户!
3、 经碑刻拓片比对阳明先生法书手迹资料,此刻石虽落款残缺,但可断定残碑即为明代阳明先生自书诗词刻碑遗存。
4、当他得知官军已经进入桶冈要道的时候,惊慌失措,指挥着土匪们凭借地利组成阵型抵抗官军。
5、开始前要补充一句,王阳明的真名叫王守仁,下面的讲述我也会用王守仁这个名字,所以不要搞混了哦!王守仁出生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王伦是有名的读书人,父亲王华更是在科举的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后来也官运亨通,当了大官。
6、这句话其实与释迦弥尼在顿悟以后的话很相似:“异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有智慧的,只是被遮蔽而已。就像王阳明悟到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圣人就在我们的内心。
7、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8、现在守仁要对付的土匪是谢志山一伙,说来也搞笑,在收拾完了詹师富以后,这年的七月,守仁令部队去攻打大庾的陈曰能了。
9、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才在城郊的一所道观里找到了王守仁,大家都十分激动。可是失踪一天的王守仁却一点都不激动,他惊讶地看着那些满身大汗的人们,说出了他的疑问:“找我干啥?”原来这位兄弟结婚那天出来闲逛,看见一个道观,便进去和道士聊天,越聊越起劲,就开始学道士打坐,这一打就是一天。不过无论如何,王守仁还是成功地结了婚,讨了老婆成了家,他的逸事也由此传遍了洪都,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人。
10、心即理,所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明代王阳明简介)。
11、江彬之所以能肯定王守仁不会应召,其中大致包含了“狼来了”的原理。
12、张忠要王守仁射箭,王守仁说射得不好,不射。张忠说不射不行,王守仁说那好吧,我射。
13、王阳明的主要作品有《王文成公全书》、《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主要成就有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创立“阳明心学”、剿灭南赣盗贼。
14、王阳明出生于一个世代为官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以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他兴趣广泛,不仅诗文出众,还热衷于骑射兵法。15岁时,他开始随父亲游历黄河南北、大江上下,了解风土民情,熟悉边塞形势。
15、王阳明心学对中国影响很大,但他的“良知”更多是在“仁义礼智信”等儒学思想的框架上,更多在一种道德,伦理范围内,对于不需要对外“格物”,所以在科技的探索就显得无力,这点他比不上朱熹。
16、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
17、每十家为一牌,每户门前置一小牌,查实造册报官备用。规定每日每人执牌挨户察纠情况,随时报官。如有隐匿者,十家连坐。具体规定:“凡置十家牌,须先将各家门面小牌挨审的实,如人丁若干,必查某丁为某官吏、或生员、或当差役,习某技艺、作某生理,或过某房出赘,或有某残疾,及户籍田粮等项,俱要逐一查审的实。十家编排既定,照式造册一本,留县以备查收。及遇勾摄及差调等项,按册处分,更无躲闪脱漏,一县之事如指诸掌”。
18、弘治十六年(1503年),王阳明32岁。他自觉反思了自己广泛的思想阅历与多方面的实践经验,“渐悟仙、释二氏之非”,重新又回归到了“圣人之学”这一根本原点。两年之后,他与湛若水(1466-1560年)一见如故,结为好友,共以发明“圣学”为己任,更坚定了他必为圣人的根本志向。
19、王守仁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是值得钦佩的,可是真正说了算的还是革命现实主义。当他来到自己的就职地时,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龙场——龙才能住的场所。
20、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事实证明,思想是永不磨灭的,王守仁的心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且盛行于世。
21、王阳明到广西后,经过了解实情,思、田并不存在“叛乱”事实,便将思、田事务和平解决了。
22、据明史记载,王大人这次还是搞偷袭,搞埋伏。
23、在认识论上,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学说。他认为人都有良知,都有生来固有的关于真理的认识。他认为“天地万物”、“万事万变”都已包含在“良知”之中,所以知识乃是“良知”的自我认识,不必通过外界事物来求得知识。并认为心里的“良知”就是“天理”,把心中的“良知天理”贯彻到事物中去,使事物与我心中的“良知”相符合,就是“格物致知”。这是一条典型的从“心”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他与程朱学派“知先行后”论不同,认为知行不可分离。他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答顾东桥书》)又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就是说“真知”就是“行”,“行”包括在“知”中。思想动机就是“行”,完全取消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这就是他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知行合一”论。
24、张岱年:阳明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的重要,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独立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
25、王守仁在爷爷的教导下,开始博览群书,几乎无所不读,上至四书五经下至佛道经典。在知识经典的浸泡下,王守仁在十二岁时便立下了不凡的志向,就是要当圣贤,他的一生也不曾偏离这个志向。王守仁十四岁时开始学习弓马之术,十七岁结婚。
26、先来介绍下萧鸣凤其人吧。根据“百度”:萧鸣凤(1488~1572),字子雝,号静庵,浙江绍兴山阴人。父昱,字用光,号拙庵,以孝母及教授闻名,先后出知江西贵溪及山东高密,卒于官,也就是说其父死于高密知县任上。而萧鸣凤就出生在山东高密,“幼露聪颖,五岁作《雪》诗。父亡,随母、兄归绍兴。十岁,修词艺文,已卓然成章。”
27、王畿年少时豪放率性,日日在酒肆博场中,每天都涉足酒楼茶馆和赌场。王守仁很早就想结识他,可是始终没有适当的机会。于是,王守仁每天命弟子勤练各种赌技及唱歌喝酒,然后暗暗派一名弟子尾随王畿到酒楼,对王畿表示愿意与他赌一局。王畿笑着说:“腐儒也会赌博吗?”王守仁的弟子说:“我们老师门下每天都在赌。”王畿不由大感惊奇,就要求见王守仁。一见王守仁的面,立刻表示愿意成为王守仁的弟子,成为王门七派中“浙中派”创始人。
28、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一共只花了35天就打败了他,终宁王朱宸濠兵败被俘,策划了近二十年的叛乱王阳明仅用了三十五天就给平定了。王阳明是不是打仗也很牛!
29、天上下着大雨,官军借着雨势击败了土匪。直到是日中午,雨停了,官军所有部队发起了总攻,到了十一月初桶冈土匪大势已去。
30、 对于随父亲移居越城的王阳明来说,或休养、或归省、或丁忧,或讲学,在正德辛巳(1521)归越后有较长时间在绍兴居住停留。另一首登会稽秦望经云门作五言古诗《嘉靖甲申冬二十一日再登秦望,自弘治戊午登后二十七年矣。将下适董萝石与二三子来,复坐久之,暮归同宿云门僧舍》:
31、萧鸣凤的第二奇是他曾经“诈死瞒名”数十年。根据明万历四十四年成书的《国朝献征录》中《广东提学副使萧公鸣凤墓表》记载:“嘉靖甲午(嘉靖十三年)以疾卒于家,距生成化庚子,年五十有五”,意思是说,萧鸣凤死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享年55岁。其文又言“(嘉靖三十二年)先生卒之二十年,其门人武进薛应旂亦以视学过先生里第,拜遗像,而寻宿草之墓焉。”意思是说,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萧鸣凤已去世20年了,这与前文描述的相一致。
32、因为他听说宁王造反之后,欣喜异常。他认为这正是一个他出宫玩耍的大好时机,而王阳明如此迅速的平定了宁王,那他就出师无名,这个千载难逢的出宫机会就要没了。
33、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起家刑部主事,历任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南京兵部尚书、左都御史等职,接连平定南赣、两广盗乱及朱宸濠之乱,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凭借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34、这份礼物就是瑞州通判胡尧元带领的五百伏兵,他早已埋伏在道路两旁,伍文定的军队逃来,他不接应,叛军的追兵到了,他也不截击,等到叛军全部通过后,他才命令军队从后面发动突然袭击。叛军正追在兴头上,屁股后头却狠狠挨了一脚,突然杀出一帮莫名其妙的人,连劈带砍,黑灯瞎火的夜里,谁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35、1905年,日本明治时期的军神——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本土,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36、突然间山顶传来阵阵的枪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隘口上防守的土匪一下被吸引了注意力,一下子搞不清楚情况。
37、王阳明在中国的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中能占有一个圣人的位置,可见他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都做到了圣人的级别。
38、以往江彬经常假冒朱厚照的名义矫旨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而王守仁和他矛盾很深,唯恐上当受骗,前来受死。而以王先生的性格,万万不会想到,这次的旨意真的是皇帝陛下发布的。
39、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守仁终于发现光懂得哲学是不够的,整天谈论“心学”并没有什么效果,“心学”并不能打跑土匪,他隐约地感觉到,要想理论联系实际,成功立业处事,还需要另一样神秘的工具。经历了荒山野岭的荒凉,无人问津的落寞、曾经悟道的喜悦后,王守仁又一次来到了关口,在江西的两年,由于遍地土匪,他只能四处出差专职剿匪,没有时间去研究他的哲学。
40、——如果《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即为萧鸣凤的观点属实,那么在现代柯桥人眼中的“柯桥西湖”瓜渚湖,在它不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就将增加一张闪亮的文化标签——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的原创地!
41、这一战从早上打到晚上,王守仁下令收兵回营。
42、满怀悲愤的王守仁终于发现,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黑夜降临了,整个江面慢慢地被黑暗完全笼罩,除了船上的那一点灯火外,四周已经是一片漆黑。他第一次发现自己是如此的软弱无力,孙燧已经死了,宁王已经反了,那又如何?又能怎样!
43、1988-1989年整修后所刻《重修王阳明先生墓碑记》内容: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绍兴府余姚人。弘治十二年进士。历任刑部、兵部主事,左检都御史,巡抚南赣,总督两广,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先生,少颖悟,博览经籍,后倡导心学,主张‘知行合以致良知’为旨归,世称‘姚江学派’,于明中叶后,影响甚巨,播扬东瀛。嘉靖七年,先生兵卒于江西南安,享年五十有七。先生常讲学于山阴,且深有桑梓之念。故卒后由弟子王畿等扶柩归岳越,葬于今绍兴县兰亭花街鲜虾山南麓,明清间数修其墓。一九三七年,当地驻军军官常撰文立碑,此后渐次荒芜。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绍兴县人民政府列其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王阳明墓修复委员会。一九八八年出资修墓,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中介,经日本国九州大学冈田武彦名誉教授发起,日本友人二百八十一名,集资赞助哲茔,赖复永垂,瞻仰爰为之记。修墓工程肇始于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竣工于一九八九年三月。——绍兴县王阳明墓修复委员会,一九八九年三月。
44、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45、很多人不知道以后干嘛、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其实大部分人进入了大学,忙于恋爱、游戏、看剧;要么是忙于本专业考研的准备。
46、《告谕浰头巢贼》中的匪首是池忠容,按照阳明剿匪顺序,后才是他,以后我们会讲到。
47、王守仁也不只是军事家,就爱打仗,他是一个教育家,哲学家,他知道解决赣南匪患的终办法是教化当地的百姓。
48、这次王华没有再沉默,他迅速做出了回复——一个响亮的耳光。
49、肃清残留土匪的作战从十一月二日直到正德十二月初三日以知府季斅在朱雀坑寨,狐狸坑巢消灭后一股桶冈土匪结束。
50、此时守仁大军已集结完毕。宸濠精锐都前往安庆,留守南昌的兵力空虚,守仁率兵攻打南昌,宸濠回兵救南昌。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宁王叛乱历时35天后宣告结束。
51、当他们知道王阳明私自回家时,更是叫嚣着要治他的罪,削他的爵位!1528年农历11月25日,王阳明的船到达南安,南安的弟子们都在等候他上传给他们讲课,但王阳明已经上不了岸了。他躺在床上,呼吸困难,憋了半天才终于对他的弟子周积说了一句话:“你不要难过,要时刻注意学问的增长。”
52、对于江西省而言,桶冈是土匪的羽翼,而横水,左溪就是土匪的腹心。
53、到了第二天早上,山里下起了绵绵秋雨,雾气弥漫,王守仁安排本地人和探子侦查谢志珊的下落。
54、夫人:诸氏(原配,诸养和之女)、张氏(继室,生王正亿)
55、王守仁呆住了,他正想说点什么,孙燧却摆了摆手,说出了他必须离去的缘由。
56、小时候王阳明表现出与其他小孩与众不同的地方,和同龄小朋友们玩打仗的游戏,他担任将军居中调度指挥。
57、我们的认知有限,实践有限,所以凭空在想什么适合自己根本无法做到。那如何试错呢?
58、在光鲜的外表下,王守仁的痛苦却在不断地加深。他的痛苦来源于他的追求,因为他逐渐感到,朱圣人所说的那些对他似乎并不起作用,他今天“格”一物,明天又“格”一物,“格”得自己狼狈不堪,却毫无收获。
59、蔡元培: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60、从历史记载来看,那个时候王阳明的肺部已严重恶化,夜里剧烈的咳嗽让他无法安然入睡,脸色越来越难看,发着青黑色。
61、正德十二年(1517)正月,王守仁正式到达江西,开始履行巡抚的职责。可到了这里他才发现,情况和想象的有很大不同。他的辖区当时正盛产一种特产——土匪。
62、奇怪了,为何之前舰炮射击的时候他不还击呢?
63、要说朱宸濠先生倒不全是窝囊废,他也在远处观战,眼见情况不妙,随即命令停泊在鄱阳湖的水师舰队向岸上开炮,实行火力压制。
64、桶冈就是横水左溪的门户,要攻打横水左溪必须先攻克桶冈。
65、“快去把他给我找出来!”江彬的精神要崩溃了。
66、当时的朝廷正为南赣地区频发的山匪之乱而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占山为王,与朝廷军队为敌。南赣地区就是指现在的江西、福建、广东等地区。正所谓国难思贤臣,这时朝廷想到了正大放异彩的王守仁,于是任他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在当时是一个正四品的大官,让他前往南赣剿匪。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王守仁因地制宜经过多方的考虑,想出了一套对付山匪方法。纵观王守仁一生的军事行动中,大部分都有运用心学中的“致良知”。其实就是对敌人实行安抚诏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敌人心中的“良知”,从而让他们放下手中武器,不战而降。您可能会觉得,不就耍嘴皮子嘛,有什么好值得夸赞的,但孙子兵法有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说能动嘴说服敌人就不要动刀打服敌人,不死一兵一卒取得的胜利才是成功的胜利,这一点王守仁可谓是做到了。
67、正德元年,正德皇帝朱厚照当上了皇帝,小皇帝年幼,宠信身边以刘瑾为首八个太监。
68、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69、王守仁决定解决这些人。不久之后,他突然发布命令,表示近要集中兵力剿灭土匪,来一次突然行动,要各军营做好准备。然而大家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很久,却没有得到开战的命令,与此同时,身边的一些同事突然失踪,之后又被放了回来,而且个个神色慌张,怎么问也不开口。
70、二 1905年日俄在对马海峡进行了一场海战,日本大获全胜,这是人类历史亚洲国家战胜西方国家。日本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是明治维新的坚决支持者,而且随身带一块木牌,上书“一生俯首拜阳明”。
71、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书,先杂乱地看,每个行业,每种类型的书都要接触。提升自己的认知,逐渐触类旁通,对很多行业有个大概的了解。好每个寒暑假有机会去实践、去实习,不一定要实践自己的专业,除非你特别喜欢。
72、聪颖的萧鸣凤后来也是子承父业,“举浙江乡试解元。……正德九年(1514),登二甲20名进士”,先后被授御史、南畿提学御史、河南按察副使、湖广兵备副使、广东学政等职。嘉靖八年(1529),因愤挞肇庆知府郑璋事,被免官,“鸣凤遂不出”,《明史·萧鸣凤传》至此,就戛然而止。
73、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相比中原落后,守仁依照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把自己的知识化为本地人能理解的知识,教导少数民族知识文化。
74、可以说,“龙场悟道”后,王阳明的人生就像开挂一样,那么,他到底悟到发展的心学是什么呢?
75、这边副使杨璋收拾完了陈曰能生擒回来,谢志山也没有攻下南安,估计这和守仁启用了民兵的缘故,政府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76、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人物”。
77、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78、正德十四年(1519)十一月的一天,张忠突然来请王守仁观看京军训练,迫于无奈,王守仁只好答应了。
79、但是王琼却拒绝了他的请求,并且对皇帝朱厚照说:“王阳明不能离开江西。”
80、对此,王阳明在六月上疏表明了辞退之意。在上疏中,王阳明首先从自身的现状叙述自己无法担当重任:“每一发咳,必至顿绝,久始渐苏。”王阳明认为思田是“东南小蠢,特疮疥之疾”,不必让自己抱病前往。但由于朝廷内部斗争,重病缠身的王阳明不得不到酷热的边境之地思恩、田州平叛。
81、每次战争结束之后,王阳明都亲自部署战后民众的生产与生活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并为未来考虑,设立新的行政区,强化政教,更革人心,以期收到长治久安之效。如“横水桶冈之役”结束之后在江西设立崇义县、“浰头之役”结束之后在广东设立和平县,这两个县至今也仍然是县级行政区。
82、李贽: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
83、朱熹的结论是,要用客观世界的“理”,去对抗主观人心的“欲”,而这才是世界的本原。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崇高道德,可以牺牲人的所有欲望,包括人性中基本的欲望。可是王守仁开始怀疑了,这源于一件事情的发生。
84、好了,王守仁的生平就介绍到这里了,因为篇幅所限,下一篇文章会重点介绍王守仁的心学,会对“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进行详细的介绍,所以感兴趣的话千万不要错过哟!
85、而王圣人现在讲的课,能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解释为他们能听得懂得的知识,少数民族百姓听了还地开心,这的了不起,我想这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
86、1472年明朝时期,王阳明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书香门第(后来父亲中了状元),当时名叫王云。孩子聪明活泼,可四岁了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摸摸王云的头叹息说到:“好个孩儿,可惜道破。”后来父亲知道后改了名字叫“守仁”,号阳明,后来大家都叫他王阳明。名字改后,王阳明可以开口说话了。
87、 15岁时,他考察居庸关,某种意义上即是他把“圣人”志向付诸实践的第一次尝试。他详细考察了居庸三关的山川地理、道路交通以及关外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不仅做了详细记录,而且结合地理实况给予分析,并试图把他基于实地考察所提出的防御策略献给朝廷。在考察期间,他也向少数民族青年学习骑马射箭,“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