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切的根本
1、然而,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越发达,人和人的独立性就会变的越强。之前我们的完整都是靠别人弥补,今后我们的完整都是靠自己弥补。
2、如果继续按照这个思路发展下去,终于有一天,人类会变成机器,而机器变成了人类。
3、奥托·魏宁格和他的传世之作
4、第一句是:弗洛伊德这本书不仅在性学领域重要,而且在人类思想文化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5、从排列组合来看,对应以上三类人,似乎还有三类人:损人不利己、不损人不利己、利他不利己。顺便说说:
6、这张力十足的项目将我们展示给了自身。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在《疾病的隐喻》(IllnessasMetaphor)中写道:“心理学的普及和说服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其作为一种升华的精神主义:一种肯定“精神”胜于物质的,世俗、表面上科学的方法。”弗洛伊德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对所谓的海洋感觉(OceanicFeeling)不屑一顾。但是今天,相信反思的变革性作用,是在更具精神性传统、而不是现代科学中的主体性概念进行结盟;而出于同样的原因,所有这些精神性思想、正如精神分析一样,不会消亡。
7、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 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个体的社会行为都是源于心灵深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不过弗洛伊德的观点太极端了,过分强调无意识的作用,泛性欲主义,把性欲夸大为支配人类的一切行为动机。
9、于是,一个问题,我们为文化的性道德做出了如此多的牺牲,这真的值得吗。
10、潜意识就是这样无形中控制你的行为,却又让你意识不到的东西。
11、同时,丹溪草先生把人类在不断发展中,人内心趋利避害的心理活动而发生的人性变异积累,称为人性的变迁属性。
12、哇,太多问题和思考?!
13、意识是我们能看见和做主的东西,它像一束纤细的光,打在暗黑的空旷的无意识中,能被照见的地方,就不再那么可怕和失控。
14、在早期,性本能与自我保持本能是其主要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黑暗、毁灭与死亡之后,他发现他的理论很难完全解释这些毁灭性的灾难。
15、当然这个说法后来被证伪:性冲动不是精神病的源头。
16、“长大后我忘记了他。我五岁的时候,和他一起去坐滑梯,我恶作剧地推了他一把,他从滑梯上飞了出去,撞到了锐利的铁器,铁器刺穿了他的胸,他死了。那滑梯,正好是平行的条纹!”
17、弗洛伊德把“我”分成“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小人,这三个身份经常扭打在一起、撕扯个不停,弗洛伊德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痛苦的人看见真相、看见冲突、看见过去、看见伤感、看见凶恶、看见丑态、看见欲望。
18、投稿邮箱:zhexuemanbu@1com
19、脑科学与精神分析之间的这种基本张力,与所谓“意识的难问题”的核心张力相同,即客观和主观现实之间、看似不可调和的冲突。将第一人称视角的价值带入神经科学的尝试,才是神经精神分析的核心旨趣所在。马克·索尔姆斯(MarkSolms)向我解释说,神经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长期迷宫式的历史并不十分感兴趣;它感兴趣的是原初的、弗洛伊德的哲学立场,这种哲学立场将对自然科学的尊重与对个人意识的重视融合在了一起。
20、人的天性里有比所有动物都更强烈的疯狂、混乱、暴力、矛盾与冲突。
二、一切精神疾病都与性有关
1、机能类型(function-types)
2、要想走的快,就一个人走;
3、弗洛伊德在后期理论中,特别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耳闻目睹了这场战争中恐怖的屠杀和疯狂的破坏等现象,似乎觉得按其原先的理论难以解释。这促使弗洛伊德不得不又重新思考本能理论,提出了“死的本能”这一概念,他把以前提出的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合而为称为“生的本能”。
4、利他不利己者,应该是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了。把一切都给了别人,自己的吃喝拉撒怎么维系?这种情况(只利他不利己),要么是出于怜悯施舍,要么是作秀。利他者,自己的那份利益一定在其中,要么是图名,要么是图利。终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者,查无此人。
5、我们的大脑是狡猾的小偷,偷走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并且常常把作案现场打乱,形成虚实难辨的混淆假象。
6、人是社会动物,不是狼孩,我们自打出生就活在一套社会规则中。社会规则推崇稳定和理性,因为这样才能实现所有人的利益大化。然而这套规则是极其理想化的状态,就像希腊哲学家构想出来的乌托邦,在他们的构想中,人人都是理智的、有道德的,既能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又不会去伤害他人。
7、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压抑都源于性,这是逃避意识自由的谬论,性只是压抑的形式之社会人文赋予个体产生的欲望,还跟个人境遇有关。如果说一切行为都是源于性,可以让弗洛伊德建立学术宗教的同时,在政治正确的环境生存得更好。又或者是弗洛伊德个人内心有狂热的宗教情节,这对于一个心理学家,人文学家,哲学家,都是不合适的情绪。
8、是的,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不完整,所以我们对自己所缺的东西充满了向往,希望能够通过别人的给予/馈赠而变的更加完整。
9、Freud认为患有歇斯底里症的人往往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性压抑,精神分析证明歇斯底里症是由过多的性需求和过强的性阻碍之间的对峙所引起,精神病不能消除矛盾,但是可以使得原欲得到转化,借由精神病得到宣泄。
10、同性恋/性倒错:性冲动与性对象无关
11、弗洛伊德根本没有把一切的根源都归结于性。在精神分析的实践活动中,他观察到了人的幼年对于人格的建立的关键。在我们有记忆的幼年,大部分不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即使是图像也是支离破碎的。开始形成图像的有记忆的幼年,同时也是人的性观念建立的时候,所以成人的精神疾病似乎多与性关联。佛洛依德的目的是回溯到本源的地方,找到根源,疏通自我的能量供给管道,以恢复自我不至于坍缩。为自我的成长,不停滞于幼年形成的症结,他已经给出了能量的供给机制以及解决的方法,怎么还会有这样的说法?弗洛伊德的性学说,相当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他的这个观点拯救了社会,避免了社会的过度压抑导致的死寂。
12、年轻的时候,在催眠医师那儿实习过,亲眼见过催眠能让“病人”回忆起一些遗漏的重要经历,然后就奇迹般地了。
13、在弗洛伊德之前,很少有人一本正经地去研究梦,那听起来多么不“高大上”啊,就像一个三流巫师在不务正业地神神叨叨。
14、郭生白本能论是指“生命本能系统论”,也是郭生白老中医的一本著作。主要是讲人类身体调节与养生还有抗疾病的方法方式,也是大医传承文化工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即:“生命是大自然赋予的,生命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是不可改造、不可对抗、不可替代的!要用顺其势而利导的方法,这些病都可。而且是像中国的兵法一样‘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医是‘以不治而愈人之疾’。只要调节本能系统这样一个方剂,所有的原发、继发的疾病便可完全消失。大自然是真实的,我治的是系统的障碍,它还我的是系统的障碍消失。系统的障碍消失,就是系统的疾病全部消失!
15、AI技术在商业上的应用目前乏善可陈,跟两性创业结合也不失为一个方向。
16、由于荣格的性格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而里比多是本能的力量,所以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并且带有神秘色彩。另外,荣格提出的8种机能类型,并不是从实际中归纳出来的,而是用数学的综合方法凭主观演绎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界限不清,几种类型的特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对内倾型和外倾型论述部分内容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维度),心理学家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内外倾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内倾性与外倾性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质构成。
17、1)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是新精神分析的典型代表,荣格的理论也是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的理论也被称为心理分析心理学,所以两位大家的理论在根本上是没有区别的;
18、尽管,当事人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早想不起当年的事件了。
19、本我(与无意识):有力、能量中心(利比多)。生本能、性本能与死本能。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20、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检查功能,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不良情感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
三、弗洛伊德认为性是一切的根本错误的还是正确的
1、也是因为这趣味、神秘和艺术性,严肃的科学家根本不想承认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
2、法国Christiane老师(多动症)讲座来了!快戳链接了解详情吧!
3、2)两位伟人在某些问题上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矛盾主要围绕:弗洛伊德坚持认为性本能(这里指心理学上普遍意义的性,泛指人寻求快乐和满足的本能)是本能中强势的,力比多就是性本能;而荣格则认为性本能不过是人的本能的一个普通方面,力比多是爱的和发展的力量。
4、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看待事物。既然他人与我们不同,那么,他们看待事物、表达自己的方式也与我们不同。弗洛伊德早的门徒之一阿德勒(Adler)就是一个恰当的例子。
5、唯有两者是同量而不同质的时候,也就是在实力上是棋逢对手,在特质上是互相补充的时候,才有可能诞生真正的爱情。
6、我一个老心理咨询师的墙上有一幅弗洛伊德的签名照。这是她之前的一个病人——不知运用从什么勾当中学到的造假技术——制作并赠送给她的,是一张样式很经典的弗洛伊德照片:西装革履、不怒自威,还有一根抽了一半的雪茄。一次咨询中途,我问我的咨询师感觉弗洛伊德的理论怎么样。她答复道:“我觉得它们不怎么样。”
7、弗洛伊德的性驱力观点就是指性欲望.弗洛伊德性学说是由弗洛伊德首先提出,弗洛伊德首先认为:性欲及其能量(libido,或译"力比多")生来即有,婴儿也有性欲,不过表现形式与成人不同而已。他的“婴儿性欲”说,立即遭到人们的激烈抨击,但他始终坚持不渝,并逐渐获得部分学者的支持。
8、人有三类: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利己利他。这三类人的共性就是利己,只是利己的方式不同:
9、触摸屏里已签约的协议也在一份份增加
10、有些人估计迫不及待地要问时间表了。别急,大卫·汉森博士已经做好进度表了:
11、大家可以前往基地触摸屏查看安置信息,所有的公示内容和签约情况统统一清二楚,不存在任何猫腻!
12、因为真正的爱情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上:那就是它必须是纯粹的,不能掺杂任何杂质,比如婚姻,金钱,生活等等,爱情跟这些东西都没有必然关系,因为爱情是至高无上的,一旦跟这些低维的东西结合起来,那就不是爱情了。
13、再看第二种关系,强大的总是能吸引弱小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也是一种“虹吸效应”。而弱小又不能靠近强大,否则就会灰飞烟灭,比如地球如果真的靠上了太阳,那地球就被烤焦了,地球上的一切文明将彻底消亡。
14、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神经心理分析挺进着,试图通过来自大脑的体验补充对于大脑的研究;试图用神经科学解释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Nabokov)所描述的“意识的奇迹——一扇窗户在阳光照耀下的非存在之夜,突然打开。”
15、看起来普通无比的“talkingcure”,在心理咨询的历史上却是革命性的,它无形中给予了“病人”极大的信任和自主权,颠覆了“医生高高在上—患者被动接受调节”的关系。尽管弗洛伊德本人是一个喜欢树立的人。
16、7) 人都有吮吸的欲望。
17、如果和有永久记忆的她产生了感情怎么办?
18、婴儿时期的性对象是看护人。有些人可能不认同孩子对看护人的眷恋和重视是性爱行为的表现,但是在谨慎分析之后,两者之间呈现一致性,事实上,在看护人眼中,孩子也成为性对象的替代物。一些父母如果对孩子过分疼爱,会使得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能缺爱,或者不能从较弱的恋爱中获得满足。
19、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20、人格结构理论:
四、弗洛伊德潜意识测试 免费
1、人类在控制自然力量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至于在这些力量的帮助下,他们可以毫无困难地把每一个人赶尽杀绝。他们知道这一点,也正是这种知识导致了他们目前的不安、痛苦和焦虑。
2、看到一些留言,我觉得有必要补充说明:
3、荣格还因此被世界精神分析协会除名,他一生都对弗洛伊德抱着深深地愧疚。
4、以后,机器人或将比你自己还了解你,比你知心的朋友还知心,乃至可以当你的灵魂伴侣!
5、是啊,哪怕看起来“正常”的人,都有点“做不正常人”的秘密渴望。
6、简单的总结下:《梦的解析》偏重观察和分析,样本较单调,分析角度较主观,可以参考《周公解梦》;《心理类型》更偏重自身的人格和情感分析,有点类似于很多企业做的心理测试一类的。
7、但是,正是因为弱者都做不到这一点,而且总是对强者盲目崇拜,给强者创造了割韭菜的机会。
8、灵魂伴侣——也就是说,要能和你说上话,心有灵犀一点通,乃至一句顶一万句。
9、科学家们认为,到2050年,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性爱将超越人与人之间的性爱。
10、《道德经》里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上天总是会压制强大的,而去扶植弱小的。也就是说:所有弱小的都在变强,所有强大的终都会变弱,然后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11、怎么可能“没有什么吸引你的驱动力比性的驱动力会更加原始”?你能想起来除了性以外的驱动力吗?对呀,多了去了。
12、首先是吃吧?温饱问题解决了,才能饱暖思淫欲嘛~马斯洛提出的需要的五个层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3、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不可能记得过去发生的所有事——远的,三岁之前的记忆是一片模糊的白,近的,可能连昨天的细节也想不起来。我们很可能活了30年,但记得的不过是一些碎片的瞬间。
14、Freud也认为受到乱伦等的制约下,成年后性对象会发生转移,但是会有原始性对象的影子。
15、他认为青春期时性意识觉醒,对异性发生兴趣,产生与异性结合的愿望,是性心理走向成熟的固定模式;但不能因为婴幼儿不符合这种模式而抹煞或否认其性欲的存在。弗洛伊德还认为随着年龄发育的不同,性及力比多的表现也大有差异。
16、他的理论看似艰涩幽深,但说起来,每个人都懂。
17、《萨尔佩特里埃医院的一堂临床课》(1887年),描绘的是法国神经学家沙柯用催眠术来调节歇斯底里病人的画面。弗洛伊德曾短暂跟随沙柯学习。他不赞同沙柯的理论,但他很喜欢这画,将一幅仿作挂在房间里长达50年,一直到1938年离开奥地利。
18、荣格根据里比多(libido)的倾向划分性格类型。个体的里比多的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倾性的人;里比多的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倾性的人。外倾意指力比多的外向转移,内倾意味着力比多的内向发展,它表现了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否定联系。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倾型(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外倾型和内倾型是性格的两大态度类型,也就是性格反应特有情境的两种态度或方式。
19、要想走的远,就一群人走;
20、根据性感器的不同将人格阶段分为五个阶段
五、性压抑过度可能造成精神疾病
1、志愿者们在严寒中坚守岗位,
2、可是,人远没有这么简单。
3、同样,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也有很多神经学家并不急于认可的内容。很少有神经科学家接受他有关“恋母情结”的任何论述,其中提出孩子不知不觉地对父母产生了性欲。没有严肃的心理学家认可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即一种认为人们在生命中会依次经过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这五个阶段的思想。还有一个更基本的问题:精神分析的核心原则是所谓的心理决定论(PsychicDeterminism),即认为任何心理和言语现象,无论看起来多么随机,实际上都具有某种意义。
4、弗洛伊德却站在医生和学者的角度,用一种冷静、超脱的态度,直视深渊。
5、是贪欲,想获取更多利益、获得更好生活的贪欲。
6、为什么这样说,举两个例子。首先,在性对象上,一些男性性倒错身上依然保留着男性的心理特征。其次,在性目标上,在男性性倒错者中,手淫往往才是这些人的性目标。
7、如果你有心偷学弗洛伊德,你就会发现,要分析出一个梦的象征意义,必须要诚实地、不带偏见地面对你过去的经历。
8、尤其是童年的记忆,由于路途遥远,它们往往是隐匿的、扭曲的,又因为儿童的心智还很娇嫩,无法理解和承受某些不快或痛苦的经历,于是这些经历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沉入了记忆的深海。
9、人类性冲动的产生不是出于繁衍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愉悦感。随着人的发育,性冲动逐渐从自体享乐期转为对象之爱。
10、显然他还不知道,一颗躁动不安的心,终有一天会归于平静,并在平静中活得更永恒的力量,直到天长地久。
11、如果我们仰望星空,会被那浩瀚的黑暗、微弱却美丽的星光所震撼,那是我们所知甚少的领域。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也是这样的领域。
12、同样的逻辑,很多女人想找一个能够让自己衣食无忧的男人,这就是物质需求,还有很多女人想找一个能对自己无限好的男人,这就是安全感的需求。
13、7)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14、继续奋斗,抢到高促签奖金!
15、一切的危机,其根本都是人性的危机。
16、这款机器人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她的全身是由硅胶制成的,高度模仿了人体的构造。
17、无论如何,弗洛伊德重拾了人类对于梦境的兴趣。好些作家都有记录梦境的习惯,他们把一个小本子放在床头,梦醒之后就飞快地把记得的情节写下来,因为梦总是溜得很快。心理咨询师也会借助来访者的梦境,破解这座冰山之下的秘密活动。
18、弗洛伊德认为,婴儿出生时从母体的分离是人类体验到的大的焦虑,诞生的创伤是后来出现情感焦虑的基础。
19、损人不利己者,除非是报复,就是常说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终身不利己者,没有财力没有资源,又拿什么损人呢?因此,这种情况是偶尔为之。终生损人不利己者,查无此人。
20、5) 我坚信人类文明是以牺牲原始的本能为代价而创造出来的。
1、直到现在,心理咨询调节师的准则也是“助人自助”:帮助一个人获得自我疗愈的能力。
2、梦所选择的材料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着完全不同于人在清醒状态时选择记忆的规律。
3、甚至许多看起来衣食无忧、在“温室”中的孩子,在长大后回想起童年的一些事情,也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4、大多数人口中的爱情都是打着爱的名义去“谋私利”,比如很多男人想找一个生孩子的女人,这就是繁衍需求;还有很多男人想找一个能洗衣做饭的女人,这就是生活需求;
5、而弗洛伊德说的性,其实就是原生属性重要的内容。对次,丹溪草也在著作里充分认知。
6、3)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7、弗洛伊德死后,电影这门艺术正好迎来黄金发展期,电影的叙事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们熟悉的很多心理悬疑电影,其主角的性格行为都可追溯到童年经历。
8、原版是这句话吧。还有原版我同意。
9、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现实的焦虑和神经症的焦虑。现实的焦虑是来自对外部的危险及预料到的伤害的反映。而神经症的焦虑则与此有明显的不同,他认为神经症的焦虑的产生与“里比多”的节制有关,里比多被唤起了,但却未能给予满足,“这种未予满足的里比多直接变成了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