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形容战争频繁的成语104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2 09:53:49

一、形容战争频繁的成语

1、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分类总复习》

2、(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3、含义:形容正处在激烈的战争状态。

4、(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5、金戈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6、刀的闪光,剑的投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7、在楚国的一个练武场上,许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个射箭能手养由基,连续几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说:“射中靶心,还算不了什么。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那还差不多。”养由基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树叶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8、关于战争的成语和意思。

9、(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10、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11、(凯旋而归)——战争胜利后返回。

12、(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13、(提示)比喻四面被围,孤立无援,陷于绝境。

14、中流砥柱(黄河)、逼上梁山、寿比南山、夜郎自大、洛阳纸贵、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得陇望蜀、邯郸学步、黔驴技穷、围魏救赵、朝秦暮楚、楚河汉界、不到黄河心不死、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少成语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标识,但因其比喻义具有极大的概括性,所以使用范围很广。对于这些成语,我们必须了解它们的比喻义才能正确使用。

15、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16、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 ):比喻决一死战。

17、(枪林弹雨):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18、出处:《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19、破釜沉舟坚壁清野揭竿而起血流成河调虎离山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围魏救赵知己知彼以逸待劳一鼓作气退步三舍隔岸观火欲擒故纵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20、(浴血战斗):浴血:浑身都是血。浑身是血还在奋勇战斗。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二、比喻战争不断的成语

1、东晋时,秦王苻坚率兵百万南下攻打东晋,而东晋只有八万兵马应战。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的苻坚却在首战落败,士气大伤。一天晚上,心中烦躁的苻坚登高观察晋军,只见晋军布阵整齐,再望八公山上,草木都像人形。他对弟弟苻融说,敌兵很多呀。后来,在淝水的决战中,秦军大败。

2、(不败之地)——立于:处在;比喻自己处在一个永不失败的地位。

3、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军队的一种素质。意为进攻,没有攻不下的城池;作战,没有不取得胜利的仗,百战百胜。

4、出处:清·无名氏《木兰从军·陷阵》:“来见这,枪林刀树,杀人如麻。”

5、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括总结

6、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7、(运筹千里):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8、释义: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9、成语兵连祸结用于持久的战争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0、(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课文预习单

12、从前,有个穷书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觉时,道士拿出一个枕头交给他,说道:“你枕着这个枕头睡一觉,就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生活。”这时,店主正在煮黄粱米饭,穷书生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生活得十分阔绰,官运亨通。后梦见自己快要病死时,忽然惊醒。醒后,看见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边,而店主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煮熟。原来自己享受了几十年的荣华富贵,不过是短暂的一梦而已。

13、(注释)薪:柴草。胆:苦胆。

14、狼狈而逃:(lángbèiértáo)词目:狼狈而逃出处:狼、狈都是动物。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所以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词意:狼狈而逃是以狼狈的形象为贬义,形容仓皇逃跑时不堪丑态的形象。贬义词,多指敌人逃跑。

15、汉朝时,有个读书人叫匡衡,因为家境贫穷,买不起蜡烛和灯油,晚上无法看书。他发现隔壁富户每天晚上都点着蜡烛,屋里被照得通亮,就偷偷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光亮就从这个小孔里照过来。匡衡就在这光亮下刻苦读书。他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6、含义:四处有报警的烽火,指边疆不平靖。

17、四川南充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18、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19、?Day37(鸡犬不宁)

20、(纵横驰骋):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三、形容战争频繁的四字词语

1、出处:明代沈采的《千金记·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2、能征惯战、身经百战、浴血奋战、临阵脱逃、严阵以待、临阵磨枪、冲锋陷阵

3、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4、(兵不污刃):犹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5、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6、?Day8(无价之宝)

7、(提示)指想尽办法刻苦读书。

8、(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9、发音:jiàn bá nǔ zhāng

10、枪林弹雨qiānglíndànyǔ (释义)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炮火密集的战场。 (语出)清·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弹枪林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正音)弹;不能读作“tán”。 (辨形)枪;不能写作“抢”。 (近义)刀光剑影烽火连天 (反义)和平年代 (用法)多用于形容炮火密集;战斗激烈。

11、形容战争失败的成语有:丢盔弃甲:(diūkuīqìjiǎ)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弃甲曳兵:(qìjiǎyèbīng)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抱头鼠窜:(bàotóushǔcuàn)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狼狈而逃:(lángbèiértáo)词目:狼狈而逃出处:狼、狈都是动物。传说狈是跟狼同类的野兽,前腿极短,行动时要趴在狼身上,没有狼就不能行动,所以狼和狈经常合伙伤害牲畜。词意:狼狈而逃是以狼狈的形象为贬义,形容仓皇逃跑时不堪丑态的形象。贬义词,多指敌人逃跑。抛戈弃甲:(pāogēqìjiǎ)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12、(注释)罗:捕鸟的网。

13、止戈散马(zhǐgēsànmǎ):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铸甲销戈(zhùjiǎxiāogē):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归马放牛(guīmǎfàngniú):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休兵罢战(xiūbīngbàzhàn):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天下太平(tiānxiàtàipíng):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14、?Day23(一鸣惊人)

15、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混乱。

16、祸结兵连(huòjiébīnglián)

17、(粮尽援绝):粮食用尽,援兵断绝。比喻战斗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18、?Day36(黄粱一梦)

19、(提示)不因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

20、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恩怨。”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四、用成语形容战争激烈的都有什么成语

1、(提示)比喻虚幻,一场空,也作“黄粱美梦”。

2、(战火纷飞):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3、意思:形容战斗十分激烈。

4、(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5、成语(chengyu,idioms)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6、(将勇兵强):将:将领;兵:士卒。将领和士兵都英勇顽强。形容军队战斗力很强。

7、《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8、白骨露野(báigǔlùyě)

9、打退堂鼓、三战三北、速战速决、转战千里、背水一战、决一死战、南征北战

10、(安行疾斗):行动从容,战斗英勇。

11、例句:我军英勇,~,使敌人闻风丧胆。

12、(提示)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13、(运筹决胜):指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14、(注释)囫囵:完整,整个儿。

15、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6、今天小语为大家整理了30个常用的成语,并且附上了故事讲解,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觉得成语枯燥不好学,爸妈们,赶快为给孩子收藏吧!

17、(拼音)pàohuǒliántiān

18、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9、老虎抓住一只狐狸,准备吃掉它。狐狸说:“我是天帝派来的百兽之王,你敢吃我,会受到上天的惩罚。”见老虎不信,狐狸又说:“你跟着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兽们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边,野兽们见了,纷纷逃命。老虎信以为真,就放了狐狸。

20、(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五、形容战争连绵不断的成语

1、抱头鼠窜:(bàotóushǔcuàn)抱着头,像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2、(人自为战):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3、春秋时,季孙、叔孙和孟孙三个家族掌握了鲁国的军政大权。鲁昭公为夺回权力,派兵去攻打季孙氏。叔孙氏和孟孙氏知道后,立刻前来救援。三家联合起来,把昭公的军队打得大败,昭公只得逃亡齐国。因为他原来已经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觉像放下沉重的负担。

4、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5、兵连祸接用于持久的战争 指战事、灾祸连续不断。

6、从前,有个廉洁的县官,他审问一个拿了公家一枚铜钱的仓库管理人。那人说:“不就是一枚铜钱吗?”他提笔写下一行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绳锯木头,木头也会断;水珠天天滴在石头上,石头也会被滴穿。

7、(血战到底):血战: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后时刻。

8、(提示)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9、(束兵秣马):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10、战争贩子:挑起战争的人。指依靠煽动战争而从中牟利的人。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战争的人。甘愿当战争的主谋。

11、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12、(南征北讨):形容转战南北,经历过多次战斗。

13、(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14、鏖战:意思是指与人激烈的战斗。

15、(善阵者不战):形容善于指挥布阵作战的人不必同别人战斗。即不战而胜。

16、战无不克: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17、(提示)形容来的人很多,热闹。

18、(兵拏祸结):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19、短兵接战: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0、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起兵反叛,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A卷(附答案)

2、东汉末年,刘备请到诸葛亮做军师后,经常得到诸葛亮的指点,对天下形势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十分亲密。开始时,关羽和张飞很不服气。刘备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你们应该理解。”

3、(背水为阵):水:指河流。背对着淋漓摆开阵势,拼死战斗。比喻决一死战。

4、(注释)甘:心甘情愿。下风:风向的下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