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战争时期的成语81句文案集锦

admin 句子大全 2023-11-12 09:52:55

一、战争时期的成语

1、(肝髓流野):形容战斗激烈残酷、尸横遍野。

2、刀枪入库: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next88),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3、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柔石《二月》二四)

4、兵荒马乱(bīnghuāngmǎluàn)

5、晋之后,秦国人优良的学习传统得到了发挥,也在“诈”字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壁、骗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谓学有所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比不上前两位了,吃亏当然也就是不计其数了。

6、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7、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8、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9、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10、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11、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使兵疲民苦。

12、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

13、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14、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齐皆助晋国。此时,楚成王见局势对己不利,便下令撤退。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战,于是带领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15、后世常用“表里山河”说明地理国防之固。而元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者,意踟蹰。中的“山河表里”即用此事,一方面说明潼关形势的险要;另一方面反衬诗人一路所见秦汉宫阙的破败,百姓处于战乱之际的无边苦难。

1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7、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18、鼓衰力竭: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19、(旗开取胜):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20、部编版:七上历史《期末复习试卷》

二、战争的成语大全

1、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2、马到成功: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3、连战皆捷:打仗接连取得胜利。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4、军令如山孤军奋战孤军深入全军覆没异军突起军令如山孤军奋战孤军深入横扫千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节节失利所向披靡攻无不克兵临城下大兵压境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兵临城下瞒天过海用兵如神有勇无谋揭竿而起乌合之众逼上梁山兵强马壮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千军万马残兵败将背水一战兵贵神速调兵遣将步步为营单枪匹马手无寸铁赤手空拳孤立无援刀光剑影全军覆没南征北战四面楚歌鹿死谁手声东击西明争暗斗声东击西狭路相逢摧枯拉朽弱肉强食一往无前浴血奋战出其不意明枪暗箭势均力敌人困马乏打草惊蛇马革裹尸招兵买马千军万马秣马厉兵金戈铁马快马加鞭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兵荒马乱人仰马翻纸上谈兵兵不血刃草木皆兵赤膊上阵。

5、(修鳞养爪):比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6、(矢尽兵穷):箭已用完,兵已打光。形容战斗到兵力丧尽。

7、(褐衣蔬食)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8、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好的。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9、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

10、(4)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秦的暴政。

11、提到战争,我们都能脱口而出几句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2、上兵伐谋:上:上等,引申为好。兵:指战争,引申为用兵。伐:讨伐,攻打。伐谋:用计谋粉碎敌人计策。用兵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3、兵戎相见兵连祸结兵慌马乱兵荒马乱

14、(2)根据图请说出这次战役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结果及影响如何?

15、干戈满眼:干戈:古兵器,比喻**。形容到处受到**的摧残。

16、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17、(2)图A和图C分别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史上的哪一战役?

18、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于,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的,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19、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楚决战之前,晋文公的谋臣,他也是晋文公的舅舅子犯劝文公参加决战,他认为即使仗打败了,凭太行山和黄河之险,也可固守无虞。

20、(流离颠沛)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三、战争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1、大获全胜: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2、矢石之难: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3、(秣马利兵):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4、战火纷飞、战斗激烈、争夺激烈、冲锋陷阵、坚守阵地、前沿阵地、前方战事、战斗一线、战旗飘扬、枪林弹雨、刀光剑影、血染疆场、血肉横飞、血肉模糊、血流成河、人仰马翻、千军万马、相持不下、腹背受敌、以一敌百、一鼓作气、旗鼓相当、摇旗呐喊、吼声震天、喊声震天、喊杀阵阵、沙场点兵、攻城拔寨、攻城略地、攻无不克

5、介胄之间:介胄:古代作战时将士们穿戴的铠甲和头盔。借指在战争中或战场上。

6、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7、兵不血刃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节节失利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8、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9、节节胜利: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10、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11、(民穷财尽)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12、祸结兵连: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3、马革裹尸招兵买马千军万马秣马厉兵金戈铁马快马加鞭汗马功劳赤壁之战

14、(赤壁鏖兵):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15、矢石之难:矢石:箭与石,作战的武器。指在战争中受到矢石的袭击。

16、造句:爸爸发烧了,小伟赶紧通风报信,一边帮爸爸上报个人健康信息,一边送爸爸去医院。

17、在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的时候,晋国率领着其鲁、齐、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郑等附庸国向秦国发动进攻,并且一路打到了咸阳的附近。

18、(干戈满目):干戈:古兵器,比喻战争。形容到处受到战争的摧残。

19、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

20、形容极其好战。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四、战争时期的成语故事

1、师老民困: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2、释义:形容炮火猛烈。

3、四面楚歌(sìmiànchǔgē)

4、(血战到底)血战: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后时刻。

5、楚界汉河: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的前线。

6、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7、(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战争。

8、(赤体上阵):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9、(5)秦朝终是在什么时候被谁灭亡的?秦朝的灭亡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10、甲胄生虮虱:甲、胄:古代士兵作战时所穿戴的铠甲和头盔。铠甲和头盔上都长满了虮虱。形容战争持续时间很长。

11、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12、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13、(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

14、(戎马倥偬)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15、齐王求胜心切,派人反复催促,纪渻子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渻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因此,齐王用这只鸡和别人斗,自然场场获胜。

16、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17、造句:当小王在朋友圈看到七大姑八大姨断章取疫时,他决定用官方发布的信息告诉他们真相。

18、伐罪吊人: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19、(龙血玄黄)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20、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五、关于战争时期的词语

1、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分享: